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34课·觉悟的极致必定极乐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649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

佛陀讲,一个人如果能够圆满地具备「八大人觉」,这个人就是人中最尊最圣的。接下来说:

【所言涅槃者无诸疮疣。】

涅槃的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佛陀又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形容「大般涅槃」,什么是真正的涅槃?「无诸疮疣」,「疮疣」这两个字都是病字旁,指痈疮、疖肿之类的。皮肤生病了,往往是由于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的。

佛陀说「所言涅槃者无诸疮疣」,涅槃当中没有病苦、没有毒素(没有细菌、病毒),涅槃是相当纯净的。

接下来佛陀讲:

【善男子,譬如有人为毒箭所射,多受苦痛,值遇良医为拔毒箭,傅以妙药,令其离苦得受安乐。】

比如说:有一个人被毒箭刺伤了,毒性发作的时候非常痛苦,这些肌肤都已经黑掉了。幸好能够遇到一个良医(非常棒的医生)帮他把毒箭拔出来了,又在伤口附近敷上妙药,使得这个人的苦痛就渐渐地消失了,「得受安乐」。

【是医即便游于城邑及诸聚落,随有患苦疮疣之处,即往其所为疗众苦。】

医生治好了病人之后,就到各种城邑(城市)和聚落(村落,人群聚集的地方),边游行边给众生治病。医生治好了一个病人,就到其他地方去帮助更多的病人治病。「随有患苦疮疣之处,即往其所」,哪里有这样的类似病情,他就去哪里「为疗众苦」,为了治愈大家,这个医生到处都去。

【善男子,如来亦尔,成等正觉,为大医王,见阎浮提苦恼众生,无量劫中被淫怒痴烦恼毒箭受大苦切,为如是等说大乘经甘露法药。】

佛陀讲,佛也是这样的啊!如来号称是大医王(医生中的大王),他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彻底究竟圆满的觉悟)之后,他就开始广泛地为「阎浮提」这个地方的各种苦恼的众生治病了。

这里有个重要的一点:成等正觉之后。我们能力有多大,帮助的人就有多少,能力越大,压力越大、责任越大。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究竟圆满的觉悟)之后,他就开始广度众生了,他也有自信了。《佛陀》这个电视剧大家看过的,王子悉达多刚出家的时候,他的侍从车匿不想离开他,想跟他一起修行。他说,我暂时还不需要侍从。车匿就问:王子,您作为一个修行人,需要信徒、门徒吧?悉达多回答,我现在还不是导师。在他真正究竟圆满之前,他还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的时候,他想去探索答案,那个时候他没有收徒弟。他说,我不收徒弟,因为我还不是导师,我还没有具备导师的资格和能力。

后来,在菩提树下,佛陀「成等正觉」之后,他才开始自己游行各处找徒弟。他已经深具自信了,他相信自己成等正觉了,他才去教化众生的。因为在他觉悟之前,他没那个能力,没那个自信,他也怕误导大家,这就是一种责任感。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治病的。但是在觉悟之前,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不是说「度化」他们,这点大家也能了解。每个人都有他的擅长之处,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师兄、周围的亲友,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你要说你在觉悟之前,度化周围的人,「度化」这个词肯定就不妥当了。佛在觉悟之前,虽然他很有才华,文武双全,他都没有那个自信说我开始收徒弟了。

悉达多王子成等正觉之后,作为大医王,「医生中的大王」,他看到阎浮提(须弥山南面的大洲)这么多苦恼的众生无量劫以来,都好像身中「五毒之箭」,被「淫、怒、痴、烦恼」等等这些毒包围着,我们都中了这种毒箭。「淫」,淫欲;「怒」,经常发怒,脾气很大、很暴躁;「痴」,很愚痴、少智慧,总是在探索答案,为什么这个?为什么那个?问题永永远远地存在着,自己都不能解决这些疑问。

悉达多王子在成「等正觉」之前,他也是总是问问题,所以他的姨妈跟他说,你真的不应该叫悉达多,你应该叫「问题」,怎么那么多问题要问呢?世间法、出世间法,不停地在问问题。但是问问题也是智慧的开始。「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在古希腊语里面的意思是「爱智慧」,发问是哲学的开始。悉达多王子在成为一个圆满觉悟的佛陀之前,他是一个有哲学思维的人,非常喜欢探索答案。觉悟之后,不会再问问题了。不是答案找到了,而是问题消失了。真正的觉悟者,他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明白了。

