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3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7)《大般涅槃经》讲解871

00:00

各位尊者:

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

上节课佛陀讲,诸佛在讲法的时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时候同一种含义可能会换无量的名称去形容。比如说,「涅槃」这个词,可以用其它很多词来代替;帝释天王「憍尸迦」,他也有很多的名称。

前面这里讲的就是「一义说无量名」,同一个事物有无量的名称。

接下来,佛陀说:

【云何于无量义说无量名?】

有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同一事物有着无量的含义,又可以讲出无量的名称。

【如佛如来亦名如来,义异名异亦名阿罗诃,义异名异亦名三藐三佛陀,义异名异亦名船师,亦名导师,亦名正觉,亦名明行足,亦名大师子王,亦名沙门,亦名婆罗门,亦名寂静,亦名施主,亦名到彼岸,亦名大医王,亦名大象王,亦名大龙王,亦名施眼,亦名大力士,亦名大无畏,亦名宝聚,亦名商主,亦名得脱,亦名大丈夫,亦名天人师,亦名大分陀利,亦名独无等侣,亦名大福田,亦名大智慧海,亦名无相,亦名具足八智,如是一切义异名异。】

就好像「佛」,我们知道「佛」和「如来」是同义词,切换一个角度去形容,也可以讲,如来就是「阿罗诃」;再换一个角度,含义上侧重点不同,也可能把如来叫做「三藐三佛陀」;也有可能再换一个角度,把如来形容为「大船师」,就是大船长,善于开解脱之船;再换一个角度,也可能把佛形容为「导师」,他是众生的大导师;再换一个角度,又可能叫他「正觉」,真正圆满的觉悟;再换一个角度,叫如来为「明行足」,明行足是佛陀十号中的一号;有的时候,众生形容佛又叫「大狮子王」;有的时候又叫他「沙门」,修行者,因为佛陀也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修行者;再换一个角度也可能叫他「婆罗门」,婆罗门一方面代表古印度最高贵的种姓,另一方面也代表僧侣和学者,如来既是僧侣又是学者,非常有学问;有的时候,又形容佛很「寂静」;有的时候,又叫他是「大施主」;有的时候,又说他是「到彼岸」,到达智慧彼岸的成功者;有的时候,又称佛为「大医王」,医生中的大王;有的时候,又说佛陀就好像大象之王一样,是「大象王」;有的时候,又把他形容为「大龙王」;有的时候,又把佛叫做「施眼」(布施眼睛),能够布施眼睛的人。

佛陀累世累劫修苦行,众生需要什么他就给什么。某部经中讲过,佛陀有一世作为一个国王,众生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于是敌国的一个国王就出了一个馊点子,派人去索要这个国王的头颅。佛陀过去世的这个国王,别说眼睛可以剜出来给你,别人要他的头,他也给了。

佛陀有的时候,也被称之为「大力士」;有的时候,也被称之为「大无畏」,无所畏惧;有的时候,又被称之为「宝聚」,珍宝凝聚,这个珍宝就是佛法的七宝;有的时候,又把如来称之为「商主」,像商会主席、商会会长一样,是商人中的领袖、领导者;有的时候,又把如来称之为「得脱」,在这里得到解脱;有的时候,又称如来为「大丈夫」;有的时候,又叫他「天人师」;有的时候,又叫如来为「大分陀利」,大白莲花;有的时候,又说如来是「独无等侣」,有的经里讲,佛陀是独一无侣,单独者、孤独者,没有伴侣陪伴他;亦名「大福田」,佛陀也是众生的大福田;有的时候,大家也说佛陀就是「大智慧海」,有无量的智慧;有的时候,又说如来「无相」;有的时候,又说「具足八智」,具足八种智慧;等等等等。

「如是一切义异名异」,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去形容如来的特质,就可以给他取不同的名称。只要切换一个角度,名称就变了,但指的都是如来,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佛陀说:

【善男子,是名无量义中说无量名。】

善男子,这就是针对无量的含义、无量的角度,然后用了无量的文字相名字相去形容。

【复有一义说无量名,所谓如阴,亦名为阴,亦名颠倒,亦名为谛,亦名四念处,亦名四食,亦名四识住处,亦名为有,亦名为道,亦名为时,亦名众生,亦名为世,亦名第一义,亦名三修谓身、戒、心,亦名因果,亦名烦恼,亦名解脱,亦名十二因缘,亦名声闻、辟支佛,亦名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亦名过去、现在、未来,是名一义说无量名。】

