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8课·不说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756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昨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张小丽师兄在微信里跟我聊天,因为《涅槃经》里提到这些破戒的僧人当中,有真的故意去破戒的,破了戒还很傲慢的这些人,破了戒还自以为是、不懂得悔改,有这样的。同时经里也提到,有一些菩萨他是不得已而破戒的,他到了这个道场,大家都这么做,他没办法,他为了生存下去,他是善巧方便不得已而破戒。那么这两种人,在表面上看其实是挺难分清的。我们就在谈这个事情,确实难以判断他是真破戒者还是不得已破戒者?聊了一会儿,因为我有事需要下楼,我要去超市买点东西。我就抛给张小丽师兄四个字——三轮体空。

其实,类似的也就是《金刚经》的思想——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我们在「相」里纠结不清的时候,大家只要一想到《金刚经》的思想,当下其实就能解脱出来。只要离相,就没那些纠结了。

那我下楼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些必须要买的东西,准备去付款的时候,一个同事打电话给我,她说让我给她捎一个鸡腿上去。这个同事,她属于肉食到素食的过渡阶段,大家能理解。她吃惯了肉了,乍吃素受不了,体力不支,身体感觉很虚弱,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并且包容她有一个过渡阶段,她需要吃三净肉。那我呢,就拐弯又到卖熟食的地方去给他买鸡腿。来到这一片卖熟食的地方,味道很刺鼻。大家能理解,吃素吃习惯的人,一闻到那些熟食的味道是有点受不了的,很刺鼻。各式各样的熟食摆着,火腿肠、鹌鹑蛋、鸡腿、鸡翅啊,还有猪脚、猪头肉,这些东西摆在那里。去到那里就本能地心理有点难受,但没办法,就在众多的鸡腿中挑了一个让服务员去称。在这个时候突然觉得有些可笑,出门前刚跟小丽师兄聊着,说真破戒、假破戒的这个事情,然后就在我身上上演了。我就在想:如果有认识我的人看到我在那儿买肉、买鸡腿,肯定就在想:天哪!那不是醍醐学院的院长吗?天天在课上倡导大家不要吃肉,倡导大家去吃素,说菩萨不忍心吃众生肉;说《涅槃经》里讲了,佛陀倡导所有弟子都吃素、不要吃肉。天天口口声声地讲着让大家吃素,自己却偷偷地去买鸡腿吃。然后可能误解就会产生,或者相应的诽谤也会产生。

所以,你单单地只看到了这个人在买肉,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自己吃?他为什么而买?他嚼到嘴里了吗?你也没看见,你只是看到他在挑肉,然后称肉,然后付款。所以我们单凭表面能够轻易地下判断么,你想想?我呢,还好,是个在家居士,也留着比较长的头发,一看,也没有出家,又没有穿僧衣,一看,在家居士买肉。最多你给我扣一个言行不一的帽子而已。那么,如果我是一个出家人、一个比丘尼,我的一个好朋友是个在家居士,她病了,说需要吃肉,让我去给她顺便捎点肉。我买不买呢?如果我买了,那么你们大家一看,「天哪,出家人还在买肉吃」,诽谤就又产生了,是吧?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其实有的时候出家人做很多事是不自由的,他需要考虑很多事情。他需要考虑得更周全。如果我已经剃了头,是一个比丘尼了,那么,有一个好朋友让我给她捎肉,我可能甚至都要拒绝的,为了避嫌,不得已。你诽谤我一个人倒是没关系,但是我穿着袈裟就代表佛,代表佛法。如果我的一点不谨慎的行为让你去诽谤了佛法,我的罪孽深重,是不是?我只能跟我的好朋友讲,对不起,我是出家人,不方便做这个事情,你找另一个人帮你做好不好?

