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69课·善知识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7)《大般涅槃经》讲解755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有一个师兄在QQ群里讲,说:念佛难道不是在「造业」吗?只不过是造好的「业」而已。

错!严重地错!念佛肯定不是在「造业」,跟「业」无关,是在「消业」。你要知道,你念佛,去佛国与佛靠拢,是为了跳出这个由业力编织的梦幻般的「六道」轮回。轮回是「业」造成的,而佛国是怎么来的?——是「愿力」造成的,是诸佛他们自性清净心,因为慈悲而生起的「愿力」幻化出来的佛国。佛国也是幻化,但是它不在「六道」里面了,所以你不能说念佛也是在「造业」,这样讲严重地错误,纠正一下。念佛是在「消业」,让你不在轮回的圈子里了,在佛国净土(在诸佛神圣的愿力编织的一个梦境当中),肯定比「六道」轮回好多了。所以「业」这个词在佛国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愿力」的「愿」。当然,你去了佛国进修完毕(毕业了),你也可以回到轮回这个由业力编造的游戏网中来做事情。是来做事情,还是来行使使命,或是来锻造自己,这取决于你了。但是念佛绝对不是「造业」。

还有一个师兄问:我同时修儒、释、道三家会不会走火入魔?比较危险。其实很多师兄在全心全意地修佛之前,很多外道学说都有接触,包括我自己在内,甚至佛陀——我们伟大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觉悟之前也是广学外道的。从很多师父那儿学,跟这个师父学禅定,跟那个师父学习韦陀经典……学了好多好多。但是最终还是归向了「觉悟」本身。你要意识到儒、释、道各有侧重,虽然在中国儒、释、道很难硬性地分开(因为相互渗透),但是硬要分开还是能分开的。儒家是很入世的,忙的都是「相」里的事情,儒家主要思想——教你怎么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好人,不愧于自己的此生,不愧于你的祖宗。儒家思想也含有一些慈悲和智慧的成分,只是含有一部分,但是并不强调开悟、明心见性。道家还是「修身」更多一些。有一些师父也跟你倡导「性命双修」,但跟佛讲的还是不大一样。佛是真正慈悲、智慧具足的。

前一段时间也有师兄问:你说西方的很多灵性导师,他们的思想跟大乘佛教都殊途同归了,为什么你还走到大乘佛教这里呢?

我也跟他说了,大乘佛法的智慧更深远、更深广。你看市面上很多活跃的灵性导师,他们讲的东西佛法几乎全涵盖了,但是佛法里含有很多其他的智慧宝藏,外道或者灵性课程里根本就没有提到。他们只是只言片语地提到一点点,但是佛法真的是一个无限广远的、深深的海洋(般若智慧海洋),所以真正爱智慧的人早晚有一天会走到大乘佛教里,再也不愿去修别的了。

这个师兄说同时修儒、释、道会不会走火入魔?——有危险。因为我是过来人,同时修儒、释、道,你的精力比较分散。可能个别的师兄有一种体验,炎热的夏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一个小纸片。你的心要专注,「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要是散乱心,这很难。太阳光热辣辣地炙烤着世界,并没有把整个世界都烧毁,这能量是散开的,不是很集中。你要是想有所成就,最好在儒、释、道当中,找到一个你最爱的先扎进去,研究一段时间或者修一段时间。你不一定直接选佛道,如果缘具足你会选佛道,缘不具足你可能先选儒,先选道,没关系!关键你要选一个,三家先有所了解,再扎入进去,这样才有所成就。三个都修,不好的。尤其像我过去甚至基督教和佛教同时修,到最后还是落到佛教这里。脚踏两只船终归是不稳当的,哪个船也开不好。

还有师兄问,我明明在念阿弥陀佛圣号,但是脑子里总是会想别的事情,我念快一点,还是想不好的事情,想其它事情,有的时候还掉眼泪。

这种妄念很正常,尤其刚学佛的人,或者修行中期有妄念很正常,读经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有妄念很正常。但你到了后期阶段,心很清净的时候,几乎是一念不生,念佛就念佛,一点杂念都没有,这个是需要努力的。怎么努力?简单来讲三个字:「戒、定、慧」!要是拓展开来就是「五戒十善」加「六度」。不是说我天天念,嘴里讲的「五戒十善」加「六度」就能够修得自心清净了,不是这样的,你要化为行动本身。(你肚子饿了,你说我去吃饭,我去吃饭……喊着我去吃饭,那你肚子能饱吗?还是不饱。「说食不饱」,你单单嘴里说你去吃饭,没有行动你还是饱不了。)「五戒十善」和「六度」一定要化为行动,你才会有所改变。

上节课迦叶菩萨问到,如果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不都一样自性清净吗?都一样才对,怎么又化现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甚至还有最为低贱的旃陀罗,甚至还有畜生道?存在的形式如此的多种多样?

