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2课·轻松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705

00:00

《大般涅槃经》,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大家好!我们一起来学习《涅槃经》的第六卷。

上节课讲到,诸佛菩萨为了改变或者优化这个世界,他们无量无边的应化身可能去任何地方,甚至在染污最重的道场也有佛菩萨的示现。他们在染污很重的地方,跟大家一起共事却不被污染,找准最佳时机,目的是建立和护持正法,恢复佛陀的正法。

这些菩萨在染污重的地方,即使看见有人犯波罗夷重罪(波罗夷代表像杀头一样的重罪,头砍掉了没有办法再长出来了。「杀盗淫妄」这样的根本戒,僧人们要是犯了,就不是佛弟子了。在末法时期,真的有出家人犯这样的重罪。有一些佛菩萨来到这样的道场),看到周围的僧人不像僧人,他们没办法,就先跟这些人一起共事,目的是方便自己找最到佳时机,可以扭转这样的局面。

诸佛菩萨的善巧方便,佛陀接下来就拿一个故事打比方了。

【善男子,如有国王遇病崩亡,储君稚小未任绍继。有旃陀罗丰饶财宝,巨富无量,多有眷属,自以强力伺国虚弱篡居王位。治化未久,国人、居士、婆罗门等亡叛逃走,远投他国。虽有在者,乃至不欲眼见是王。或有长者、婆罗门等,不离本土。譬如诸树,随其生处,即是中死。旃陀罗王知其国人逃叛者众,寻即还遣诸旃陀罗守逻诸道。复于七日,击鼓唱令诸婆罗门:有能为我作灌顶师者,当以半国而为爵赏。诸婆罗门闻是语已,悉无来者,各作是言:何处当有婆罗门种作如是事?旃陀罗王复作是言:婆罗门中,若无一人为我师者,我要当令诸婆罗门与旃陀罗共住食宿,同其事业。若有能来灌我顶者,半国之封,此言不虚。咒术所致三十三天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亦当共分而服食之。

尔时,有一婆罗门子,年在弱冠,修治净行,长发为相,善知咒术,往至王所白言:大王,王所敕使,我悉能为。尔时,大王心生欢喜,受此童子作灌顶师。诸婆罗门闻是事已,皆生瞋恚责此童子:汝婆罗门,云何乃作旃陀罗师?尔时,其王即分半国与是童子,因共治国,经历多时。尔时,童子语其王言:我舍家法来作王师,然教大王微密咒术,而今大王犹不见亲。时王答言:我今云何不亲汝耶?童子答言:先王所有不死之药,犹未共食。王言:善哉!善哉!大师,我实不知。师若须者,唯愿持去。是时童子闻王语已,即取归家,请诸大臣而共食之。诸臣食已,即共白王:快哉大师,有是甘露不死之药!王既知已,语其师言:云何大师独与诸臣服食甘露,而不见分?尔时,童子更以其余杂毒之药与王令服。王既服已,须臾药发,闷乱躄地,无所觉知犹如死人。

尔时,童子立本储君还以为王,作如是言:师子御座,法不应令旃陀罗升。我从昔来,未曾闻见旃陀罗种而为王也。若旃陀罗治国理民,无有是处。汝今应还绍继先王,正法治国。尔时,童子经理是已,复以解药与旃陀罗,令其醒寤,既醒寤已,驱令出国。是时童子虽为是事,犹故不失婆罗门法。其余居士、婆罗门等闻其所作,叹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仁者善能驱遣旃陀罗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很低贱的种族篡权的故事,后来一个聪明的婆罗门把这个篡权的恶人给制服了。

在古印度,有四种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首陀罗下面还有个旃陀罗,旃陀罗比首陀罗还要低贱,是指国家中经常行恶事的一些暴戾之徒(地位很低贱但又经常行暴力,比如刽子手、屠夫、杀狗之人……)。有一些相对暴力但地位高贵的刹帝利,是国王和武士。同样都有暴力,但人和人也不一样,有的是国王、武士,有的是国家最最最低贱的旃陀罗。

