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41课·中道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291

00:00

各位师兄:

大家好!在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一位师兄问:不清除罪业就不能开悟吗?佛不是说自己也有「马麦之报」吗?我们大多数人,一天做的事情,有下地狱、有升天,善恶不能抵消,为什么说念佛、念「楞严咒」可以消除罪业?这样佛就不会有马麦之报了!其实这也是好几个问题,先看第一个:不清除罪业能不能开悟?很显然,开悟跟罪业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确实有的个别情况下,就是如果你过去世造的业很重、今生业障很重,那确实难开悟一点,但并不是说有业就开不了悟。如果只有无业才能开悟,那也就没有「悟后起修」的说法了。你彻底的业都没了、都干净了,那就很了不起了,你业都干净了,而且又开悟了,那你继续修什么呢?简直不需要修什么了。开悟和罪业没有直接关系,有业也可以开悟,业没有清除干净也可以开悟。只不过业过于重,会对开悟有一些影响,业障深重的众生会难一点,比如投胎在畜生道的众生,它的开悟就不如人类容易,对不对?

接下来说:我们大多数人一天做的事情,有让我们下地狱的、有让我们升天的,善恶不能抵消。确实,一般的人每天都有善念、有恶念,有善事、有恶事,有善语、有恶语。这就像跷跷板的两边,哪边重它就沉下去。所以我们经常倡导大家,在一天结束的时候,要回顾一下今天的表现能打多少分?就着相来做一个评判,就知道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如果每天都严守「十善业」道,严守「六度」,如此认真精进地修行,那你的提升速度是很快的,你的业消得也很快。如果对自己要求比较低,那很显然你的业就消得慢。还有的人对自己没要求,听是听了啊,不管它,任凭自己的业流跑向哪里(不管它),那这样的人在业的束缚中就很难得到自由。你付出多少努力,决定着你当天的成绩单,到底这个分数是高、是低?完全取决于你。那么这一天我是偏善、偏恶呀?恶多就偏恶,善多就偏善嘛,也有可能善、恶平衡(打个平手),这天几乎是中性的,也有可能,没进步、也没退步。刚才讲的是一天,如果是一生的话,到最后你是升天了、下地狱了、还是成佛了?这就取决于你临终的最后一念了(这个大家是知道的),临终最后一念在哪儿,你就去哪儿。因为几乎没有人知道哪一念才是临终的最后一念,也没有人知道无常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你必须谨慎你的每一念才可以。不然你修了半天修什么呢?学佛学了那么久,依然还造恶业、还去恶道的话,那你学什么了?浪费时间吧!

为什么说念佛、念「楞严咒」,可以消除罪业?念佛、念「楞严咒」的师兄深有感触,我们完完全全地沉入佛号、沉入「楞严咒」等等咒语当中的时候,那个小我简直是化开了、不存在了,是不是?甚至念到跟佛陀「感应道交」,感动到佛都示现了,那个时候你的业在哪啊?不存在了、空了、消失了!因为在生命的本质当中,只有光明、没有业,「本来无一物」,只有光明,那个光明不是六尘境界的光明,不是你的眼睛看到的色尘,也不是意识能够感觉到的一种意识之尘相,它是非意识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到底什么是本性的光明?《楞严经》中无数次地提到「本觉妙明」,「性净觉明」,让我们知道「本觉」就是「妙明」。你如果还没有体会过,很难向你描述,只能用「光明」这个词,它不是眼睛看到的、也不是意识看到的,它是你放下「根、尘、识」所见的。那么念佛、念「楞严咒」、或者念其他的佛号咒语、或者念经,念到三昧境界,念到一心不乱(入了三昧)的时候,你已经不在这个相的世界当中了,你的罪业也就消了,你就好像从这个相的世界脱落了一样。比如在相的世界:这是一棵树,你像一片叶子从那儿脱落了,在你念的时候,只要你入了三昧,那业是不存在(所以说可以消除罪业),那么在相上的表现,因为你总是念佛呀、念咒啊,你的频率提升了,你看问题的角度跟一般的凡夫不一样,你也不怎么造业了,不造业就是消业,对吧?你不作恶就没有恶报,那就相当于消除了恶报。从这个意义上讲,你只要念佛、念咒,认真地念,你就没打妄想,很多师兄都知道,没有「贪、嗔、痴、慢、疑」任何的心念在心中,那就相当于你没造相关的业,那不就消了吗?

