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24课·被冤枉的梁武帝 | 涅盘经白话文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8)《大般涅槃经》讲解1857

00:00

「是大涅槃能令众生度诸有流。善男子,如诸迹中,象迹为最;此经如是,于诸经三昧最为第一。善男子,譬如耕田,秋耕为胜;此经如是,诸经中胜。善男子,如诸药中,醍醐第一;善治众生热恼乱心,是大涅槃为最第一。善男子,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八味具足。云何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凉,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无垢,八者、快乐,是为八味。具足八味,是故名为大般涅槃。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安住是中,复能处处示现涅槃,是故名为大般涅槃。」

上节课我们讲到这里。

大般涅槃,是诸经中最胜的王中之王。今天我们继续来亲近王中之王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

如来性品第四之一

【佛复告迦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分别开示大般涅槃,有四种义。何等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义。】

释迦牟尼佛继续对迦叶菩萨说,善男子,我为你们这些菩萨摩诃萨们广泛地开示一下大般涅槃的四重含义吧。

大般涅槃的四种含义:第一,自正;第二,正他;第三,能随问答;第四,善解因缘义。

【云何自正?】

什么叫自正呢?

【若佛如来见诸因缘而有所说,譬如比丘见大火聚,便作是言:我宁抱是炽然火聚,终不敢于如来所说十二部经及秘密藏,谤言此经是波旬所说。】

自正。首先是说明你对于自己、对于佛法有深入而坚定的信心。你对于佛法的信心,就好像比丘们看到远处一个大火堆正在着火,火势非常迅猛。然后这个比丘就发誓说,我宁可抱着这个炽烈的猛火堆燃烧自己成粉身碎骨,我也不会去诽谤佛陀的十二部经典说它是魔王讲的。

自正,代表对自己,还有对正法深入、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自正。

【若言如来、法、僧无常,如是说者为自侵欺,亦欺于人。宁以利刀自断其舌,终不说言如来、法、僧是无常也。】

比丘们,对于如来的正法,对于佛法僧的信心,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如果听人说,你看看,如来是无常的,这不死了吗?活了八十岁,死了。或者说佛法会断灭的,法也是无常的,或者僧人也是无常的。要是有人这样讲的话,比丘们会做到,宁可用利刃(锋利的刀刃)割掉自己的舌头,也不会去讲说「佛法僧是无常的」。因为他彻知佛法僧的本质(本来面目),他不会随着一些迷惑的、著相的大众去讲说「如来是无常的,法和僧都是无常的」,他不会这样讲。他宁可用锋利的刀刃把自己的舌头割断,也不会去这样讲的。

彻知真相的人,不会讲假话;讲假话的人,往往都是不了解真相的人。

【若闻他说,亦不信受。】

如果比丘们听到有人诽谤说「如来呀,法呀,僧呀,都是无常的」。即便听到了,他也不会信,也不会受持。

【于此说者应生怜愍。】

对于那些谤佛法僧的人,真正自正的比丘,他会对那些人生出怜悯、哀叹之心:可怜哪,众生,不了解实相,可怜哪。他会生出这样的怜悯、哀叹之心。

【如来、法、僧不可思议,应如是持。自观己身,犹如火聚。是名自正。】

佛陀讲,大般涅槃包含四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叫做自正。自正,你自己要正,不要东摇西晃没有什么立场。你既然已经了解了诸法的实相,就安住于诸法实相当中,你所讲的、所传播的一切都要符合实相,不要轻易地动摇。这代表你对于自己的信心,还有对于佛法僧深入的信心。这个信心建立在深入地了解实相的基础上,所以别人动摇,你也不动摇。你宁可投入大火堆里粉身碎骨,宁可舌头被利刀割断,你也不会去谤佛法僧,这叫自正。不要像空中的柳絮随风摆,这叫自正。

【云何正他?】

第二重含义叫正他。正他,还能够端正、纠正他人。

什么叫正他呢?

【佛说法时,有一女人乳养婴儿,来诣佛所,稽首佛足,有所顾念,心自思惟,便坐一面。】

正他。佛陀这里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佛陀在讲法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她有个孩子正在哺乳期,她正在给孩子哺乳,这个女人来到佛所在的地方,来了之后向佛顶礼,她心事重重,但是什么话也没说,就坐在一边了。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以爱念,多令儿酥,不知筹量消与不消。】

因为佛陀有他心通,佛陀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故意问这个女人说,你这个女人啊,太爱你的孩子了,太爱你的孩子了,爱到什么程度呢,你给孩子的酥乳多于孩子能够消化,就是你给孩子吃得太多了。

酥,有的时候代表点心,有的时候代表从奶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就是,你也不知道筹量一下孩子能不能消化那么多,你给孩子的乳酥那么多?

