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44课·惜时如命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270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

因为最近每天都要回答太多问题,突然有的时候就角度切换,就想象着,佛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有求必应」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假设你是一个佛菩萨,假设啊,假设你是一个佛菩萨,你有一尊像在庙里或者在众生的佛堂当中被供养着,也被上香、献花果,那么总是有众生来求对不对?尤其是在寺庙里的佛像,总有众生从四面八方而来,涌向你,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向你求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就算是我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简直都无法在同一时间回答那么多众生的祈求和提问,我必须一个一个来。

佛菩萨的应化身固然很多,但是众生也太多了,问题和祈求也太多了。所以就会导致,有的时候众生说,我也求了,我也拜了,我也照着仪轨修了,怎么没灵验呢?但是你站在佛菩萨的角度想过没有?不是说只有你这一个众生去求、去提问,是有太多众生去求、去提问,所以就导致这些许的愿和提的问题都开始排队了。佛菩萨一般是随缘的嘛,他就会捡着哪个是哪个,也就是随着你的业缘,你能赶上被响应、被帮忙,那就赶上了;如果还没赶上,那就再等等,因为在排队。如果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佛菩萨解决你的问题,肯定也是先捡着最紧急、最重要的去回应。比如说这边是精神分裂症杀人了,那边是问个法理上的问题,那么他先解决哪个问题?肯定是最危险、最重要、最紧急的那个问题先予以答复。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佛菩萨看一切众生就好像父母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于孩子的每一个要求,父母并不是都会满足。因为孩子有个别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暂时不满足他可能正是出于保护他的目的,这个也是大家能理解的。过去也讲过,你进了玩具店什么都想要,但有的玩具在你这个年龄段玩有一定的危险性,你的父母就不会让你达成所愿,因为那样是害你。所以,适当的时候佛菩萨也在权衡:你的这个愿望我是不是应该满足你?是不是这一时刻就满足你?他会帮你做一下权衡,但你不知道他那边的努力,你只是觉得:我怎么求了也没感应呢?然后你就容易起疑惑、起疑心、丧失信心,是吧?这不是众生常有的事吗?

但是我们角度切换、换位思考,你不仅仅站在你所觉知的这些比你能量低的众生的层面去思考,也可以适当地站在比你能量高的这些佛菩萨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如果大家都拥过来提问题,都拥过来许愿了,佛菩萨会怎样?这些愿望、这些问题肯定要排队嘛。你甚至可以假设你手里拿着一个水晶球,你是某某菩萨,就观察这个幻梦一般的世间,看到水晶球这儿显示一排字,哪里哪里需要救助,你就去了。那儿显示一排字,还有一个地方也显示一排字,然后你先捡最重要的去了。去了之后,其他的地方你也看到了,心里想着说,啊,我过两天或者下午去回应。结果到了下午或者明天,哎?那个字、那个消息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下面的众生他许了愿,也磕了几个头,一看不灵验就走了,就不向佛菩萨求了,有的直接去求耶稣基督了,或者求其他宗教领袖了。假设佛菩萨也有微信或者QQ,就导致这个消息今天此刻还在,过一段时间没了。他以为,哦,众生不需要了,看来这个问题众生自己解决了,不需要我了,那我就先不处理这个问题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现象:你的心越诚,你求的时间越久,往往越灵验。

心诚,就好像你这个字体很大一样,别人都是五号字,你这是三号字、二号字、一号字这么大,特别显眼,这是心诚。在佛菩萨看来,你这个消息的字就特大、特显眼。还有就是,它持续的时间长,大家都心诚的情况下,又都是一号这么大的字,佛菩萨也都看到了,那么你这个持续的时间长,佛菩萨知道,噢,你持续地一直在发出「SOS」救唤的声音,你一直在呼喊,请求帮忙。于是佛菩萨就响应了你的需求。那边那个字倒是也挺大,一会儿消失了,佛菩萨就想:噢,这众生看来此时不需要我了。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你的心诚和你的持续力,对于你求一件事情(是否)能够达成有多么重要。心一定要诚,心诚则灵,同时要持续、持久,要坚持!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很强大的力量。因为都在排队,你不坚持,就好像你在队伍中消失了一样,那就先不顾你了,因为总是有新的人加入队伍。