有一个旃陀罗非常有财富,他篡夺了王位。后来,一个智慧的婆罗门去跟他周旋,终于把他制服了。

这个故事是描绘诸佛菩萨的善巧方便和他们的聪明智慧,在一些不符合自己理想的环境当中,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改变周围的一切环境。

接着我们就往下跳,有河北佛教协会的这个版本的师兄,我们就跳到了273页,依然是《涅槃经》的第六卷273页,左数第六个行列,看这里。

【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僧,同其事业。】

佛陀说:善男子们,像刚才故事里讲的一样,我涅槃之后,有一些护持正法的真菩萨,有的时候也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与那些破戒的「假名僧」(假名为僧,其实不是僧,受蓄一切不该受的物品的这些人一起共事。

「破戒假名」,名义上是僧,其实不是僧,做的是不符合佛法的事情,受蓄一切不净之物。佛陀说不允许积攒这个、不允许积攒那个,不可以蓄养这个、不可以蓄养那个,他几乎都犯了这些戒律。

那些真正的菩萨们,为了护持正法和扭转乾坤,来到这些破戒的假僧人里面,先跟他们一起共事,打成一片。他们干什么,我也干什么。不过多地乱指责谁,显得跟他们一样,让他们放心地觉得跟他们是一伙儿的。慢慢地,在最佳时机开始行动。

【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物悉以奉上。】

有的时候,这些潜伏的菩萨们在染污深重的地方,看到有的人虽然也犯戒,但是他能够严厉地惩治那些犯了重罪的恶性比丘。虽然自己不清净,也犯戒(持戒持得也不好),但对有一些犯严重重罪的恶性比丘,他能够去严厉地处置他。证明这个人还懂点佛法。虽然自己没做太好,但是他懂,他对恶性比丘的惩治是很严厉的。所以,有的菩萨看到这样的人,就来到这个人所在的地方去恭敬他、礼拜他、四事供养他。

菩萨觉得这样的人至少是「孺子可教也」,虽然他暂时不完美,还有缺点,戒行也不圆满,但是他能变得完美。凭着他护法的这颗心,他以后可以做得很好,所以菩萨们就去恭敬、礼拜这样的人,甚至「四事」(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去供养这个还不完美,但是能够惩治恶人的比丘僧。

菩萨们来到这里,除了「四事」供养他之外,还把一些他所需要的经书,包括供佛像的架子、一些桌案、或者说佛龛,甚至各种各样的,只要他需要的一切物件都提供给他,「悉以奉上」。

【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觅而与。】

如果菩萨自己没有这些供品,怎么办?他就想办法从各位施主——一些在家居士那去要求:我为了供养一个好的师父(他能够扭转乾坤,真的是一个能够护持正法的师父),可我这边供品太少了,请求居士们帮忙,或者求一些在家的信众们帮忙。

【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

有的时候,菩萨所需要的供品甚至是「八种不净之物」,为什么?因为他供养的那个人需要,所以他就提供这些。他是为了将来能够维护或者建立正法的道场而不得已,善巧方便、暂时性的。本来不应该提供给「八种不净之物」,但是这个犯戒的人需要,我暂时提供给他,慢慢地转化他的思想,先期还是要跟他打成一片的。

「八种不净之物」,前面《涅槃经》中讲过了,我们这里再重复一下。佛陀不允许出家人蓄积这「八种不净之物」,哪八种呢?