释迦牟尼佛直接就问这个女人,你怎么不知道筹量一下呢?不知道想一想、算一算你的孩子能不能消化那么多?

【尔时,女人即白佛言:甚奇!世尊善能知我心中所念,惟愿如来教我多少。】

这个时候女人就对佛说,太神奇了,世尊啊,我往这儿一坐,您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您正好讲出了我心里所担忧的、所忧虑的,所以希望如来您能够教给我怎么样哺育孩子,我到底应该给孩子多少分量的乳酥呢?

【世尊,我于今朝多与儿酥,恐不能消,将无夭寿?唯愿如来为我解说。】

世尊,我确实今天早晨喂孩子喂多了,感觉孩子好像吃得太胀了,好像吃得要撑死了,感觉要夭折了一样啊,怎么会这样呢?本来是一番爱意,想要让孩子吃饱,结果吃多了,自己把孩子给害了。孩子眼看着好像命不久矣啊,怎么办呢?「唯愿如来为我解说」。

【佛言:汝儿所食,寻即消化,增益寿命。】

佛陀说,不要担心了,我看你这个孩子虽然吃多了,但是消化功能还可以,慢慢消化得也差不多了,又来到我们这里,在诸佛菩萨的加持下,您的孩子很快就会把吃得过多的食物消化掉,他的寿命也会增加的,你不要担心了。

【女人闻已,心大踊跃,】

这个母亲听了以后,「心大踊跃」,心里非常开心、激动。

【复作是言:如来实说,故我欢喜。世尊如是为欲调伏诸众生故,善能分别说消不消,亦说诸法无我无常。】

这个母亲非常激动,就赞美佛说,如来真是如实相地在讲说经法呀,如来能够透彻地了解一切实相,能够透过一切妄相了解那个实相,说出来的话完全符合真理,所以我非常欢喜。

然后佛陀就说,这个故事先讲到这里,其实一切的诸佛世尊都是这样的,为了调伏众生的缘故,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在不同的情况下讲说不同的法。「说消不消,亦说诸法无我无常」,佛陀根据众生的根性来讲经说法,就像母亲了解给孩子的食物应该是多少量比较合适一样,少了吃不饱,吃多了也不行,撑坏了怎么办呢?佛陀了解众生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

【若佛世尊先说常者,受化之徒当言此法与外道同,即便舍去。复告女人,若儿长大能自行来,凡所食啖能消难消,本所与酥则不供足。我之所有声闻弟子亦复如是,如汝婴儿,不能消是常住之法,】

佛陀在初期讲经说法的时候,在初转法轮的时候,他刚觉悟,很多弟子听说他觉悟了就来追随他,这个时候佛陀讲的法就跟外道有所差别。外道讲的,佛往往不讲,甚至反着来讲,目的是区分于外道。因为,如果与外道等同的话,弟子们就会感觉:佛也没有什么创新性嘛,没有什么独特性嘛,说法跟外道有什么差别呢?所以佛陀初期的讲法围绕着「苦、空、无我、无常」之类的。外道认可的东西佛基本上都推翻了,让大家感觉是耳目一新的东西,大家有兴趣扎入进来仔细听。

在当年佛陀那个年代,古印度各种教派太多、太盛行了,外道太多了。弟子们找到佛的时候,佛要显示出佛法的独特性,所以往往因机施教、量体裁衣,根据弟子们内心的困惑,(了解)他们正在寻找什么东西,既要顺着他们的心来说,又要有别于外道。是这样的。

【是故我先说苦无常。若我声闻诸弟子等功德已备,堪任修习大乘经典,我于是经为说六味。】

当弟子们都了解了世间人生很苦,有漏皆苦,一切有为法、一切相皆无常,你所执著的「我」是不存在的。当了解了这些作为一个基础之后,佛陀就开始讲大乘的东西了。过去讲的都是打底、打基础的,当他的弟子已经具备了领受大乘佛法的资格的时候,佛陀就开始讲大乘佛法了,然后佛陀讲的法「六种味道」皆具足。

