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63课·度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714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汇总了一些师兄们所提出的、稍微具有典型性一些的问题,我们在课上来回答一下。

首先,这是二号院的黑可可师兄提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对佛菩萨不尊敬的意思,只是藏在心中很久的疑惑。)听闻佛法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用鲜花供养佛会有功德,法师来讲法的道场一般也都有鲜花。可是植物也是生命啊,把植物的生命杀掉来作为一种供养的方式,和杀动物祭祀,不也是同样的形式吗?而且我觉得,到了佛菩萨的境界,是不是就不用以供养的东西来评判众生的功德了呢?

不错的问题,这个师兄心比较细。我们经常提到用鲜花供养佛有功德,法师讲法的会场一般也都有鲜花,可植物也是生命啊,把植物杀了不相当于把动物杀了那样祭祀吗?在佛家看来,植物属于无情众生(无情识的众生),而且植物不直接参与六道轮回,它在六道轮回中起相对间接的作用,这是一点。再一个,你想一想,如果这些植物,没有来道场或者没有来佛像面前,那么在哪里呢?可能在泥土中长着。如果是鲜花的话,大部分它们的命运还是被人宰割,对不对?宰割之后就卖掉了,卖掉了之后就来到每个众生的家中了,基本上是这样的命运。如果是野外的花或者花园里的花呢,会好一些,但他们在外面风餐露宿的。站在花神的角度考虑的话,我与其去一个凡夫的家中,还不如去佛菩萨的面前,对不对?我与其在外面风餐露宿,倒还不如去道场里听法师讲经,对不对?有没有可能?绝对有可能。既然我的命运,要么就是在外面慢慢地自生自灭——枯死;要么就是被砍了、宰杀了,来到一般凡夫俗子的家中。那么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去佛像那儿天天跟佛在一起,那还不如去道场听听法师讲经,是不是?你换个角度考虑一下。

在佛家来讲,我们也提到过多次——吃素的问题。严格意义上讲,植物也是生命啊,但是你还要吃它,那怎么办?难道把人饿死吗?人身最适合修行,修好了,成佛了,能够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这个利害关系一直要去权衡:「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当不得已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是这样做伤害程度小呢还是那样做伤害程度大?我肯定选择伤害程度小的那个。当不得已必须做一件事情,这样做利益大还是那样做利益大?我肯定选择利益大的,不选择利益小的,是不是?

然后,这个问题的后面说,我觉得到了佛菩萨的境界,是不是就不用以供养的东西来评判众生的功德了?

众生做什么,是有功德还是造作罪孽,这是因果法则决定的,不是佛菩萨决定。就好像1+1=2这个公式,不是佛菩萨制作的,如果是佛菩萨制作了这个公式,那么也可以变成一加一等于八、等于十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是吧?佛菩萨并没有制造宇宙间的这个因果法则的公式,他只是告诉你1+1=2这个结果;2+2=4这个结果,他提示你这个结果。而你用鲜花供佛的功德,是因果法则决定的,大家注意,不是佛菩萨决定的,他只在经文里通知你一下。那么你造作重业下地狱,是佛菩萨让你去的地狱吗?不是,是因果法则决定的,你招引来的。在「相」的世界,我们讲过,因果法则就像个游戏规则,就像一个公式一样,它是很刻板的一个公式。

然后,第二个问题:人死的最后一念决定了死后的去处,那么「因果不虚」又体现在哪里呢?如果生前一直修行积善,最后一刻因为一些原因——恐惧或者厌烦,就下了地狱或者去了畜生道,那么此人生前修行的功德又该如何体现呢?

先看到这里。

人死的最后一念决定了死后的去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说「因果不虚」体现在哪里?这恰恰体现了因果呀!你的最后一念是善的就去好地方,最后一念是不好的就去坏地方。

假设这个人一辈子是个好人,修行修得特别好,累积了很多善行,但是临终的最后一念,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恐惧或者厌烦就下了恶道了,那因果法则岂不是不公平吗?这个人这一生中做了这么多善事,修得这么好还去了恶道了?