还有一点啊,有的师兄说:淫欲心重,念「楞严咒」念了淫欲心就淡了,因为「楞严咒」怎么来的?阿难尊者被摩登伽女的妈妈用咒术迷惑了,差点儿毁犯戒体了,然后佛陀为了救护他,顶上化佛念出了「楞严咒」,之后让文殊菩萨带着「楞严咒」,去把魔咒给驱散了。所以说「楞严咒」的来源,一个是「驱魔」,第二是「消除欲望」,它是这样来的。为了让这个魔咒退散,为了让阿难保住戒体,这样来的;所以它对于保住你的戒体也非常有效果。不过,有的师兄念「楞严咒」好像也不灵的,这师兄持戒肯定持得不怎么样,十善业道也没怎么守好,所以不能怪「楞严咒」,绝对不可以怪「楞严咒」。

如果念佛、念「楞严咒」可以消除罪业,那佛都已经成佛了,他也会念「楞严咒」啊(「楞严咒」简直就是他的化佛所念),那佛不应该有马麦之报啊?「马麦之报」,这个故事我们在《楞严经》中也讲过,因为佛陀在过去世带着五百弟子,作为婆罗门外道时(当时不信佛)讥笑过学佛的比丘,说这些秃头和尚真的不应该吃这么上妙的饮食,吃点马饲料就可以了(他过去世有恶口),因为他嫉妒比丘们。结果在未来世,他成佛之后有一次带着五百弟子,国王答应宴请他们,结果却忘记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只吃马的饲料(还幸亏有点马的饲料可以吃),这就是果报。佛陀为什么有马麦之报呢?他都「无上正等正觉」了,岂不是应该跳出业力的困锁了吗?对。法身层面上是这样的,「法身」也就是所谓的「无余涅槃」,不生不灭(不在相中,在那里一切相都没有),本来无一物的,哪有马麦之报?没有的。但是佛陀的应化身来到了相的世界当里,他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你扮演角色你就要依那个剧本里的设计。什么叫入戏啊?你要入到那个戏的角色设计当中,那叫入戏。你明明演包公呢,你演成秦桧了,那叫入戏吗?不叫的。一个演员的基本素质,你要遵守角色设计)。所以说马麦之报就属于他在遵守游戏规则。有的师兄爱下棋呀,你无论下象棋、下围棋、国际象棋,是不是有游戏规则?你不下的时候这个规则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的,对不对?有就像没有一样。但是如果你下这个棋,你必须遵守规则,不然人家把你踢出去,你连规则都不遵守,你在这里玩什么呀,对吧?所以说这是游戏规则,马麦之报也是游戏规则,因为「因果律」就是游戏规则。这样大家应该就没有什么疑惑了。

