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9课·不正则邪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702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学习「经中之王」、「王中之王」——伟大的《大般涅槃经》。上节课我们讲到第六卷的最后:

【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

「檀越」,就是施主、布施的人的意思。

如来看所有弟子的情况,如果这些已经出家的弟子得到了施主们的供养,而且这些供养满足了他们的需要;那么,如来(也就是佛陀)就不允许这些出家弟子再继续为自己累积奴婢、金银财宝,种种的这些东西了,也不允许弟子进行商业贸易。

作为出家人,衣食无忧了,没有什么欠缺了,就不要再想着积攒这、积攒那,不要让盲目的信众惯坏了自己的贪心。

【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贸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

但是也有一种情况,有一些出家的弟子,没有得到施主们足够多的供养,又正好赶上是饥馑的荒年(正好这个时候干旱哪,饥荒啊),世上本来粮食就少,出家人得到的粮食就更少了。「饮食难得」,在饮食上是非常欠缺的、匮乏的。佛陀为了能够建立、护持正法,让正法延续下去,让受持佛法的这些弟子们能够活下去;佛陀就允许弟子们在这样特定的年头(就是大饥荒的时候),或者这批弟子人缘不好,或是前世的福报累积得不够,今生出家之后要不到粮食吃(快饿坏了),像这样的弟子,佛陀允许他们累积一定量的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也可以进行些微的贸易,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可以了。

实在是这些出家人都快活不下去了,佛陀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的。这个时候戒律就打开了,「开、遮、持、犯」(戒律打开了),就是这一批弟子(这一范围内,或者这个庙宇的弟子),佛陀允许他们积攒点儿东西,因为再不积攒点东西他们就饿坏了。饿坏了,如来的法脉怎么传承啊?所以,佛陀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还是因人而制宜的。在不需要累积这些八种不净之物的地方,佛陀严厉禁止,是不可以累积的;但是非常需要累积的地方——像我们中国个别地区的寺庙、道场,在高高的山上。不累积点粮食吃,万一刮大风、下大雨,或者到严寒的时候,居士们上不去,供养送不到这个庙里,庙里的僧人怎么办?为了僧人们的长远的身体健康考虑,还是要适当地累积点儿粮食,这样的情况是佛陀允许的。

但是佛陀强调了一点,「要当净施,笃信檀越」。这个寺庙、道场可以累积一些金银、车乘、田宅、谷米,或者可以进行些微的贸易,但是多余的钱要布施出去,布施给谁?布施给施主们。

在家的信众,有的是非常富裕的,是不需要接受布施的。在家人也有非常贫穷的,甚至比庙里的僧人还要贫穷(我们知道,绝对有这样的,贫困山区的人或者非洲难民,就比庙里的僧人还要苦呢)。那么这个庙宇如果物质上充裕了,多过自己所需了,「要当净施,笃信檀越」。要把庙里的一些金银、谷米等等东西,「净施」给那些笃信佛法的施主们。因为什么?因为四众弟子、一切众生都像是佛陀的孩子一样的,佛陀不会说只爱这个,不爱那个;一切孩子都爱的。这些在家的居士们谁要是特别贫困,出家人也可以反过来布施给他们的。

「如是四法所应依止」。同时,佛陀再一次强调前面提到的「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依真理实相,不要依特定的某个人,就算他是大领袖、大导师,也不可以;一切以真理实相为最高标准。

「依义不依语」。不要停留在文字相上,要多多地体味佛陀的心。

「依智不依识」。不要陷在分别的「相」当中,要经常离相来考虑问题,站在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学习佛法的时候,「指月亮的手指」,有弯弯的手指,有很直的手指(笔直地指向月亮);你要信那些笔直的手指,这样能够少走弯路。

上面讲到的「四依法」,大家是永远要依止的。佛陀再次强调,永远不要忘记要依「四依法」,不然你们很容易就走偏了。要么陷入偶像崇拜了;要么就陷入文字相里,成了文字相的奴隶了;要么就陷在分别心当中了,彼此就打架了;要么就把一些不了义的经当作了义经了,就荒废了自己的法身慧命了。所以,「四依法」是你们修行关键中的关键,是一个指导性的方针和目标,一定要围绕着「四依法」来。