假设一个好人张三,生前认真地修行,修得特好,做了很多善事,临终的时候因为愚痴去了畜生道,那么他在畜生道也是福报很大的,大家明白的。昨天我去公园看到,有一个女主人抱着她的宠物狗,应该是一只白色的博美犬,洗得干干净净的,抱在怀里。这个博美被主人抱在怀里,上肢两个小爪子这样垂着,满脸的喜悦,一看像个小孩一样。哎呀,被这么多的爱包裹着,这个小宠物狗是多么地幸福啊!像这样的情况就是福报大的。

都在恶道,有的就福报大。鬼道里有做鬼王的,这都是福报大的;福报差的就是没得吃,别说当鬼王了。在宠物里面,你看看,都投胎在畜生道,有的狗沦为流浪狗,甚至轻易被人宰杀;有的呢,被主人宠得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体现了因果法则。这个众生沦为宠物狗了,我们就可以推测它是一念愚痴变成了宠物狗,但是呢,前世累积的善行太多了,所以当宠物狗它也是宠物狗里最幸福的一个,大家明白了,因果法则一直在起作用的。地狱道、饿鬼道也都有福报大的众生,它们甚至不缺吃少穿的,只不过就是在那个恶道而已,但有的恶道的众生就惨不忍睹了。

接下来看后半部分——此外我看了净土宗的一些文章,有的说应该修到念念相续,对任何外境都不受干扰,甚至在睡眠的时候都要念着佛号,这样才有往生的可能;有一些却说念佛号一日二日三日……七日一心不乱就可往生。这两种说法哪个比较准确?

其实都准确。

她说,我感觉是不一样的标准。

感恩老师!

念佛要念到念念相续,对任何外境都不受干扰,这其实是已经念佛念出定功了,大家明白,八风吹不动了。甚至在睡眠的时候,因为你念佛过多,输入到阿赖耶识的仓库当中的种子全是佛号,而且佛号的能量又相当地强大——我们讲过,美国一个有天眼的师兄,看见念阿弥陀佛的这些人,每念一声佛号就有无穷无尽的光从他嘴中散发出去,有的甚至大到把地球都包裹住了。也就是说,你念一声佛号消千劫的罪业。你阿赖耶识里的罪业虽然多,但是念的佛号也很多很多,所以就导致了你阿赖耶识整个仓库被佛号净化了,你甚至做梦在识心显化的时候,显化的都是跟佛的净土有关的一些「相」,就不是一些染污之相了。所以说,念佛念到念念相续,这样子绝对是会往生的。你在梦中都在念佛号,那么在临终的最后一念几乎也肯定是佛号,是吧?那就肯定往生了,这个没有疑问的。

然后说,有的经文里讲,念佛号「一天两天三天……七天」,念到一心不乱就可往生。这句话的重点不是「一天两天三天……七天」,关键的重点是「一心不乱」。念到什么程度啊?就是说「一天两天三天……七天」这是一个概称;一直念、一直念,念到一心不乱是什么?跟佛菩萨的频率完全靠拢了,感应道交了。念到一心不乱,那不就是入深定了吗?你入深定的情况下,已经在虚空法界,在法性里面了,这个阿赖耶识的识心对你的干扰几乎都消失了,然后你还在念佛号,不往生是很奇怪的、是很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谁又能念到一心不乱呢?天天念佛,但是打很多妄想,在恶劣的习气中做很多事情,这样的众生太多了,是不是?

所以我们讲,你修什么宗,「持戒」都很重要。「戒定慧」三无漏学,不管你修八大宗派的哪一个宗派,「戒定慧」都很重要。没有戒,没有持戒,你不清净,你总是犯错误。总是犯错误,那你即使念佛号,你的错误也把佛号的这个功德给抹杀了。「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持戒相当地重要。持戒等于帮助你约束自己不犯错误,然后你再修净土,还是修禅,很容易就证得圣位。

然后还有黑可可师兄的第三个问题: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您在《地藏经》里讲,如果瞻仰、礼赞、高声朗读《地藏经》,对新生儿念「地藏王菩萨」的佛号,会有怎样怎样的功德,可以免除怎样的重罪或者消业障……那么因果报应又如何体现呢?之前的过错真的可以因为念经和佛号的原因归零或者不作数了吗?

《地藏经》里在强调说,瞻仰、礼敬地藏菩萨,念诵《地藏经》,念诵佛菩萨圣号,对于婴儿来讲可以消除他往昔的罪业。这个大家都知道,他消的是往昔的罪业,但是不排除这个婴儿还造新的罪业,是不是?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婴儿,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也决定了他未来的生活状态,他的性格、脾气,他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如果他生活在这样一个父母都在疯狂骂脏话,又非常贪、嗔、痴、慢、疑的家庭,这个小婴儿就算过去世的业消了,他也很快就会跟着父母学,然后造作很多的恶业,还以为是正常的。如果他生活在一个有极高修养的父母亲这样的家庭,这个小婴儿未来的命运应该就好很多。这个婴儿虽然带着前世的业而来,但是因为入胎之谜,他过去的很多记忆都洗掉了,这个时候他像一张白纸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周围的环境对他简直有直接性的影响。就算过去的业消了,那么下一步还造不造业?这是个问题。