【云何六味?说苦醋味、无常咸味、无我苦味、乐如甜味、我如辛味、常如淡味。】

一开始只是感觉很奇怪、很新鲜的一种味道,说不清什么味道,当弟子们堪受大乘佛法的时候,佛陀讲的经「六味具足」。比如说有苦味、酸味,有无常的咸味,无我是苦味,还有乐(常乐我净的乐)是甜味。「我如辛味」,这个恒常不变的自性「我」是辛味,好像辛辣的,很刺激的,但是也很强烈的。然后又说,常乐我净这个「常」是恒常,不生不灭的恒常,因为恒常,又显得很淡一样。

各种味道都具足,常乐我净各种味道都具足。

【彼世间中有三种味,所谓无常、无我、无乐,】

世间法中也有三种味道。

世间法都是无常的,因为都是相。「相与对于相的执著」都是无常的。

本体是无我的,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个我的属性,因为这个「我」寄居于一个个「相」当中,相无常,所以所谓的「小我」也是无常的。

无乐,整体来讲是苦的,是没有快乐的,没有快乐可言。在世间相上的一切执著,最初的快乐都会导致一个痛苦的结果。有生就有死,有爱就有别离,总是这样在变幻,所以整体来讲是没有真正恒常的快乐可言的。

【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饭,】

世间烦恼太多了,太多的烦恼就好像薪柴一样,但是佛陀的智慧来了,这个基于真理实相的智慧来了,就好像大火烧着烦恼的柴火一样。智慧火烧着烦恼薪柴,这样把烦恼就烧光了,就成就了涅槃之饭食,涅槃的美味饭食就被烧出来了。所以涅槃是怎么成就的呢?烦恼是薪柴,智慧是火焰,二者结合就烧成了涅槃饭——香喷喷的涅槃饭。

这个地方文字很美啊。所以经中也一直讲「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的地方也就无所谓菩提了。有烦恼的地方,你把你的心转了,烦恼就变成菩提了。

涅槃怎么来的?涅槃离不开世间法,也离不开出世间法。如果说烦恼代表世间法的话,那么因禅定而生的智慧,来自实相这里的智慧,自性深处的智慧,它就是火焰,它就是出世间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相结合燃烧在一起,二为一,一为二,慢慢烧成了涅槃饭。

【谓常、乐、我,令诸弟子悉皆甘嗜。】

这个涅槃,我们说涅槃就是法性,就是那个不生不灭,这是涅槃。涅槃,当你安于它,就会领受到本在的寂静。常乐我净,非常舒服,这些弟子们吃这个甘美的饭食简直都要上瘾了。

【复告女人:汝若有缘欲至他处,应驱恶子,令出其舍,悉以宝藏付示善子。】

然后佛陀又对女人讲,你作为一个母亲,你要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要离开孩子到别的地方去的话,在离开你的孩子之前,你应该先把你屋宅里的恶子赶出去。这个败坏家门、吃喝玩乐、不走正道、不正经的恶子,你要把他赶出家门。你要把你所有的金银财宝等一切家产都传给你的善子,传给那个走正道、听话的好孩子。

【女人白佛:实如圣教,珍宝之藏应示善子,不示恶子。】

女人对佛说,您说得对,伟大的世尊您说得对,「实如圣教」,您讲的确实符合道理。我们家那些珍贵的家产,我应该传给那个走正道的好孩子,而不是传给那个走恶道的坏孩子。

他走正道,很明事理,他能够继承家业,不会使家业损失,也不给祖先丢人,这样的好孩子才可以继承家业。那么那个不听话的坏孩子,作恶多端,交了一帮狐朋狗友,作恶多端的这个坏孩子,我不可能把我的家产传给他。

【姊,我亦如是。】

然后佛陀就对这个母亲讲,姐姐,我也是这样的。

【般涅槃时如来微密无上法藏,不与声闻诸弟子等,如汝宝藏不示恶子;要当付嘱诸菩萨等,如汝宝藏委付善子。】

我在涅槃的时候(我要走的时候),如来甚深微妙的秘密之藏,无上的佛法宝藏,我不会轻易地交给那些还没开悟的声闻弟子,我不会轻易地把宝藏交给他们的,就好像你不会把你的家产交给那个恶子一样。我要把无上微密的大法藏交给谁呢?要交给诸位菩萨们,就像你的家产要委托交付给那个听话、走正道的孩子一样。