在心灵的空明安静当中,只有无穷无尽的喜悦生起来,没有问题再包裹他、困扰他、缠绕他。但是在觉悟之前,基本上所有众生都是深受「淫欲、愤怒、愚痴」和「烦恼」毒箭所伤。人人身上都中了这种毒箭,每个人都受「情欲」所苦,都很难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无法控制好自己脾气的人,可能是情商比较低、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的人。「愚痴」,有的是文化程度导致的愚痴,有的是思想境界导致的。文化程度和思想境界不是一回事,有一些人文化程度很低,但思想境界很高;有的人虽然文化程度很高,但是显得很没文化,素质很低。「愚痴」代表着要么智慧匮乏、知识匮乏,要么境界低,所以做人做事显得没素质、没修养、没智慧。「烦恼」这个词就不用解释了,一提烦恼,大家都懂的。

众生都好像中了这些「淫、怒、痴、烦恼」的毒箭,「受大苦切」,被毒箭所伤,不得休息(白天晚上都很烦恼),非常地痛苦。有的痛苦甚至深入骨髓,这里用了一个「切」,恨一个人或者爱一个人有切肤之痛(好像我们的皮肤被刀切了一样痛),很痛啊!这个「切」字有的时候感觉是深入骨髓、深入心脏,切骨之痛。

「为如是等说大乘经甘露法药」,为这些被「淫、怒、痴、烦恼」毒箭所伤的众生,佛陀就开始广泛地讲说大乘经典了。

大乘——自度而后度人,自觉而后觉他(出去了,又回来)。你要是一直在这儿没出去,你就会被相所转,你无法超离,你只有出去了再回来,你才能做到真正的超离。尤其是已经获证「意生身」的师兄,他的神识已经出体遍游佛国了,再回到世间,他才真正地明白什么叫「大乘」。还没有修到「意生身」出来的师兄,我们理论上理解,或者你慧根深厚,过去世你就是佛菩萨,所以你也能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大乘」——出去了,又回来了,如果说出去代表「出离心」的话,回来就代表「菩提心」了。密宗的大师经常讲,修行人要修两种心:第一、出离心,第二、菩提心。「出离心」,不著相、离相,不被相所转,但是只是离相不被相所转,那可能沉空守寂、陷入冷漠,最多证成阿罗汉,还是钝阿罗汉。但是回小乘向大乘,回小「心」向大「心」了。出去了又回来了,这就成菩萨了,这就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菩萨,他们又回来了。

「菩提心」一方面是追求觉悟、追求智慧的心,另一方面是慈悲之心。所以「菩提心」代表两重含义「悲智双运」,慈悲、智慧圆满结合,也可以理解为「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菩提心。单单的「知」是不行的,单单的「行」也不行。你要是只「知」不「行」,那是纸上谈兵,没有效用,只「行」不「知」,你就像盲人摸摸索索地走路,都不知道摸哪去了,所以要「知行合一」。

修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佛弟子很容易犯一个可笑的错误,他的菩提心用到哪儿去了?用到远方去了,比如说:他可以对陌生人很友好,但是回到家乱发脾气,他可以在外面陌生街道组织一批义工去奉粥「奉献爱心粥」,或者他去寺庙做义工、去老人院帮助包饺子、去儿童福利院捐款之类的。但是他却把所有恶劣的脾气都发给了他周围的人,他连周围的父母、亲友、爱人,这些关系都处理不好,他把爱献给了远方,这个就有点可笑。「菩提心」不是说只需要奉献给远方,或者我对网上的人很好,但我对周围的人很差,这是不可以的!这哪叫「菩提心」呢?你还有挑有拣地去散发爱吗?无条件的爱应该是无论你处在哪里,你的周围都被你所影响,充满光和爱。