我们怎么样去判断一个人?其实有的时候啊,也经常看到网上一些照片,说一个出家的僧人——一个和尚跟美女坐在一起吃饭、在聊天,大家就不往好了想,本能地不往好了想。但是,有没有可能这美女是他出家前的妹妹、姐姐,或者出家前的妻子,人家就在大路上走着见了个面,不小心碰到了,然后说一起吃个饭吧,就去吃了。其实也没什么(有可能真的没什么),正好被抓拍者赶上了,就显得有什么了,这也是有可能的,我们必须承认是有这种可能的,但是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所以《法华经》里,佛陀提到说,出家的比丘——出家男性师父,你要是见一个俗世的女弟子,无论是在家居士还是檀越(施主)、信众,你不要单独跟她见面,出家男师父不要单独会见女弟子。你要有人陪伴,或者女弟子那边有人陪伴,就确保你俩不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如果不得已你刚去了女弟子的家里,她家人出门了、外出了,就剩她自己了,怎么办?大敞着门,大开着房门,为了避嫌。那最好是不要有这种情况发生。如果走到快到她家门口了,知道她一个人在家,我就掉头回去,尽可能避嫌。目的是什么?唾沫星子淹死人,舌头底下压死人。所以说,出家人真的是很少有自由,你要考虑很多事情。如果你是真诚地爱护佛、法、僧(三宝),爱护佛门的名誉,你真的做任何事都要谨慎。

那么我们在家人,我们可以针对表面现象就下判断么?也非常难,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像了解醍醐的师兄们,要看到醍醐在买肉,也知道,她肯定帮别人买的,自己不吃。我认识她这么多年了,我还不知道吗?那不了解醍醐的呢,就说,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那你怎样去了解这个人?你不花点时间也不行啊,没有足够多的因缘你也走不近他,你也不了解他。所以说,最稳妥的是什么呢?见到一些不如法的现象,或者不如佛法的现象的时候,我们不判断。我们看是看到了,知是知道了,就说,如果这个出家人或者这个菩萨他去吃肉,这肯定是不如法的。那这里有三种情况:

明知故犯。知道不允许,还是忍不住,就是爱吃就去买,明知故犯。知道破戒不好,但忍不住啊,这个魔性在我心里动荡、让我不安,我忍不住,我憋不住,我必须犯戒。明知而故犯。他忍不住导致的,就是魔性在体内作祟导致的。

还有一种情况:不知而犯。有一些在家人和有一些信众也学点佛,但不知道完全的戒律,也没有学过太多的佛经,对于佛法思想缺乏了解,不知而犯,不知道这个事不对,但是他犯了。像有的师兄,不知道香菜是魔王幻化的,就觉得香菜还挺好吃的,就吃了。当他知道佛并不倡导这样,他就不再做了,但他不知道的时候他犯。

还有一种情况:知而不得不犯。明知道不对、不能,但是周围人都这样,我也得随顺他们哪,我就犯了。

有以上这三种情况:明知故犯,不知而犯和知而不得不犯。所以,你看任何的表面现象都存在这三种可能,对不对?那怎么办?有的已经出家的师父,小沙弥、沙弥尼,刚出家,也没学多少戒律,经论也懂的很少,他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犯了。但你看他披着袈裟、光着头,你以为犯重戒,也可能他不知而犯。怎么办?所以面对这些貌似不如法、不如我们理想的现象的时候,最好不做判断。因为你分不清是哪种情况,对不对?如果你判断错了,你背不背因果呢?肯定背呀。还有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妥的,我们仅仅就着现象来批判现象,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个宗派,这也是相对稳妥的。这种现象,出家人去买肉的这种现象,肯定是不符合本师教法的,「现象而已」。那么这个现象为什么发生?根底的原因,目前纠察不到,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把那个人的名字就好像贴大字报一样公开,然后去批评他。我们不能这样做。