再看另外一个问题,这是昨天晚上一个南方的师兄问的,说:有只蚊子正在攻击我,我想把它灭了再给它念佛、回向,这方法好不好?有的师兄可能正在用这种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比你灭了蚊子却不给它念佛、回向肯定是要好的,你灭了蚊子却不念佛、回向,那肯定很糟糕。但是呢,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有的。就是抓住了放出去,这是更好一点的解决方案,无论如何不要给自己的杀生找借口。根据因果法则,众生的生命是平等的,你别看你很高大、很强壮,你是一个人,它是一个渺小的小蚊子,你就觉得你的命比蚊子的命值钱,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心。根据因果法则,命和命是平等的,一只蚊子的命和一个人的命是平等的,你今天杀死了一只蚊子,你就欠了一条命债,早晚得还。根据《楞严经》,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今生你吃它,来生它吃你,就是这样子。你打死了蚊子,根据因果法则,有可能有一世你就变成蚊子被人打死,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尽量地不要杀生,少欠命债,欠了就得还呢,万一出不去这个轮回,你不得还命债吗?多耽误事儿。你想想如果这个蚊子是佛菩萨示现的,它来考验你的修行功夫的,恰恰你心又动了,广造杀业会怎样?蚊子是佛菩萨的示现啊,倒没事,舍了这个躯体,还可以用另一个形态去存在。但是你呢?你的功夫在哪里啊?一切都可能是佛菩萨示现来考验你的。如果你不把蚊子当成佛菩萨,你就是把它当成蚊子,如果你打死它了,你给它念佛、回向,你能确保你那个心是真诚的吗?你在傲慢中认为我比你高大,打死你给你回向,这是多么「贡高我慢」的一种我执作祟啊,大家去体会。我把你杀死了,然后我给你回向,那一个比人类的神通更广大的其它道的众生,比如说天人或者阿修罗,见了人觉得讨厌,这个人一点神通都没有,太渺小了,寿命这么短,我给你灭了,给你回向一下。你心里什么想法?你考虑过没有?神通广大超过我们的众生来到我们这儿说:看见你好讨厌,我弄死你,然后给你念佛、回向,你当时什么想法?你不会感恩他,你会嗔恨的,对不对?你干嘛弄死我,你直接念佛、回向岂不是更好,你弄死我,我这还没活够呢?要不要讨债?所以我跟这师兄讲:你弄死它,然后念佛、回向,如果它不记仇的话就可以,它不记命仇的话还好,它是个大菩萨勤修忍辱,你弄死它,它还感恩你,说:我成佛了先来度你,有多少这样的几率啊?很少。同时我们再换位思考(最近的课上一直谈到换位思考的事情),你作为人看着蚊子唱着歌——嗡嗡叫,影响你休息了,你讨厌它,你想杀死它。但是你有没有切换到蚊子的角度,这个蚊子可能饿了好几天了,都没找到食物,终于闻到香喷喷的,它知道有食物在,我去吃点东西,它看到你并不是看到你的血,而是看到食物,因为它快饿死了。如果你是蚊子,你看到的不是人而是你的食物(因为你要填饱肚子),当你把自己换成蚊子的角度,你就会感觉到这个蚊子挺不容易的,刺破这么强壮的、坚硬的一层皮,可能很不容易吸到点儿血,却随时可能被打死,对吧?想想作为蚊子也挺不容易的。当你想要杀死任何众生的时候、想要折磨任何众生的时候,你换位思考一下,好不好?换在那个角度想一想,好不好?之后你就会重新意识到,以人类为中心的这个世界,人类皆以自己为中心,这是多么的贡高我慢、多么自私。而众生平等,众生的命跟你的命,在价值上是等同的,不要轻易的欠命,欠命债最不好还了。昨天刚说:修行者(无论出家、在家)不杀生是首要的。广造杀业,谁来救你啊?那有一种情况啊,蚊子太多了,就是这种情况简直不会发生啊,蚊子多到像空气一样简直要把你吃了,把你的血吸干了,那你正当防卫可以吗?可以。但是很少存在这样的情况。多少只蚊子才能吸干人的血,才能危及他的生命啊?要吸多少cc啊?我们献血的时候,我记得大学时候献血啊,说这个女学生献200cc,男学生献400cc,这是不会影响你健康的献血的这个量,这蚊子得吸多少才能吸到超过400cc。所以大家一定要慈悲呀,多多的换位思考,当个蚊子不容易,虽然它也是造了业才当了蚊子的,但是你现在是菩萨,你观想自己是佛菩萨,要慈悲啊!

接下来还是回到《大般涅槃经》。

上节课讲到:真正的解脱者是不放逸的人。什么叫不放逸?不放逸自己的任性啊,你的任性就简直是你的习气,「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疑」,这不是习气吗?你不放逸,收住习气,把习气转化成智慧和慈悲了,这才是大菩萨。

希望我们学院的所有师兄,无论内院、外院的,无论是微信上的、QQ上的,还是什么地方的,大家都以菩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都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不要浪费这次投胎为人。投胎为人多么难得呀,讲过无数次了,是吧?投胎为人,有幸听经闻法,很多师兄都有慧根呢,悟得也很快,进步也飞速的,我们不要浪费这次身命,一定很好地利用它修出来,此生就成佛,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一点。