有的时候,佛陀讲法时还有一种可能,「复有一义说无量名」,意思是同一个意思,但是用无量的名称去形容它。

比如说五阴的「阴」,有的时候就叫「阴」,有的时候又叫「颠倒」,有的时候又叫圣谛的「谛」,有的时候又叫「四念处」,又叫「四食」,又叫「四识住处」,有的时候又叫「有」,又叫「道」,又叫「时」,又叫「众生」,又叫世界的「世」,又叫「第一义」,又叫「三修」(身、戒、心「三修」),有的时候又叫「因果」,又叫「烦恼」,又叫「解脱」,又叫「十二因缘」,又叫「声闻」、「辟支佛」,又叫「地狱、恶鬼、畜生、人、天」,又叫「过去、现在、未来」,等等等等。明明是同一个事物,我们可能有无量的名字去形容它。就是含义是同一个,但是形容它的时候,用的名字相是不同的。

【善男子,如来世尊为众生故,广中说略,略中说广,第一义谛说为世谛,说世谛法为第一义谛。】

佛陀讲:善男子(迦叶),如来世尊为了众生,「广中说略,略中说广」,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众生。如来怎么讲法?——以众生的需要为依据,去改变讲法的方法。有的时候「广中说略」,明明含义很丰富却讲得很简单;有的时候「略中说广」,有的地方很简单,佛陀又扩展开去,讲好久好久(一个名字相就讲好久好久)。有的时候,为了众生的缘故,把第一义谛说成世俗义谛;有的时候,又把世俗义谛讲成是第一义谛。

【云何名为广中说略?如告比丘:我今宣说十二因缘。云何名为十二因缘?所谓因果。】

接下来佛陀举例子,说:迦叶,什么是广中说略呢?就是明明含义非常深广,却说得很简单。比如说,佛陀跟比丘们讲:「我今宣说十二因缘。云何名为十二因缘?」

在相里,十二因缘的链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关于十二因缘,可以讲成一本书、两本书……好多本书;明明很复杂的,但是也可以说得很简单。

佛陀概括讲:十二因缘讲的其实就是,「因果」。

十二因缘的全部内容,完全可以用「因果」两个字代替。十二因缘,一个引起另一个……有什么因得什么果,就是因果,很简单。所以大家注意,十二因缘听上去复杂,其实归纳为两个字就是——「因果」。

【云何名为略中说广?如告比丘:我今宣说苦集灭道:苦者所谓无量诸苦,集者所谓无量烦恼,灭者所谓无量解脱,道者所谓无量方便。云何名为第一义谛说为世谛?如告比丘:吾今此身有老病死。云何名为说世谛法为第一义谛?如告憍陈如:汝得法故,名阿若憍陈如。】

佛陀说:迦叶,那什么时候我把很简单的事物又说得比较复杂?比如说,我跟比丘们讲:我今天要准备讲「苦、集、灭、道」了。

苦,是无量诸苦,各种各样的苦;集,代表众生无量的烦恼;灭,是无量的解脱,灭除这些烦恼之后无量的解脱;道,就是灭烦恼的方法,无量的方便。

明明四个字——苦、集、灭、道,现在用了好几句话来讲,拓展开来可能又讲几本书。在《涅槃经》的前部分,佛陀讲苦、集、灭、道就讲过蛮久,讲得也比较详细。有的事物看上去很简略、很简单,又可以很深化、很细化地讲好久。

佛陀说:什么叫做「把第一义谛说成世俗义谛」呢?比如说,有的时候我给比丘讲法,我说:我们的肉身有老、病、死,谁都逃不脱老、病、死。本来开法会,该讲第一义谛了,佛陀却先着眼于各位的肉身相,讲肉身都有老、病、死。讲第一义谛时候,却好像很著相地在讲世俗义谛一样。

有的时候,又把世俗义谛讲成第一义谛。比如说,佛陀有一次告诉憍陈如尊者:你已经开悟了,已经得到我的法了,你是我的弟子中第一个开悟的,所以我认证你叫「阿若憍陈如」(「阿若」是最先的意思)。本来是世俗义谛的——面对弟子讲法的时候,说谁是最先开悟的。那开悟就不得了了,要是不悟第一义谛那就不算开悟,就把世俗义谛引向第一义谛了。

【是故随人、随意、随时,故名如来知诸根力。】

所以佛陀讲法,法无定法,完全随着众生的根性去讲,是很自由的,充满变化。在这种无穷无尽地变化里彰显了佛陀的无尽的智慧,要是没有足够的智慧,怎么可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呢?要随人、随地、随时、随意,这个人此时的想法,可能过一会儿或者过几天又不一样了,那么佛陀给他讲法的时候,善巧方便就又要有变化了。「故名如来知诸根力」,所以如来是真的了解众生的根器,他具备这种能力。