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印光大师一再强调,看周围人都是佛菩萨,只有我自己才是凡夫。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你所看到的现象有错综复杂的可能性,所以少判断,管住舌头、管好嘴。看到现象,「哦,现象而已,现象而已」。你要是能做到这一点,看到一切好的坏的现象,「现象而已」。这个好现象也有可能是魔装出来的,因为魔连佛都能化现,《涅槃经》里讲了;甚至《圣经》里也讲,有的时候撒旦都装作是光明的天使。魔变成佛菩萨的样貌来蛊惑人,装得是很好的、很像的,你知道真假呀?看到一个现象好,就真的好吗?也未必,很复杂。也存在几种可能性:魔装的;或者佛菩萨本然使之,佛菩萨本能就是这样做的;还有,瞎猫碰到死耗子,赶上的,也有可能。无论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都是如此错综复杂,最好就是不做判断,心里有数,我们不要故意地犯戒就行了。我们知道的多些,也防止无知而犯错就可以了。防止故意犯错,防止知而犯,防止无知而犯,我们就不会轻易地犯过失了。即使犯错也是不得已,不得已犯的真诚地忏悔一下,业就消了,这也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以后我们醍醐学院也做一个这样的倡导:所有跟醍醐学院有缘的人——师兄们、师父们,针对现象说现象,要么就不说,这样最稳妥,我们心里有数,自己做好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交给因果法则吧。真正不会说谎的、不会审判失误的,只有因果法则。人可能会判断失误,但没有关系,因果不会骗你。那个「天」有的时候就意味着因果法则。人伤了你,但是天来还你。所以不要担心这些事情,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接着回到《涅槃经》第六卷的最后部分:

【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

单单你要是只针对现象来看的话,有的人说:你看,释迦牟尼佛活了八十多岁啊,入涅槃了,死了也被火化了,就好像柴火被火烧着烧着烧光了一样。他只看现象下结论,这样的是不了义。什么是不了义?只看着现象下结论的,这就是不了义。那什么是了义呢?要是有的人讲,如来入到不生不灭的法性当中去了,他归于法身的真身状态,这样的就是了义,跳出「相」。

《楞伽经》里也讲,「佛无根境相,不见名见佛」。真佛是无相的,没有你的六根还有外在的六尘(六境)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没有。佛超离了这些信息,超离了根尘境界,所以「不见名见佛」。你说你见到了,那是你眼根汲取到的色相,那还在根尘的层面上,还在二元里,还在主体、客体「能所」里面。但是佛「无根境相」,佛无所谓能所;没有主客体,没有根尘之别,佛不在根尘里面,所以「不见名见佛」。你见不到的那个才是真佛,你只能去感受它。我无法描述,我只能感受到,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那个是真的。那你描述出来,其实他就是浮于表面现象了,就是就相在说相了。

佛说:如果有人讲如来是真的有灭尽。这样的人呢,就着相说相,就是类似「声闻乘」的法就着相来说相,这样的不了义你不应该依止,至少不应该作最后的依止。就是初中课程,你不能把它误以为是大学课程。「中点」和「终点」是不一样的,此中点非彼终点。

【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

《法华经》里也讲了,因为众生根性不同,都讲一样的大学课程可能听不懂了,佛陀就把这个最高的课程拆分了,有相对简单的,还有更简单的,适应不同根性的众生,所以如来为了度众生就有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那么给「声闻乘」的这些阿罗汉们所讲的法,其实也是善巧方便,它不是究竟了义说。就好像大长者想给孩子教好多好多知识,让他成为一个大学者,但是孩子还很小,刚会走路,我教他太难的,他能听懂吗?不能。我得先从「一加一等于二,上、中、下,人、口、手」先开始教他,慢慢地来。这种善巧方便,你只要想到父母教育孩子,你就能够理解了。佛陀教化众生也有善巧方便,所以跟张三讲的法与跟李四讲的法是不一样的。