【又解脱者,能除无明。如上妙酥,除诸滓秽,乃名醍醐;解脱亦尔,除无明滓,生于真明。如是真明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能除无明」,说真正的解脱者能够除掉无明。你为什么造业呀?也是因为无明,你没有看清生命的本质。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很少造业,他只是随缘消旧业。遇到这个事了,别人大呼小叫的不停地抱怨,他却很坦然地接受,他说:这是我过去世造的结果,我遭受了我就消了他,只要我不抱怨,我就没有造新的业,我就消了这个业——不抱怨就是在消业。我们接受任何的逆境、违缘都不抱怨,这就是在消业,你一抱怨,糟糕,业没消,又累积了新业。

因为负能量的传染速度是惊人的,就好像「善念」会在一瞬间尽虚空遍法界一样,「恶念」也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就好像「正能量」在一瞬间尽虚空遍法界一样,「负能量」也一样。不要用你的负能量去污染虚空法界,虽然从性上讲它是不会被污染的,但是从相上讲它是会的。在相上这个二元世界里,不正则反,不黑则白。所以说要谨慎我们的「身、口、意」,除掉「无明」。习气断的时候,无明也就断了。你的习气要是真的完全彻底地断了,你就已经是佛了(毫无疑问的),这在很多经文里都有提到。

「如上妙酥,除诸滓秽,乃名醍醐」,习气断了的人,就好像获得了上妙酥,除掉了一切的渣滓和秽污,一切的污染物和渣滓都剔除干净了。上妙酥这里指的是什么?又提到「醍醐」了。牛奶提炼出奶酪,奶酪提炼出生酥,生酥提炼出熟酥,熟酥提炼出上妙酥(就是熟酥已经把所有的渣滓、污秽都去掉了),就叫醍醐,醍醐代表「纯净」。

「解脱亦尔,除无明滓,生于真明」,解脱也是这样的,除掉了一切「无明」的渣滓和污秽,就获得了「真明」。所以「净极明通达」,你的心要是不清净、不干净,你不可能获证自性的大光明,你还以为没有,你还讥笑那个已经获证的人,你说「实相无相」怎么可能明呢?那个「明」是「空、明、乐」的合一啊,它不是你意识能猜到的,也不是你眼睛看到的太阳亮的光明,完全是不一样的。只有你的所有习气都断干净,彻底的清净无染,那个「明」才显发出来。《楞严经》也无数次地讲啊(《梵网经》也提到),这种「真明」是诸佛具备的「真明」,总说诸佛放大光明嘛,就是那种光明啊。诸佛的光明不是肉眼看到的光明相,不是意识看到的意识尘相(法尘相),是超意识的,无可形容,只能说那种感觉很像「明」。但你必须证得你才真懂,怕就怕在你都不懂,还讥笑别人,这太糟糕了。「无明」断灭的时候「真明」就显发了,这样的「真明」才是「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也就是说佛光大发了,你就是如来了。佛光大发,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前面讲了:慈悲、智慧、救护一切众生、不放逸习气、断尽种种种种……要符合这些条件,那你的「真明」必定显发,你就是佛。那么你的这种「真明」是所有人都能看见吗?不是的。他要修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感觉到,与其说他看到了你身上的光明,还不如说他感觉到,因为如果一说到「看」,那又成了眼根对照的色相了,又在六尘境界了;也不是想到的、意识到的、猜到的,那也不对,所以我们说感觉到。真正的佛能够感觉到另一个佛身上的光明——菩萨就对另一个菩萨比较敏感。你是什么就最懂什么,这个大家也能理解,这叫「同理心」。猪最懂猪,狗最懂狗,女人最懂女人,男人最懂男人,菩萨最懂菩萨,佛最懂佛,一地懂一地,八地懂八地,十地懂十地,这是大家能了解的。同频才能共振,同频才能绝对地理解对方,你不同频的话,无论你是俯视、还是仰望啊,其实都差一点。因为我们观察事物、觉知事物的视角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最初的觉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你强行地换位的时候你才能从自我中跳出去。

所以人不懂蚊子,只有蚊子才懂蚊子,蚊子也不懂人,不懂人为什么要打死我,我只是吃点食物而已,我看食物在你那儿我就吃点儿,我没有错呀。它甚至认为宇宙中,一切都是资源,有的地方有食物,有的地方没食物,它看你跟看其他人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环境而已,这里有食物,那里没食物。所以蚊子不懂为什么自己要被打死,它也并不觉得自己在造业,它是在吃饭。老虎、狮子……捕捉小羊、小兔子,它会觉得自己在造业吗?它觉得自己在吃饭。所以,你必须是那个事物,你才懂那个事物。