【何以故?声闻弟子生变异想,谓佛如来真实灭度,然我真实不灭度也;如汝远行,未还之顷,汝之恶子便言汝死,汝实不死。】

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会把不了解佛义的人当做我的继承人。有一些声闻弟子——听佛讲法的这些弟子们,有的是刚来没多久的,有的还没有开悟,不了解什么是如来的境界。如果他们看到佛陀灭度了,他们就会生出变异想,就觉得佛陀是无常的,佛修得不好,你看佛也死掉了,没有一直活着,才活八十年。有的人就会动摇,生变异想,心就会动荡不安,因为他不了解什么是诸佛如来的真实本质。

实际上诸佛如来示现灭度,并没有真的灭度,如来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是常住不坏的,是不生不灭的,但很多声闻弟子了解不到这一点。就好像你是一个母亲,因为有事情需要远行他处,去别的地方还没回来的时候,你那个不听话的坏孩子(那个恶子)就扬言说,呦,妈妈出去了还没回来呢,我妈已经死掉了吧?其实你在他方活得好好的,只是办事还没回来。但是那个不明理的孩子就会宣称说,我妈妈死掉了吧,呵呵,我应该抢家产了。就开始造反了。

【诸菩萨等说言如来常不变易,如汝善子不言汝死。以是义故,我以无上秘密之藏付诸菩萨。】

只有诸位菩萨们能够了解佛陀的真正境界,知道如来是恒常不变异的,肉身相示现灭度而已,而这个肉身相也是应化身而已,示现为肉身,其实非肉身,所以这些菩萨们就有点像这位母亲。又好像那个明理、懂事、走正道的好孩子,他不会轻易地因为妈妈外出没回来就下结论说,「妈妈死了吧,我们抢家产吧」。好孩子永远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佛陀说,我把这些无上的、秘密的大法藏都传给各位菩萨了。也就是说,只有菩萨能够真正了解佛陀示现涅槃、示现灭度并不是消失了,他还存在的,法身是常住不坏的。

【善男子,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是名正他。】

佛陀说,善男子啊,要是有众生说,佛是常住不变异的,「当知是家则为有佛,是名正他」。有的善男子,即使看到佛陀灭度了,他也知道佛的真身不灭,佛是常住不变异的,有这样信心的人才是真正懂佛本质的人,这样的人才叫做可以正他的人。就是,自己了解,又不被一些妄相所左右,也不被世间诽谤的言论所左右,这是能够正他的人。

【云何能随问答者?】

涅槃的四种含义,前面讲了两种了,一个是自正,一个是正他,下面讲第三种,什么叫能随问答呢?

【若有人来问佛:世尊,我当云何不舍钱财而得名为大施檀越?】

佛陀这个时候又举了个例子:假设有一个人来向佛请问说,世尊啊,我怎么样不通过布施钱财的方式能够成为大施主呢?就是,我家里的钱财不多,但是其它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因为我钱财不多,但我有别的东西,我不舍钱财也想成为伟大的施主,我怎么样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佛言:若有沙门、婆罗门等,少欲知足,不受不畜不净物者,当施其人奴婢仆使;修梵行者,施与女人;断酒肉者,施以酒肉;不过中食,施过中食;不著华香,施以华香。】

佛陀就对这个人说,如果你看到有一些沙门(沙门就是勤修戒定慧、灭贪嗔痴的那些修行者),还有一些婆罗门(婆罗门是一些僧侣和学者)。要是你看到有沙门、婆罗门这些人少欲知足,欲望很淡,很知足,得到一点什么物质就很满足了,也没有太多欲求。他们也不接受也不蓄养那些不干净的、不该自己所得的物品。你要是遇到这样清净的修行者,你就要给这个人像奴婢、仆人之类的。他们明明不需要这个,你反而给他们这个,目的是什么?试练他们是不是真的少欲知足。他名义上说我少欲知足,我不接受、我也不积攒这些不该我得的东西。这样的人,你就给他仆人、奴婢去试练他,看看他受不受。

那么有一些号称修梵行的人说,我是禁欲主义者,我长期禁欲,对女人不感兴趣。这样的人,你就施与他女人,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对女人没有兴趣。还有一些人宣称说,我断了酒肉了,不爱喝酒也不爱吃肉,那你就给他酒和肉去试练他,看看他是否真的对于酒肉有免疫力。还有的沙门、婆罗门宣称,我过午不食,中午就吃一顿饭,吃完了以后不再吃饭了。他是这样宣称的,那么你故意在下午和晚上给他食物去试练他。还有的沙门、婆罗门宣称,我不喜欢华美的装饰品,我不著花香。——古印度,大家都喜欢花香,喜欢佩带花环、饰品。他既然不喜欢这些花香、饰品,你就故意给花香、饰品去试练他。