佛陀说:

【善男子,我若当于如是等义作定说者,则不得称我为如来具知根力。】

如果我只是死板板地一套教材用到底,谁问我问题都是一种答案,张三问是这个答案,李四问也是这个答案,王五问还是这个答案,那就不能说如来是知诸根力了。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众生是很复杂的,所以佛法就显得很复杂。佛法在不同的经中,所讲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个别的细节上,甚至不同的经中有极大的差异。这很正常,关键是把你引到哪里去?别问走什么路、怎么走,关键在于终点是哪儿!终点都是同一个——最究竟圆满的解脱。在世间,同一条路都可以有不同走法的,开车,或者坐动车、坐飞机,亦或者走路、骑毛驴等等等等。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随人、随地、随时制宜,这证明了如来圆满地了解众生的根器,他具备这种能力。

佛陀说:

【善男子,有智之人当知香象所负,非驴所胜。】

有智慧的人都知道,一个大香象所能够负载的重物不是一个小毛驴所能承担得起的。大香象身上负重这么多、这么重,拿来一部分压到小毛驴身上,小毛驴可能就无法承受了。

【一切众生所行无量,是故如来种种为说无量之法。】

就是因为每个众生的行事、作为都不一样,无量无边,所以如来就为众生讲了无量无边、各种各样的法。

法门何止八万四千?简直是无量啊!

【何以故?众生多有诸烦恼故。若使如来说于一行,不名如来具足成就知诸根力。】

为什么讲这么多种法?有的人说,学都学不过来了,得用几辈子才能学完佛法。其实你只要掌握一些根本,就可以融会贯通的,不需要用几辈子去学完。「众生多有诸烦恼」,众生的病多,烦恼就是病,病多所以药多。既然病这么多,就不可能只开一种药。有这么多烦恼,如来不能就讲「一行」,不能只讲一种方式方法去医治众生的病。心脏病和阑尾炎的治法是不一样的,胃病和头疼的治法也是不一样的,受了不同的创伤,治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如来只会讲一种法,就不能说他「具足成就知诸根力」;如果他只会讲一种法,就证明他根本不懂众生了。

【是故我于余经中说,五种众生不应还为说五种法,为不信者不赞正信,为毁禁者不赞持戒,为悭贪者不赞布施,为懈怠者不赞多闻,为愚痴者不赞智慧。】

佛陀在其他经中也曾经提到过,说:讲法者你们要注意,有五种众生,不应该给他们讲五种法。

哪五种众生呢?这五种众生其实也是我们非常常见的。

第一种,是不信佛法的,也不赞叹正信的佛弟子的人。对于佛法自己不信,有人去推崇、去受持学习,他也不赞叹,甚至还去阻碍,这是一类人,不要轻易地给他们讲法。自己不信,对于信的人,他甚至还怀着恶意,这样的人你不要给他讲法。

第二种,是毁禁戒,不赞持戒。他自己毁掉了禁戒,不管出家、在家,还是受了什么戒,他自己破坏了戒律,不忏悔。别人守戒守得好,他不去赞叹,甚至还嘲笑、挖苦、讽刺,这种人不要轻易地给他讲法,这种人傲慢心是极强的。

第三种,非常悭贪吝啬的众生,什么都不舍得给别人。吝啬财也吝啬法,不想跟别人分享。别人做布施的时候他不赞叹,甚至还去捣乱,这样的众生,不要给他讲法。

第四种,懈怠的,就是一部经没学完就放弃了,三分钟热度都没有,懈怠懒惰。别人认认真真地多学经,他不赞叹,还去挖苦,说别人是法执。《药师经》倡导我们多闻,《涅槃经》等等经也倡导我们广学多闻。但是,他说这是法执,说不要学那么多经,就学一部经、一句佛号就可以了。也可能「一句佛号念到底」适用于他,但未必适用于所有众生。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未必适合别人。所以自己懒惰不学,还不愿意让别人多学的这种人,不要给他轻易地讲法。

第五种,愚痴的人,自己没有智慧,就安于没智慧、安于愚痴,别人有智慧他不去赞叹,甚至还挖苦、嘲笑、诽谤,这样的众生,不要轻易地给他讲法。

以上五种众生是不是很常见?生活中,一一地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很多很多……

【何以故?智者若为是五种人说是五事,当知说者不得具足知诸根力,亦不得名怜愍众生。】

佛陀说:为什么以上五种众生,不要轻易地给他们讲法呢?