说了这么多话,是让大家去理解,为什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怎么求了好像就没有灵验呢?你要切换角度去想一想,想一想你就明白为什么此时还没灵验。所以,你如果真的想求,那就继续加油,不要轻易地放弃。

接下来看一下来自广东揭阳一个师兄的提问,他这个问题倒是蛮简单的,但是很有典型性,也比较深刻,我们就公开来看一下。问题是这样的:

你好,老师!大群里的师兄都好厉害,我一直有个问题不敢在大群里问您,怕被笑。我原来一直看的、听的都是净宗师父(讲解)的经书——《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经》等等,净宗师父讲这些大乘经典。他讲,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但是我近期看了《六祖坛经》,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说: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而净宗老师说,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要我们信愿行,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得以离苦得乐。我现在迷糊了。佛菩萨是不会欺骗我们的,但是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

这是第一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这是修习净土宗的一个师兄,一直受的都是净土宗大德的影响,听的也都是净土五经这些。净土宗,它是把「忆佛、念佛必定见佛,把念到一心不乱见到佛,或者说往生极乐世界」为最终目的,这是最高成就了。说一个修净土的往生了,或者说站着往生了,大家都给他鼓掌叫好,还说这是修出来了,厉害;或者往生的时候一点儿痛苦没有,很祥和,甚至还微微笑着往生的,大家就觉得有成就、有成果。因为净土宗,它的最高成就就是见到佛,并且去佛国,几乎就是这样,但是净土宗并不把开悟作为最高目的。这个永明延寿禅师也讲过,只要见到阿弥陀佛,还愁你不开悟吗?「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土宗就是把先见佛作为最高目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开悟。因为你去了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听他讲法,极乐世界的莲花、草、树木,甚至七宝池的池水,甚至刮来的香风都会讲法,你在那样的环境中浸泡着,周围全是不退转的阿惟越致大菩萨,甚至更高果位的佛,那你很快就开悟了。「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只要见了佛,你就能开悟,所以不急开悟。你此生此世业障深重,不开悟没关系,只要求得见佛就行,这是净土宗的思想。「见佛」是第一目的,「往生极乐世界」是第一目的。

但是禅宗跟净土宗不一样,它把「开悟见性」作为最高宗旨和目的。所以,你看禅宗的书,有的时候就推翻「相」嘛,很严厉地打击「相」上的一切努力,达摩祖师的很多言论也是这样的。就说,哎呀,你要是不开悟啊,你就算念经、拜佛、念咒也没多大用处,都是白下功夫,都是在「相」里瞎忙活呢,你根本没明白「相」是虚妄。所以禅宗的人往往把一切「相」上的努力嗤之以鼻,就觉得这都是相上的事,嗤之以鼻,「本来无一物」嘛。禅宗,要求见那个本来面目,就是法性的真实状态。本来面目就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生无灭,所以禅宗把开悟当做最终目的、最高宗旨。所以,他见到净土宗的人有的时候就有点瞧不起,就觉得,「哼,都没开悟,还想着往生了再开悟,你要是往西去极乐世界,在西方的人往西去哪儿?」他就这样跟你讲。他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想刺激你开悟,悟到什么?悟到本来面目。

禅宗和净土宗各有侧重点的。各有侧重点,意味着各有长处,但是也各有短板。都有强项,也意味着都有弱项。只修净土的人,因为他侧重的是见佛或者去佛国,所以确实修净土的开悟的少。不是说没有,净土宗你修到一定程度,悟到「自性即佛,佛即自性;我就是佛,佛就是我」,这个时候,你跟禅宗的最高大德也就汇合了。因为,你修禅修到最高阶段也就是自性即佛,我即自性,我与法性融为一体,「言语则道断」。

净土宗和禅宗在初级阶段或者中级阶段差异是很大的,但是在最高阶段、在山顶上会合了。其实包括密宗也一样的,在山顶上就会合了。现在我们这个年代,佛教的八大宗派最盛行的只有禅宗、净土宗、密宗了,其他的一些宗派修的人就相对少很多了。