特别地赞美一下我们一号院的薰衣草师兄,她在学佛以来,也是一天一个大变样,过去我们讲过她的一些分享:每天抄经多久,打坐修行之后,她身心的变化这些……最近她又跟我讲,她周围很多亲人朋友都受她的影响开始抄经听经了。为什么呢?她也没有怎么样去广告宣传,为什么大家都学佛了呢?因为她改变了。她过去比较挑剔、追求完美,经常也有很多烦恼,但是现在学佛之后,烦恼愈发的少,几乎没有了,天天洋溢着笑容,对周围一切人都是那么温柔,充满着爱。所以大家都问她,你怎么变了呢?脾气怎么这么好啊?怎么天天这么高兴啊?她说我每天抄经、听经、打坐。别人说,是吗?这么好啊!我也要抄经、听经、打坐,都跟她开始学。她就成为一个菩萨在度众生了。所有的改变是我们内在深刻的改变,而「内必形于外」,只要你内在改变了,你的外在必定改变。你的说话做事必定改变,你一改变了,周围的人都会受你影响,受你这个磁场净化。现在我们内院有很多这样的师兄,都是已经成为光和爱的一个正能量的源泉,已经成为一个佛法甘露的发射塔了,有他们的地方就有安静、祥和与智慧。这就非常好,你不要把你的菩提心只发到远方去,爱那些陌生人。那你的亲人、爱人岂不是跟你宿世以来的缘分更深吗?你把他们都忽略了……

当然,在修行的初期,我们可能会处理不好和周围人的关系。因为我们修出离心的那个阶段,喜欢封闭自己、喜欢闭关,也不爱跟周围人打交道了,甚至直接去一个清净的道场或者庙宇修行一段时间,这个阶段是必然存在的。我个人也一样,曾经自闭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少跟人联络,也是为了修心。但是这个阶段必将过去,当这个阶段过去之后,我们就重新圆融了。跟任何人打交道也没有逃避的心理了,而且跟任何人在一起,心里永远是「松、空、定」的状态。它如果是正能量,我们就跟它吻合、很匹配。它如果是负能量,我们也是「松、空、定」,不会受它影响。脾气再大的人,他的脾气发到空中去,就好像把弓箭、石头扔到空中去,连个靶子都没有,就降落下来了。你就让这个脾气大的人尽情发脾气,发完脾气就消了,就没了,你再跟他平心静气地讲话。

只要我们修到了「松、空、定」的「小我」完全「化空」的状态,我们在跟任何人交往的时候,都很舒服自在。不管他的情绪怎样地上下起伏,都不会影响我们了。这就算初步地修出来了,所以大家要努力!在修习出离心的阶段,你要原谅自己的自闭。你也跟家人解释说:我最近一段时间,需要静静心。或者跟朋友讲,我在闭关,对不起!我在调整自己,我在医治自己。总有一天,我能把自己的心理疾病完全治愈,医治好了自己之后,我们就不怕跟任何人交往了。这个时候,才是真的自在,无论是你周围的人、远方的人,还是跟你联络的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你的正能量。

所以佛陀觉悟之后为一切受「淫、怒、痴、烦恼」毒箭所伤的众生,广泛地宣说大乘经典的甘露法药。

「甘露」(字面的意思很甜的水,甜美的露水),在佛法思想中,甘露也比喻佛法。佛法就好像天上降下香香甜甜的雨水一样,来滋润、养育、度化众生。「甘露法药」,佛法中被比喻成药,因为佛是大医王,他用的「法」那就是药了。

【疗治此已,复至他方有诸烦恼毒箭之处,示现作佛为其疗治,】

这个地方的众生医治好后,佛就再到其他地方去医治,而且是免费的医治。

佛陀从来不会主动的要求供养,除非他托钵乞食的时候,要一点点食物,仅仅是一个「钵」分量的食物,他不会多要。佛陀那个年代没有固定道场,他不为自己积攒粮食,吃了上顿,不管下顿(吃完这顿就这顿,饱了就得了,不想明天的事情)。「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佛陀当时一天只吃中午一顿饭。这个钵里,不管装多少,吃这些饭就足够,佛陀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是故名曰大般涅槃。】

什么是「大般涅槃」呢?这里讲自己的病治好了,又把众生的病苦都疗愈了,这才叫「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怎么实现的呢?是在奉献中实现的,不是在逃离中实现的,你单单跑出去「六道轮回」,不回来,那不叫「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名解脱处,随有调伏众生之处,如来于中而作示现。以是真实甚深义故,名大涅槃。】