这五种人,明明暂时不适合去做法布施,你还去强行做法布施,证明你根本就不懂这些众生的根性,不懂时机。这样强行硬性地讲法,就不是行菩萨道,也不叫怜悯众生了。

有可能你在这儿讲了一上午了,他都没听进去。你会说,你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不要这样讲,如果这以上五种众生明明不适合听法,你还强行地给他讲,你是功劳也没有,苦劳也没有,这样做不能说你是怜悯众生,发了菩萨心肠。

【何以故?是五种人闻是事已,生不信心、恶心、瞋心,】

你会想,这做法布施难道还错了么?讲了这么半天,累得口干舌燥的,居然功劳、苦劳都没有,为什么?佛陀说:因为以上五种人听你讲了佛法生不起信心,他生起的只是更大的恶心和瞋心。那你等于害了他,他不适合听,你偏要给他讲。讲得他更反感佛法,也反感你,起了恶心和瞋心了,你这不是害了他们吗?

【以是因缘于无量世受苦果报,是故不名怜愍众生具知根力。】

所以你就使得他无量世可能就因为对佛法恶心、瞋心的缘故,讲很多不适合的话,甚至把佛像都砸了,结果无量世受苦的果报,这都是你造成的!所以讲法者不要强行推销佛法,我们要随缘推广而不是强行推销。推广是什么?人家有需要,时机合适,你也有讲法的能力,讲的也对(至少不会差太多,不会犯一些根本错误),就给他讲一讲。如果这个人根本就不适合听,你再硬性地给他讲,就是害了他。这不叫你发了慈悲心怜悯众生,这是害了众生。

【是故我先于余经中告舍利弗:】

佛陀说:所以我在其他经中告诉过舍利弗,我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汝慎勿为利根之人广说法语,钝根之人略说法也。】

你千万千万不要给那些利根的人讲长篇大论。

我们知道,很多利根的人适合修禅宗,甚至你没怎么让他学习经法,只给他讲几个禅宗公案、几个话头,他就开悟了,这是利根之人,不要给他讲那么多长篇大论。

但是钝根之人,让他学禅宗,让他看这些公案、这些话头,他越看越糊涂。对于钝根的人,我们就要给他仔细地讲,不能讲得很省略、不能讲得很简单。钝根的人需要慢慢学起,你可能还要给他讲好多的常识,一步一步地学,如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课程,一课不落地讲给他听,慢慢地熏陶他,让他的根性开始提升、开始变化。

佛陀讲:舍利弗,千万不要给利根的人广说法语,也不要给钝根的人略说法语。这是对所有佛弟子,尤其是讲法者、所有法师的教诲。我们要记住,非常重要。众生根性不同,所以需要的法门是不一样的。像根器比较钝的众生,有的钝得到最后你讲智慧他都不懂的,那你就让他念佛是比较合适的。「一句佛号念到底」,如果他很老实地这样念,也必定有成就。利根的人一点就透,很聪明。但是,利根的人容易浮躁,他悟了,不一定认真持戒,如果不持戒就可能走向魔道,这也很危险。钝根的人虽然笨一点,学得慢一点,但是人家老实、踏实,肯下笨功夫,到后来可能成就比那个利根的人还大。所以,师兄们有利根的不要骄傲,有钝根的不要自卑,谁能成就都不一定!关键看你自己是怎么修的。

【舍利弗言:世尊,我但为怜愍故说,非是具足根力故说。】

舍利弗说:师父,我承认我就是怜悯众生很苦恼,想驱散他们的苦恼,才给他们讲法的,其实我并不是像您一样能够圆满地、完美地了解他们的根性,然后给他们讲最适合的法,我暂时确实还没这个能力。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看不清众生的根性是利根还是钝根,对他到底是应该多讲一些,还是少讲一些,这些我确实把握不好。

【善男子,广略说法,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佛陀说:你也不要着急,你现在还是阿罗汉。能够很好地把握众生的根器,讲的法恰恰适合他们的根器,不多一点、不少一点,这只有诸佛能够做到,并不是一般的阿罗汉,或者缘觉佛就能够做到的。所以你继续修、继续努力,未来成佛了也能做到的,不要着急。

【善男子,如汝所言,佛涅槃后,诸弟子等各异说者,是人皆以颠倒因缘不得正见,是故不能自利利他。】

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像你刚才提到的,我涅槃之后,我的弟子阵营里分化出很多的派别,各执己见,对于各种重要的理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这些人往往是很颠倒、很著相的,他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正见,所以他们去讲法,只能是给众生种了点儿善根,却不能真的「自利利他」。