【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

佛陀又强调,你们要是看到有的戒律,或者阿毗昙、修多罗,不违背「四依法」的话,你们就可以依止。

所有的戒律(阿毗昙就是论著,修多罗就是经文)、论著、经文,都要围绕着「四依法」来,这是一个最高的领导性的方针——「四依法」。如果有戒律,或者论著,或者经文,不符合「四依法」,你们就不要去依止;符合「四依法」,就可以去依止。

【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

要是你听到什么时间有人讲,不管护不护法,一切比丘都可以累积八种不净之物,都可以尽情地积攒金银财宝、象、马、车乘、谷米,尽情地进行商业贸易,尽情地开连锁店。这样的话,不可以依止,这不是如来的初衷。

如来最初偶尔开一下这个戒律,是因为特定的某个地区的某一类僧人,可能是实在是快活不下去了,那么可以累积点,积攒点;但是多余的要布施出去。只要足够了,剩下多余的要布施出去。不要以为,只有信众和在家居士可以布施给僧人们,僧人就不可以布施给别人,不是这样子。菩萨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出家人不是说仅仅进行法布施、无畏布施,出家人也可以进行财布施。只要财物多到超自己的需要,就可以布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过去我们理解,好像只有在家居士可以向出家人布施,未曾提到出家人要向在家人布施。但是佛陀在这里讲了,出家人如果物质充裕了,也可以向在家的信众(这些笃信佛法的施主们)去做布施的,这是不影响修行的。多余的就要布施出去,这样就不会贪恋物质。不然拥有的物质越来越多,就会开始陷入贪恋,然后道心就退减,出家还不如不出家呢。不出家,自己凭着体力去打拼,挣点儿钱花,还挺清净的;出家了以后,享受供养享受习惯了,越来越懒,越来越馋,越来越贪供养,越来越想沾便宜,然后就变质了。

我的妈妈是1951年出生的人,她给我讲,她们那个时候,国家的政策里流行讲五个字,要大家小心,叫什么呢?「懒、馋、沾、贪、变」,这五个字要小心。她们那个年代的教育,令社会上流行的风气还是很清净的,说一定要小心「懒、馋、沾、贪、变」(越来越懒,越来越馋,越来越想沾便宜,越来越贪婪,然后你就变质了)。其实「懒、馋、沾、贪、变」适用于所有修行者,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要滑入这五个字当中。这五个字每一个都足以伤害你,伤害你的法身慧命,让你在轮回里一直轮回,没法解脱。

所以佛陀讲:我是在及其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说出家人可以蓄养、积攒金银财宝、谷米之类的这些东西。这是及其不得已的情况下,针对着及其特定的出家人而言的。但是,这些不得已的情况之外,正常的出家人,只要有了足够的衣食,就不要累积太多东西了。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讲,出家人尽情地累积吧,如来允许我们这样做。这样的话,你们绝对不应该去依止。

【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

佛陀还讲「四依法」有多么重要,甚至是,所有的戒律、阿毗昙(论著)、修多罗(经文),如果符合「四依法」,就可以依止;如果仅仅符合了「四依法」当中的「三分」,都不应该去依止。

「四依法」,它是一个接一个贯穿起来的,缺一个都不行。任何的戒律、论著、经文,即便是符合「四依法」中的三条,第四条(另外一条)没有符合,那就不可以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条全都具备,才可以依止。这个也相当的重要啊,这是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告诉我们的。

你不是在修行吗?你不是怕走偏吗?你不是怕走火入魔浪费了生命吗?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四依法」。所有的戒律、论著和经文,只要不符合「四依法」,你就不必去依止。你只要守好了「四依法」,你绝对绝对不会走偏,不会走火入魔,不会浪费了难以得到的此次投胎为人的机会。

佛陀又说:

【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

我一再地强调「四依法」,是给谁强调的?是给这些仅长着肉眼的、不辨真相的众生,容易被相所转、容易被魔利诱的众生讲的。那么有慧眼的大菩萨们,尤其是七地、八地以上的大菩萨们,还用我讲「四依法」吗?不用了,他们都知道了。他不会再走偏,不会再被魔诱惑。但是你们这些普通的信众们,还没有到七地、八地的这些菩萨们,你们都要注意,要依着「四依法」来,防止自己走偏。

