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4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8)《大般涅槃经》讲解494

00:0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们

首先感谢一下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先听一会儿

音乐——

上节课的最后,佛陀对狮子吼菩萨讲说善男子,佛性的特质就像虚空一样,不能讲是在众生的里边,还是在众生的外边。正是因为佛性具有这样的非内非外的特质,所以显得如此无有挂碍,如此轻松自在。这首曲子就很应景,佛性的特质——非内非外无有挂碍。

善男子,譬如有人财在异方,虽不现前随意受用,有人问之则言我许。何以故?

我们接着往下看,佛陀说善男子,狮子吼菩萨,好像这个世间有的人在其地方有很多很多的财产,虽然财产放在其地方了,没有在他当前所在的地方,但是你看他的行事作风很大气很慷慨,用钱一点都不紧张。有的人就问他,怎么这么大手大脚的,好像有很多的金银财宝随意受用一样的?他回答说,「我许」,意思是我有这个能力,我有这样随意使用金银财宝的能力。虽然财宝在外地,但是「我有」。

【以定有故。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好像这个人随意地用钱,因为他很有钱。虽然钱在外边,比如说在公司里、在银行里、在其国家转移出去了等等,但是「他有」。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每个众生都有佛性。

【非此非彼,以定得故言一切有。】

「佛性」,你不能讲在这边还是那边,分不开的,在地理位置上不能够把「佛性」给隔开。就是「有」,众生就是「有」,而且必定证得「佛性」。

【善男子,譬如众生造作诸业,若善若恶,非内非外,如是业性非有非无,亦复非是本无今有,非无因出,非此作此受、此作彼受、彼作彼受、无作无受,时节和合而得果报;】

这个地方讲,「佛性」必定存在,在一定因缘聚合的条件下就会显化出来,好像众生造的那些业,不管是善还是恶,不管是心里的善还是已经落实在外在行动上了这个「业性」,这个「因果律」,你不能讲它「定有」或者「定无」,因为众生造了业,果报什么时候实现、实现的程度、什么时间实现,这些都是有变数的,所以你不能很确定地讲,说「定有」或者「定无」——不能这样讲,只能讲「非有非无」不能讲「有」,因为它不一定什么时候实现,也不能讲「没有」,你刚说完「没有」可能当下就实现了。

「亦复非是本无今有」,也不是说众生的「业」是过去从来不存在,我现在一造,造出来,「无」中生了「有」,这样讲也不妥当。

「非无因出」,也不是说这个众生没有来由就得到了这个善业恶业,不是这样的。

「非此作此受」,不是说这个人造了业,他必定就受这个报,因为在果报现的这个过程中,有诸多的变数不能说我在这儿造了这个业,就在这个地方受,在别处就不能受了或者说这个人造的业,他必定就受这个报,有的时候可能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了。

「此作彼受」,也不能说「我在这个地方造的业,我到其地方去受」,很确定这样讲也不科学也不能讲说「我在其他地方造的业我就得在那儿受」,也不一定。但你也不能讲「无作无受」,你不能说「我造了善恶,我根本就没造」,造了不承认,说「根本就没有果报」,这样讲也不对。

「时节和合而得果报」,只要时节对了,机缘成熟,因缘和合了,果报就显形了。

【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亦复非是本无今有,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此非彼、非余处来、非无因缘,亦非一切众生不见,有诸菩萨时节因缘和合得见。】

众生佛性也是这样的佛性「非有非无」,你不能讲此时「定有定无」,「定有」好像就存在,但是现在又看不出来,你要用「有」「无」,种种文字相去形容佛性,其实是挺困难的。

「非是本无今有」,也不能讲佛性本来没有,是我创造出来的,对吧?——不能这样讲。「佛性」在哪啊?也不能说「里边」也不能说「外边」,不能讲「定有定无」,也不能讲「在此处有」,还是「彼处有」,——不能讲。也不能说「佛性」是从别的地方跑过来的,本来没有,祂跑过来了。「佛性」,你要想明见佛性,不是说没有条件没有因缘,随随便便就见到了,「非无因缘」,你还是得修,不是说任何努力都不付出就显化出佛性了。

「亦非一切众生不见」,但是也不能说「一切众生都看不见佛性」,不是这样的。有的众生就能明见佛性,有的就见不到。

「有诸菩萨时节因缘和合得见」,你看菩萨里,并不是所有菩萨都能见佛性,因缘会遇的时候,机缘成熟了,在最恰当的时节就见了佛性了。

时节者,所谓十住菩萨摩诃萨修八圣道,于诸众生得平等心,尔时得见,不名为作。

「时节」指的是「十住位」的菩萨摩诃萨们修习「八圣道」,对于所有众生拥有了平等心,等视一切众生不管这个众生是谁,我对他都是一律平等的——看到个蚂蚁也平等,看到个人、看到个君王、看到乞丐,心里都是平等的,心空空的、松松的、平等的,是这样的心。十住位的菩萨如果他一直修「八圣道」,对于所有一切众生证得了这种平等心,他就能见到「佛性」了。所以「佛性」是能被见到的,不能说是谁创造出来的,不能说是谁出来的。