密宗也很典型,密宗怎么修呢?要拜上师,要依止上师。在皈依的时候,甚至说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上师的位置抬得比佛都高。如果你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具德的、修行功夫了得的、真的大善知识作为你的上师,你是很幸运的。你在修的时候总是观想跟上师合一,这种力量是无穷的。在上师的强力加持下,提升你的速度就如同你正在地面,然后在空中一个飞机经过,甩下个绳索套住你,直接把你给带上了空中,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危险性也是存在的,就是,万一这个上师并非是具德的真善知识,他就可能把你引向邪路。

过去我刚皈依佛门也是修密的,要持咒,要修法本,要打坐。修密的一般把打坐看得比较重要,因为总打坐,就容易出神通。那么修密宗的一个很重大的危险性还在于,很多人会著于神通,就忘了佛是代表「至臻圆满的觉悟」了,他就迷上了神通。而神通只是路上风景。

密宗大师证得的境界,几乎在《楞严经》五十阴魔部分(的)色阴、受阴、想阴区宇都有提及,就是这些中途的风景,有的就当成最高的境界了,所以就导致半路下车。其实还没有成佛,却自以为成佛,因为有神通了就以为成佛了,实际上还没有。而很遗憾的是,我问了很多修密的师父和师兄,他们恰恰不学《楞严经》,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儿。

对于释迦牟尼佛本师来讲,无论是禅宗、密宗、净土宗,还是其他的各大宗派,都是自己讲法讲出来之后,弟子针对性地对于思想的一个汇合、一个理解,慢慢地,弟子们创立了种种宗派,各有侧重点。但是必须八大宗派加在一起才是佛的整体思想——释迦牟尼佛的思想。

前几天也跟一个师兄讲,你要是一辈子只学禅宗,不学其他宗派,就相当于佛法的「这块大饼」你只啃了八分之一,你想能完整吗?还有八分之七呀。所以,佛陀为了防止后世的弟子把自己的思想搞得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打架,佛陀就在大乘经典里反复地强调「六度!六度!六度!」不管你修哪个宗派,只要你经常按照「六度」来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修行,那你基本上就不会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管你修哪个宗派,只要你意识到「六度」是一切大菩萨行为的核心(大菩萨修就修「六度」,六度万行嘛),只要你抱持着「六度」去修,修任何一个宗派你都不会偏掉。

而开智慧,这个「六度」里的智慧,一方面包括你禅定中证得的自性里的智慧,还包括你深入经藏的智慧。你修任何一个宗派都不要忘了深入经藏,经藏是佛法思想的海洋,诸佛的讲法、诸佛的开示都在这里,你怎么可以就学一部经、两部经就自以为是呢?如果一部经、两部经就够用,佛陀讲四十九年、讲这么久、讲这么多干吗?

有些师兄,对于适合自己根器的(修行宗派)而言,比如说,我适合修净土,你适合修禅,他适合修密。只要适合,那个宗就是最好的宗,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合适的才能真正应用并且发挥作用;如果不合适,什么宗派都不好。所以,有的师兄说,醍醐,你帮我推荐一个适合我的宗派。我要看这个是上根利器的(就是非常聪明的)、知识含量又很丰富的师兄,我说你先去读一些禅宗公案,像你这样的慧根,读不了几个就开悟了。读完一些禅宗公案,要是还没开悟,你就再复习一下《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章,看看这些大阿罗汉、大菩萨们都是怎么成就的。

道路是有千条万条的,方法是很多很多的。当然到最后,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上场的时候一直在推举「耳根圆通」,就是听经闻法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来讲,耳根最利,听经闻法是很强大的一个修行的方式方法,你无法把听经闻法归于一个特定的法门。因为佛教八大宗派,每个宗派几乎也都会讲经说法,师父都会给弟子做开示。你都在用耳朵摄取信息,在第六意识可能也些微地分析一下、权衡一下,然后就回到阿赖耶识的大仓库里面去了。所以耳根圆通几乎是佛教八大宗派都在用的,它简直不可以讲是一个很狭隘的法门了,它是一个通用的修行法门——耳根圆通。

就我个人而言,(或者说其他的法师也会是这样)自己讲,讲了很久,自己也悟了一些,但是突然又听到其他大德的开示,自己也会突然有所醒悟。因为每个人,他的经历不同,他的经验不同,每个人可能也都会有他的一些盲点,就算已经证悟了,在「相」上讲可能还是有一些盲点,那么其他大德的一些开示,确实也会补足我们的盲点。个别的时候,我也是偶尔会听到某一些法师讲的,「哦,不错」,正好把我那个盲点给补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听经闻法是大家要重视的,不管你修什么,都要重视。