所以「大般涅槃」是「出离心」与「菩提心」相结合的,「出离心」是逃出去,「菩提心」是又回来,回来以后用什么呢?用你的智慧和慈悲,二者要结合。智慧、慈悲二者结合,广洒给一切众生,这才叫「大般涅槃」。单单逃跑了,不叫「大般涅槃」。

但一般人以为佛陀涅槃了,就是走了,不是这样的,他只是换了其他形式,依然在我们这里。2500年前,佛陀示现他走了,他真的走了吗?他作为「乔达摩·悉达多」的肉身相好像走了,其实他一直在我们身边,请大家细细地去体味释迦牟尼佛的存在……

如果他真的走了、灭了、不在了,佛法也早没了。但是我们看看现在信息如此发达,佛经到处都是,网上、线下到处都是,佛陀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陪着我们。《地藏经》里告诉我们:山川、树木、河流、小泉水、小池塘……一切一切都可能是他的化现,所以请大家珍爱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依然是有佛存在的世界。

【迦葉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间医师悉能疗治一切众生疮疣病不?】

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世间的医生能够疗治一切众生的「疮疣疾病」,确实能够疗治,但是能够全部疗治吗?医生治病能把所有众人的病全都治好吗?

【善男子,世间疮疣,凡有二种:一者、可治,二、不可治。】

释迦牟尼佛回答说,「善男子,世间疮疣,凡有二种」,(「疮疣」广泛地代表世间众生的疾病了),众生的疾病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治的,一种是不可以治的。一般情况下,你去医院去找一个私人医生,他也会跟你讲,这个病是可治的,那个病是不可治的。

【凡可治者,医则能治;不可治者,则不能治。】

佛陀也讲众生的病有两种,可以治的和不可以治的(可以治的医生能治好他,不可以治的就治不好)。什么是不可以治的病呢?比如说,像过去世的业力导致的,今生必然受这个报。这种「重病」就治不好,因为他过去世折磨众生折磨习惯了,今生他饱受折磨,那没办法。「业障病」很难治,除非他个人发心改变。外人付出努力,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难根除,业障病最好是本人亲自来根除它。所以说不可治的往往是业障导致的,而本人又不发心改变,这种病是难治的。如果本人学佛修善了,再配合外在医生的治疗,病基本上就可以痊愈了。不能完全痊愈,也能好个八九不离十了。

【迦葉复言:如佛言者,如来则为于阎浮提治众生已。若言治已,是诸众生其中云何复有未能得涅槃者?若未悉得,云何如来说言治竟,欲至他方?】

迦叶菩萨又代表众生向佛发难(发难就是发问,就是向佛问比较刻薄的问题)。如果说佛在阎浮提这个地方,把这个区域的众生治好了再去治其他地方,那么您现在就要涅槃,我们却看到阎浮提这么多众生还没有被完全治愈,很多人还没开悟呢,您就要走吗?您怎么说您把阎浮提这些众生的病治完了呢?「治竟」就是治完了。您要走了,我明明看到很多众生的病还没治好,很多众生还没有获证涅槃呢?(这里的「涅槃」就是解脱的意思,获证解脱、获证觉悟。)

所以我们看经文里,「涅槃」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注意这一点。前面的「涅槃」代表是「大般涅槃」——出去了又回来,「出离心」加「菩提心」;迦叶尊者讲的这个「涅槃」是指觉悟、解脱。

既然那么多众生没解脱,甚至还没开悟,您就想走,您还说治完了,这怎么能让大家相信呢?这边的病号还没治完,您难道就要舍掉这里的病号,去其他地方了吗?

然后,释迦牟尼佛回答说:

【善男子,阎浮提内众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无信。】

众生(特指人类)也有两种,「一种有信,二种无信」。「信」指的是信什么呢?信「佛、法、僧」三宝,信自己能觉悟,「相信自己是佛」这个信心。一种有信心,一种无信心。

【有信之人则名可治。何以故?定得涅槃无疮疣故,是故我说治阎浮提诸众生已。】

只要你有信心,相信「佛、法、僧」,相信自己,那这样的人一定能够证得涅槃解脱,不再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但是有的人他不信「佛、法、僧」,也不信自己,那他怎么能好呢?我们说你身体有疾病啊,念《药师经》、念《药师灌顶真言》很灵验的,因为很多师兄试下来超级灵验,但你不信,你说怎么可能呢?那就不用看病吃药了,那医院不都倒闭了?听听经、念念咒就好?然后你又讲,我这个病是遗传病,父母都有啊,我祖父祖母遗传下来的病,怎么可能好?你又不信「佛、法、僧」,又不信自己,那你能好吗?绝对不可能好,对不对?