【如是施者,施名流布遍至他方,财宝之费不失毫厘。是则名为能随问答。】

他不需要的你偏偏给他,去试练他,你就是在行菩萨行了,你这布施的声名就远扬了。等你到其它地方待了很久,你再回来的时候一看,这个沙门、婆罗门还真是:他说修梵行就修梵行,给他女人,人家跟女人一直保持距离;给他酒肉,他说不吃酒肉还真的没动酒肉;他不需要花香,给他花香他也没动。给他的一切没有损耗分毫,这说明能随问答。什么叫随问答?就是你可以去试练修行者。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食肉之人不应施肉。何以故?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

这个时候迦叶菩萨就对佛说,世尊,照我的理解,那些爱吃肉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布施给他肉了吧?因为「我见不食肉者有大功德」,因为您在《楞伽经》里也讲过,一切肉不应该食,菩萨不忍心吃众生肉。《楞严经》也讲,什么三净肉、五净肉都是善巧方便而已,所以我认为那些爱吃肉的人,我们不应该布施给他肉对不对呢?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汝今乃能善知我意,护法菩萨应当如是。】

佛陀赞叹迦叶菩萨说,你说得很好。那些爱吃肉的人,我们偏偏不能给他肉。因为他爱吃,你给他吃就惯着他了,他就越吃越爱吃,就上瘾了。你不能惯坏他。

所以我们看,所谓的「随问答」是什么呢?他说他少欲知足,他不接受、不蓄养那些不值得或者不应该得到的物品,那你就偏偏给他这些。他不要奴婢你偏偏给他奴婢,他不要女人你偏偏给他女人。他不爱酒肉你偏偏给他酒肉。就说,反其道而行之来试练他的功夫。但是,那些还没有断酒断肉的人,你不能惯着他。他明明爱喝酒爱吃肉,你还给他酒肉,那不是把他惯坏了吗?不可以这样的。

所以佛陀讲,迦叶菩萨,「汝今乃能善知我意」,你真的了解佛的意思。护法菩萨应该这样做。

【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声闻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时,应观是食,如子肉想。】

大家注意了,我也快涅槃了,在我涅槃前宣布一件事情(「不听」就是不允许的意思):从今天开始,不允许一切声闻弟子吃肉。如果在你们乞讨食物的时候,施主们向你们布施了肉,你们看着那块肉,也要观想那个肉就是自己孩子的肉,看你还能不能下嘴?一切的声闻弟子不允许吃肉。那么菩萨就不用讲了,菩萨是不忍心吃的,根本就不吃。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

迦叶菩萨就对佛说,世尊,为什么今天你宣布说不允许吃肉呢?佛陀说,善男子啊,你明明知道的,你作为菩萨,我知道你是随顺众生在发问,为什么不让吃肉啊?觉得肉很香啊,为什么不能吃?

【善男子,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佛说,吃肉的人就断掉了他慈悲的种子了。

有的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羊,嘴里的口水都留下来了。上一次去五台山,有一个师兄就是爱吃肉的,看到五台山上那些散养的牛和羊,他直接就说,这个牛肉、羊肉一定很好吃。他吃肉习惯了,他看到活生生的牛羊,就想到那个肉一定很好吃,口水就下来了,就会有这种条件反射。你的慈悲去哪里了?你学佛学得慈悲去哪里了?看到众生就想着它好吃,好像它已经被你嚼在嘴里一样。

【迦叶又言: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

迦叶菩萨又问佛说,为什么您过去曾经跟我们讲,我们乞讨到什么吃什么,三净肉可以吃。不是我亲自杀的、不是为我杀的、我也没听到它被杀时的惨叫声,我可以吃这种三净肉。过去您讲可以吃三净肉,但是为什么现在又讲不可以吃了呢?