【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

佛说:声闻乘的人,听佛讲法而开悟的这批弟子们,刚学佛没多久,有的听了佛讲法也没几天,就好像庄稼地第一次耕一样(初耕——第一次耕),你刚耕地还没撒种子呢,能收果子吗?不可能的。或者我刚耕完田,把这个种子撒进去了,但是也没有浇水、施肥,时间未到、时机未到,它能长出果实吗?也不能。「声闻乘」的人就好像佛陀刚耕的地,刚耕了地也撒了一些佛法智慧的种子,有一些可能也萌芽了,但是长成参天大树了吗?还没有。你要给他们生长的时间。所以说「声闻乘」像初耕之地,无有果实,是不了义。所以不应该作最后的依止,你在一段时期内是可以依止的。

我们也提到,随着我们在修行路上一直在增进,修行功夫一直在加强,我们会换师父、换老师,这样的现象很多的。有的人可能把醍醐的课程作为初级阶段的课程,然后又另拜名师学高级课程,有可能。那么,也有的师兄、师父,从很多高僧大德那儿听完了,走到醍醐这边,因为醍醐讲的是《大藏经》,有的大德没讲过的有些经文,在这里可以学到,他就在这里作了最终的依止。人和人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他的所需要物是不一样的,很正常的。

我在亲近《大藏经》之前,也是亲近了各种各样世间的哲学典籍、宗教典籍,听法师讲也听过很多,到最后全放下了,一心一意地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开示。越发地觉得,这么多年来没见过任何人能超过本师释迦牟尼佛。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没有任何人超过我们的本师。真的够我们学一辈子。他这些开示,你一辈子都未必能学完,而且这些开示在流传的过程中,还经常有流失的现象,很多佛经都不是全本,都不是完本,都只是略本,甚至有的就直接消失不见了。

佛陀的智慧深不可测。

【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

佛陀说,你要依什么?依大乘法,要把大乘佛法作为你最终的依止。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为了度众生的缘故,以善巧方便讲了大乘。

地耕完了,也撒了种子,浇水、施肥了,过了很多时间,也除了草了,慢慢地,这庄稼或者说小树苗越长越大、越长越大,具备了领受大乘法雨的能力了,然后呢,佛陀就开始给弟子们讲大乘佛法了。你们要依大乘了义经典,真正能让你解脱的是大乘了义经典。

【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佛陀再一次强调四依法,我们用了好几节课来讲四依法。这四依法,你们要注意啊,一定要「证知」。

再次强调说:你们不要说,听到四依法,佛讲的,我就听了,我就认为是对的。佛陀说:四依法虽然很伟大,《卡拉玛经》的教导虽然很伟大,但是你们要「证知」。你们要在你们个人的消化、吸收、使用、体验当中择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叫证知。自己亲身去体证它是对啊还是错呀?对的我就保留,错的我就废弃掉,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嚼苹果,我咬到什么程度,有的人,苹果核还很大的时候他就扔掉了,他觉得我不需要了;有的人,这个苹果核啃得就剩种子了,就剩苹果种子了,其它都吃掉了。人和人舍掉的东西也不一样,胃口不一样,这个味觉器官不一样,他所需要的营养不一样,他所舍弃的食物的残废部分也不一样(残缺的、废掉的部分也不一样)。所以你要知道,你所接受到的四依法,虽然像光明的灯塔一样可以指引你的人生,但是呢,应当证而知。你要实证,你要体验,留下你所认为的精华。

所以佛陀是绝对不搞个人崇拜的,就如同有一个哲学家讲: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所有的佛弟子,我们也一样,我爱佛陀,我爱十方三世诸佛的开示,但是我更爱真理实相。「依法不依人」指的就是,我要爱真理实相胜过任何一位老师、导师、大导师、佛陀、师父、上师,一定要把真理实相放在最高的位置,你才不会陷入任何形式的盲目。同时,作为老师,任何不敢让自己的弟子超过自己的老师,都是非常自私、狭隘的孱弱者。非常自私、狭隘的孱弱的人,才不敢让自己的弟子超过自己,所以他会有奴役性。说:你要把师父放在最高的位置,师父讲的就是对的,你要对师父有信心,师父做什么都不要心生疑惑,更不要随便地指指点点,不要诽谤师父;师父做什么都有他的妙意在里面,师父就是佛,你们要信师父,然后师父把他有的一切功力都传给你了,你就与师合一了,你就怎样了。