【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佛陀又再一次地(在第六卷的最后)强调,「四依法」的根本是什么?是法性啊,依法者依的是法性,依的是真如实相,不是文字相。「依义不依语」,「义」代表是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什么?还是法性——如来的常住不变的真身、法身。「依智不依识」,「智」指的是什么?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你要是依你那个阿赖耶识的「识」、识别判断的「识」,看到众生和众生是不一样的。这六道众生有天界的,有人界的,有阿修罗界的,有畜生道的,有鬼道的,有地狱道的。你看到畜生道的那么愚痴,地狱道的那么悲惨,饿鬼道的那么可怜,你就单看着「相」了。如果你陷入「识心」当中,你就会单看着「相」,就被「相」左右了,就跟着「相」跑了。如果你依你内在的佛性——「大圆镜智」,你就会敏锐地发现,一切众生都在发光,都有佛性。

所以,各位师兄修着修着,你往大街上一看,就会隐隐约约看到每个众生都在发着光芒。在修行的初级阶段,可能你只看到个别人身上的光,慢慢地,随着修行的深入,你会看到每个众生都在泛着光。都有光晕,就是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上有差异,明亮程度有差异。但是,竟然每个人都在发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你越清净,你越能够敏锐地看到别人身上的光(看到他的佛性)。如果你看到的只有别人身上的染污,那说明你本身的染污还没有褪尽,你的有色眼镜还没有摘掉。你的视力被阻挡了,你心灵的眼睛被障蔽了,所以你看不到别人的光芒。所以,自身优点多的人,往往也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自身缺点多的人,往往也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因为,你就是别人的镜子,别人也是你的镜子;照别人就是在照自己,照自己也是在照别人。优点多的人,都爱发现别人的优点;缺点多的人,就挑着别人的缺点来看,天天在抱怨和指责。所以,你要依「四依法」,依到一定程度,修到一定程度后,「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你能够敏锐地感觉到,真的每个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呀,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光芒在照耀着这个世间,在温暖着、救助着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色,我们不一定都要跟别人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擅长;有的擅长作曲子,有的擅长画画。二号院一个师兄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是学了佛以后担心玩物丧志,就把它荒废了。我就跟他讲:《维摩诘经》不是说了嘛,佛法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是很生动活泼的。有的佛国,佛用音乐来讲说佛法,有的用声音来讲说佛法。极乐世界里,风一吹、叶子一动,那个美妙的声音都可以讲说佛法,连八功德水都可以讲说佛法(在给你沐浴的过程中,给你的精神也洗礼了)。众香佛国靠香味来讲法。禅宗的很多高僧大德靠一声「咳嗽」,或者一些夸张的表情来表达佛法。那你完全可以在你学佛之后,用你的绘画来表达佛法呀,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谈不上玩物丧志。如果你一点都不了解佛法,沉入到绘画当中,有瘾了;表达的都是「小我」的一些情绪上下的起伏,表达的是世俗的爱欲;你的绘画如果挑逗众生的爱欲,让众生不清净,那么你干脆还是不要画了。你学了佛之后,你画菩萨形像、画佛像、画极乐世界的样子,把艰深、晦涩的佛法用很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在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啊,这怎么能说是玩物丧志呢?

所以,我们做世间的任何事情,关键的关键,你用的是什么心呢?《大般涅槃经》前面讲,佛陀不倡导学佛的人去行医、去爱好书法、去赌博。不倡导这样的事情,怕你迷失于里面,忘了自己要觉悟、要免轮回、要出离烦恼,忘了这个重点。但是,一旦你有所觉悟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你的擅长做任何事情,来利益一切的众生。会写书法的人可以抄经,抄写得非常精美的经文,让人一望就生起敬畏之心,也可以用你的书法去化育众生。甚至比如说,你过去喜欢打牌,学了佛了不敢打牌了(怕玩物丧志,不敢打牌了),怕又激起对于金钱的贪婪之心。但是,一旦你彻悟之后,「十善业道」守得也很好,你再到了牌场跟牌友们所讲的话,即使不是一开始到最后都讲佛法,你可以用你的言行举止去渗透、去慢慢地影响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觉悟者,尤其是已经稳定的、保任成功的觉悟者,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他都不会迷失的。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所以,关键你在用什么心去做,不管你做哪个行业都可以利益众生。要不观世音菩萨怎么有那么多的应化身呢?他什么都化现,三十二应化身也仅仅是一个概说(大概地分个类而已),其实什么都能化现。观世音菩萨连佛都能化现,连魔也都能化现(什么样的魔都能化现),目的是什么?化育众生啊。所以,有的菩萨有的时候就显得很凶狠的,说话毫不留情的,一方面让你意识到魔是太可怕了,你一定要远离魔,远离邪魔外道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在帮你修忍辱啊,是不是?