【今见业缘种种不同,诸趣各异,若定有我,一切众生应无胜负。以是义故,定知佛性非是常法。】

迦叶菩萨说:如果像您说的这个「真我」佛性到处都在,一切众生都具有,那么就不应该有如此大的「业缘」的差别了。

这里提示我们,「六道」是什么造成的?这两个字很关键——「业缘」,一个是「业」,一个是「缘」,大家注意。「业」是讲的因果,种什么得什么,因果法则。「缘」是什么?撒了苹果种子在地里,不浇水,也不施肥,或者说根本就没撒到土壤里,撒到石头上了,苹果能长出来么?长不出来。苹果树都长出不来,更何况苹果了。所以,你所看到的六道这些复杂的相,是什么造成的?大家可以记笔记,「业缘」造成的。「业」和「缘」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从根性上讲,「业缘」又是怎么来的?心动、念动产生的。心动、念动产生了「业缘」,「业缘」产生了种种奇妙的、各式各样的幻化。都是人,你看看都不一样,就算是双胞胎、四胞胎,各自都还有差异呢!这都是「业缘」导致的结果。

迦叶菩萨说:佛陀啊,伟大的世尊,要是真的有一个「真我」佛性,一切众生都具备,那么应该没有胜负差别,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甚至说,成佛了都叫一个佛的名字。比如说,成佛了都叫「阿弥陀佛」,都是法藏比丘,都成了阿弥陀佛,没有差异,这才说明「真我」佛性的一致性。如果佛性一致,为什么又现化种种差别呢?所以我感觉佛性好像不是恒常的吧?

迦叶菩萨是随顺众生在问。

【若言佛性定是常者,何缘复说有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恚、邪见?】

如果众生本来都是佛,佛又不退转(所有的佛都不退转。成佛了绝对不退转,退转也成不了佛)。既然这样,怎么会有「杀、盗、淫」种种恶业产生?有「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产生?还有「贪、瞋、痴、邪见」产生?难道佛退转了吗?

【若我性常,何故酒后迷荒醉乱?】

如果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又恒常,为什么喝点酒,有的人醉了,醉了就耍酒疯、乱讲话,乱来啊?

【若我性常,盲应见色,聋应闻声,哑应能语,拘躄能行。】

要是都有佛性(「本自具足」,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盲人应该能够看到一切色相,聋子应该能听到声音,哑巴应该能讲话,手脚不灵的人应该能够顺利地行走。

【若我性常,不应避于火坑、大水、毒药、刀剑、恶人、禽兽。】

如果众生都是佛,都有佛性,佛性又恒常,那么大家见到大火也不用躲了,烧不死我的!见到水也不用躲了,淹不死我的!见到毒药,放心地吃吧(像吃饭一样),毒不死我的!或刀剑砍我也没事(像孙悟空一样,刀剑砍下去,身体立刻又复原了)。我们也不需要怕一切恶人和禽兽了。(诸佛嘛,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不生不灭。)

【若我常者,本所更事不应忘失。若不忘失,何缘复言我曾何处见是人耶?】

如果大家真的都是佛,都有佛性,佛性又不会丧失记忆,那么我过去经历的事应该不会忘记。怎么还存在一种情况:我见到一个人想不起来他叫什么了,见到这个人觉得面熟,但是他是谁呢?想不起来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若我常者,则不应有少壮老等衰盛力势忆念往事。】

如果大家都是佛,佛性又恒常,大家应该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同样的年纪,没有老的、少的分别,没有强壮的和孱弱的分别。(力气上应该都一样,不应该有的人力大无比,而有的人力气很衰弱。)然后我们也不应该还记着过去的事,还老想着过去,或者说我们失去记忆了,忘记了过去的事。如果佛性恒常,应该一直都不变啊!