所有这些认真修行的师兄也一样,我们经常看到说,念佛号有怎样的功德,消业障;读哪部经可以消业障;听《大般涅槃经》,过去世的业都消了。但问题是,在那一个时间点上是消了,接下来呢?你还造不造?这恰恰就是因果法则。过去世的是消了,但是现在是一个新起点,接下来你还造不造业?因果法则永远在「相」的世界都是存在的。

然后,还有QQ上一个问题:师兄啊,我看到那个师兄说背「楞严咒」只用了七天就背下来了,但是我用了一年才背下来,我怎么这么笨呢?很讨厌自己这么笨,人家用了七天就背下来了。

这个真的没必要。背「楞严咒」的人有的很快、有的很慢,慢又如何呢?慢有慢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你背得慢,所以你重复的次数必然多,对不对?你每重复一次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你想过没有?《楞严经》用很大段的篇幅讲「楞严咒」的功德利益(持诵它的功德利益)。你每多念一遍,你的功德利益就胜出那个念得少的人,对不对?慢有慢的好。快呢,虽然有好,但也有坏。很容易就背下来「楞严咒」的师兄,他容易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傲慢。我这么快就背下来,天才嘛!炫耀去,滋生「小我」的傲慢。这点不好,然后让周围的师兄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是不是不好?不好。

还有,背得很快的师兄,有的时候背得滑脱了,就把这个咒语背油了,什么叫「背油」了呢?嘴里啰啰啰……背了,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有的时候甚至打着妄念,再顺着习气顺流而下做事情,他都没意识到。但是背得慢的师兄,往往他在背诵的时候是一点妄念都没有的,绝对没有的,有妄念他就背不下来了。所以说,背得快的有快的不好,背得慢的有慢的好。那么,大家就不要因为一点境界风就吹得自己的藏识浪就在这里翻滚了。

为什么有的师兄背得快呢?你想过他过去世的努力了吗?同样是挖井,假设过去世你俩是同修,一起去挖井。这个张师兄挖井的时候向下挖了七米,你当时有点懒惰,挖了一米。那今生又投胎了,又学佛了,张师兄一背「楞严咒」,七天背下来了,你的过去世的懒惰导致你今生就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偿还、去平衡,这就是因果法则。你过去世付出多,所以今生做什么都很容易,一学佛就遇到明师指点,也没有走偏;一学经就遇到大乘经典,也没有学小乘经典,你不是很幸运吗?这跟过去世的努力和积淀都有关系的。所以跟师兄们讲,你今天多做一点,未来就容易一点。不要懒惰啊,你一懒惰以后就困难一点。所以今天多精进一点,未来就多享受一点,就快一点成佛,这是必然的。假设你今生成不了佛,但是你今生做的所有的努力,都给你的来世打了良好的基础。

然后还有一个师兄在QQ里问:怎么样打通任督二脉?

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道家或者学中医的人、练气功的人,不应该问佛家修行者。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并不谈任督二脉。佛家讲,一切都是心的幻化,追根溯源都是心呐。就像一个车跑得慢,有的人抱怨说,哎呀,不是名牌;有的说我的车轮是不是改大一点?这个车的协调系统不好,或者我换换车皮。但佛家直接讲,我的发动机可能有问题。直抓根源——发动机,车开得快不快,直接找根源——发动机。这个车轮子确实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源,佛家找根源,佛家找心。佛家认为,肉身——坚固妄想的集成,都是你的心意识的妄想塑造的,你的心塑造的,所以找心。佛家重修心,外道重修身。当然有的外道是把身心都合起来了,这是不错的,比较聪明的。道家比较聪明,身心合一来修。

佛家直接找心,在心里哪有什么任督二脉?都是你心意识的化现,没听说释迦牟尼佛是打开了任督二脉然后开悟的。我们也见过这个中脉、脐轮全都打开的很多众生,任督二脉通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这样的人,但依然没有觉悟。见到很多呀,是不是?所以说,你既然都学佛了,要知道佛讲的是「觉悟」啊!心的极致的打开,要修你这颗心,要从心上下功夫。你这个功夫要用在很有效率的一个位置,就好像点穴位一样,找准穴位,一下子以最合适的力道点进去。所以,佛门就不需要再去探讨任督二脉相关的事情了。

然后最后一个问题,来自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师兄:我刚刚学佛,觉得佛学知识浩瀚无边际,我周围的寺庙好像也不经常讲经。我很想找一个正规的地方进行有系统的佛法的学习,但是又没有太多时间,怎么办?