「信为道源功德母」,是道之源泉,是「功德」的母亲。不信难入道,不信难积累功德,别说功德了,你可能还诽谤「佛法僧」了。「信」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有信之人则名可治」,「无信之人则名不可治」。为什么佛讲了那么久的法,灭度之后,弟子整理出这么多佛经,也流传这么多年,众生还是有那么多的痛苦,病都没有得到医治,为什么?佛陀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无信之人。我们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也讲到,这些缺乏信心的人,怀疑医生、怀疑药品、怀疑药品说明书、怀疑自己。他就算是念佛,看着别人念,他也念。念念念,傻傻地念佛,去了极乐世界也是在边地疑城,困锁很久,五百年见不到佛,听不到法。他的心锁住了他,他的负能量障碍了他。

信是多么重要啊!越相信越灵!所以昨天二号院有师兄一直在困扰于怎么给妈妈治病,说大悲水怎么做呀?仪轨是什么样子?我说你的信心、诚心胜过所有仪轨。仪轨再标准、再完全,你要是不信,总犹豫,你的心也不诚,总打妄念,根本不可能灵的。所以有的人念经一遍就很灵验,有的人念一万遍也不灵验,就是这样。你的信心和诚心相当的重要。「信」如果是大门,那「诚」是什么?就是你走向门内的道路。「信」是大门,「诚」是道路。门在这儿是开了、大敞着,你要是不走这条路也没用啊,「信」和「诚」结合的话,所有人修行必有所成,所有的病必然医治。如果这个病人,无限地相信他的医生,又无限地相信他能好,他能不好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不对?

【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除一阐提,余悉治已,】

佛陀讲「一阐提,难以救治」,一阐提让佛菩萨都摇头。什么叫「一阐提」?过去讲不信因果的那些,诽谤佛法的叫「一阐提」。

这里又讲:「无信之人名一阐提」,就是不信「佛法僧」,也不信自己的这批人就叫「一阐提」。「一阐提」是不可治的,佛见了他也摇头。

比如说,我们告诉你,你的病怎么治,读经啊,拜忏啊,配合念经、念咒,或者喝这个供奉过佛的水之类的。有的师兄说我太忙了没时间,就这么一句话,我们怎么办?他连治病的时间都没有了,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摇头任他去了,对不对?所以医生给病人治病也是很随缘的。绝对的随缘,也随着这个病号的「信」和「诚」这两者。

《法华经》里讲,佛菩萨有的时候为了试炼众生,甚至要你的头目脑髓,要你的这个最爱的身体,甚至要你的妻子、你的爱人,佛菩萨要这些干嘛?他要这些破胳膊、破腿干嘛?佛菩萨早已经无欲了,他要你的(妻子)爱人干嘛?他试炼你啊,看你能不能舍掉你最最珍爱的一切,这是一种试炼。

达摩祖师打坐九年(面壁九年),等、等、等……终于等到可以传法的弟子的时候,他也算是试炼。一开始,不打算传给慧可这个法,慧可断臂把整个胳膊砍掉了给他。过去一个大师,父母不让他出家,他把一个手指头用刀剁掉放到盘子里给父母说:对不起!孩儿不孝,但我意已决,今生必定出家。父母一看也没办法。就是无论是断臂还是断指,这代表的是什么?诚心。「诚」能感天动地,婆罗门女也是因为她的诚心,才感动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帮助她去地狱转一圈,看看母亲去哪儿了。这个「诚」太重要了,你付出了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这是因果法则决定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如果报还没来是因为时机未到。我们信佛、信三世因果的人,绝对相信:我付出的一切早晚回到我身上,回不到我身上也回到我的子女后代身上。这是大家都相信的。「一阐提」是无信之人,完全无信。

我们在方便度众生的时候,随缘、随缘,不信的众生我们就先放一放。好像上学的时候,考试难题太难的,难题太浪费时间了。你要是发下试卷,只盯着这个难题一直想一直算,还没算完呢,该收卷子了,一片空白,其他还没做呢?所以老师告诉我们,做题要先做容易的,再看那个难的。如果这个难题占四十分,那你先把容易的做对了,至少还能打六十分,还能及格。佛菩萨度众生也是先放过那些难信的、无信的,先把「一阐提」放一边。我们先拣有缘的来度化。