二号院有很多师兄,一开始进去大家都以为他是反面角色,经过了几天下来,大家意识到,原来是真的大菩萨呀。他在帮助大家褪「我执」,消「我执」,修忍辱。没有这样强力的打击,你的盔甲、你戴惯的面具能碎掉吗?能脱落吗?他是如此毫不留情地去指责你,指责某一类现象,你甚至在想:哎呦,这佛弟子怎么修的,如此偏激啊?但是后来你发现了,原来这真的是大菩萨。所以判断一个事物,要观察一段时间,不要盲目地下结论。你要是盲目地下结论,你很快就会推翻你所下的结论,你会不停地推翻你的结论。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大家要意识到。你修得越好越会意识到周围的一切都是佛菩萨,真的是这样。不管他像不像他都是,早晚你会感激他、感恩他。

「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佛陀说:「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经能让你真的解脱,就是菩萨乘和佛乘;不了义经就是声闻乘,那些善巧方便之说是不了义经。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是「了」什么呢?了达一切大乘经典,大乘经典是究竟了义的。只要是大乘经典,你就可以去读,就可以去依止;小乘经典是不了义的方便之说,是善巧方便,是初级阶段的课程,或者中级阶段的课程。你要意识到这一点。

到这里为止,《大般涅槃经》的第六卷就讲完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

如来性品第四之四

【尔时,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四种人等应当依耶?】

尔时,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您前面一直提到四种人我们可以去依止(前面提到的能够建立正法、护持正法、忆念正法的四种人;那些虽然还没有完全地断除烦恼,但是认真地持戒,又广宣妙法的人;还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四种人,您说我们应该依止),我们真的应该依止这四种人吗?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说,应当依止。】

佛说:确实,这四种人你们要依止。为什么要依止呢?因为世间的魔太多了。我前面提到了四种人,另外就有四种与之对照的「魔」。魔太多了,魔所讲的经律也太多了,受持魔所讲的经律的人也太多了。与魔对照的就是佛,就是可以依止的四类人,所以你们要依止这四类人,让你们免除魔难哪!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有四种魔。若魔所说及佛所说,我当云何而得分别?有诸众生随逐魔行,复有随顺佛所教者,如是等辈复云何知?】

迦叶菩萨问佛,说:世尊,像您提到,与四种人针对的也有四种魔,那么魔的「说法」和佛的「说法」,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分别呢?有一些众生,确实我眼睁睁地看着他在与魔为伍,「随逐魔行」,魔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拜了魔为老师、为师父、为上师了。我也看到有一批人,他在「随顺着佛所教者」,佛怎么说他就怎么做,随顺着佛。有的众生跟了魔走了,有的众生一直在跟着佛走。「如是等辈复云何知」,我怎么样去判断这个人或者这些说法,是魔这一派的还是佛这一派的呢?怎么来判断呢?

【佛告迦叶: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

释迦牟尼佛告诉迦叶菩萨:今天我要入涅槃,我已经看到遥远的未来,在七百年之后(我涅槃后七百年),魔王波旬大行其道,慢慢地就会沮坏我的正法,使我的正法坏灭。

【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像、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须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

(在我涅槃后七百年,魔王波旬妖术大兴。)他就好像是捕狮子的猎人,身上穿着法衣一样(我们在很多经文中知道,佛陀号称是狮子王,他讲法是狮子吼,震慑世间。那么魔王化现为什么呢?化现为一个捕狮子的人,身上披着袈裟);有的时候,魔王波旬会化作比丘的形象,有的时候化现为比丘尼的形象,有的时候化现为优婆塞的形象,有的时候化现为优婆夷的形象,甚至有的时候化现为初果或者阿罗汉,甚至化现为佛的形象。

魔王波旬也是神通巨大,有的时候化现为出家人,有的时候化现为在家居士,有的时候化现为初果,有的时候化现为二果、三果、四果,甚至化现为佛的形象。

【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

魔王的神通巨大,他以他有无限漏洞的这个身形(他的烦恼是很多的、他的「贪、嗔、痴」是没断的、他的「我执」是炽盛的),竟然装作无漏之身,装作佛的形象,来毁坏佛的正法。

【是魔波旬坏正法时,当作是言:菩萨昔于兜率天上没来,在此迦毗罗城白净王宫,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若言有人生于人中,为诸世间天人大众所恭敬者,无有是处。】