我们讲「戒定慧」,围绕着这三个字来。你刚学佛,对于一些基本的佛法概念有所了解之后,比如说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什么是因果法则?什么是业力?……对这些基本的概念有所了解之后,第一,持戒。要知道「五戒十善」是什么?既然你是在家修行的,不是出家人,你至少要了解什么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第一位的,它帮你的心清净下来。

然后平常要修习禅定,要打坐。释迦牟尼佛怎么开悟的呀?你要了解一下这个佛教创始人,他的传记,他是怎么开悟的。打坐很重要,他修习禅定,很重要的,他是在禅定中突破一切障碍的,所以你也要打坐。你要不打坐,很多佛经你都听不懂,因为它是非头脑意识的、非语言文字的,它描述的境界你只能去证得和体味,你不能靠自己的聪明去猜想,那样是猜不准的。而且,如果不打坐的话,你的定功一般都不行。(就是听经闻法长了很多智慧,但是用不上,总是被境所转。)所以禅定,修习禅修,打坐很重要。

第三,开智慧。听经闻法、深入经藏,这个很重要。

第四,围绕着「戒定慧」来,这就是一个很系统的学习。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于佛法的基本概念已经有所了解了。佛学的基本常识基本上在网络上也可以搜到,我看有的寺庙也在结缘什么「学佛入门」之类的书籍,你先看一看。

常识了解之后,就靠「戒定慧」来修了。那么,在修习「慧」的过程中(听经闻法和深入经藏的过程),你会发现,在很多的日常的细节上,佛陀都讲到位了。怎么忏悔业障啊,怎样累积福报啊,什么是功德、福德……经里讲得很清楚。所以持戒+禅定+开智慧,听经闻法、深入经藏开智慧,这就是很系统的方法,非常简单。不要把这个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因为在家修行人没有太多时间,你没有时间搞得很复杂。「戒定慧」三无漏学也是伟大的《楞严经》里所提到的,所以围绕着「戒定慧」来修,在家人没有问题。

接下来就回到《大涅槃经》。

上节课还是在强调「持戒」的重要性。这里:

【如佛所说:若过一法,是名妄语,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这种敢于打妄语的人,他在未来世可能会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打妄语的人是不真诚的、不踏实的、不实在的,大家明白,有欺骗性质的。这种人的心,他的妄念是很多的,是很动荡不安的,他很容易在未来世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管好你的嘴,基本上你就能管好你的心;如果嘴都管不好,那你的心肯定管不好。我们经常惹祸的就是我们的嘴,所以管好嘴,不要打妄语。你证得一分说一分,证得十分说十分。即便你真是佛菩萨再来,那你一定知道佛陀在经里讲过的,并不倡导你轻易地暴露身份。很多大师很低调的,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是很低调的,他不讲自己是谁谁谁再来。可能别人会认为他是谁谁再来,可他装听不见,或者干脆就拒绝,就礼貌性地拒绝,就说您过奖了,其实我不是,凡夫俗子而已。

真正的大师往往低调,但是高调的往往是一些孱弱者,不自信的人才自我吹嘘呢。像真佛,他不打广告,众生自然而然都拥过来了。有的附佛外道感觉自己没有影响力,怎么办呢?挂个佛的名字吧,我是修佛的(其实很偏)。佛从来不为自己打广告,因为他没有不自信,只有不自信的人,贪求名闻利养:我怎么多收点钱呢?怎么让他们供养我呢?我得吹嘘一番,把我的课程说得有多么厉害,甚至把我的课程吹得比佛法、比道法、比一切宗教都厉害,都来学我吧,交钱吧。自我吹嘘的人,往往他有不良的心理目的。你要真的好,又何必吹嘘呢?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他讲的就是实相而已,何必吹嘘呀?他没有不自信,自我吹嘘的人都是不自信的人。所以啊,大家要有有一双慧眼,懂得去判断。很多师兄很聪明,用直觉一判断就知道,这个人自我吹嘘,肯定不实在,不需要亲近他了。接下来佛陀讲:

【是故不应亲近是人。我佛法中清净如是,】

不要亲近那些打妄语的人。我的佛法是如此的清净,而且很安静,没有自我吹嘘,很清净。

【况复有犯偷兰遮罪,或犯僧残及波罗夷而非罪耶?是故应当深自防护如是等法。】

佛法无比地清净,怎么可能有人去犯各种各样的重罪呢?偷兰遮、僧残、波罗夷这些重罪。如此清净,怎么可能去犯罪呢?不可能!犯罪的就不是清净之人,你就要远离他。

【若不守护,更以何法名为禁戒?我于经中亦说:有犯四波罗夷,乃至微细突吉罗等,应当苦治。】

佛陀讲:如果连清净的法你都无法守护的话,那谈什么持戒呀?我经常讲,大家不要犯这个罪、犯那个罪,连最微细的突吉罗罪你们都不要犯。如果犯了就要苦治(严厉地治疗、医治自己,治理自己)。