早晨刚讲完角度切换,晚上就忘了。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你的我执就是这样堆叠起来的。放下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诸佛菩萨以众生心为心,他会切换到众生的角度去理解众生,他的应化身甚至化现为那一道的众生去深入地理解他,跟他沟通。以众生心为心呢,说起来很简单,大家背得滚瓜烂熟,谁真的以众生心为心了呢?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为寂静,纯一无二。如空野象,独一无侣;解脱亦尔,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真正的解脱者他平时很「寂静」,他的心态和生命存在状态都是很寂静的,没有其他的东西去染污他。这种「纯一无二」的「寂静」,就好像在荒旷的(很大的)一片空野地上,一头大象在独自行走。一头巨大的大象在荒旷的野外独自行走,很寂静,就好像这种感觉:「独一无侣」,没有伴侣陪着你,你一个人就在享受虚空法界,开悟见性的人随时随地就感觉自己就是整个虚空法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自己就是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就是自己。就是这样的独一没有伴侣的安静(寂静),这就是解脱者的存在状态。

「独一无二」,没有谁可以跟他相媲美,虚空法界只有自己,自己就是虚空法界。所以佛陀(小释迦牟尼)降生之后他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说天上天下只有我自己、没有别人。那个「我」指的是「自性」,不是「小我」,是「真我」,「常、乐、我、净」的那个「真我」。你的佛性,尽虚空遍法界,只有这个佛性在,没有别的。开悟者就觉得整个世界(天上天下)只有我,没有别的,这不是傲,是他已经化为虚空法界了,完全地融化跟虚空法界合一了,就是这样的感觉。

现在内院很多师兄,时常也都是处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所以他很宁静,没有习气。

这两天心中生起一个想法,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的学院建一个小小的实体,一个能让师兄们交流的小小沙龙一样的场所,所有来的师兄都要经过测试才可以进入(要经过笔试和面试才能进来),因为这个小小的实体(这个沙龙),我们希望它是一个佛国,进来的都是菩萨、都是佛,不符合条件的是不让进的。然后就突然意识到为什么你去极乐世界要有条件呢?如果你业很重、习气很重,你去了不就染污了吗?极乐世界就不叫极乐世界了。现在的很多庙宇都是「凡圣同居土」,有真修的、有假修的混在一起,有没习气的、有习气深重的混在一起,有开悟的、有没开悟的混在一起。然后信众们一进去就感觉到并不纯粹(味道并不纯粹),善恶夹杂,但极乐世界是纯善、纯美、纯净的。所以说如果内院真的有一天建出来一个小实体的活动场所,我们也要把它打造成像佛国一样纯净、纯善,不符合条件是不可以来的(地址都不告诉你);符合条件的,可能我们会主动邀请你的。

「纯一无二的寂静是真解脱」,你有获得这种纯一无二的寂静吗?你的心是否还散乱?是否还著于相?每天在烦恼?烦恼就是我们灵魂最大的染污。烦恼断尽的时候,你已经很清澈、清净了。你的烦恼怎么来的,也是习气导致的,归根结底修到最后,断习气!断习气!断习气!这个比开悟还重要,因为「净极光通达,净极则明发」,「净极」,奢摩他修到极致必成佛。断习气比一切都重要,只有断习气才能帮你开悟,一个心不清净的人是没法真正地开悟的。

【又解脱者,名为坚实。如竹苇、蓖麻,茎干空虚而子坚实,除佛如来,其余人天皆不坚实。真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有流等,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真正的如来是稳定的解脱者(前面也提到),他是坚实的,不会再变易、再退转了。世间相上你看竹子啊,芦苇呀,蓖麻啊,茎杆空虚,籽是很坚实的,但是就算籽坚实它也是无常的,也「成住坏空」。但是诸佛如来是内、外都坚实的,实际上内就是外,外就是内,完全打通了。心就是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就是心,看到哪里都是识心幻化,茎和心完全无二了,这是诸佛如来。这种状态完全地稳定。但是除了诸佛如来,其余人界、天界的人还做不到这种坚实,做不到坚实那就轮回流转。