【若我常者,止住何处?为在涕唾青黄赤白诸色中耶?若我常者,应遍身中,如胡麻油间无空处,】

如果像您讲的大家都有佛性,佛性又恒常,那佛性在哪里呢?佛性在我身上,是住在我的鼻涕里,还是住在我的唾沫里呢?是住在青黄赤白一切的颜色中呢?要是佛性是恒常的,应该在我身体中到处都是,好像胡麻油在胡麻籽里边到处都是、没有空隙。

【若断身时,我亦应断。】

如果佛性是恒常的,又在我身体的各处都有,如果我截断一个手指头,佛性就应该断掉了,对吧?我要是死了,佛性又该不见了。

这是迦叶菩萨的问题,一下子问了一大堆问题。我们看啊,迦叶菩萨很善于问,那佛怎么回答的呢?佛一看迦叶菩萨的问题太著「相」了,怎么办?我在「相」里给他讲故事吧,然后又讲故事了。

【佛告迦葉:善男子,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余力士捔力相扑,而彼力士以头抵触,其额上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

佛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一个国王家里有一个大力士,他的眉毛之间有一个金刚宝珠。这个大力士跟其他的大力士一起打架摔跤、玩相扑运动的时候,用他的头跟别的大力士一撞击、一抵(头跟头一相碰触),他眉毛中间的金刚宝珠就消失了。哪里去了?被他撞到他的皮肤里边去了。(金刚宝珠好像粘贴在两个眉毛之间,装饰性的,但是两个人一摔跤、一撞击,这个宝珠直接就嵌到他的皮肤里边儿去了。)但他不知道,不知道这个宝珠去哪了。就知道我眉毛这怎么有点鼓呢?好像有个疮出现了。他就找医生来想要治疗一下,说我这个地方好像有疮,皮肤不舒服。

【时有明医善知方药,即知是疮因珠入体,是珠入皮即便停住。】

这个时候,找来了一个明智的医生,医生很了解药方,知道这个疮是怎么造成的——疮由内部皮肤发炎造成的,也是有异物入体导致的。疮有两种,内因和外因。内因,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外因是异物入体了。比如说一个小石子,一个玻璃片,或者一个小珠子进到你的体内了,形成了一个疮。明医来了就知道是异物入体导致的疮,金刚宝珠进入到大力士的皮肤里面去了。

【是时良医寻问力士:卿额上珠为何所在?力士惊答:大师医王,我额上珠乃失去耶!是珠今者为何所在?】

(明医一直跟王公贵族、大力士有交往,知道大力士一般眉间都镶嵌一个宝珠的。)他就问大力士:你眉毛间本来不是有个金刚宝珠吗?现在跑哪儿去了,怎么不见了?大力士惊慌失措地回答:大师医王啊,我额头上的宝珠还真没了呢!一摸,确实原来额头上的宝珠不见了,宝珠现在去哪儿了呢?奇怪!

【将非幻化?忧愁啼哭。】

我这个金刚宝珠明明原来在,现在怎么没了呢?难道这个金刚宝珠并不是实际存在的东西?难道是像海市蜃楼一样的幻影吗?难道我一直珍爱的宝珠是个幻影吗?所以他就哭起来了。

「忧愁啼哭」,这个大力士也很不争气,金刚宝珠找不到了就开始哭了,不知道去哪儿了。

【是时良医慰喻力士:汝今不应生大愁苦。汝因斗时,宝珠入体,今在皮里,影现于外。】

这个时候,良医安慰大力士:「汝今不应生大愁苦。」你哭什么、忧愁什么呀?你不知道,你跟别人摔跤、相扑的时候,一撞击、一打斗,金刚宝珠受到撞击入到你的身体内了,就在你的皮肤里面呢!所以就形成了那个疮。「影现于外」,金刚宝珠在皮肤里边,从外边好像看不见,但是隐隐约约这有突起,通过这个突起就可以推测它在这个位置了。