同时修行者也要坚信一点,如果你的心是完全打开的,你不要只爱你这个道场的师兄,也要爱其他道场的师兄;不只爱你这片土地的众生,也要爱其他土地的众生;不只爱人道的众生,也有爱其他道的众生,这种大心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因为确实看到一些佛弟子聚集在一起跟同一个师父学法,大家认为跟这些师父有缘分。看到跟其他师父的这些师兄,他就不理不踩的、很傲慢或者很冷漠,甚至还讥笑人家,他就觉得我选的善知识是天下无敌的佛菩萨再来,你那个善知识就是魔王再来。你这种心是不应该有的,有可能是魔王再来,不是没可能,据《楞严经》有可能。但是你也要调查,不能还没了解,还不熟悉呢,就嗤之以鼻,这种心是很狭隘的自私心。我们要反观自己。

所以无论是在我们学院(内院)、外院;无论你在哪里(微信群、QQ群、喜马拉雅,还是阿尔卑斯)听经、学法的师兄们,我们都要注意我们的真身是「虚空法界」。不要只爱远方的人,不爱自己家里的人,近处、远方都要爱,不要只爱自己道场和同一个师父下的师兄、同修,就不爱其他的同修。这个心态是不对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切的众生你都要爱。其他道场的众生、师兄,那就不是众生了吗?就盯着你师父是最好的,其他师父就一定差吗?说不定比你师父更好呢!你的心一定要完全打开,不然你跟「一阐提」有什么区别?一阐提是不信「佛法僧」,你是只信你师父,不信别的师父。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为了稳妥起见,我们最主要的根本上师,我们依的是谁?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是确凿无疑的。世间再多的法师、师父在讲法,我们最根本依的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要「依法不依人」,以法为依据。有一些奇怪的言论,你问一问有没有佛经的理论依据?如果没有,你姑且听之。除非出自佛经,对吧?那你就可以信。但是,也要看佛经里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是针对哪个角度、针对哪些人讲的,这个也很重要。佛是站在某个角度讲的这番话,未必适用于所有角度,这个相当重要!而且这部经是「大乘了义经」,还是「小乘经」,这也很重要!

并不是佛经里的话就适用于一切「人、时、地」,适用于一切时候、一切地方,这是错的。那你就是「法执」,依然愚痴。你是一个装满了佛法罐子的愚痴,因为你不懂得怎么用,佛法是很灵活的。不同的角度,说不同的话,一定要重视佛陀讲法的这个角度。不然很容易就被你用错了,然后又跟其他的外道、其他的宗教去打架了。打来打去这是佛吗?这是佛倡导的吗?佛是如此的尽虚空、遍法界,他没事就用左手打右手,用自己的眼睛打鼻子吗?不会的!真正大彻大悟的时候,你会尊重和宽容所有「外道、外教」,别说是其他道场的师兄了。你会宽容包容一切一切,真的感觉一切都是佛,你心中不应该有任何二元对立的思想存在。如果你的言论总是煽动大家「对立,打架」,这不是魔是什么?还打着佛的旗号在修行。你总是在煽动对立情绪的话,你绝对不是佛弟子,你的心是如此狭隘而不宽容。

佛是什么?「大般涅槃」是什么?「出去了,回来了」。回来了意味着他接受一切万有,不管完美不完美,是否符合理想,他完美地接受包容一切。因为他能接受包容一切,所以他的应化身才化现为种种。一切他都可能去化现,因为他没有分别心。前面《大般涅槃经》里讲了,释迦牟尼佛回来的时候甚至化现为鬼,甚至化现为魔王波旬,这个太重要了。魔王波旬都是佛的示现。那你的对立情绪,还存在吗?你对于魔的恨都应该消失,因为他可能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化现。佛为什么要化现成魔王波旬呢?我们讲过类似的故事;一个养羊的牧羊人,他如果只养羊,这些羊就很懒惰、很懈怠了,也不奔跑了,满山的草尽情吃,都退化了。养少量的几匹狼是有好处的,对于羊种群的优化是有好处的,大家了解。所以魔王的存在对于佛弟子的优化、提升是有好处的,魔是来锻造佛的。没有魔的话,也无所谓佛了。大家都一个样,那还分什么呀?所以一切魔的存在,我们也要感恩。同样的,一切「逆境、挫折」的存在,我们也要感恩了。