【迦叶,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

佛陀说,迦叶呀,《楞严经》中不是说过了吗?什么三净肉、五净肉都是「随事渐制」,都是善巧方便,是为了让众生慢慢断除肉食的一个过渡阶段。

如果他吃肉吃习惯了,你不让他吃肉,他受不了啊,抓狂啊,就好像毒瘾发作一样的,控制不了啊,还会觉得身体不适应、浑身没劲之类的。所以慢慢地、渐渐地断他的肉食之瘾,这是一种渐变的善巧方便。没办法,这是过渡阶段。一开始什么肉都吃,后来吃五净肉、三净肉,慢慢地吃一些用豆类和菌类做的仿真肉,慢慢地对于肉彻底失去兴趣,这样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来。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

然后迦叶菩萨就对佛说,那为什么一开始说这个也不清净、那个也不清净,我们要远离,到最后像这种比较清净的三净肉、五净肉之类的也不让我们吃了?这不是管得太严了吗?越来越严了。

【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佛就告诉迦叶,这就是如来慈悲的体现。他慈悲哀悯众生,站在众生的角度考虑众生的承受度、承受能力。完全是站在众生的角度,所以才会有这些善巧方便、这些权宜之计。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云何如来称赞鱼肉为美食耶?】

迦叶菩萨就对佛说,世尊,我记得您好像称赞鱼肉的味道很美呀。

【善男子,我亦不说鱼肉之属为美食也。我说甘蔗、粳米、石蜜,一切谷麦及黑石蜜、乳酪、酥油,以为美食。】

释迦牟尼佛就说,你什么时候听我说鱼肉很好吃了?你是听谁讲的?是听错了还是大家传错了?我什么时候也不曾赞美过鱼肉很好吃啊。我所赞美的是什么?是甘蔗呀,粳米呀,石蜜呀,那些谷子、麦子啊,黑石蜜啊,或者乳酪、酥油啊,那些东西我曾经赞美,说是美食,大家要认真地、感恩地去享用,但是我从来不曾说鱼肉的味道很美呀,因为我也不吃呀。

【虽说应畜种种衣服,所应畜者要是坏色,何况贪著是鱼肉味?】

我经常跟大家讲,即便你真的要积攒几件衣服,那么你所积攒的衣服也要是世间人认为很晦暗的、大家不愿意穿的那种颜色的衣服。

修行者,我们修苦行——相对的苦行,世间人贪恋的那些颜色很丰富、色彩很艳丽的衣服,我们不贪著。我们即便是积攒衣服,也是积攒那些世间人讨厌的颜色,什么灰色呀,暗蓝色呀,深蓝色呀。世间人看不上眼的那些衣服我们可以攒两件。你想,对于衣服,我们要求得都如此严格,我又怎么会让众生去贪著鱼肉的味道呢?这是不可能的。

有一些言论,说是佛讲的,但不是我讲的,你们要仔细地辩别。以你们师父的做人做事,他有没有可能说出那样的话?你要去辨别。不要别人说佛说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以为是佛说。他有道理吗?佛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呀?你要去辨别。

【迦叶复言:如来若制不食肉者,彼五种味,乳酪、酪浆、生酥、熟酥、胡麻油等,及诸衣服、憍奢耶衣、珂贝、皮革、金银盂器,如是等物亦不应受。】

迦叶又对佛说(迦叶菩萨也是随顺众生向如来发问),您如果这样讲,一切比丘不可以吃肉,如果管得这么严的话,那是不是乳酪啊,酪浆啊,还有由牛奶制成的生酥啊,熟酥啊,或者胡麻油(在榨油的过程中会死掉很多虫子),是不是这些东西我们也都不要食用了?我们的很多衣服在生产的过程中,甚至我们的皮鞋之类,还有我们用的金银器皿,这些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不小心杀生的呀,那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也都不要用了呢?

佛陀怎么回答呢?佛陀说,

【善男子,不应同彼尼乾所见。】

(尼乾是一类外道,也称苦行外道,或者叫裸行外道,他们几乎不穿衣服。他们也不从事农业生产,认为耕地或者割草的时候会杀死很多生命,所以他们不从事农业;畜牧业,像养猪羊鸡狗这些,他们不从事;捕猎,他们也不从事。这一种尼乾外道,他们只从事商业和适当的工业,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及畜牧业的,因为牵扯到杀生。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们这种苦行外道几乎连衣服都不穿,因为想到衣服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杀死很多生命。他们是走了极端的。)