魔王想方设法地诋毁佛陀(他化为各种各样的形象,可能是出家的,可能是在家的,可能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甚至可能化现为「活佛」),他跟你讲一些歪理邪说,怎么讲呢?他说:你们所崇拜的释迦牟尼呀,从兜率天上掉下来,到了迦毗罗卫城的净饭王的王宫,也不过是因着父母的爱欲和合而生的,他怎么可能成为天人、大众所恭敬的圣人呢?他不是也来自于父母的淫欲么?这是魔王在诋毁佛陀。说:佛陀都是来自父母的淫欲,所以我赞叹淫欲没有错呀,我赞叹双修没有错呀,佛不也是父母和合而来的吗?所以我的说法没有错呀!这是魔的讲法。

【又复说言:往昔苦行种种布施头目、髓脑、国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缘,为诸人、天、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之所恭敬。】

佛陀说:有的魔跟你讲,释迦牟尼佛修得那个苦啊,你知道有多苦吗?你今生根本修不出来。释迦牟尼佛过去世都布施了什么呀?眼睛、骨髓、大脑、国城、妻子、全都布施出去了,终于成佛了。一辈子又一辈子,光布施了,舍得什么都没有,你跟着他学什么呀?他就是舍到极致了,然后才得到了天界、人界、还有天龙八部的恭敬、爱戴的,所以你跟着释迦牟尼佛就等于去修苦行了。修苦行就是要你舍了这、舍了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苦,还不如跟着我享乐呢!这是魔的说法。

【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悉是魔之所说。】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是看到有人讲前面的话:第一,强调释迦牟尼佛是父母爱欲而生(爱欲很重要,不要离爱欲);或者强调苦行很重要,学佛就是去吃苦。这样是很偏激的说法,是魔的说法,他在歪曲正法。

【善男子,若有经律作如是言:如来正觉久已成佛,今方示现成佛道者,为欲度脱诸众生故。示有父母,依因爱欲和合而生,随顺世间作是示现。如是经律,当知真是如来所说。】

前面提到的那些说法是魔的说法,那么真正的佛的说法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的经律里面要是讲:释迦牟尼佛久远劫以前就成佛了,他是古佛再来,他早就成佛了。只不过,这一世在阎浮提示现是父母的爱欲和合而生的,他是随顺众生来做这样的示现的。(这是告诉众生要有信心:虽然你们是父母爱欲和合而生的人,你们来自于深刻的淫欲,但是你们能出离淫欲,你们能够修成正果,能够借假身修成真身)。如果跟你讲,第一,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第二,人可以经过淫欲之身而修出非欲之心。那这样的说法是佛的说法,是对的。

你确实是来自于父母的淫欲,这没问题,但是你真的可以脱离它(脱离淫欲对你的控制),这是绝对可能的。这样的说法是符合佛的经法的,而不是像魔讲的话。魔讲的话是让你沉溺在淫欲里,让你沉溺在享乐当中。魔讲的跟佛讲的完全相反。

【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说经律,即是菩萨。】

佛强调给我们了「若有随顺魔所说者」(魔讲那些话,还真有人信,信的人还不少;都跟着魔去吹捧魔跟着魔学),这样的人很多都是魔的眷属,都是魔子魔孙,未来他们长大成人就会继承魔业。也有一批人,随顺着佛的说法,随顺着清净的、正义的佛的经律。这样的都是菩萨。

所以,在这个二元的世界里,你不当魔就作佛。大家自己选择,你不作佛就滑向魔。这毕竟是一个二元的世界,没有办法,你只能二选一,你看看选什么?一不小心就成为魔了。

我们也讲,魔代表我们无始劫以来身上的毒性,「贪、嗔、痴、慢、疑」五毒,五毒俱全就是魔王。五毒未褪尽,你就还是被魔控制的人。学佛就是褪掉自己的毒性,掉自己身上的魔性,如果你褪不干净,一不小心又成了魔了,所以很危险。「佛」和「魔」完完全全就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我们看电视、电影、动画片,这些影视作品,一般都是充满了二元性的,有好人、有坏人,对吧?有真诚的可敬之人,也有狡猾的可恶之人,总是充满着二元的。因为二元而使这个「相」的世界充满生命力、充满张力的。如果只是一元的,它是安静的,过于安静就偏于寂灭了,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机了。所以在这个二元的世界里,你看看你是做魔的眷属,还是做佛周围的菩萨?如果你能随顺着佛的经律来做,你就是菩萨。