不要把师父放在最高位置,而是要把真理实相放在最高位置,这是佛的倡导。任何有悖于此的倡导,全是魔的教导。魔有强烈的「我执」,有强烈的个人崇拜意识,背地里贪求名闻利养,沉迷于五欲六尘。他对你是奴役式的教导,他不希望你超过他,他希望你奉献你的一切为他服务。大家注意!魔和佛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有深刻的我执,一个没有我执。魔,其实就是你身上的、你心灵内的毒性,贪、嗔、痴、慢、疑的毒性就是你身上的魔,你内在的魔显化成外在的魔,所以「被魔吸引的人必然有魔性」,这句话绝对成立。因为有魔心,所以幻化魔。

被魔吸引的人,内在是有很大的弱点的,可怜之人是真的有可恨之处的。你内在的毒性、毒素幻现出魔来给你,然后你上了自己的当;表面上我上了魔的当,我上了骗子的当,实际上你上了自己的幻化的当。你的心不清净,幻化这些东西给你,你上的当是上了自己的当,归根结底怨自己。为什么说一再倡导大家读诵《药师经》,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因为药师佛净化的力量是无敌的。你只要身心清净,你绝对不着魔,这就是所谓的佛力加持。药师佛的佛力加持就是你的身心清净到跟药师佛合一了,这种加持,任何的魔性找不到你,任何的毒素染不到你。我们内在的毒显化为外在的魔,所以,你有毒你才中魔,知道么?你没毒,「净极光通达」,你就成佛作祖,你就从这个欲的世界脱落。

真正的解脱者,真正解脱的师兄,你能很明显地意识到,我在这个由五欲六尘构成的世界脱落了,完全脱落了。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什么,跟我好像都没有半点儿关系。我在这里好像又不在这里,我好像是从遥远的宇宙来的,寄居到这个渺小的肉身当中,体验作为人所经历的这一切。但我的真身不在这里,我周围的一切像梦里的,像空谷中传来的响声,如此地悠远而飘渺。如果你是真解脱者,你真的从欲界脱落了。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你从这里脱落了,你像一个成熟的果实从母体上脱落。欲界是你的母体,你生于欲界,但是你成熟了,脱落了。也许你还掉落在欲界,但是你跟它没有那种根性里的瓜葛了。所以,淫欲之根断绝的师兄,他就是解脱者,他是真的解脱了。淫欲之根是你跟这个欲界的母体所联系的一个脐带,脐带剪断的时候,你从母体脱落了,你开始慢慢地长大成为「法王子」。

佛陀强调,前面提到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切,你都要证知。「证知」,自己亲身体证,然后才明白,然后才能应用得很好。不要想着,这四依法是个口号,是个绳子把我捆绑住,我就完全按照四依法,不是这样的。你要去体证。所以你不是奴隶,佛陀不让你做奴隶。佛说人人都是佛,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只要把该打扫的打扫干净了,你就是佛。人人都能提炼成紫磨真金色身,只要你把那些杂质全都去干净,你就是紫磨真金色身,你就是佛。每个众生都是金矿,含着金性,但是需要去打造,锻造,提炼。这就是佛法,这才是佛法。那你所接触到的那个是佛法吗?奴役你的是佛法吗?总是用因果法则吓唬你的,是佛法吗?