善男子,汝言如磁石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石不吸铁。所以者何?无心业故。善男子,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异法灭坏,无有作者,无有坏者。

佛陀又说:善男子,狮子吼,你前面讲众生都有佛性,就好像磁铁石吸铁石,它有磁力能够吸铁一样,说众生不需要努力都有佛性,就好像都有磁性,能够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给吸过来,像吸铁一样这个比喻其实也不太恰当,为什么呢?这个吸铁石磁石),它真的在吸铁吗?它的磁力是为了吸铁而生的吗?你想一想,不是这样的。吸铁石它没有心没有意它没有心意识的,它不是说「我爱上那块铁了,我得把它吸过来」它没有心意识,它没有想造什么业,无论「吸铁」这个事情是善的还是恶的,它没有心也没有想着「要造作」这件事情。

善男子,为什么这个吸铁石磁石能吸铁呢?因缘成熟了就看到这个磁石吸铁了。这个因缘如果消失了,比如说这个磁石离这个铁距离太远了,明明看到都在你的视野范围内,但是他们两个相距太远了,就感觉这个磁力好像是很有限,它就吸不了那个铁了,对吧?都看到了,这边是磁石那边是铁,但是磁石却吸不过来那个铁,为什么?——因缘变化了,条件不成熟。

「无有作者,无有坏者」,宇宙中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一个造作的主体说大梵天王,还是上帝,大自在天,造了、他毁了这一切——不是这样的都是因缘,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善男子,犹如猛火不能焚薪,火出薪坏名为焚薪。

佛陀说善男子,好像猛火,火能够焚烧木柴,「火」它有心意识吗?它很恨那个柴,它想烧坏它,烧死它火有心意识吗?——没有。你只是看到火在燃烧,这个柴刚好在火那,然后就被烧坏了,你就说「火能够烧坏柴」。但是火有心意识吗?——没有,只是巧碰到一块儿了。你要说「火」必定能烧柴,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你在东边点一团火,在西边放些木柴,它们不接触,靠得很远,这火能把柴烧掉吗?——很难吧!条件不成熟,对不对?

善男子,譬如葵藿随日而转,而是葵藿亦无敬心,无识无业,异法性故而自回转。

善男子,好像向日葵,我们知道向日葵好像是太阳忠诚的粉丝一样,太阳去哪儿,它的脸庞就对着哪,向日葵随日而转动。太阳出来的时候,向日葵盯着它看,日中的时候,向日葵还是盯着它,太阳落山了,向日葵的这个头也转过去了。但是向日葵它有对于太阳的敬慕之心吗?它真的是太阳的粉丝吗?——不是的,它没有心意识,它没有想要造业的那颗心,——没有它不会说爱上太阳了,太阳去哪它就看着,一直盯着太阳。为什么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而转动自己头?「异法性故」,因缘条件的结果。

【善男子,如芭蕉树因雷增长,是树无耳、无心意识,异法有故异法增长,异法无故异法灭坏。】

芭蕉树也挺有意思的,打几次雷下几场雨,这个树就突然好像增长了很多一样的。这个芭蕉树它有耳朵吗?它能听到雷声吗?芭蕉树没有耳朵呀!它有心意识吗?它喜欢雷声,雷声一刺激它,它长大了好多倍?芭蕉树没有心意识呀!我们单纯讲「植物」,不谈附在植物上的神,——向日葵,芭蕉树……单纯讲植物,它没有心意识,因缘成熟了,条件成熟了,它就可以生长,如果条件消失,它可能就灭坏。

善男子,如阿叔迦树,女人摩触,华为之出,是树无心,亦无觉触,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异法灭坏。

佛陀说善男子,好像阿叔迦树,这种树也挺有意思的,女人摸一摸这种树,花就开出来了。「阿叔迦树」——很喜欢女人的触摸,女人摸一摸它,花就开出来。「阿叔迦树」它有心吗?这个女人一摸它,它心动了,怦然心动花开了,是这样吗?这些树没有心啊!「亦无觉触」,它也没有一种觉知力觉知的能力这是女人摸的,不是男人摸的。阿叔迦树是在因缘和合条件成熟的时候恰巧花就开了当这个条件消失的时候,可能花就灭了,就坏了。