【善男子,是诸众生非唯一性、一行、一根、一种国土、一善知识,是故如来为彼种种宣说法要。】

你要知道,众生是很复杂的。他们的性格特质、根性不一样,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一样,造作的业不一样,又生在不同的国土,有不同的老师在引领、不同的朋友在影响,所以众生显得很是复杂。因此佛陀给众生讲法的时候,就宣说了种种不同的法要。

【以是因缘,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为众生故开示演说十二部经。】

就是因为众生太复杂了,所以十方三世(十方: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上、下;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十个方向代表空间,三世代表时间)的所有佛在讲法的时候,应着众生不同的差异,讲的各种各样的经加在一起,划分成了十二大类。

【善男子,如来说是十二部经,非为自利,但为利他,是故如来第五力者名为解力。】

如来为什么讲这么多经?不是如来自己想讲,他不是要尽情发挥自己无障碍的辩才,他是为了利益众生。就好像医生,为什么卖那么多药?开发那么多药方?不是医生想炫耀,而是众生有需要。每个人从小到大生的病是各种各样的,从头到脚的各个器官,都有可能生各种各样的病,有各种各样的伤。佛陀的讲法,就是应对着众生的需要而生的。这就代表了如来的第五种「解力」,了解众生的根性、心念的变化、心念的趋向性,这是佛陀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是学了《涅槃经》,再学什么经都不困惑了。同样是大黄、甘草,在配比上不一样,就是不同的药方。佛经复杂是很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学中医的师兄们更容易理解。佛法就是药,就是法药啊!

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今天的内容不是特别多,但是却相当的重要。我们提炼一些要点给大家:

第一,一义可以说无量名。同一种含义,可以用无量的名字相去表示,这是一义可以说无量名。

第二,无量义可以说无量名。无量的含义,必然需要无量的名字相去表示。

第三,第一义谛可以说成世俗义谛。

第四,世俗义谛可以说成第一义谛。

第五,十二因缘总结概括成两个字就是,「因果」。

接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是,哪几类人不适合现在就盲目地给他们讲法。

第一类人是不信佛法,也不赞叹正信者的这些人;第二类是自己毁了禁戒,也不赞叹持戒者的这种人;第三类是悭贪吝啬,不赞叹布施的人;第四种是懈怠懒惰,不赞叹多闻的人;第五种是愚痴,不赞叹智慧的人。这五种人,面对他们的时候,你先保持温和的态度,不要强行去改变他什么。如果他的态度有松动了、有变化了,你感觉时候到了,再慢慢地给他熏陶佛法。熏陶的时候以科学、以事实为主,按着科学家所说的一些和佛法相应的内容给他讲,或者生活中谁谁谁学了佛,变得更好了,或是治好病了,或是驱了鬼了等等等等,讲一些实例引起他的兴趣,这都很重要,慢慢地再灌输法理给他。

接下来是说,对利根的人,不要跟他们讲太多长篇大论,那是多余的;对钝根的人,讲法的时候又不能太俭省。

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把所有讲法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世的一切众生,愿所有众生都能有机会认真地学习和受持《涅槃经》,愿正法久住!

感谢大家,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67.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3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8

第268课无上甚深大涅槃,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诸佛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不知不觉第三十九卷也到了最后一课了,我们来看一下。【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在外道的大众当中,又有一个人名字叫「犊子」,这个人也是个梵志(外道中的出家人),这个犊子梵志也对释迦...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第265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3

第263课「我今于此大众中,演说令彼明空义,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六尘诸贼别依根,各不相知亦如是,眼根常观于色处,耳根听声不断绝,鼻根恒嗅于香境,舌根镇尝于美味,身根受于轻软触,意根了法不知厌,此等六根随事起,各于自境生分别,识如幻化非真实,依止根处妄贪求。」——《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大家...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1

第261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很高兴我们能够一起继续学习《涅槃经》。可能有的师兄感觉奇怪,明明是讲《涅槃经》,怎么放《心经》曲呢?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涅槃经》等于是「涅槃经版的心经」。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这里有一段(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佛陀说有一种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就沉没了,借着一些光明的因缘又浮上了水面,但是没有支撑多久又沉没了。这样的众生是因为「信不具足、戒不具足、多闻不具足」。就是在「信」上、在「戒律」方面、在「多闻」方面都出了问题。【是人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