【若有说言如来生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魔所说。若复有说:如来出世,于十方面,各行七步,此是如来方便示现。是名如来所说经律。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佛陀又讲:「若有说言」(要是有一种说法),释迦牟尼佛刚出生就会走路,向着周围十个方向各走了七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刚出生的小孩怎么能走路呢?这样的说法就是魔的说法。

魔在蛊惑大众,让你远离佛,也不要相信佛有神通,他在质疑佛的一切神通。「怎么可能呢?刚出生就会走路,还向十个方向各走七步,还踩出莲花,怎么可能呢」?这是魔在蛊惑你。

要是有的说法告诉你说:如来出生于世,向着十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一步都踩出一朵莲花。这是如来方便示现,因为他是古佛再来,他完全有这个神通能力做出这样的示现来摄受大众。这是善巧方便,这是先以神通「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一种善巧方便。让你相信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后走七步、踩莲花这件事情的,就是佛的讲法,让你去怀疑的就是魔的讲法。

谁信了魔的说法,谁就是魔的眷属,就是魔子魔孙了。谁要是随顺着佛的说法,这样的人就是菩萨。因为他是菩萨,他久远劫来就在诸佛面前种过善根,供养、奉事过无量无边的诸佛;对于诸佛的神通有所了解,所以今世他又遇见的时候,他不怀疑他完全地相信;甚至在梦里、在禅定中亲眼就见到了;这样的人都是菩萨。

【若有说言:菩萨生已,父王使人将诣天祠,诸天见已,悉下礼敬,是故名佛。复有难言:天者先出,佛在于后,云何诸天礼敬于佛?作是难者,当知即是波旬所说。】

要是有人说:释迦牟尼佛生出来之后,他的父王就带着他到拜天神的神庙里面去,天神见了以后都下来恭敬、礼拜他,所以说他是一个至臻圆满的觉者。然后有人就发难说:天神比他还先出世,他刚出生的一个小孩到神庙里,难道天神就下来礼敬他吗?作这样的非难的都是魔王波旬。

《涅槃经》里,释迦牟尼佛也亲口告诉我们:确实我出生之后,我的父王带我到那个拜天神的神庙里去,天神都降下来向我顶礼,这是真实的。因为我过去世就已经是佛了,我不仅仅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过去世就是佛了。

在印度拍的《佛陀》的这部电视剧里也体现到,有的有神通的人,一看到乔达摩·悉达多的小婴儿的形象,就知道他是佛陀再来;他是一个伟大的圣人带着无穷的光芒,又化现于世了。但是一般的肉眼凡胎看不出来,他们就会质疑。要是有人质疑说:去了天神所在的神庙,竟然天神向个小婴儿顶礼,这怎么可能呢?进行这样的质疑的人都是魔王波旬那一派的。

【若有经言:佛到天祠,是诸天等,摩醯首罗、大梵天王、释提桓因,皆悉合掌,敬礼其足。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要是有的经律里告诉你说,乔达摩·悉达多刚出生之后,在神庙里,诸位天神、天王,甚至摩醯首罗天、大梵天王、释提桓因这些天王们,都来合掌向他顶礼,而且敬礼其足(向他的脚去顶礼)。这样的经律是佛所讲的经律,这是真实的,佛陀不打妄语的。因为这些天王都有神通,能看到佛陀光芒四射,就算他化现为小婴儿,也不影响天王、天神向他顶礼。一切质疑说,天王、天神存在于世这么久了,怎么可能向小婴儿顶礼呢?一切这些质疑的人都是魔子魔孙。因为他们过去世没有种过善根,他们根本不信佛,也不相信佛陀有这样的神通。要是谁能够随顺佛所讲的话,佛讲的一切他都不质疑,他就好像过去世就听说过、或者亲眼见到这些现象一样,这样的人都是菩萨。

【若有经律说言:菩萨为太子时,以贪心故,四方娉妻,处在深宫,五欲自娱,欢悦受乐。如是经律,波旬所说。】

释迦牟尼佛还告诉我们:世间有的经律里讲,乔达摩·悉达多当初当太子的时候,贪婪「五欲」,四面八方地找漂亮女人,都藏在深宫里恣意地享乐(「欢悦受乐」),过了把瘾呢。凡是强调太子在宫里沉迷于五欲的这些说法,这都是魔王波旬的说法。魔王波旬告诉你:你看,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吧,你知道他怎么成佛的吗?他当时在宫里尽情地享受色欲,所以他最后成佛了,你们也要进行双修,然后才能成佛。这都是魔王波旬所说。