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们一般生活在野外,不会拥有自己固定的地产,所以出家人不可以买地、买田、买宅院。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因为中国的风土人情、国家制度,所以很多就变了。「八种不净之物」,是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时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

第一,不可以置买田宅,不可以拥有土地、买宅院。

第二,不可以种植根栽,不可以种庄稼、种粮食。因为出家人是托钵乞食的,你只要拥有,就会执著。为了避免你的执著,所以不可以拥有,非常严格。

第三,不可以贮聚谷粟。出家人不可以给自己积攒粮食。我今天托钵多要一点饭,攒在这里,我明天、后天就可以不去托钵了,不可以!佛陀要求每位出家人,你所求取到的食物够一天吃的就可以了,不许积攒粮食。因为只要积攒,就会执著它就是我的,我的粮食多,他的粮食少,我要的怎么比他多呀,他要的饭怎么比我好呀?就开始争执,执著,为了避免大家的执著,不可以蓄积粮食。

第四,不可以蓄养奴婢。所有的出家人,不管你在家的时候,是达官贵人,还是婆罗门,你拥有奴隶、仆人、佣人、保姆,但是出家以后不可以蓄养奴婢了。

第五,不可以蓄养牲畜。牛、马、羊、鸡不可以养的。

第六,不可以积攒金银财宝。出家人出去托钵乞食,只能要食物,不许拿钱,不许拿信众给你的金银财宝。

第七,不可以积攒象牙、刻镂之类的工艺品。

第八,不可以积攒铜铁的各类锅、餐具来自己煮东西吃。

严到不能再严了。

我们好像时空穿梭回到了两千五百年前(最近也有资料显示说,佛陀其实是生活在三千年前),两三千年之前,佛陀对于出家人的要求是这样子的:大家都住在山野外,不可以买田地、不可以种庄稼、不可以积攒谷米、不可以蓄养奴婢、不可以蓄养猪马牛羊等这些牲畜,不可以攒金银财宝、不可以积攒精美的工艺品(不管是什么样的宝玉石都不可以积攒),也不可以自己煮东西吃,不可以积攒这些餐具。

要是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僧人的话,几乎个个都犯了。没办法,中国有独特的风土人情。

第一,僧人大规模地托钵乞食,简直是不可能的,国家制度也不允许,所以必须有一个地方安顿下来。需要有个道场、有个寺庙、有个宅院,只有使用权,或者是既有所有权又有使用权。

第二,种植根栽,有的出家人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禅师带领弟子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自己种庄稼,免得很被动,也怕饿到各位弟子们。如果衣食都不饱,大家怎么修行?百丈禅师也是不得已。

第三,积攒谷粟,既然有一个大的道场,每天有那么多信众和义工在这里吃饭,不贮聚点粮食不行。

第四,蓄养奴婢,汉地很多僧人,很多大师做得还是可以的,没有仆人、佣人。但是,有些地区个别的僧人确实蓄养奴婢。如果你年轻力壮,生活能够自理,不应该这样。除非年纪特别大的一些方丈、住持、大德,真的需要周围有一个人帮助他打理生活中的这一切。

第五,蓄养牲畜。有的寺庙也在蓄养牲畜,这些本来要被宰杀的动物,被寺庙救下来,然后养着。

第六,不可以积攒金银财宝。很显然,很多寺庙也有。寺庙要扩建,或者佛像要添金,你没点儿钱也不行。

第七,不可以积攒各类精美的工艺品。这一点中国僧人也很难做到。

第八,不要用金属的餐具煮东西吃。这个也犯了。

所以说,不可以触犯的「八种不净之物」,中国的僧人几乎全都犯了,我们没有办法。因为不是在印度,风土人情不一样。在印度,把僧侣和学者推到全国最高的位置。佛陀那个年代,所有的修行者备受全国人民尊敬。即便你穿着破衣烂衫,但只要你是一个探索宇宙真相的人,无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很受尊敬。

但中国不是这样的,目前谈不上是宗教国家。佛法在中国变了很多样貌,但是我们要了解最初释迦牟尼佛对弟子是怎样要求的,他的发心是怎样的。怕你积攒这个、积攒那个,怕你生了执著,又跟别人开始闹矛盾,所以不可以拥有。除了三套衣服、一个钵或者一个打坐垫,什么都没有。不清净也比较难,什么都没有,真的是无所住。物质上都无所住了,那精神上也是无所住了。有的时候你的物质上的有所住,确实也影响你精神上的洒脱。比如说:我有十套房子,结果房子价格跌了,不值钱了,大多数人都会伤心难过。你拥有的东西要是变了,肯定会左右你的心情。当然,如果你拥有很多东西,但是你又不执著,就真的绝对地超脱自在了。