我对弟子的要求是如此之严,身方面不要犯罪,口方面不要犯罪,甚至意方面(念头上)都不要犯罪。菩萨戒,管你的念头,管你的心。最微细的犯罪都不可以的,我管得如此地严厉啊!这是佛法。你要知道,「严」才是佛法,不严不叫佛法了。连突吉罗这样细小的、微细的罪,都应该苦治(苦苦地、严厉地去治理)。

【众生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

佛法是严的,如果你不认真地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你怎么可能见到你内在的清净无染的佛性?(不持戒的人见不到佛性。)

然后佛陀又再强调说:

【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每个众生都有佛性,我承认,但是你要持戒清净,你才能够见到佛性,让别人也见到佛性。一个不持戒、不清净的人,他有佛性也发挥不出来,有光也显现不出来,都被障蔽住了。

太重要了,再重复一下:「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不持戒的人见不到佛性,拥有的智慧也是狂慧,自以为是,徒增傲慢而已。不持戒的众生你要远离他,不管他讲法讲得多好,神通多么大,你要远离他,他跟佛性背道而驰。可以讲不持戒的人就偏于魔道。

【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你只有见了佛性了才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不管你修哪个宗派,你说我修禅的我不持戒,那不可能的。佛陀讲,一切众生,要因持戒然后才能见到佛性,才能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不管修哪个宗派,只要不持戒,你不可能成佛。如果你不持戒的话,你所「明心见性」见的是你身上的魔性,而不是佛性。

【九部经中无方等经,是故不说有佛性也。经虽不说,当知实有。若作是说,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有的人说这个九部经(小乘经)里没提到大乘经的思想,没提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陀说,就算你手头的那本经里没提到,你也要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尽虚空、遍法界,陪伴着每一个众生。只要你活着你就有佛性,你死了其实也有佛性。佛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能因为我这部小乘经,手头这部经里没提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你就说那个众生没佛性,这是错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管经里有没有提。因为经是适应不同的众生而讲的,针对性不同。就算你面前的经里都没提到,但是你还深切地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这样的人就是「真我弟子」(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已经领会了佛的根本思想了。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九部经中所未曾闻。如其说有,云何不犯波罗夷耶?】

然后迦叶菩萨就问佛:世尊,像您说的一样,有一些小乘经典里没有提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么根据经典来讲经的话,犯不犯波罗夷重罪呢?(一个法师在讲经,或者一个居士在家里看经,这个经里没提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就顺着经文走,这样算不算犯波罗夷重罪呢?)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实不毁犯波罗夷也。善男子,譬如有人,说言大海唯有七宝,无八种者,是人无罪;若有说言九部经中无佛性者,亦复无罪。何以故?】

佛说:你就着经来说经,就着经来讲经,这个不算犯罪。比如说有个人,他说大海里只有七种宝物,没有第八种宝物。为什么?因为他没见到。(他只是在海里开采出了七种宝物,他就说海里有七种宝物,没有第八种、第九种、第十种。因为什么?他的认识能力、他的经验范围决定了他只知道海里有这七种宝物,这个人就不算犯波罗夷重罪。)因为他所认识到的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他没有犯罪。

有的人接触九部经典里都没有提到大乘经典的思想,他就不了解大乘经典,他就着小乘经典讲话,讲的都是小乘思想。这样的人也没有犯波罗夷重罪,因为他不了解大乘。但问题在于,如果人有幸接触了大乘经典,他还是强烈地认为大乘经典不是佛乘、不是佛经,是谁谁谁伪造的,我不信,这样的人是犯罪的。

【我于大乘大智海中说有佛性,二乘之人所不知见,是故说无,不得罪也。】

佛陀说:我在大乘的大智慧海中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那些二乘之人(缘觉乘以下的人),他们是见不到的。他们没有接触大乘经典,或者没有足够的根性来领受大乘经典,说了也没用。

「是故说无,不得罪也。」像声闻乘、缘觉乘,如果从来没听过大乘经,他只讲小乘内容,他是没有罪的。如果听了以后又诽谤大乘经,那是有罪的。

【如是境界,诸佛所知,非是声闻、缘觉所及。善男子,若人不闻如来甚深秘密藏者,云何当知有佛性耶?】

大乘的境界,是只有佛才有幸能够领受的,才能够知道的,才能够了解的。声闻乘、缘觉乘很可惜,他们没有办法领受如来的甚深秘密之藏,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噢?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吗?就连我这个业障深重的凡夫身上也有佛性吗?就连我养的那个小狗也有佛性吗?