大家要注意,魔王波旬才会这样讲话,这是在谤佛。真相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告了诉你真相:他是古佛的示现。在《佛陀》电视剧里,有一部分拍得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太子从小就充满爱心,慈悲到连小鸟都不肯杀害,看到动物受伤他会流眼泪,看到天鹅死了他会哭,哭得很难过的。

【若有说言:菩萨久已舍离贪心、妻息之属,乃至不受三十三天上妙五欲,如弃涕唾,何况人欲!剃除须发,出家修道。如是经律,是佛所说。】

「菩萨久已舍离贪心、妻息之属」(他一直对于爱欲就不感兴趣,甚至他的父王为了让他不出家,特意让人把他带到妓院里面去。他在那里就像没在一样,心不在焉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人广行爱欲),他早就舍离了贪欲之心了,甚至天上的三十三天的上妙的五欲之乐,都被他当作鼻涕、当作唾沫一样地舍弃了。

因为他是古佛再来,他生来就没有淫欲心的,怎么可能沉迷于爱欲呢?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搞「双修」,跟女弟子、男弟子乱来。个别地区(甚至已经乱来了,男女都杂交了,都已经到这个程度了)受了印度教性力派瑜伽的影响,搞非常龌龊的事情,还说是佛倡导的。这是严重的谤佛,是魔王在谤佛。

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以来就成佛了,《法华经》里也讲过,他无数次地示现成佛、示现灭度,他都来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他对于这些五欲六尘根本就不贪著的。

就算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的上妙的天人的五欲,他都已经像鼻涕、像唾沫一样地舍弃了,更何况人间的这些粗重的爱欲呢?所以他示现他作为王子,剃除了须发,出家修道了。这样的说法你是可以依的,这是佛陀的说法,这是真相。

千万不要跟魔走,魔是千方百计地把你往五欲六尘中领,还让你无限地崇拜他,把你的一切都奉献给他。更可笑的是,某一些修习某某宗派的人,甚至把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奉献给自己的上师了,还认为自己修得特别好呢!太可笑了。

【若有随顺魔经律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即是菩萨。】

魔王的蛊惑其实看上去是很可笑的,但偏偏一大批人在上当,「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这些魔子魔孙们就跟着魔王广行贪欲,贪淫好色。

「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即是菩萨」。真菩萨会本能地感觉不对劲儿。会觉得这讲法不对劲儿,这种奴役式的讲法、个人崇拜式的讲法不对劲儿,他会自动自觉地就远离了。有一些人就继续上当,越上当越成瘾了,那就是魔子魔孙。

【若有说言:佛在舍卫祇陀精舍,听诸比丘受畜奴婢仆使、牛、羊、象、马、驴、骡、鸡、猪、猫、狗、金、银、琉璃、真珠、玻瓈、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珂贝、璧玉、铜、铁、釜镬、大小铜盘所须之物,耕田种植,贩卖市易,储积谷米。如是众事,佛大慈故,怜愍众生,皆听畜之。如是经律悉是魔说。】

还有的说:当时在舍卫城(舍卫城是中印度憍萨罗国的首都,在舍卫城的南边。有的时候经文里也叫舍卫国,其实是舍卫城),南边有一个祗桓精舍(也叫祗陀林,也叫祗陀精舍,也叫祗树给孤独园),佛在那里允许各位出家的比丘们蓄养奴婢、仆从、牛、羊、象、马、驴、骡、鸡、猪、猫、狗,允许大家积攒金银财宝,琉璃,真珠,玻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珂贝、璧玉等等,允许大家用金属的各种餐具去煮饭吃,允许大家积攒这、积攒那,允许大家种庄稼,允许大家做生意,允许大家累积谷米。佛陀为什么允许呢?因为佛陀大慈悲呀,怜悯众生,所以允许。这样的经律都是魔讲的话。