佛法——觉悟之法,觉悟什么?觉悟宇宙实相的方法和理论,这是佛法。如来的真身、法身,什么是法身?法性之身,真如实相之身。完全悟到了,悟入了,证得了,融化在了真如实相里面了,这种状态才是法身。那么你完全融化了吗?你的我执还有吗?你的欲根断掉了吗?你从这个欲的世界真的脱落了吗?你问问自己。

【复次,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

佛说:你要依义、依本质,不要依表面现象。你要依那个内涵、那个本质,依文字背后的含义,依手指指向的月亮。「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所以真正能够领会佛陀佛法内涵的人,他是非常率真的。他是绝对不虚伪的,他是非常率真的,非常地真实。质直就体现了坦白、真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对地真诚;没有欺骗,没有虚伪的任何成分在里面,质直、清白。这是真正懂得的佛法内涵的一批人。

内院很多师兄都是这样的,纯真,坦白,直率,这就是所谓的质直,就是完全地清明而坦白。因为他无所畏惧,他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周围不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怕什么?他完全坦白,「事无不可对人言」,做的任何事都可以大白于天下,大白于整个宇宙。即便是他不大白于天下和宇宙,那么一切诸佛如来也都明白,一些天神也都知道他在做什么。人在做、天在看,你瞒不了任何人,你只是在欺骗自己。你以为我能瞒了谁,其实你瞒的是那个「自己」而已。

所以真正的佛弟子,他是无限坦白而率真的,非常真诚,说话很直接:错就是错了,对就是对了;那么邪魔外道就是邪魔外道,佛就是佛。我干吗还怕得罪人呢?不需要怕得罪人,光明正大的,所以说,「质直者名曰光明」。你无限地坦白,没有任何的羞愧心,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半夜谁来敲门你都不怕,所以你光明。光明了以后就不羸劣(羸是瘦弱,劣是长得有缺陷),你就很健康、很圆满,这才是如来。所以如来的特质是什么?第一、质直,不要心里那么复杂,那么心机多端的,把自己都累得不行。想得越复杂的人越累。心地简单的人,世界对他来讲也是很简单的。如来的心是很简单的,是很光明的,是非常健康和圆满的,这才是如来。

【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

光明,智慧就是光明,照彻一片幽暗,有光在的地方就没有暗了。

那有的时候我们看有光在,还有暗,为什么?在这个有明确质态的这个「相」的世界,你看,太阳从某个角度打过来,你的身体它阻挡了一部分光,然后被阻挡的部分就呈现出暗,是不是?因为有东西在遮挡。如果绝对的光明,没有任何东西去遮挡,光明遍彻一切地方,就没有所谓的暗存在了,到处都是光明。所以说,暗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光明被遮挡了,所以感觉到有暗。光明被遮挡了,所以有暗;如果充斥着光明,暗就消失了。所以《法华经》里有一段,说大通智胜如来成正觉之后,光明遍照,有很多幽暗的地方,大家以为没有生命形态呢,其实光一照,也有的。这光天化日之下什么也藏不住啊,光一照都有了。没有光,就好像那儿没东西呢;一照啊,原来也有东西。

「光明者名为智慧」,智慧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智慧,而「质直者名为常住」,质直体现的是佛的真身的状态。清白,没有任何的惭愧,非常地圆满,法身的常住状态。质直就是佛法的内涵,就是那个常乐我净常住,这个常住就是不生而不灭。

【如来常者名为依法】

你依的法,是那个恒常的实相,注意!实相才是你要依的,而不是经文里的文字相。如果你只依经文里的文字相,那么经文就成了一个监狱,就成了绳索,你就不自由。但是真理实相让你彻底地自由,让你完全地融入它。

【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

所以说,依法不依人,佛陀再次强调,「法」代表无边无际的诸佛法身,代表真理实相;它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执持的,不可系缚的。但是它的作用你还是能看得到的,虽然它本身无形无相,但是它的生命力藉由一切的妙用而显现。所以你看到一切事物都能感受到,这是法身佛示现,法身佛的妙用。甚至我们作为人,可以呼吸,一呼一吸,你闭上眼睛感受一呼一吸这种生命的律动。这也是法身佛生命力的体现。