上次一个师兄跟我讲:我过去月薪四五万都不满足,还想赚更多。很累,累得都要崩溃了……后来学佛,放下了。月薪四五万的时候,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子?天天绷得很紧的,也没有自己的时间,很累、很累……拥有高薪的人,他的压力也是非常大。有一天,他突然转变了思想,找了一个月薪四五千的工作,结果他闲下来了,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可以修行。现在每天都非常愉悦、自在,身体也很健康。他觉得他得到了更为珍贵的东西。

也许你月薪四五万或月薪四五十万、上百万,但是你会很累,你的健康绷于一线,每天就像在悬崖边跳舞一样,都不知道哪天会因为过于劳累而去医院。虽然你拥有的物质比较少,但你很快乐,身体很健康!哪个更重要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取舍,你可以拥有,只要你不执著,你就不会痛苦。你拥有的东西再少,如果你执著,那也痛苦。一个僧人只拥有一个钵,他爱上了这个钵,别人碰都不能碰,那他还是痛苦。

【尔时,菩萨虽复恭敬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得安隐住,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

接下来佛陀讲,有一些菩萨在污染深重的地方,看到有个师父能够严厉地惩治那些犯重罪的比丘,他就意识到这个师父可以适当地影响影响,让他的戒行更为圆满。所以他开始广行礼拜、供养这个师父。师父需要的一切,他都提供给他,自己没有的就从信众那里想办法求取。甚至这个师父暂时也在蓄养佛陀不允许的「八种不净之物」,他也提供给这个师父。为的是什么?先满足这个师父,让他信任我,然后我再劝他,他就会听了。菩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改善这个道场,能够治理恶性比丘。

这一切都是善巧方便。有时我们要达到一个目的,不得已,暂时性地要低头、要弯下身子。河流为什么都是弯弯曲曲的?河流的目的是到达大海。一路上,它会经历很多的违缘障碍,该拐弯时拐弯、该低头时低头,它不在乎,因为它有一个伟大理想在心中:我入到大海母亲的怀抱。这一路上,我可以吃一切苦,百般的非难、折磨、误解、伤害、侮辱,都不在乎,我只有一个目的——入海。这就是河流。

这些为了正法不惜牺牲自己的菩萨们,采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个别时候要忍受很多事情,因为他有一个崇高的目的在激励着他前进。他恭敬、礼拜戒行尚不圆满的师父,甚至帮助这个师父受蓄佛陀不允许受蓄的「八种不净之物」。目的是跟这个师父建立好关系,未来可以改变这个道场。所以有时候,我们为了大的正义,要牺牲小的正义;为了长远的、长久的胜利,我们可能暂时要忍受失败。这一切都是对我们的磨砺,这一切都是珍贵的。

佛陀对迦叶说:迦叶啊,你知道吗?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位菩萨,忍辱负重,采用一切的善巧方便,目的是为了道场的改善,为了正法的建立和维护。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摈治恶性比丘,让清净的僧人们可以安隐地在这个地方好好地修行,所以他不得已、不得已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每做这样的事情,他的心像被刀子划伤一样,但是他想着最终目标,所以必须这么做。

历史故事里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来激励自己。睡觉躺在薪柴上,全都是木头棍子、柴火,很扎人的,他睡在这样的地方来刺激自己:晚上睡眠也不要陷入昏沉,要想着你的国家,想着你的挫败是多么地让人感觉羞辱;想一想你的国家,你不要陷于安逸;醒来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尝一尝苦胆。想一想这一切的苦楚,我要振作,东山再起!