【汝曹斗时,瞋恚毒盛,珠陷入体,故不自知。】

你当时跟别人打架、去摔跤较力量的时候,嗔心大起,瞋恚心炽盛,想着打赢他、打倒他,你就忘了疼痛了,没有注意金刚宝珠嵌到自己身体里了。

据说,经历过战争的有些革命英雄跟大家讲:在战场上,子弹打到身上都不觉得疼的(在冲锋的时候,子弹打到我,我都没想到疼),为什么?我就想着冲锋陷阵杀敌人了,当时注意力没在这儿。所以,有个别师兄也跟我讲过:醍醐师兄,我发现身体哪个地方撞伤了、撞破了或者割伤了,一念佛号就好像不疼了。这也可能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对!一方面是佛力的加持,另一方面是注意力的转移,你不注意了,它就不疼了。

有一次我在中午做面条的时候,我知道「楞严咒」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当时突然一念之间想:「楞严咒」功效如此盛大,如果我不背整个咒语,只念「楞严咒」三个字,会不会有这个效果呢?我手洗得很干净,直接捞锅里的面条,捞的时候就念:「楞严咒、楞严咒……」,结果还真的不烫的,把几根面条捞出来了。试了好几次都不烫的,很有意思!我就在想香港有师兄拍视频,说街头艺人在油锅里直接取炸好的东西,手直接伸到油锅里面去。他要么修过禅定,有极深的定功,要么也在一直念「楞严咒」的,念着这样伸进去,手真的没有被烫伤。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来说明问题,师兄不要去模仿,尤其是小孩子不要去模仿。对于自己的定功或者说对于佛力深有信心的师兄也可以试一下,不会有问题。你只要心清净,并且念「楞严咒」,只念「楞严咒」这三个字,力量就强大得不得了,何况你去念整部的咒语了。

这个大力士在跟别人摔跤的时候,自己的金刚宝珠嵌到眉毛间的皮肤里面去了,他不知道。找不到宝珠很着急,甚至还哭起来了。医生告诉他说,为什么当时宝珠嵌到你的体内的时候,你都没有觉知呢?你都不自知呢?你自己都没感觉到,为什么?因为当时你「瞋恚毒盛」,完全地陷入到你的瞋恚心(毒气一般的瞋恚心)里面,注意力根本没在宝珠,它进入你身体里就好像你中了一个子弹,都没觉得疼一样,「故不自知。」

【是时力士不信医言:若在皮里,脓血不净,何缘不出?若在筋里,不应可见。汝今云何欺诳于我?】

这个时候,大力士不相信医生的话(他还是比较愚痴,医生跟他讲了他还不信),说:要是在我的体肤里边儿,脓血不干净,我的金刚宝珠怎么可能溶在脓血里面呢?不可能!要是说金刚宝珠跑到我的筋里边儿去了,筋在里边,我也应该看不见,你说我两个眉毛中间有一点点鼓起,我不相信你的话,你不要骗我了!小心你的脑袋!

【时医执镜以照其面,珠在镜中明了显现。力士见已,心怀惊怪生奇特想。】

这个时候,医生拿了一面镜子「以照其面」,让大力士照照自己的脸(说了也没用,拿面镜子你自己看,把一面镜子拿到大力士的面前),「珠在镜中明了显现」,大力士一看很明显,两个眉毛中间鼓起了一个圆圆的小球一样的,皮肤下面肯定是那个宝珠,形状大小就是那个样子。大力士一见,「心怀惊怪生奇特想」,心里就觉得好奇怪,很吃惊——金刚宝珠还能嵌到我的皮肤里面去?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瞋恚、愚痴之所覆蔽,故堕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旃陀罗、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生如是等种种家中。】

接下来,佛陀对迦叶菩萨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也都是这样的,不能够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虽然有佛性他也看不见。

金刚宝珠就在你的体内,你没拿镜子照,没有别人指给你,你也不知道。金刚宝珠就代表众生的佛性,明明众生都有,他却看不见,还在质疑,一个劲儿地发问提问题,说:如果我是佛,我、众生怎么还有这样的差别?如果都是佛,怎么还会有「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如果我们有佛性,佛性住在哪儿?问这些「相」里的问题。佛陀觉得,根据「相」一个一个地回答问题太麻烦了,也不能根本性地解决掉众生的迷惑,所以佛陀就举这个例子来说明:每个众生,你的佛性就长在你体内,你就是看不见,但是你要是亲近善知识了,遇到一个能够指引你获取到真相的善知识(就是贵人、引路人、导师、老师的意思),那么你就能够见到你身上的佛性了。确实是一切众生都有的,但有的众生,他见不到、遇不到善知识,他一辈子白过下去,在「妄」里面一直流转。他不知道自己能成佛,也不知道佛性是怎么回事。