「真解脱者,远离一切诸有流等,如是解脱即是如来」。「诸有流」,三有之流就是六道轮回(或者叫三界轮回),远离一切诸有流,就是不再轮回了,不在三界中了,这是真解脱。

【又解脱者,名能觉了增益于我。真解脱者亦复如是。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真解脱者的状态是「能觉了增益于我」,这个自性是不增不减的。那「增益于我」是什么呢?对于自己的应化身而言啊,他很明了地觉知一切,这件事情是有利于我提升的、还是将会导致我堕落的?他会相当地敏感。这件事情会增益我的知识智慧、还是会减少我的知识智慧?它是增益我的慈悲、还是减少我的慈悲?他都会很敏感的。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怕的只是那个恶的果报,为了没有恶的果报而去行善(不作恶)。但是菩萨呢?畏的是因,从起念的那一刻就意识到,趋向性是好、是坏?菩萨的起心动念想的都是众生,这个念头起来是利益众生的、还是有害于众生的?凡夫想的都是:这是有利于我的、还是无益于我的?都是「我我我……」。所以凡夫和圣人的区别就是:凡夫总是「我我我」,圣人总是「利他、利他、利他」,因为圣人没有「我」了,你的无我程度决定了你的境界高度。诸佛无我,所以居于三界最高处,是三界至尊。神通具足的一切天主(天王)们,鬼神们都去崇拜他、膜拜他、顶礼他,因为没有人能超过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所以,你不能只具备慈悲而没有智慧,你也不能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必须是二者兼具的,这样才是福、慧具足的「两足尊」。

【又解脱者,名舍诸有。譬如有人,食已而吐;解脱亦尔,舍于诸有。舍诸有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我们看到有的人吃多了就吐出去,或者吃了一些有毒性的食物就吐出去,那他就解脱了(就舒服多了),是吧?真解脱就有点像入于六道轮回、入于三有(三界)当中,入进去就是吃进去,后来又吐出来,吐出来了他就解脱了,有点儿像这样子。就像诸佛如来吃了三界又吐出了三界,这就是如来;如来吃了三界,就表示他领受了三界内的体验,吐出去了三界,代表他超离了三界内的干扰——是超离,不是逃避。

【又解脱者,名曰决定。如婆师华香,七叶中无,解脱亦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决定」,就是很确定无疑的。比如说婆师花香,它就是这么香,是七叶植物中没有可以跟它相比拟的,解脱也是这样确定无疑的(没有其他商讨的余地)。解脱就是这样一种绝对性的、确定无疑的事情。

【又解脱者,名曰水大。譬如水大,于诸大胜能润一切草木种子;解脱亦尔,能润一切有生之类。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水的特性跟诸佛如来特别像,「善利万物而不争」,你可以加热让它变成气,或者降温让它变成冰,可以让它从这个河道流淌,或者是聚集在一个小小的池塘之内成为死水,不管你怎么用它,它无怨无悔,「善利万物而不争」,一直居于下,总是向下流,很谦卑呀,一点都没有傲慢。水性特别像佛性,诸佛如来的特质很像水,像水一样无私奉献地去滋润一切众生,又不索取任何回报,遇到逆境永不抱怨,这样地解脱才是如来的境界。所以喜欢水的师兄啊,非常有佛性。爱水,你就是在爱佛性,因为水性很类似佛性在相的世界的一种表现。

【又解脱者,名曰为入。如有门户,则通入路,金性之处,金则可得;解脱亦尔,如彼门户,修无我者,则得入中。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解脱又好像「入」,什么是「入」呢?就好像有扇门你进去了,而解脱就好像你进去了之后就舒服自在了,就好像有金性的地方就能够提炼出金子一样。你彻底无我了之后,就能够进入到解脱当中。所以说「无我」就等于「解脱」,无我是解脱的前提。如果你还有「我」,你绝对就「不自在」,就会有烦恼、有习气,你就不舒服,你就在六道轮回,只有你彻底无我了,才能入到解脱门当中,然后就成佛了(就成如来了)。