所以三号院一个师兄就说,为什么我们就想传播点正法这么难,好不容易找个平台还被驱逐。我就借用一个大师的话去回答他,「不磨不成佛」呀!孙悟空要是不在炉里烧,他能出来火眼金睛吗?唐僧师徒不经九九八十一难,那跟凡夫有什么区别?如此懦弱、无智慧,受欺骗,所以「不磨不成佛」。这样一磨,大家发现了:原来权胜师兄做网站设计的才能是难以想象!方舟师兄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贡献……一切的这些师兄们,我们知道之前就已经大批量地把课全都下载好了,随时等待着分享给大家。如果不这么磨一下,你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师兄在默默做着贡献,也不知道这些师兄有多么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磨,磨出来很多大菩萨,我们的学院充满了大菩萨,大家很庆幸、很惊喜,是不是?然后又有更多的这种传播正法的渠道被探索出来,无论是播经机啊,还是网上下载呀,还是光盘之类的……不磨不成佛,越磨道越高,所以我们感谢一切的磨砺。

佛陀说,除了一阐提,其他的我都治好了。就是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把跟他有缘的、对他深具信心的能治的全治好了,就相当于治完了。这批病号的病我治完了,意思是什么?该治的全治完了,那些还没到时机的就顺其自然了,交给下一尊佛,或者交给我的应化身了……

《地藏经》里,释迦牟尼佛也是百般地叮嘱地藏菩萨说:我要涅槃了,阎浮提众生就靠你了!地藏啊,你那无量无数无边的分身,就靠你了!地藏菩萨也是无量无数无边的分身。「释迦牟尼佛」示现好像走了,其实是隐身了。所以我们看佛菩萨多么充满智慧啊!

有的师兄也问说,正法为什么要灭尽呢?为什么不是永远有正法时期呢?为什么还要有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呢?我就问他说:花,开着开着,为什么要枯萎呢?花这个相虽然枯萎,但是花魂长存呢。「万物皆是道」,「道」充满变化,因其变化,匪夷所思,才成就了祂的完美、神秘,深具吸引力。如果一切都是确定无疑的,你今生这辈子从生下来开始,一张说明书告诉你:明天发生什么事,后天发生什么事……如此明确地告诉你,那你这辈子你都不想过了,对不对?一点神秘性都没有,一点吸引力都没有。「道」的微妙深奥,深具吸引力,就在于祂的变化无穷,匪夷所思,难以揣测。所以大家玩得才这么开心,这些佛菩萨示现这个,示现那个。

当所有师兄都大彻大悟的时候,知道大家都是佛菩萨再来,都在一起玩一个游戏,大家商量好了的——今生我来扮演这个,你来扮演那个,合力玩一个游戏,整个宇宙一片祥和。所以说究竟圆满的觉悟必定会带来你的极乐(极乐世界是所有佛国的象征)。如果你修得很苦,那只是初级阶段。别着急,极乐会来的!苦极了,乐就来了……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5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34课·觉悟的极致必定极乐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第284课

《大般涅槃经》第284课

第284课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在荼毗如来(也就是火化如来)遗体的这个仪式上,三界内的火都无法点燃如来的遗体。到最后,反而是释迦牟尼佛发大悲之心——他自己从心胸中喷出了三昧真火。这个火从黄金宝棺之内,绵延到黄金宝棺之外,熊熊燃烧的烈火终于焚烧了大众所堆积起来的由无数的香木组成的香楼,这个大火整整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7

第267课「已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断灭,作诸恶业。」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涅槃法会的现场。【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葉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在涅槃法会中,来到娑罗树林找佛陀辩论的这些外道当中,有一个梵志,姓迦叶,他现在又站出来了。他对释迦牟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又到了晚间的学经时间,我们继续听一下《涅槃经》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上节课佛陀说:就好像雪山上有毒草,也有妙药王一样,众生身上有烦恼这种毒草,但是也有清净的梵行这种妙药之王。【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有清净梵行?】接下来迦叶菩萨就问佛说:世尊,为什么说众生能...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