我们前面已经知道,在极其不得已的情况下,担心某一类人要饿死了,佛陀才允许他们适当地累积这、累积那,或者做点小生意,但是一旦有了盈余,就要布施给信众,不可以累积超过自己所需的物品。如果魔王蛊惑你说,「佛陀允许积攒这,允许积攒那」。这就是魔说的(魔王说的)。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所以我们就很清楚地意识到,让你沉迷于五欲六尘的,绝对就是魔王的倡导;让你看淡五欲六尘的,知道这都是梦里事,要看淡、不要执著,不执著就没有痛苦和烦恼,这是佛说的。现在末法时期,魔的讲法是横行的,有一些「附佛外道」披着佛法的外衣,为什么披着佛法的外衣呢?因为他是一个外道,他要是不披着佛法的外衣,没人信他。因为佛法太流行了,佛是三界至尊,天上天下唯佛独尊,「三界至尊」,号召力、影响力是无穷尽的。

过去在开店的时候,我一听一个顾客说他是信佛或者信基督教的,我一般给他价格就非常便宜,因为会不由自主地就觉得他是好人。因为佛太有名气了,所以他的名气就被坏人利用了。很多的外道都附着佛的衣裳,他们借用了很多佛教的词汇,慢慢地,引着、引着……把你引到魔那里去了,都是不怀好意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因为他要是说自己的法,是没有什么号召力、影响力的,所以就说:我学的佛,我带你去极乐世界吧!我有一个捷径去极乐世界,有一个捷径跳脱轮回,先交多少多少钱,我告诉你怎么做。一切跟五欲六尘挂钩的,几乎都是魔的讲法。佛弟子(真佛弟子),在极其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打开一定的戒律。只要衣食无忧,只要物质上没有欠缺,他绝对不会总是去号召大众:捐款哪,大家随喜哪,累积功德的时候到了。天天主动地要啊、要啊、要……哪有那么强的贪欲啊?如果是真的佛的话!所以我们要多多地体会佛的心,不要被魔利用。他说是佛法就真是佛法吗?你得调查一下他跟真的佛法有没有什么区别?表面上看着挺像的,在关键的点上,可能完全地背离。你本来想学佛的,结果学成魔了,这是多可惜的。本来想学佛,证明你有善根、你心地善良,结果被魔利用了,为什么?你内在还是有缺陷、还是有弱点,所以才会被利用。魔就是知道你喜欢什么,他就跟你讲什么;知道你贪神通,他就跟你化现神通。但是佛在世的时候,相对地还是讲智慧的时候多。智慧代表什么?让你慢慢地「觉悟」,佛代表「觉悟」,所以他跟你讲智慧会多一些。魔化现神通多一些。神通不是说就绝对不好,但是你也要分析的。

所以,「十善业道」是修行人(修行)的基础。如果守好了「十善业道」,你身上就没有什么弱点和漏洞可以被魔利用;如果守不好,就很容易被利用。对于在家人来讲,不「杀、盗、邪淫」,不「贪、嗔、痴」,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你要是都做到了,你身上就很少有魔性了。那么你也可以再扩展,说:「贪、嗔、痴、慢、疑」我都不要。那更好,骄慢、怀疑都不要。经常会怀疑别人的这些人,表面上是在怀疑别人,实际上是内在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他对于真理实相缺乏认识。他不懂、他不了解,所以才怀疑;他要是对于实相很了解,他还怀疑什么呀?他自己都懂了,他就不怀疑。就是不懂的人才容易怀疑,不信的人才容易怀疑。

所以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多学一些经论。你了解的多了,「哦,我懂了,魔再怎么说我也不会受蛊惑」。一听那个就不对劲儿,那味道就不对,本能地就判断出来了。在二元的世界里,不正则邪(你只要不正,你就滑向邪了),所以要正啊,要亲近正法。我们不能说《大藏经》百分百都是「正品行货」,但至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正品行货」,所以大家要亲近《大藏经》。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31.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9课·不正则邪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4

第274课「佛告舍利弗,菩萨行者具足四法得陀罗尼。何谓为四?不著秽欲,于诸众生不起嫉妒,施诸财物心无悔吝,昼夜常乐修习善法。菩萨行者具足如是四法,得陀罗尼。」——《佛说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来看一下《涅槃经》第四十卷的最后一课。上节课,佛陀对一百二十岁的须跋陀长老讲,盲...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6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听经兼禅修时间。上节课我们讲到:佛陀说,迦叶呀,我有的时候为了讲一法而用无量的法,我为了阐释一个道理可能讲很多话。就好像经中说,一切清净离欲的梵行怎么修,怎么持戒,怎样获得真正的梵行,佛陀讲了很多话,但是也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善知识」。佛陀也曾经对阿难尊者说: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