经文中一再地提到「无我」的重要性。所以大家要多奉献,「小我」是攫取性的、是自私的,我们就要打开这个攫取性的封锁的心,我们要奉献、要行动(一定要行动)。彻底无我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他将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天上天下都尊祂为师。所以你不用怕,哎呀,我「无我」了,我不是倒大霉了、吃大亏了吗?「我」都没了,我觉得生命很虚无。其实是相反的,你无我的时候你的存在感反而更强,虚空法界都是你的,一切虚空法界都在利益你,为你服务,因为你为众生服务、为一切服务,你没有小我的私心,你完全地化空,「空」的能量最大,「空」包容的万有最多,你完全成为空的时候,整个虚空法界的万有都成了你自己,你说你是越来越富有、还是越来越贫穷呢?我们这个手掌摊开,我们拥有的东西是越多,你完全打开的时候,你拥有的东西是最多、最无穷的,你越收紧你的手掌,就等于你的我执越深重,你攥住的东西就越少。有强烈我执的人,他的智慧是极其微浅、极其窄小、极其有限的,我执越深,智慧越少。你的手掌抓得越紧,里面可以装载的事物就越少。完全地敞开自己,打开你的手掌,打开你的心,完全地敞开,敞开到极致就是「无我」了。

【又解脱者,名曰为善。譬如弟子随逐于师,善奉教敕得名为善,解脱亦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解脱还有一个代名词叫做「为善」,你要行善做善事,你要利益众生,这个就代表解脱了。真正的解脱者,他的起心动念全都是「利他」的,绝对不是为了「小我」而考虑的。

有的师兄讲: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愿说要建立佛国,好像很我执——我要建立一个多大的佛国、多么美好的佛国。但是你考虑过吗?那个佛国一旦建设起来,它成为诸佛菩萨的道场(诸佛菩萨修行和修习的地方),他是不是在利益诸佛菩萨呀?同时,他做出三界内最好的一个范本的样貌,让大家生起信心: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美妙、这样完美的一种存在形式,这就可以激发众生去努力,要么进入佛国!要么建设佛国!佛国在建设初期的规划是不是为了利益众生呢?绝对是!他建设出一个完美的样本出来,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一个佛国建设起来了,那么其他佛国也就很快了,一个跟着一个学,就很快了。如果人人都是佛,大家都看到这个人真的是「从人修成佛」了,那么我们也相信我们也是人,也不比他缺胳膊少脑的,我们肯定也能修成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说古佛释迦牟尼化现「从人到佛」修出来的,他怎么修的,表演给你看,你也认真修,勤修「六度」,你也成佛了。

「解脱者,名曰为善」,真正的解脱者是爱行善的,而不是冷漠无情的,冷漠无情的不是真解脱者。就好像弟子跟着师父去学习,认真的奉受师父讲的一切教敕,慢慢地也像师父一样伟大了。你跟对了师父,你要学得像你的师父,你要克隆你的师父,至于你的特色你慢慢再显发,你先学会你师父所拥有的,这样就是一种善行。「学善」也是一种「行善」,你跟着善人学,这本身也是在行善,因为善人在行善,你跟着善人学,你肯定也在行善。所以,跟着善人学就是在行善,跟着佛学就是在学习怎么成佛。真正的解脱者是要行善的,不是冷漠的,更不是行恶的。

【又解脱者,名出世法,于一切法最为出过。如众味中,酥乳最胜,解脱亦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佛教」并不只是「世间法」,它其实在本意上让人觉悟、超脱自在,它是一种「出世间法」,但是这种「出世间」又不舍「世间」。如果出世间舍离了世间,它就冷漠了,就没有慈悲了,如果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那就不是佛了。佛的智慧在于他能出离于一切,他的慈悲在于他又回来了。他入于红尘大众当中,一「出」一「入」,「出是智慧,入是慈悲」,出入结合方名如来,「智慧、慈悲」具足才是「如来」。所以说佛法是出世法,是一切法中最为出过的(最为超脱自在的),出离一切相,非常自在。