来自广东的这个师兄,他就是修净土的遇到了禅宗,他感觉到:好像我过去的信仰体系被推翻了,《六祖坛经》里讲,哦,这个迷于「相」的人才觉得有佛、有净土,才说我要去。悟了的人都不求这个了。就感觉好像是,修净土的是迷人,修禅的是悟人。所以他就困惑了,难道佛菩萨在欺骗我们吗?难道真的没有极乐世界吗?这个师兄,你此时也在听课,你觉得有人存在吗?有动物存在吗?有饿鬼道存在吗?你觉得六道存在吗?如果你觉得六道是存在的,那么我跟你讲,极乐世界是存在的,是真的存在的。因为,六道属于六凡法界,还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六凡加四圣,这是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心幻化的。如果你认为六道存在,那么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存在,佛国也存在,一切都是心的幻化(这里又是唯识宗把大家都给收拢了)。一切都是识心的幻化,众生不清净的心就幻化出不清净的世界,佛陀清净圆满的心就幻化出佛国。但是在「相」的世界,都有生住异灭的规律,所以你看,佛国也在更替。佛经里讲过的,就连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无边长,但是也有涅槃的时候。他涅槃之后,观世音菩萨就接替他成佛。佛国也很殊胜,比极乐世界还殊胜、还美好,坚持很长时间,观世音菩萨之后大势至菩萨又跟着补上佛位。佛国也有更替,只不过哪个佛几乎寿命都很长,佛国的寿命也很长,简直是你无法用凡心去测度的。

佛国都在更替,为什么?因为也是识心幻化的「相」。那么,有着恶心甚至五逆重罪之心的众生,把自己领到哪去了?领到无间地狱去了是吧?那些愚痴的、不懂法也不爱学法的众生,慢慢地,把自己领到哪去了?领道畜生道去了是吧?有的贪心也重、嗔心也重,但是犯的错还不够大,没去地狱道的,去了哪儿了?去了畜生道了,有变毒蛇、变毒蝎子的;还有明明欠了钱赖账不还的,来世变了牛马给人服务去了。众生的心感召来他所去的那一道的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存在吗?存在。如果你认为六道存在,那么极乐世界是真的存在的。

很多师兄不是也见到佛了吗?念经啊,念咒啊,把佛国都给念来了。关于你念来的佛是真佛假佛,《大般涅槃经》里也有讲,这部经非常重要!佛陀当年讲《大般涅槃经》讲了整整一年。巧的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进度,讲完这部经也需要一年,但是绝对值得,绝对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甚至有的师兄听完这部经之后,其他经都没兴趣学了,什么都懂了,甚至直接就成正觉了。所以这一年值不值得?绝对值得!你不学的话,可能一辈子都荒废;你一学,一年的时间就成就了。这不是我讲的,这是经文里讲的,这部经多么伟大、殊胜,它的功德利益讲的。

所以,学净土的见到修禅的,你不要觉得惭愧,(感觉)修禅的怎么都讽刺、挖苦我们?你不要觉得惭愧。你见到修禅的,你可以很硬气地跟他说:我知道佛国是幻化,我就要拥有一颗佛心,甚至成佛;我就要去佛国,或者我要建立一个佛国。我知道是幻化,但是这是能够想象到的最完美的幻化了,我享受这个幻化,我喜欢这个幻化。所以他也无法讥笑你了,因为你知道是幻化,他知道你明白,他知道你也悟了、也懂了,你不是真的不懂。