这些菩萨们也像「卧薪尝胆」一样,吃这么多的苦,就是为了有一天佛陀的正法可以重新在大地上遍地开花。菩萨们为了摈治恶性比丘,让清净的僧人们可以安下心来好好地修行,他不得已做这么多的事情。然后,他要广泛地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界的人和人界的众生。如果他不跟这个寺庙或者道场管事的人搞好关系,他能广泛地流通大乘经典吗?很难!他能惩治恶性比丘吗?他没有权力、没有势力,谁听他的?所以这些菩萨就好像能够忍受一切弯曲的河流,为了流向正法的海洋,忍受路上诸多的磨难、苦楚。我们要像这样的菩萨学习。

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磨难。昨天我们讲,遇到《大般涅槃经》认真地受持,我们过去无量劫的罪业都消灭了。如果业都消尽了,还有违缘障碍在身边,我们要相信这都是佛菩萨来考验我们的。唐僧师徒要到「那烂陀寺」取经了,最后不是还有磨难吗?观世音菩萨给他们补上磨难。这些磨难是为了完善他们的人格,或者说完善他们的佛格——佛的人格,必须经受的磨难。

初期的磨难,可能是妖魔鬼怪给你设计的(妖魔鬼怪是你过去世造的恶业显化的恶果);后期(当你的恶业都消尽的时候)还有磨难,这是佛菩萨给的,看你修得怎么样?所以我们要珍惜一切的违缘、障碍、一切的磨难。我们要欢迎它们、感恩它们!相信凡是发生的事情都是最美好的礼物!修行人修到最后会越来越坚韧,没有磨难我们就懈怠,一懈怠就退转了;有磨难在,所以你才不会退转。

【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

佛陀告诉迦叶菩萨:迦叶,我跟声闻弟子讲法和跟菩萨们讲法是不一样的。跟声闻弟子讲:你们要认真地持戒,谁犯戒了,他就不是我的弟子了,等等。跟菩萨们讲:你们在护持正法的路上,个别时候甚至要犯戒,为什么?要随顺那些犯戒的恶性比丘,你们要犯戒,永远不要忘了最终目的。如果你们在犯戒的过程中,最终那个高尚的、洁白的目的忘了,那你们就沦为恶性比丘,沦为魔子魔孙了。你们暂时性地犯戒,这是善巧方便,最终目的是改善道场的情况,这个很重要,不可以忘记!

一般的声闻弟子,如果他的抗诱惑能力很差,佛陀是不允许声闻弟子做菩萨做的事情的。菩萨化现为屠夫和妓女,他不会忘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一般的声闻弟子要是化现为屠夫和妓女,可能很快就退转了,陷入魔的行列了。在你成为八地不退转菩萨之前,即便是你有应化身,也是很少的、很有限的,这就是一种限制。因为如果你什么都能化现的话,你很容易造作恶业。如果你不是八地不退转的菩萨,你又什么都能化现,万一你的邪心、恶心一起来,天知道你化现什么去了对不对?所以必须等你值得拥有的时候,你才会拥有这一切。当你成为八地菩萨,你不会退转,不会犯恶事了,任何的起心动念都没有恶心了,这时你无量的应化身就来了,想化现什么就化现什么,全都是利益众生的。

如果没有这些菩萨和圣人们保护着,我们的世界早就被魔毁灭了,不知道被毁灭多少次了。圣人们在平衡着魔的势力,只是很多师兄没有意识到这点。在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到处都有圣人和佛菩萨的应化身,在保护、平衡这个二元的世界。如果没有圣人的力量去平衡,恶势力早就把这个世界毁灭了(毁灭在人性的恶和自私当中)。而无私和爱是拯救这个世界的力量。圣人多一些,这个世界就完美一些,所以我们争取做圣人,做不退转的大菩萨。当你成为不退转的大菩萨,你才可以任意地化现。

我们知道,魔甚至连佛都能化现,这也是二元世界的一种阴阳平衡。八地以上菩萨什么都能化现,但是魔也什么都能化现,他连佛都能化现,所以大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正念。多多地禅修打坐,让心空净。多多地安住法身状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佛、无魔,安住那个状态,你就很清醒,你的力量无穷。如果不打坐,很容易在二元的「相」当中,陷入「相」的执著,甚至你对「善」的一种强烈的执著,慢慢地都会让你滑入恶道。