「如众味中,酥乳最胜」,就好像众味当中,酥乳的味道是最胜的,佛陀一再地强调(跟古印度当地的风俗有关),他们经常喝牛奶呀,吃奶酪啊,吃生酥、熟酥啊,品醍醐啊。所以,佛经中总是用酥乳的味道、或者用醍醐的味道去形容最胜、最妙的味道(或者形容最好的药之类的)。就好像在一切味道中,酥乳是最香甜的、最美味的一样,解脱也是一切味道中最美味、最香甜的,所以「常、乐、我、净」嘛。

所以学了佛经就知道,牛奶可以适当地服用,除非你亲眼看到那个挤奶的奶牛已经快不行了,已经快生病了,已经发炎了,所以你哀悯它,你不再喝牛奶。有这样的师兄,他亲眼看见过奶牛被挤得身体瘦削得都快站不住了,他觉得心痛,不再喝牛奶了。但是,如果你没有看见过奶牛很惨,是可以适当地品味一点儿。不过,如果你不喝牛奶也没有错,肯定没有错。有的师兄鸡蛋也不吃了,因为他说鸡蛋也是生命,如果真的是受精的鸡蛋确实也是生命,那你不吃也是有理由的,我们也不可能去责怪你。但是你也不要总是去诋毁吃鸡蛋、喝牛奶的师兄,这个也不对啊,人和人还是有差异的,身体和身体也有差异,我真见过有的师兄因为气血不足,一不吃肉还真地就要晕倒,是亲眼所见。有的师兄不吃鸡蛋、不喝牛奶还真的身体很孱弱,那你怀着慈悲心,就肯定不可能强行不让他吃,是不是?诸佛菩萨恒顺众生恒顺在哪儿呢?就是去体谅众生。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狼啊,狮子啊,老虎啊…这些猛兽类食肉动物,你让它吃草,有的还真就死掉了,你就等于在用非暴力杀死它,你强行地喂老虎吃草,它不吃就饿死了,那你等于在杀死老虎。所以,如果你是动物园的管理员,老虎需要吃肉你给不给它肉?肯定也要给。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对待。

佛法是很活的,佛法即是活法、生活的方法,又是很灵活的一种法,它不是死法,如果是死的,它就不是恒顺众生了,它就不是以众生心为心了。

一切一切围绕着智慧、慈悲来做。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在什么情况下要恒顺众生?恒顺什么样的众生?怎么样去恒顺他?这一切一切确实同时在考量着我们的智慧和慈悲,如何真正地做到因众生而异?这需要动一下脑筋的。

那些已经彻悟的师兄,他不用动脑筋的这个自性就流露出智慧了,他不自觉地就符合了佛菩萨的做法,有这样的师兄。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佛菩萨的做法,因为是本性流露,他并没有动脑细胞去思考,他就本能地做出来了,做得那么完美、那么精彩、那么适度。所以说「佛法是中道」,要适度,一切一切都要适度,维持中道,中道也是体现着智慧和慈悲的。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49.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41课·中道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第281课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讲到佛陀最后已经在无数次「出定」「入定」之后入涅槃。【其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纵广一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这个时候,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林里,纵广(方圆)一二由旬的地方,一切天人大众都已经遍满了。就连针头那么点儿的地方,都有无量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9

第269课「文殊师利,众生见佛亦复如是,以其心净故见佛身。佛身无为,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色非非色,不可见非不可见,非世间非非世间,非心非非心,以众生心净见如来身。」——《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今天开始学习《涅槃经》的第四十卷——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第十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6

「众生心者,犹如于境,境若有垢,色相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大乘起信论》大家好!在《起信论》上讲,众生的心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上要是有污垢,色相就没有办法顺顺利利地显化在镜子里了。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心上要是有污垢,诸佛的法身你是想看也看不见的。所以净心很重要,清净我们的心很重要。...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上节课的最后,佛陀说:善男子迦叶,当你谈到牛奶中是不是有奶酪的时候,当你谈到奶酪是不是能生出生酥的时候,你绝对不能忽视种种外在的条件。【善男子,智者不可见离方便从乳得酪,谓得生酥亦应如是离方便得。善男子,是故我于是经中说,因生故法有,因灭故法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说迦叶呀,众生中有一批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智慧,不是不狡黠,也不是钝根,反而是利根,但是就是这些貌似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善友,也不听闻正法了,也不认真地花时间去思惟正法,也不如法地修行,他们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