善男子,如橘得尸,果则滋多,而是橘树无心无触,异法有故异法滋多,异法无故异法灭坏。

善男子,又好像橘子树,有的时候有人把「尸体」埋在了橘子树下边,「尸体」就腐烂了,「腐烂」对树来讲就成了养料了,这个橘子树就长出了很多很多的果子。这个橘子树它难道喜欢死尸不成?不对,橘子树没有心它也没有手去触摸死尸,是不是?只是肥料刚好在这,这是因缘,这是条件,然后使得果实长得很多。如果这个条件没有,那它就不受什么影响。

善男子,如安石榴,塼骨粪故,果实繁茂,安石榴树亦无心触,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异法灭坏。

善男子,好像安石榴,你要是塼一些碎骨头一些粪肥,上在安石榴树的树根这,那么石榴树长的果实就非常的繁茂。安石榴树也没有心,它没有手去触摸这些肥料,是不是?条件在这,所以它就变化了。

善男子,磁石吸铁亦复如是,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异法灭坏。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不能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磁石吸铁石吸铁也是这样的,条件成熟的时候,就看到磁石在吸铁如果条件不具备,离得太远了,那就不行或者你把铁磁石包起来了,不行,是不是?

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不能吸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众生成佛没那么容易的,不是说我有佛性,人人都有佛性,我不用修,自己就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吸过来了,不是这样的。

善男子,无明不能吸取诸行,行亦不能吸取识也,亦得名为无明缘行,行缘于识。有佛无佛,法界常住。

佛陀说狮子吼,善男子,像十二因缘里,无明缘行、行缘识,难道是「无明」吸了「行」吗?「行」又吸了「识」吗?——不是的。一个引起了另一个,一个推动了另一个,不是说吸过来的不能说「无明」吸了「行」,「行」吸了「识」,「识」吸了「名色」……,不能这样讲。

「有佛无佛,法界常住」这个事情,你不能用吸铁石去打比方,因为众生虽然有佛性,「无上正等正觉」不会凭空被吸过来,还是要修的。所以「有佛无佛,法界常住」的这个话题是一个比较神圣的话题,用「相」上任何事物打比方,还真的是不好去比拟。

【善男子,若言佛性住众生中者。善男子,常法无住,若有住处即是无常。】

佛陀说狮子吼菩萨,好像你又理解佛性是住在众生里边的,是吗?你要想一想,善男子,既然是恒常的,必然是无住的。如果有所住,就成了「有为法」,就是无常善变的了吗?既然佛性是恒常的,肯定就是无住的,——无所住的。如果你说「住在众生里边」,这样讲不对,有所住就有所灭坏了,那就成了无常的了。

善男子,如十二因缘无定住处,若有住处,十二因缘不得名常;如来法身亦无住处,法界、法入、法阴、虚空悉无住处,佛性亦尔,都无住处。

善男子,好像「十二因缘」这个链条,其实这是一种规律,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它没有固定地住在某个「相」上。世间的一切「相」都适用十二因缘的这个规律,如果说十二因缘还特定地选一个地方「住」,其它地方不管了,那「十二因缘法」也就不是常法了,它就成了无常之法了我们都知道如来的法身无形无相,那更是无所住了法界、法入、法阴、虚空都是无所住的。这尽虚空遍法界,法入、法阴、虚空都是无所住的,「佛性」也是无所住。你不能说「佛性」住在众生身上了,这样不妥当,都无所住。

善男子,譬如四大,力虽均等,有坚、有热、有湿、有动、有重、有轻、有赤、有白、有黄、有黑,而是四大亦无有业,异法界故各不相似;佛性亦尔,异法界故时至则现。

善男子,好像四大,我们客观来讲,地性、水性、火性、风性,力量应该是均等的,都是无限大的,但是在特质上,地性比较坚固,火性比较热,水性比较湿,风很有流动性重量上有的重有的轻颜色上,有的红有的白像水,勉强说它是白色透明的,火是红的或者黄的,大地是黑的。「四大」在力量上其实是均等的,但是在形态上、在特质上是不一样的。

「而是四大亦无有业」,四大又没造业,为什么水是湿的,火是热的,风是动的,地是坚牢的,为什么?这是条件导致的结果。「异法界故各不相似」,条件不一样,所以展现的形态不一样。

佛陀说佛性也是这样的,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合适的时机到的时候,众生就能看见佛性了。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毗跋致故,以当有故,决定得故,定当见故,是故名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实际来讲的话,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且不会退失佛性,因为「佛性」是不变的,不会退失。当你成为阿毗跋致或者叫阿惟越菩萨,就是不会退转的菩萨的时候,你就定当能见佛性,必定能见佛性。

「故名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都有佛性,当你成为不退转菩萨的时候,你见佛性是马上必定的事情,是很绝对的,很必定的。

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以示盲者。尔时,大臣受王敕已,多集众盲,以象示之。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臣即还而白王言:臣已示竟。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善男子,如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