佛陀是走中道的,所以佛陀对迦叶菩萨说,善男子,你不应该像苦行外道那样去讲话。他们对世间的认识已经走极端了,但是任何的极端都会导致暴力,即便是非暴力的极端,都会导致暴力。这种走极端呢,一个极端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极端会导致一种仇视倾向。就说,你看我做到极致了,饭几乎不吃了,我从事点商业,衣服几乎也不穿了。那么他看到周围的人只要穿衣服的,只要吃饭的,只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他就会有一种仇视的态度,因为他自我感觉自己站在了道德的至高点了。你看我做到极致了,我爱护生命爱得衣服也不穿了,食物也不吃了。这就容易走极端,极端的结果就是仇视世间人。所以这种思想不是佛陀倡导的思想,佛陀一直倡导的是适度的、中道的思想。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爱护众生,但并非连自己这个众生都忽略,因为人也是众生啊,你要吃饭的,你不穿衣服你会怕冷的吧。所以佛陀讲的是中道。

前两天二号院一个师兄也问:一切众生都有灵性,都有生命,万物有灵,那么植物不也是生命吗?科学家也证明植物也有一些情感,有一些感受,有一些苦乐受,那么我们吃植物是不是也是杀生呢?但在佛家认为,植物不参与六道轮回,它在六道轮回中起辅助性的作用,不直接参与六道轮回。我们看到肉类的时候,就会想到与肉相关的生命,可能过去世做过我们的父母亲,我们下不了嘴,所以不去吃肉。

其实我们也知道,有一些动物死掉之后就埋在了土里,化为了植物的营养。所以说,从究竟意义上讲,植物、动物都有生命,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够走极端,我们人也是生命啊,那不吃饿死吗?都绝食而死呢?不是这样。人身又最适合修行,所以我们适当地吃一些植物类,不吃动物类。适当地吃一些植物类,目的是什么呢?是维持我们人类的生存,同时我们尽可能地多行善,会利益这个宇宙的生命体系。我们虽然用一部分植物来滋养了自己,但是我们来做贡献,去更好地维护和塑造这个宇宙间的生命体系,这也是我们的贡献,我们的功就大于过了。

所以真正的诸佛菩萨——法身佛,他们是以意为食的,他不真的吃东西的。你供养佛这些蔬菜瓜果,也没见少块糖、少个苹果是吧?他们以意为食,看一看就饱了。看一下那个颜色,闻一下那个味道,就饱了,以意为食,他们是不吃的,那不就是连植物也不吃了吗?

你修到最高程度,——有一些人能练出来,就说都不需要吃饭,只是阳光、空气就可以维持他的生命了。人在入定的时候不也不吃东西吗?生命也可以延续。这跟修行功夫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佛陀这里跟我们讲的是什么,一切肉不要吃,但是过渡阶段可以吃三净肉、五净肉之类的。

【如来所制一切禁戒各有异意,异意故听食三种净肉,异想故断十种肉,异想故一切悉断及自死者。】

其实你对自己的要求越高,你对于肉食的断除就越干净,这是必然的,这是自然而然的。就是你心地清净的时候,你会感觉肉类很浊污,吃了以后肠胃消化不动,很不舒服,很胀闷的感觉。吃素吃习惯的人是真的无法再适应肉食了。那些吃肉吃习惯的师兄,佛陀就说,可以善巧方便,你们暂时先吃三净肉,但是你们要知道,最终目的还是要断肉。

【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所以我们就了解,日本的僧人、西藏的僧人或者印度、缅甸、斯里兰卡那些地区的僧人也吃肉,为什么中国汉地的僧人不吃肉呢?这个真的跟梁武帝很有关系。梁武帝亲自讲过《大般涅槃经》,他亲自讲过这部经,亲自听到佛开示说一切肉都不要吃,所以他就下令汉地一切寺庙的一切僧人不可以再吃肉。梁武帝也是随顺着《大般涅槃经》来讲的,人家没有错。所以有一些人就恨梁武帝,说就怪梁武帝,因为梁武帝的缘故,我们僧人不可以吃肉。其实不怪梁武帝,这是佛陀的倡导。因为一切的众生,你看到它的肉的时候,你要想,它可能过去世做过你的父母亲、你的亲人爱人,你还下得了嘴吗?梁武帝认真地讲了这部经,所以他确实把这部经的精髓很好地领受了。