【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

如果有人跟你讲,法身佛无形无相,那不是没有吗?我看不见法身佛的存在。这样的人你不要去依止。一切妙有都是的妙用,都是法身佛的妙用,法身佛无处不在。所以有人跟你讲,法身无形无相,那不是不在吗?这样的人你不要去依止。所以说「依法不依人」。

【若有人以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是故依义不依于语。】

有的人只是天天给你讲无常的话,这样的人你也不要依。因为你容易陷入断灭空,你知道吗?这个师父,跟你讲法好几年了,天天在讲无常,除了无常也不讲点别的。这样的人你不要依。

你看到这个无常、那个无常,你就缺乏对于生命的信心了,你甚至就不想活了,我生了就得死。有的哲学家说,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那我就干脆别活了呗,早晚都死,是吧?一个人天天跟你讲无常的话,这样的人你不要依,他讲的话不要依。佛陀在某个阶段跟你讲无常的「相」,但是也让你意识到法身是永在的,是不生而不灭的。你只讲无常,只讲无常的「相」,那大家就很消极了,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啊?

「是故依义不依语」,不要只看到一点点经文里的文字相,也不联系上下文,然后就滥用去。

【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

「依智不依识」,你要依什么?本性的大圆镜智,不要依你那个分别心,不要依你的六根,不要依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境界,这个「相」都是心幻化的结果,你要知道。那么众生、一切僧人们,如果他完美地继承了佛法的思想,又完美地守持了戒律,这样的僧他的寿命是常的。只要他能够完美地领受了佛的思想,并且完美地持戒,这样的僧人,他的寿命是恒常的,是无为不变的,就像佛一样,无为而不变。真的僧人是不会蓄积八种不净之物的。

在我们中国,这八种不净之物几乎很多僧人都在受持,因为我们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我们已经讲过了。那么你就要透过这八种不净之物去看僧人的本质。他是不得已而受,还是贪著而受?这个很重要,要观察的。所以轻易地还是不能够下判断,因为存在三种可能性,我们知道了。

再复习一下,破戒者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明知而故犯,还不悔改,还傲慢的,这是第一种;第二,不知而犯,知道了就能改;第三种,知道了但是不得已而犯,或者善巧方便而犯,怀着崇高的目的而犯。有几种情况的,所以轻易地不要去诽谤。因为,如果说错了话,你真的是造重业的。但是你心里要有数,佛的倡导是什么样子的,你心里要有数。

现在在我们内院听经的有很多是出家师父,有出家师父在,醍醐更不敢乱讲,只是依照着经文来讲,尽可能地去依止佛的意思来讲。所以目前为止,这些出家师父还比较认可醍醐,醍醐在此处也是深表感激。所以这些出家师父的存在,其实会鞭策着醍醐讲经更加地准确,所以你们都是大佛、大菩萨来加持醍醐的。

【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

有的人迷惑你,说:一切不都是识心的幻化吗?识心的幻化,既然都幻化了,那么这些和合僧不就是空的吗?哪有和合僧啊?都是幻化,空无所有嘛。——这就有点偏空了——这样的人,就说:哪有常住不变的生命力呀,不都是空吗?一切都是空。这样的偏空的人,你不要去依止,不要去依止。

就是,你看到一个「相」的时候,你要意识到,它是「相」,它是妙用,但是它本质是性空的。你看到性空,你要想到:性空,但是它有妙用,还是有这些「相」的。「空、有」一定要圆融,任何时候不可以偏空、不可以偏有的,绝对不可以偏,一偏就错了。所以偏的(无论是偏空的还是偏有的),你一定不要去依止他。

接下来还讲:

【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著,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