对「善」走极端,往往会让你仇视那些非至善的人,会恨世界上这么多不完美的人,看谁都不完美。如果你追求至善走了极端,你的心不打开,陷入「小我」凝缩似的一种执著,就开始恨那些除了佛之外的一切人。你的爱和慈悲就会少了,身上的暴恶因子会很多,就会沦为魔。明明你是为了善,结果却沦为魔了,为什么?因为你在走极端。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打坐,让心空净,就不会走极端。进入一种松松松、空空空的平衡,完美而舒适的平衡,安静而内敛的平衡。在这种平衡中,你拥有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善巧智慧,而不是冲动和鲁莽的智慧(冲动和鲁莽,那不叫智慧)。

所以佛陀讲,我在经中前面说了两个偈颂,让一切的菩萨都共同赞叹护法之人。懂正法的,不管老少都应该去供养他,要像婆罗门嗜火外道供养火神一样地供养他,要像天人们供养帝释天王一样地供养他。这是在强调什么?是对菩萨们强调「法」的重要性。菩萨们,你们的一切发心是为了诸佛的命脉——法。没有「法」,佛就像不存在一样;有佛也没人意识到,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解佛、懂得佛。「法」是方法——让你了解佛、懂得佛、成为佛的方法,「法」是诸佛的命脉,所以真正懂正法的人,你们一定要去尊敬、供养、恭敬、爱戴。

【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

学了这部经,大家要知道,有一些真正的菩萨为了护法而跟破戒的人一起共事。你不要见到这个人破戒,就说他有罪。你要深入地了解一下他的目的。他真的是魔子魔孙贪恋破戒?还是菩萨为了扭转局面,而暂时性不得已破的戒?看到表面现象的时候,先不要批判。如果你觉得这个地方很危险,可以远离,但是先不要去批判。因为你不知道有没有真菩萨在行善巧方便,你在批判和诽谤的时候可能把真菩萨也给诽谤了。如果你诽谤了真菩萨,后果不堪设想。有些为了扭转局面、为了护法而不得已破戒的菩萨们,他们没有罪。佛陀懂他们,你用肉眼看不出来他是不是真菩萨,但佛能看出来,有天眼的人能看出来。

【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

所以佛陀说,怎么样判断真破戒者呢?你看这个人「杀盗淫妄」都犯了,他还很骄傲、很傲慢,藏着自己的过失不希望别人知道(偷偷地做那些过失,还不喜欢别人指出来),这样的人就是真破戒者。明明破戒了,还很骄傲,很了不起似的。明明是出家人,披着袈裟,犯了四重罪——「杀盗淫妄」,还那么骄傲,也不懂得忏悔。这样的人是真破戒,是魔子魔孙,绝对不是佛弟子。

【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

你看菩萨或者大菩萨们,他们不得已地破戒是什么样子?一旦犯了「杀盗淫妄」的戒,他心里很难受的,觉得抬不起头来。赶快去佛前忏悔,或者多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来修补戒行,这是真菩萨。他是不得已犯戒,你一看就能看出来,他犯了戒很难受。

有的时候,在家居士随顺家人、随顺客户,喝了酒、吃了肉,他很难受,自己责怪自己,甚至拜佛拜到都不想睡觉,他在忏悔。这是真菩萨,他是不得已犯戒。这样的菩萨「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佛陀讲,你虽然有所犯,但不叫破戒。因为你没有破戒之心,是不得已的,佛菩萨是多么地理解我们,他明白这一切;如果你是故意的,他也明白。他无处不在,「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做的一切瞒不过诸佛菩萨。他在高维次空间里,看我们就像看手里的小绿豆、小蚂蚁一样,方方面面都看到。