所以,你的知识面很重要啊,你要懂的很多,要多闻,你的见识才会广。只看几本经,万一你看的几本都是小乘经典,那大乘的思想你就无法领会,很悲哀。

【何等名为秘密之藏?所谓方等大乘经典。】

佛陀说:如来的甚深微妙法的秘密之藏是什么?就是大乘方等经典。方正、平等、恢弘的、覆盖面极其广的大乘经典,讲说了宇宙的最真的实相,这是如来甚深的微密之藏。

这里就告诉我们:如来的法门甚深微密,「密」是什么意思?「密」,密在哪儿了?密在甚深微密的大乘经典这儿了。密的是大乘经典,而不是别的东西。

【善男子,有诸外道,或说我常,或说我断;如来不尔,亦说有我,亦说无我,是名中道。】

外道有的时候讲,我永远活着,我修成仙了;要么就说,人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你活再久也死,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是陷入常见,就是陷入断见。外道要么就认为宇宙中有一个「神」,他是一直存在的,常住不灭的;要么就看着「小我」,就认为「我」或者一切众生都是一会儿活着、一会儿没了的,这样的断见。

如来不是这样的,「亦说有我,亦说无我。」如来就着相来讲,有众生,有寿命相(有长有短的寿命相),就着相来说有「我」;有的时候也说「无我」,诸法法性本空,业相本空,一切如幻化,这就是中道。佛陀有的时候讲「有我」,他也讲你那个真我佛性,那个法身是常住不灭,这是「有我」。无我,你不要贪著那个「小我」了,「小我」是你的幻觉,是个假象;业相本空,无我。所以佛陀讲的是什么?中道。也讲有我,也讲无我,但跟外道讲的有我、无我不大一致。

【若有说言:佛说中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若有能作如是说者,当知是人不犯四重。若不能作如是说者,是则名为犯波罗夷。】

如果有的人跟你讲,佛整天讲的是中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因为烦恼覆盖了,所以看不见,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要认真地修,把烦恼、业障、习气打扫干净,佛性就大放光芒了,然后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修行,断坏一切的烦恼劫。有这样讲的,这样的人不犯四重罪,他没有打妄语,他讲的就是事实。你不能够污蔑说,这个人讲「一切人都有佛性」是打妄语。不是这样子的,没有打妄语,事实如此。

【若有说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今已得成就菩提。当知是人则名为犯波罗夷罪。何以故?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未见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有一种人犯了波罗夷重罪,打了妄语了。什么样的人呢?他说,佛讲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身上也有佛性,所以我一定能成佛,我现在就是佛,我已经是佛了。这样的人就在打妄语,就犯了波罗夷重罪。

你身上有佛性,没问题,问题是「你身上有佛性不等于你现在就是佛」。如果你去欺骗别人,说我现在就是佛,你就是犯了波罗夷的妄语之罪了。为什么呢?因为虽然有佛性,但是你还没有修习诸善方便呢,你没有修,你没有证得嘛。有佛性是有佛性,你得修啊!你得把染污去掉,把业障、习气打扫干净。所以说,有佛性是有佛性,必需要靠种种的善巧方便来修习,不修是不行的。我们说地下有水,你不挖行吗?水出不来,你必须挖出来,是不是?

【善男子,以是义故,佛法甚深不可思议。】

所以说,佛法说简单也简单,但是,你要成佛这个过程是要付出努力的。我们不能说,因为他爸爸是佛,所以佛生的孩子就是小佛,不能这样讲的。佛性不具有遗传性,佛性到处都在,但是你需要开掘出它来,你要证明你是佛。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是佛,那么不用你自我宣称,大家都来推举你了,所以事实胜于雄辩。你吹嘘得再好,没用的,关键大家都看事实的。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有王问言,云何比丘堕过人法?佛告迦叶:若有比丘,为利养故,为饮食故,作诸谀谄奸伪欺诈:】

什么样的人会堕过人法?(就是堕落下去,人我空、法我空,堕落下去。不符合这个阿罗汉的标准,不符合佛菩萨的标准,甚至还往下堕落。)然后佛就告诉迦叶说:要是有比丘求贪求名闻利养的缘故,贪求信众的饮食的缘故,去谄媚、巴结高官贵姓进行欺诈或者欺骗施主们,自我炫耀、自我夸奖,这样的人就等于是堕落的比丘,他不可能是阿罗汉,也不可能成为佛菩萨,只会往下堕落下去。

【云何当令诸世间人定实知我是乞士也?】

像你这样的贪求名闻利养,根本配不上做比丘。因为比丘在最初的含义是乞士(乞讨的人,为了探求宇宙真相而出家修道,而去乞讨的人)。你明明是个乞讨者,还在贪求名闻利养,心如此地世俗,你爱的是名闻利养而不是真理,你不配当作比丘。

【以是因缘,令我大得利养名誉,如是比丘多愚痴故】

为了名闻利养而出家的这些人,太愚痴了!