然后他就被「贪、淫、瞋恚、愚痴」覆盖了。就好像金刚大力士,宝珠嵌到肉里也不知道,在瞋恚当中做事情,不知道宝珠去哪儿了,也完全顾不得了。自己如此真实的宝珠都顾不得了,忙着干吗呢?跟别人打架!众生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善知识提醒他「你本来是佛,你有佛性」,众生不知道自己有佛性能成佛,就一直顺着自己的习气——「贪、淫、瞋恚、愚痴」一直顺流而下,完全忘记了。结果是什么?堕到地狱道、畜道、饿鬼道、阿修罗道,或者成了一些人类中低贱的人——旃陀罗(在古印度是最低贱的种族)。有的福报大一点的可能投胎得好一点,成了学者,或者成了国王、武士。

但是也不怎么样,只要还在六道中,谁也不要讥笑谁。你觉得,我是发达国家的人,你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我讥笑你,没必要!都在人道,谁也没高于谁,下辈子不一定变什么,不要有盲目的自我优越感。

【因心所起种种业缘,虽受人身,聋盲喑痖,拘躄癃跛,于二十五有受诸果报。】

这里又再一次强调地说,迦叶菩萨你不是知道吗?六道轮回种种不同是什么造成的?「业缘」造成的这种种不同。「业缘」从哪儿来的?从「心」来的。

你要找到根本,是那个「心」呢!「心」造了这一切,知道吗?是心念的不同造成了一条狗和一个人的差异;造成了一个人和一个圣人的差异;造成了一个恶鬼和一个阿修罗的差异。

就是心念造成这些差别,人又陷在「差别相」里边出不来(没有觉悟「业相本空」,陷在「相」里边了),所以导致聋的人不会听话、盲人看不见、哑巴不会说话,手脚有毛病的就无法正常行走了……然后有二十五种轮回中的存在形式,非常的复杂。每个众生都在承受自己的果报——有善的果报、有恶的果报,总之都在承受。

【贪淫、瞋恚、愚痴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宝珠在体,谓呼失去;】

更多的众生「贪、淫、瞋恚、愚痴」覆盖了他的真心,他看不到佛性。就好像那个大力士「宝珠在体,谓呼失去」,明明金刚宝珠在自己体内却说:哎呀,丢了,怎么办呢?丢了还以为自己身上长疮了。非常的愚痴!

【众生亦尔,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不识如来微密宝藏,修学无我。】

这里是跟迦叶菩萨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

大家都想修行,你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善知识——你的老师、导师、你的上师——来指引你,不然你可能就像那个愚痴的大力士一样,永远愚痴,愚痴一辈子,甚至不懂得拿镜子来照一照。

这里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大藏经》里有一段阿难问佛,说:善知识在一个人修行成佛的过程中,起到多少的作用呢?大概能起到一半的作用吗?阿难认为成佛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善知识」对我来讲是外因,我内因也很重要,所以善知识也许应该能起到一半的作用吧?但是佛陀怎么回答阿难呢?佛陀对阿难说:阿难啊,「善知识」在一个人修行成佛的路上起到百分之百的绝对的作用。跟师父要是跟错了,这辈子就毁了。「善知识」不是起到一半的作用,是起到全部的作用。所以在《涅槃经》里,佛陀临走前又重申「善知识」的重要性,你一定要亲近善友,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看到这个人「杀、盗、淫、妄、酒」,一定要远离,知道吗?及时地远离,速速地远离,这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如果看到这个师父有问题也要劝其他的师兄远离,这也是菩萨的大慈悲,不要说这是个火坑我不往里跳了(这是个毒蛇坑我不往里跳了),但是其他人往里跳我不管。这并不是慈悲,这是一种魔心、自私心的体现。

众生就是这样的,不能够亲近善知识的话,就很难识得如来的微密宝藏。(就好像这个大力士,非常地勇猛,在遇到明医之前他都不知道金刚宝珠在哪,也不知道疮怎么来的。我记得我打架打赢了,我记得我没受伤,怎么还长疮了呢?太愚痴啊!)