其实修禅的如果补充点修净土的内容也挺好。因为修禅的,如果走偏了,那就偏得比净土还糟糕,陷入狂禅或者陷入断灭空(沉空守寂),那不是更糟糕吗?像修净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就是阿惟越致大菩萨,那也很有盼头。修禅的要是迷失了,陷入狂禅就胡作非为、广造恶业,就去了三恶道了,那就很惨很惨。如果不去三恶道,沉空守寂了,打坐上瘾了,不出来了,不出定了,会导致怎么样?无量劫以后变为矿物,那不很惨?还不如修净土的。修禅的,如果补上修净土的内容,那就是有禅有净土,禅净双修的话,确保自己不走偏,就很好。再加上也相信有佛存在,有佛来护佑和加持自己,这样就更不会走偏。所以永明延寿大师是相当聪明的,他告诉我们,「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修禅的,你要是再补上净土宗的一些思想,作一个保护盾、保护网来托着你,你就一定不会走偏。结果你现世(就是现在世)就会做其他人的师父、大导师,普度众生,来世就成佛了,确定无疑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修密的,只修密,我们说他万一著了神通,迷在里面了,就很容易走偏。而且有的密宗师父,不是那么重视「六度」,不是那么重视持戒,这也很糟糕。导致,虽然有神通,但确是魔的神通,非常恐怖。所以修密的,大家也一定广学经律,深入经藏,看看佛的开示,看看佛真正的开示。你的上师真的是佛吗?还不一定呢。

佛教八大宗派各有特色、各有擅长,需要这些宗派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才好,不要各自为政、相互打压。这绝对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希望看到的。

接下来这个师兄还说,请教老师,我觉得净宗、禅宗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五戒十善为基础,若继续修要往哪个方向走?是一心念佛,还是自净其义降伏烦恼?或者一心念佛也是自净其义降伏烦恼,两者是一不是二?

修净土的,也了解禅宗思想了,接下来怎么办呢?那你最好再补一点唯识宗的内容,就知道怎么办了。密宗也讲,观一切如梦幻。我知道佛国很好,我也想去,我也知道这是最美好的梦,我能做的最美好的梦就是去佛国。当梦停歇的时候,不做梦的时候,一念不生,那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梦都没有。所以,修禅的一些大德修习禅定,有时候也有神通,但是他一点都不执著,他甚至告诉弟子:佛来斩佛,魔来斩魔。无论是魔来还是佛来,你都别执著。只要有境界,就不要执著,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禅宗就像土壤,非常安静,从土壤中生出一切万有的「相」。禅宗喜欢追求这种土壤本身,也就是法性本身,不生不灭。既然不生,哪来的佛国?哪来的娑婆?既然不灭,佛国、娑婆也不灭。就是说,它是很稳定(如如)的状态,它是法性的境界、法身的状态。但是,如果你只安于法身的不生不灭,走偏了就容易偏空,什么都不做,善事都懒得做。因为他觉得,哦,梦嘛,我不做梦,好梦坏梦都不做。这个其实也是有悖于佛陀思想的。怎么办?「六度,六度,六度!」对于任何一个宗派来讲,只要把「六度」挂在心中,你就不会走偏。

这不是我讲的,《乾隆大藏经》五十四册,大家可以查到理论依据的。

今天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来说一些《涅槃经》之外的内容,但是大家仔细品味,这些内容又不出于《涅槃经》。为什么呢?我们看一下上节课《大般涅槃经》第五卷的最后,佛讲了什么是真解脱,又用无量的比喻来形容那个真解脱,但是你们不要掉在比喻里边(而)忘了这个比喻所指向的本体。也就说不要迷在手指这儿(而)忘了月亮。什么是月亮呢?还是那个「法性」本身——不生不灭的本身。然后迦叶菩萨悟了,他对佛说,世尊,我现在终于知道如来涅槃之后去了哪儿,说「诸佛共一法身」,他所在的地方到底在哪儿,我终于明白了。那是一个没有穷尽、无边无际的地方,无可形容。既然佛都在这样一个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地方,那么我也知道了真佛的寿命就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然后佛就赞叹说:「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护持正法。」说,太好了,善男子,你真的是善于护持正法。

所以我们就了解,什么是真正护持正法?是你先要懂佛陀讲的是什么,完全领会佛意,这是你护持正法的第一步。师父讲什么你听都听不懂,你还护持,万一你护偏了呢?他是佛讲的还是魔讲的,你都不知道你就护?所以你要先懂佛意,你完全理解了诸佛甚深圆满的境界,然后你才谈得上你是护法,你是大护法,你是护法神。你懂都不懂,你护的是什么?护的是你的小我的意识心而已。而禅宗,很精彩的、很微妙的一个地方就是,它打掉你的意识心。很多禅宗公案直接就是打掉你的意识心,以各种奇奇怪怪的方式强力地、很凶猛地打掉你的意识心。你的意识心就是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歇下来,当地当时当刻你就在法性当中,就在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当中,就在本来面目当中。