【长夜常念:我实未得四沙门果,云何当令诸世间人谓我已得?复当云何令诸优婆塞、优婆夷等,咸共指我作如是言,是人福德,真是圣人?】

要是有的比丘每到晚上就在想,出家是出家了,烦恼还没断呢,这些人我是非整天让我这个心不宁静,在这个道场里各式各样的众生,我的心不宁静。我知道我现在没有证得四沙门果,(小乘的四果我一个也没证得,我怎么样才能证得呢?想的是这些事情。)我怎么样才能够成为各位居士们所共同赞叹、共同恭敬的那一类深具福德的圣人呢?

像这样的比丘是正常的。如果你是为了真理而出家,那么在出家之后,在遇到种种的烦恼的时候,你会想,我应该怎么样修得更好一些呢?我怎样能够成为像佛那样的天上天下都尊敬的圣人呢?你想的是这些事情,那是对的。你不能整天想着,我想个口号吹一吹,吹嘘一下,让信众多来供养我;或者那个大师兄的名号比我响亮,我怎样使我的名号响亮?你不应该想这些事情。

【如是思惟,正为求利,非为求法。】

如果你整天想的是名闻利养,那么你出家为的是什么?是利益,而不是为了法,不是为了真理。

【行来出入进止安庠,执持衣钵不失威仪,独坐空处如阿罗汉,令世间人咸作是言:如是比丘,善好第一,精勤苦行,修寂灭法。以是因缘,我当大得门徒弟子】

真正的出家人,他没有贪欲之心,他不会贪求世俗人所着迷的那些东西;他就端着他的钵,不失威仪(行住坐卧都有威仪,威仪具足),他找一个空闲的地方坐下来,经常地深入禅定,就像阿罗汉一样。

「令世间人咸作是言:如是比丘,善好第一。」对于名闻利养不感兴趣;对于色声香味触法不感兴趣。他认真地、精进地修行,别人见了他都夸他:说这个僧人哪,善好第一呀,修得是真的很精进、很勤苦啊,而且一直在修寂灭法。别人给他再好的供养,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就在那儿打坐入定。要是我的弟子中都是这样的人呢「我当大得门徒弟子」。佛陀说,如果我的弟子中都像这样的好比丘一样,认真地修习善法,精进勤苦地去修行,一直修习寂灭之法,对于名闻利养毫不感兴趣。如果都是这样的人做我的弟子,那么我的门徒就会很多很多了。

大家都知道,佛法是如此地清净,从佛弟子身上就看出来了,如果每个佛弟子都做得很完美,佛法必然很昌盛。如果佛法衰微了,那是弟子把佛法给毁了,弟子做得不好。佛不在世,大家都看佛弟子呢,佛弟子做得很糟糕,所以世人说,佛法,哼!都是贪求名闻利养的,甚至那些和尚都成了好色之徒,谁去信佛?没人信佛。

你的言行举止要有号召力,你的德行体现了一切,所以一切的佛弟子,你们决定了佛法是昌盛还是衰微。如果你们做得好,佛法就昌盛;做得不好,佛法就衰微;因为你们在代表「佛」。如果人人都做得很好,这些佛弟子都做得很好,成为世人的典范了,那你还需要愁名闻利养吗?你想一想?你成了世间人的典范,大家都来向你学习的时候,你肯定衣食无忧了呀。

【诸人亦当大致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令多女人敬念爱重。】

甚至有很多出家人说,我的信众太少了,我想办法喊口号宣传宣传。有的人还这样想,这是很可笑的。只要你修得好,一切都会来到你身边。甚至过去你的粉丝很少的,现在很多粉丝都来了,甚至漂亮的女粉丝也都来了,围绕着你。很养眼是不是?因为你修得好。你越是见到了色香味触法,甚至见到了美女美色也不动心,那你修得越来越好,你的粉丝越来越多,都拥着你来了,都来敬念你、爱重你。

【复有比丘,为欲建立无上正法,住空寂处,非阿罗汉而欲令人谓是罗汉、是好比丘、是善比丘、寂静比丘,令无量人生于信心。】

有的比丘在空闲处修行,他不贪这也不贪那,修得很精进,别人称呼他是阿罗汉。这样的比丘没有打妄语,因为他没有自我炫耀,是别人推崇他的。这样的比丘没有犯波罗夷重罪,是好比丘。他的行为说明了一切,这个比丘是善比丘,是最好的比丘。「寂静比丘」,是寂静的,他自身寂静,也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的寂静。这都是好比丘,能够让无量的众生对佛法生起信心。