遇不到善知识的人盲目地跟着修,说我想学佛,学什么呢?没找到师父,学什么呢?学「三法印、四法印」。「诸法无我」,学无我、无我、无我……陷到「无我」里的时候,就走向了顽空,断灭空了。(觉得活着没意思,「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了,我也不扶,「无我」,「无我、无人……」,他就理解偏了。)

【喻如非圣,虽说有我,亦复不知我之真性;】

感觉好像自己在学佛一样,但是学得极偏他也不知道。然后又听说佛陀讲有「真我」、有「如来藏」,一听《楞严经》或者一看《楞严经》知道有一个「如来藏」,「如来藏」是什么呢?到底什么状态呢?自己瞎悟,不明白,也没有人印证,也没有人帮他忙。这样就很危险。

【我诸弟子亦复如是,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修学无我,亦复不知无我之处。】

我的弟子中有一些人也是,不懂得亲近师父就自己盲修瞎练的缘故,明明佛法真经在这里(不是伪经),但他理解偏了,理解歪了,他用自己尚未觉悟的「小我」之心去揣测佛意。知道「无我」,不知道「无我」到底是什么含义;不知道无我「无」在哪儿了,有我「有」在哪儿了?都不明白。

在你找到善知识之前,各位师兄可以先找到师兄,先找个队伍,找到组织,就是你可能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师父,但是你知道,刘居士也学佛,李居士也学佛,夏居士也学佛……我跟那些居士交流。他对佛法「无我」、「真我」是这样理解的,那个是那样理解的,相互碰撞一下,就相对地好一点。各位,在你没找到师父之前,先找师兄。成了一个小组织了,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见解和你的见解相互碰撞而瓦解的时候,有时还真能撞出「真理实相」的火花来。就怕你故步自封,我一个人,我性格孤僻、内向、不愿说话,皈依了以后自己回家修习,也没有善知识指导,周围也没有师兄去帮助,这样盲修瞎练,非常危险!很多师兄聚在一起,你没有人脉,他有人脉;你没有师父,他有师父。你可以听一下他师父怎么讲的,听说他师父讲得不错,弟子也挺多,我就听一听。然后,在你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不能只听一个师父讲,万一他讲错了呢,对不对?你要多听一点、多学一点,这个师父讲你听一听,那个讲你也听一听,听着听着有感觉了,你的头脑打开了,思路也放开了,就知道怎么判断了,然后继续深入经藏,就不容易走偏了。

这节课的重点我们看——善知识的重要性。善知识找不到之前,先找个师兄当善知识也行,其实万物皆可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三个师兄在一起抵得上一个善知识了。因为你从三个角度看问题就不那么偏了,但最好最好,最终还是要依止一个师父。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我们都知道我们根本的善知识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听的、学的也都是佛陀的开示。只不过佛陀的开示,古人用古话讲出来,我们现代人理解的时候有点困难,所以感谢「百度佛」,很多佛经都有白话文的翻译,在你有能力的前提下,多看几个版本,不要只看一个版本。只看一个版本,可能还有翻译者的主观色彩在里面。

内院有的师兄非常聪明,他学《楞严经》,不是只听醍醐讲的,他时间充裕,醍醐讲的听一遍,再去听听其他法师讲的。听一听,慢慢地找到感觉了,然后自己直接读原文,甚至自己可以讲《楞严经》了。《楞伽经》也一样,不要只听一个师父讲,只要你有时间,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不同的师父,他们的理解肯定有差异。在种种的差异中,你会刺激自己的头脑创新,你也会有一些新鲜的灵感,可能你读经的时候有一些灵感是其他师父都没有想到的,然后你甚至可以讲经了。如果内院有多一些师兄变成善知识,就会有更多的、无量的众生来受益,对不对?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不要停留在我开悟了,就结束了。你要争取成为「善知识」,可以指引和帮助众生。也就是说你要用你的火去点燃其他的蜡烛、火炬、油灯,这样你的火光并没有消失,但是世界上的光明却因此而变多了。

我们在点亮别人的时候,自身上的光一丁点儿都没有消失,但是世界上的光明却变多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21.html

“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69课·善知识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2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三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来看。【善男子,佛观众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佛陀说:迦叶,用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有深刻的二元性,就是每一个众生本身既具备善法,又具备不善法。很多众生都是做过很多坏事的好人,也可能是做了很多好事的坏人。没有完全单一的只做好事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