禅宗,我们说初祖是迦叶,迦叶从佛那儿领受的是什么?直接就是本来面目。那么迦叶传到二十八祖达摩,达摩把禅宗传到我们中土这个地方来,他传的也是本来面目,传的不是本来面目之外的东西。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那个法性,那个不生不灭。只不过说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很苍白,「说破不为禅」,说破不值半文钱。你去参的时候(就有)无限的幽妙、深邃,但当你用语言去明明确确说出来的时候,它一点都不神秘。因为不神秘,禅宗祖师就摇头说,哎,言语道断,不要说、不要说。你问他这个他答那个,切断你的意识心,当下就让你在本来面目当中,你却未意识到你已经在。当你意识到,「噢,我已经在本来面目当中」,你当下就是开悟见性的。

所以说,什么是护持正法?佛陀说,善男子,因为你懂诸佛的境界,你懂什么是涅槃,所以我说你善于护持正法。你要是不懂,你护了也像没护一样。你都不懂,你护什么了?你护的不过是小我意识心的妄想,你护的是你的自私,护的是你的自高自大、骄慢而已。因为,你以为你选择的是对的,你护了半天护的是自己的小我,护的不是真理、不是正法。所以我们就知道,你要先懂佛法,然后才谈得上你是个大护法。

佛陀再强调说,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断除烦恼等等的结缚,当作如是护持正法。你们要像迦叶菩萨这样来护持正法,怎么护?先懂,先契入。怎么契入呢?「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定、慧」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定、慧,慢慢地你才能契入。持戒还是关键的关键!你都不持戒,心都不清净,你怎么契入呢?因为「诸佛身口意业无不清净」。这是阿难在《药师经》里回答佛的。释迦牟尼佛讲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诸多伟大事迹,还有他的神通,还有受持《药师经》的功德利益,他就问阿难说,阿难你信吗?阿难说我信,因为「诸佛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不打妄语,绝对清净,我绝对信佛讲的。阿难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清净,你怎么跟佛相契入呢?不持戒怎么清净呢?「戒定慧」三无漏学大家都知道,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三无漏学都来自「六度」六波罗蜜?戒——持戒,定——禅定,慧——智慧。三无漏学包含于「六度」,「六度」又比三无漏学增添了布施、忍辱、精进。

布施,多布施能让你的小我散开、化开、碎掉、消失掉。布施,不是口头上讲的,要行动起来。当然你用口头上去进行法布施,也算是一种行动了。但除此之外,像财布施、无畏布施,你确实可以进行行动。最近总有师兄在放生,确实,这个放生,简直是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两者都兼具了。但是你要有技巧、有智慧地去放生。无畏布施,因为众生畏惧失去生命,你放了它,放它一马,让它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这属于无畏布施。消除它的痛苦,这是无畏布施。同时法布施,因为放生的时候念佛、念咒嘛,把法布施也带给它了。放生的功德啊,无量无边的。只是要有智慧,不要盲目。

放生的时候也要站在被放生者的角度去考虑。前几天我也参加了一次放生,但是也见到一些场景,是让人有些心痛的场景。就是大家放生鱼的时候,直接「啪」往那儿一扔,这鱼就沿着坚硬的堤坝打了几个滚儿就滚到水里了;有的就没滚到水里,还在岸边有水和无水的交界点上挣扎。你想,你把鱼往那儿一扔,摔到石灰抹的坚硬的堤坝上,它在那儿打滚儿,它痛不痛啊,你想过吗?这乌龟往那个水泥地上一扔,还没扔到水里,壳先着地了,它费了很大的劲翻过身来,一会儿又滚下去了,滚了好几滚才滚到水里去。你的慈悲在哪里呀?难道只是流于形式吗?你这样的放生,难保这个众生不起嗔恨呢。万一它滚了几滚很痛苦地起着嗔恨死去了,它去了恶道,那你还不如不放人家呢。你给他念的咒、念的佛也白念了,它起着嗔恨走的,对吧?所以放生要温柔,你要考虑一下它的感受。比如说你是一条鱼,人家来放你,给你也念了经、念了咒,你盼啊盼,终于到放生的时间了,终于来到这一片水域了,眼睁睁地看着水,很渴望。这个人把你往那儿一扔,「啪啪啪啪啪」,摔得你都快摔死了,有的直接都摔晕了,然后你会怎样?你会感恩他、感激他吗?这个世界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人类的傲慢自大充斥着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学佛的佛弟子怎样消除我们的傲慢?我们就认为,「哦,我投胎为人,就比乌龟、螃蟹好,就比鱼强,我能放你就不错了」,高高在上地去放。