【以此因缘,我得无量诸比丘等以为眷属,因是得教破戒比丘及优婆塞悉令持戒。】

就是因为佛门好比丘还是不少的,所以信佛的人还是不少的;所以佛法一度非常地昌盛,很多人一个跟着一个学;所以所有的佛弟子,我们必须做世人的榜样。我们甚至不需要去用嘴宣说佛法,只要我们做得就像个圣人一样,那么一切人都会来跟着学佛了。怕就怕,你对外宣称、大肆宣扬「我学佛了」,但是你的行为举止跟不上,别人就不想学佛。所以「你」——每一个佛弟子,你决定了佛法的昌盛与否。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做,对得起我们的本师,对得起清净无染的、无上的佛法。

那么下面还有一句话也是比较重要,有很多好比丘、善比丘、寂静比丘就使得这个佛法昌盛起来了,同时我们要懂得让那些破戒的比丘和优婆塞们,让他们恢复到持戒过程中来。

见到有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破戒了,你要去指正他,你出于对于佛法的爱护,你要告诉他「戒定慧」,「戒」是一切的根本,没有戒就没有清净,也没有真正的觉悟,所以一定要持戒。你要去纠正一些师兄、师父们的偏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使那些破戒的比丘和优婆塞们恢复到持戒中来,这样才能够使正法建立起来。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那个师兄、师父犯戒犯得很严重,你想一想,信众看的时候,佛弟子犯戒犯得那么严重,信众还会对佛法生起信心吗?不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在同一个道场修行,大家互相帮助。有的时候,这个师兄犯点错误,你公开讲怕他没面子,就私下里告诉他;甚至醍醐在讲经的时候犯了什么错误,你要是怕当众指出来不太好,那你就私下里告诉她,让她以后注意这一点,这是很好的。

有的时候在我们微信群管理的过程中,在QQ群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师兄都在私下里给我提建议,非常非常地感恩这些师兄、这些大菩萨们,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道场能够越来越清净,让师兄们在这里真正地受益,而不是浪费时间。在微信群或者在QQ群的每一个师兄,我们扪心自问:你给这个道场带来了什么?你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还是给大家滋养?你一定要问自己。在家学佛的每个人都在挤时间,都不容易,一定不要肆意地浪费别人的时间。我们也讲,要少说废话(废话不是说绝对不能讲,如果绝对地不讲废话的话,道场里会缺乏人情味对吧?师兄们之间缺乏友爱、缺乏慈悲)。适当的废话可以讲,但是要有「度」。

有一些话题可以私聊的你就私聊。你觉得我跟这个师兄有缘,我想问很多问题,问一大堆问题,不一定非要在群里问,你私下里单独问他岂不是更好,对不对?一定一定要节省大家的时间,让大家在这个道场修行,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每一个师兄在这个道场都是很享受的,是很快乐的,你的所做所为不要让师兄们生烦恼,这就体现了你的智慧和慈悲。所以大家一定要想,你在道场里活动,你说怎样的话?说哪些话?说多少话?(废话可以讲,但是要有「度」;一定的废话体现了人情味,太多的废话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今天就先到这里。

谢谢大家,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27.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63课·度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3

第273课「文殊师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觉,不可以心觉。何以故?身是无知,如草木故;心者虚诳,不真实故。」——《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阿难依照佛陀的吩咐,把做过自己五百世父亲的梵志须跋陀带到了娑罗树林中佛陀的面前。这个一百二十岁的梵志须跋陀已经证得了五种神通,来了之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第270课「如是文殊师利,如来清净住大慈悲幢。随众生所乐,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在学习经,感觉很殊胜,这种殊胜感会从2017年贯通到2018年。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各位师兄、各位师父,在2018年都能迅速圆满自己的道业,希望一切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6

第266课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观看《涅槃经》中的辩论会。我们都知道这个辩论会是外道发起的,佛陀是被动参加的,因为佛陀本身并没有好辩、好斗之心。好辩、好斗之心其实也是「我执」的体现,但是被动参加还是可以的。为了阐明宇宙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9

第259课 「佛道亦无得,阿难何为悲?所合会为空,慧慧亦复空。若念若不念,一切法无念,无获空无有,譬若如野马。又如化象马,园果树木华,巧幻师所现,佛弟子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佛陀说,如果想要证得涅槃的境界,我们就要修习十种想(十种观修、观想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常...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