所以佛陀说,他在涅槃前的那一天规定,只要是佛弟子,就不要吃一切肉。

那我们就明白了有些还在吃肉的佛弟子是什么情况,那很可能就没有学这部经嘛,根本就不了解这部经嘛。

据我了解,其实藏地的有些修行者,明明西藏蔬菜瓜果很少,只能找到肉类、奶类,但是这些修行者还是不吃肉、不喝奶。有这样修苦行的,他们就吃一些有限的植物类,甚至坐在山洞里打坐,好久、好多年都不吃东西。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你学的经多了,长的见识就多了,对于世间的误解也就少了。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

佛陀也说,迦叶呀,那些吃肉的人呢,他行住坐卧身上有一种肉气,一切众生闻到这些肉气(肉的味道)就会生出恐怖之心。所以你看到有的吃素的人,小鸟喜欢落在他身上,蜻蜓喜欢落在他身上,因为他没有杀心。但是爱吃肉的人,这些小动物往往离他远远的,尤其是那些杀狗的人,狗见了他就狂吠。

我们一定要注意啊,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啊,一切的坏习惯都是惯出来的,但是坏习惯都是可以慢慢地一步一步纠正的。

人这种动物,一直以来常常会期求那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事物,他认为他需要,其实他并不是真的需要,只是他认为他需要,然后他又找到很多证据证明他需要。而世间的很多广告(电视上、网络上的广告)也是刺激你,让你以为你需要,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是你所需要的。这个肉身的需要其实也蛮简单的,你以为你需要,要是你总是给自己设一个意念说「我不需要那个」,时间长了你就真的不需要了。你跟自己讲:我不想吃肉,素食很有营养,只要我注意搭配,我很有营养。有的大德只吃水果,身体不也很健康吗?你要是强烈地暗示自己「我不需要」,那你就慢慢地真的不需要了。一切一切都是这样的,财色名食睡都是这样的,取决于你给自己的暗示。当然,周围人给你的暗示也比较重要,你的「免疫力」也很重要。你暗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无数次地强调,你不要给自己负面的暗示,你一定要给自己正面的暗示,就是这个道理。你暗示自己怎样你就怎样。你暗示自己「我必须嫁人,我不嫁人我活不下去,我今年必须嫁出去」,你就着急、上火。你要是暗示自己「我一个人过得很好,清清净净的,没有烦恼;那么多师兄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我一点儿烦恼都没有,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觉得,单身也蛮好的了。一切一切取决于暗示。因为,人是完完全全心意识的产物,而整个世界就是配合着你的心意识化现出来的。改变你的心意识,一切都会成为最棒的、最好的。

有一个南京的师兄说,醍醐师兄,你帮我算算最近我幸运吗?我运气怎么样?我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事事是好事,关键是你的心哪。你的心要那样去相信,那么你就能转了。你相信一切都是正面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你越相信,你就开始以你的心转周围的一切。在别人眼里不好的,在你看来也是好的:这都是诸佛菩萨来加持我的,都是来试练的,都是来打造我的,整个宇宙都在铸就我,铸就我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所以大家一定要给自己正面的暗示,这样你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幸运的。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26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第024课·被冤枉的梁武帝 | 涅盘经白话文”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1

第271课「文殊师利,如虚空平等无下中上,如来平等亦复如是,众生自见有下中上。」——《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相」上的时间已经跨入了二零一八年。今天的课也会充满希望和色彩。到上节课为止,《涅槃经》中的辩论会就已经告一段落,随着最后一个上场的外道——叫做弘广的婆罗门——他身...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0

第260课「法本为空无,欲有则为著;不得脱勤苦,常立于愦恼。法为不可得,是谓为定止;亦尽亦无尽,彼为悉无有。空者不智习,亦不无有习;彼若无因缘,何从有所缘。」——《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在《涅槃经》的第三十八卷,佛陀说,如果菩萨摩诃萨们,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们,想要证得大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8

第258课 「阿难起莫忧,观于法非法,法为不可得,何缘当有灭?如诸佛生时,得道亦如是,如佛转法轮,泥洹亦如是。生不生于生,佛道亦无灭,于无生之法,阿难何为啼?观我身毛孔,诸所讲说业,佛说空无有,法界亦如是」。——《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大家好!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菩萨们怎么观无常,有粗无常、细无常、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1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容易造成众生烦恼的三个字:「受」「爱」与「触」。我们接着来看:【复次,善男子,智者当观受、爱二事何因缘生?知因想生。】佛陀说:迦叶,善男子,有智慧的人去观察「受」和「爱著」这两件事的时候,他会去找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受,什么造成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