很多天人身相长得无比高大,看人类就像看个小蚂蚁一样。所以人类不要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众生,看着是小蚂蚁、小虫子、小蚊子,肆意地打死它,再给它念佛、回向,这就是傲慢。很多天人长得无限的高大,像须弥山或比须弥山还高大,他看人像看小蚂蚁甚至细菌病毒一样,人是这么的微小。要是天人有恶心看着你这么小,在这里存在着,还不如不存在,杀死你,给你念佛回向,天人不会这样做。那么人也不要欺负比自己弱小的生命,世界上生命的形态太丰富了,很多比你伟大、有神通的生命,他都不欺负你,不恣意地伤害你。你也不要恣意地伤害那些比你弱小的生命,不然果报早晚会回到你身上的。

什么是真正破戒的人?什么是魔子魔孙?犯戒了没有懊悔、惭愧之心的,还很骄慢的,一看就是魔子魔孙。

真正不得已破戒的菩萨们,只要犯了戒,甚至随顺周围的人犯了戒,他心里都难受。他快乐开心也是随顺这个大环境装出来的。所以真菩萨犯了戒也不叫「破戒」,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骄慢之心,他会尽快地发露和忏悔。

真菩萨犯了「杀、盗、淫、妄、酒」戒,他不骄傲,很惭愧,惭愧得恨不得给佛菩萨磕头磕个没完没了,又在佛像面前或者在大众面前公开地忏悔自己的罪过,说:对不起大家,这个事情我做错了;或者刚才我恶语恶口伤人了,爆粗口、骂脏话了,对不起大家;我刚才嫉妒那个师兄了,对不起!他当众忏悔,这样的善男子不叫「破戒」者,佛陀能原谅。

佛陀又讲:善男子,迦叶啊,我在经中对着「相」说了前面两个偈颂,只要你遇到真正懂正法的人,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你要供养他、恭敬他、礼拜他,就像婆罗门恭敬、礼拜、供养火神一样,就像诸位天人供养、奉侍帝释天王一样。「法」太重要了,「法」是诸佛的命脉,一定要爱护「法」、爱护经书、爱护懂法的人、爱护讲法的人。

关于供养、恭敬、礼拜,昨天课刚讲完,有师兄就理解为应该供养、恭敬、讲法者,就给我发红包,我没有收,因为我是在家人。佛陀经中讲的供养、恭敬、礼拜,侧重点还是出家的。因为在家居士基本上衣食无忧,有工作能力,所以暂时不需要多余的供养。多余的供养收太多了,会激发他的贪心,是害了他。除非有一天他跟大家讲,我没工作了,现在为了弘扬佛法,没有经济能力,需要大家资助了。那样的时候大家可以适当地资助,也算是财布施。如果他有工作,生活得还挺好的,就不要滋养他的贪心,少给他点供养没坏处,把你的供养布施给那些需要的人。世界上有很多穷苦人,一些残障儿童、老年人、孤儿院的人,还有一些流浪猫、流浪狗,这些众生更需要我们的供养和资助,对不对?我们把供养给最需要的。

上次善问师兄问:有的经中讲,我把这些供品布施给饿鬼胜过供养佛的功德。《地藏经》里讲,作为大富长者、豪门贵姓,我把我的财物布施给贫穷下贱的人,功德胜过供养无量无边的佛。这怎么理解?你想想,佛一般都是衣食无忧的,想什么有什么,他不那么需要。这个人吃饱喝足,有大房子住,有衣服穿,他什么都不愁,你供养他跟没供养其实也差不多。但是像非洲的难民,那些流浪汉,那些流浪猫、流浪狗,是不是更需要?饿鬼道的众生,N劫以来找不到一点食物,那么苦,你去供养他,他们更需要,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他们的地位比诸佛都高,供养他们的功德比供养佛还大。不是这样的,而是说他们更需要。我们平常办事都是先处理最紧急、最重要的事,然后处理重要的,最后处理那些不紧急的、不重要的事情。