过去也见过视频说,放生前这乌龟有一些下跪或者流泪的动作,旁边的人(人界的众生)就在拍照,拍的时候就按着乌龟,一会儿摆这个Pose、一会儿摆那个Pose,这不也是强烈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吗?这也不是真的慈悲。我们要做真的慈悲,要多多地考虑它们的感受,温柔一点,不要很粗暴地去放生。不然名义上是放生,可能就是杀生了。

到了《大般涅槃经》的第六卷「如来性品」,这一卷也是重要得不能再重要了。所以,既然很重要,今天就先不讲了,因为它还是有一定的整体性,明天我们课上再讲。

我们一定把我们的智慧和慈悲化在行动当中,不要仅仅是说一说、仅仅是知道,那样没用的。所以我们讲,学佛的人呢,一开始要学文殊菩萨,到最后要学普贤菩萨,文殊、普贤都结合才是真佛。文殊菩萨是诸佛智慧之母,这也是《大藏经》里讲的,代表智慧。但是你只有智慧,不应用,行吗?不行啊。要应用啊,要学普贤菩萨,要行动啊。所以非常地巧妙,释迦牟尼佛,他的胁侍菩萨恰恰就是文殊和普贤——知行合一。文殊菩萨一直都很重要,因为他代表正知正见,代表佛的智慧。你不学文殊就没有正知正见、没有智慧。知见很重要,正知正见很重要。修行人,刚学佛和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路线一定要对。路线对了你还要走啊,你不走也没用的。路线选对了,然后再走就是学普贤了。所以先做文殊再做普贤,两者结合,必成佛道。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另外,我们发现佛陀在经中也经常批判很多现象,那么我们在课上也经常批判世间的一些不如法的现象,这种批判为的是什么?大家都明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你身上正在发生这样不如法的现象,你要改;如果你身上没有,你就勉励自己以后不要犯。想象一下,我们所有师兄,世间所有的恶现象我们都知道,并且我们身上一丁点儿都没有,那我们不是佛还是什么?对不对?如果你对于某些恶现象不了解,「这条是禁戒,触犯它就犯禁戒」,(对于这些)你是不了解的,那你犯了你也不知道。

什么是无明?无明是无知导致的,你不了解、不懂,造成无明。因为无知,所以让习气一直顺流而下。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丰富会带来智慧的丰富,智慧的丰富会让我们的行动也更有效率。就是说,你有这个善行,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智慧,你可能绕了好多圈还没达成目的。但是有智慧一指引,立刻、很快目的就达成了。所以在智慧的指引下,我们的行动非常有效率、有效果,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而我们人身难得,——现在在内院,我看最小的师兄是七岁,最大的都八九十岁了。就算是活八九十年,或者活一两百岁,这个寿命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知道这个是不妥当的、那个是不如法的,我们就不去做,慢慢地修缮自己,「避开一切恶,也即成就了一切善」。因为这是一个二元的世界,非此即彼。所以你避开了所有恶,你就成就了所有善。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4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44课·惜时如命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第284课

《大般涅槃经》第284课

第284课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在荼毗如来(也就是火化如来)遗体的这个仪式上,三界内的火都无法点燃如来的遗体。到最后,反而是释迦牟尼佛发大悲之心——他自己从心胸中喷出了三昧真火。这个火从黄金宝棺之内,绵延到黄金宝棺之外,熊熊燃烧的烈火终于焚烧了大众所堆积起来的由无数的香木组成的香楼,这个大火整整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6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虚空无法被时间所限制,虚空没有挂碍,佛性就像虚空一样。接着迦叶菩萨对佛说...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