什么是了义呢?我们说「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经」让你知足,很容易就知足。因为对于财、色、名、食、睡没有太多欲望,所以很容易就知足了。即然知足了,你就不会「乍现威仪清白」。你是一个真诚、坦白这样的人,而不是一个虚伪的装出来的清高,不是装出来的,诈现(欺诈的诈)是装出来的。你的持戒清净不是装出来的,你真实情况就是如此。不会有骄慢自高的情况在你身上出现,你也不可能贪求名闻利养。只要你是真的知足的话,你是不可能会贪求这些东西的。

对于如来所说的这些善巧方便之法,你也不会执著。你一看那个佛法或者那部经,你就知道,那是佛给哪些人讲的。我不会执著说,那句话是佛讲的吗?怎么不是究竟了义说呢?你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你知道佛陀应病而授药,就着众生的根性的不同而讲说佛法。他是胖人,我给他做衣服的时候就多用点布料;他是瘦子,我就给他少用点布料;量体而裁衣。所以说,你不要用佛经去打佛经。这是很愚蠢的行为。

佛经都是针对着不同的众生而讲的。众生有差异,所以佛经有差异。对于非究竟了义的佛经,你不要太执著,这就说明你是真的究竟、明了了。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提到的这几点的话,就说明你这个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你已经深刻地明白什么叫第一义了。前面讲了这么多条,如果你都具备,就说明你已经安住在第一义当中了,你已经究竟明了地解脱了。

【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

我们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的,就是一切的无常,烧燃,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那些都是不了义。只要偏空的或者偏有的,那都是不了义,那都是善巧方便说,而不是究竟了义说。你只要知道了什么是究竟了义,那么非究竟了义你也就知道了。

如果有的人不明了佛陀的真髓,他就很可能误导众生堕入到阿鼻地狱当中去。因为他们取著,他不是取著于空就是取著于有,还是有所住嘛。有所住他就不解脱嘛,到最后带着众生就去地狱了。那些总是跟你讲无常啊,一切都像大火在烧啊,烧完了什么都没有啊,涅槃也是不存在的之类的,讲这些断、灭、空之类的言论,你就听都不要听的,不需要在意的,那都是不了义,不要依止。

有的人要是跟你说,如来怜悯一切众生,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有的时候甚至把轻的说成重的,有的时候把重的说成轻的,都是针对着弟子或者是施主们的需要而讲的。这样的人,说明他很懂佛法,他是真正的佛弟子。那么真正的佛弟子,佛还是不认可他们去受蓄那些八种不净之物的。真正的佛弟子,你要永远记得,无论你对佛法是多么地明了,你都要记得持戒。你就算大彻大悟了,你也不要放任自己去贪著任何的不净之物,一定要记得持戒。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就算是你已经究竟明了了,你已经自以为解脱了,你也不要放任自己贪著任何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要放任自己。因为,你无始劫以来为什么轮回啊?就是因为贪著五欲六尘才轮回。你明了了、放下了,你就解脱了;你一贪著,又轮回了。知道吗?你对于五欲六尘,只要贪著就危险,就算是你道理上悟了,那也很危险。所以「持戒」这个事情是伴随我们修行人终身的事情。你不要表面上感觉,我已经无所住了,我用用没事儿,我当下就能放下。你不要去那样勾引自己的恶性习气,那个恶的习气一勾引就上来的,一勾引它就上钩的,它是一点定力都没有的,你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3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8课·不说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了阿罗汉的特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经解脱于轮回了。接着佛陀说:【如阿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就是说辟支佛也跟阿罗汉一样,也已经解脱轮回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接下来讲:【菩萨及佛具足成就六波罗...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讲,诸佛在讲法的时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时候同一种含义可能会换无量的名称去形容。比如说,「涅槃」这个词,可以用其它很多词来代替;帝释天王「憍尸迦」,他也有很多的名称。前面这里讲的就是「一义说无量名」,同一个事物有无量的名称。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