佛又强调说,我跟声闻弟子讲法,讲的要求跟对菩萨们讲法时的要求都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要了解。佛法不是充满矛盾,因为佛法是对着不同的人(不同根性的、不同果位的众生)而讲的,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文字不一致。你要了解,这是对着哪批人讲的,这个很关键。如果你不懂这一点,就很容易只是看到佛法中的矛盾,然后去诋毁佛法,要么就说这个经是伪经之类的。不要断章取义,真正懂佛的人不会断章取义的。

菩萨们有应化身,可以为了护法而破戒。但是菩萨们是不得已的,他破了戒会及时地发露忏悔,及时地去改过,能改的时候他就绝对不会再犯的。比如说:一个菩萨住在一个恶性比丘云集的道场,这些恶性比丘都出去游玩了,恰巧就他自己在寺庙里,那他还犯戒吗?绝对不犯,他会持戒持得非常的圆满。除非恶性比丘们又回来了,他随顺大众,不得已又要去做。晚上偷偷地去忏悔,或者在心里忏悔。这就是佛菩萨,真菩萨!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了。

相信今天的这一节课,也破除了很多师兄的疑惑,因为早晨刚刚有一个师兄问我,说在家居士要是受了五戒,不小心喝酒、吃肉了,算不算犯戒?你要刻意地喝酒、吃肉,那肯定犯戒了。你不得已而去喝酒、吃肉是不犯戒。你只要知道,我是不得已而做的,回来忏悔忏悔,对着佛菩萨说:我今天真是没办法!然后再多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佛会帮你修补戒行。所以说,在家居士不要总是很有压力地去修行,要知道,佛菩萨是很体恤你的,在什么环境说什么话。

有一些信众们准备入佛门,想皈依,却害怕这、害怕那的。对佛法思想感兴趣的师兄们,你们要注意:即便是你受了三皈五戒,你不得已做的事,只要意识到了,发露忏悔了,那也不算罪过。所以不要吓得都不敢皈依了,想着我受了戒,要是犯了戒,不是下地狱吗?不敢受戒,不要这样子,关键是发心。

无心之过,几乎都没什么过失。有过失也非常小的,一忏悔,一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恶业就消了。有心之过,你故意去做的,这些罪确实很重的。但是只要你改了、忏悔了,改后不再造了,那么恶业也就消了。所以大家不要怕皈依,不要怕受五戒。其实一旦受了五戒,你对自己的约束力会增强,因为佛菩萨都会来加持你,护法神也来帮助你。

就我个人的经验:皈依前,学佛是蜻蜓点水式的,像学世间法的学问一样,看一点是一点,也没有什么压力和动力;但皈依之后,就有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自己去前进。所以有条件的师兄还是皈依为好(受五戒比较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可以让你的修行速度加快的。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38.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52课·轻松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第281课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讲到佛陀最后已经在无数次「出定」「入定」之后入涅槃。【其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纵广一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这个时候,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林里,纵广(方圆)一二由旬的地方,一切天人大众都已经遍满了。就连针头那么点儿的地方,都有无量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7

第257课「菩萨有三法行。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何等为三。一者种种深觉。二者入无数意。三者念要句三昧。是为三法行。菩萨疾得阿惟越致无上正真道。」——《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六【迦葉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佛陀讲「佛性即是中道」,还没讲完。【复次,善男子,或有说言: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何以故?离善思惟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佛性即是内善思惟。】佛陀说:迦叶,我有的时候也讲,佛性指的就是「内善思惟」,就是内观,向内看。观照你的心念,保...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提醒我们,修行者不要过于执著法相。如果执著法相的话,「不名为善」,那是不好的,也不能摧坏各种疑惑之网,可能还增加更多的疑惑。【迦葉复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说言不坏疑网?】迦叶就问说,世尊啊,像那些执著法相、执著某些...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收听涅槃法会!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第三十三卷。【是二力故,如来深知是人现在能断善根,是人后世能断善根,是人现在能得解脱,是人后世能得解脱,是故如来名无上力士。】就是因为如来具备以上两种能力,所以能够如此地了解众生的根器,知道众生是现在世会断了善根;还是未来会断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