接下来又讲故事了。这个故事我们大家非常熟悉,是「盲人摸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大家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但是好像没有人知道这个「盲人摸象」的故事竟然是源自佛经的。最早是缘自《长阿含经》。《涅槃经》是佛陀四十九年讲法,讲的最后一部经,又重新讲了一遍这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我们看一下。佛陀说狮子吼,好像有一个国王告诉自己的大臣说,「你呀,给我牵一头大象过来给盲人那边牵过去」。这个时候大臣受了国王的命令,他就聚集了一堆盲人,然后牵来一头大象放在盲人中间。这时候一群盲人就围着这个大象用手摸,因为盲人看不见,就用手去摸这个大象。然后大臣回来了,禀告大王说,「大王,臣已经把这个大象牵到那群盲人那儿去了」。这个时候大王就说「把那群盲人都给我叫过来,我要向他们问问话」。然后这些盲人都被带到了国王这里,国王就问这些盲人说你们见到大象了吗这一群盲人都说见过了!见过了!我们都见过大象了国王就问大象什么样啊这个用手摸到了大象的象牙象牙很粗的,头尖尖的的人,就说回禀大王,大象就好像芦菔根芦菔根就是白萝卜挺粗的带尖的一样摸到了大象耳朵的人,说「大象像个簸箕一样」,我们都知道大象耳朵什么样子,——像个簸箕一样摸到了大象头的人说「大象像个大石头,很大」摸到了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像一根杵木头棍子一样」摸到大象脚的人,说「大象好像木臼」就是舂米用的很粗的木杆,因为大象腿很粗摸到大象脊背的人说「大象像张床一样,——很大」摸到象的肚子的人说「大象像个瓮」很大的装米的容器);摸到大象的尾巴的人说「大象像个绳子,像绳子一样」。

佛陀说善男子狮子吼,这一群盲人在去描述大象,都无法整个地描述大象的整体,但是他们每个人讲也没有离开大象的本体,就是讲了大象本体一部分,但是没有讲整体。

「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你要说盲人讲的不对吧,也不行盲人讲的还都对,只是局域上讲,大象的某个部分确实是那个样子的。

善男子,王喻如来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经》,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众生。

佛陀说善男子,故事里的这个国王代表如来正遍知什么都知道),如来知道大象什么样,也知道盲人的局限性在哪里故事里的臣子把大象牵到了盲人这里来,「臣子」代表方等《大涅槃经》,《涅槃经》就是这个臣子他就是一个引子大象比喻「佛性」一群盲人比喻一切无明的众生。

是诸众生闻佛说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虽灭,次第相续,是故获得无上如来三十二相。如来色常,如来色者常不断故,是故说色名为佛性。譬如真金,质虽迁变,色常不异,或时作钏、作钗、作槃,然其黄色初无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质虽无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说色为佛性。

这些众生听佛讲了很多法,心里各有各的想法,认为什么是佛性啊?「色相」就是佛性,「色识」的「色」就是佛性,为什么呢?因为「色相」,虽然这会灭了,一会儿可能又生出来了冬天万物都凋零了,到春天又长出来了,色相可以次第相续相连续。所以我们就可以修啊修,证得像如来一样的三十二相了。如来的形象非常的殊胜妙好,而且不会变易。像无量寿佛有无量的寿命,成佛之后有无量的寿命,众生著相,认为「色相」就是佛性。好像真金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一些金子会磨损,但是金黄色没有改变。你把这个金子熔化了,再去打造一些饰品,比如说女人的手镯,或是插在头上的钗子,或者做个金盘子,金黄色一直没有改,还是那种金黄色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就是这种永恒不变的这种金黄色似的,这个「色」本身不变。众生就觉得「佛性」就是这样的,这个「色相」的「色」就是佛性。

或有说言:受是佛性。何以故?受因缘故获得如来真实之乐。如来受者,谓毕竟受、第一义受。众生受性虽复无常,然其次第相续不断,是故获得如来常受。譬如有人姓憍尸迦,人虽无常而姓是常,经千万世无有改易,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以是故说受为佛性。

也有的人讲识的「受」就是佛性,我的「觉受」就是佛性。为什么呢?说我接受了一定的因缘,然后我获得了如来的真实的快乐。如来证得佛地,获得了最上最妙的一种觉受毕竟乐、第一。众生这种「觉受」虽然是无常的,但是这个「觉受」没了,下一个「觉受」又来了,所以说佛性就好像我们的「觉受」一样。比如有的人姓憍尸迦,「人」无常,「人」可能死掉了,但他后代还姓这个姓,这个姓没变对不对?有的人他姓李,姓李这个人他可能慢慢老了去世了,但是下一代还是姓李,对吧?子子孙孙还是姓李,这个姓一直在,一直没变经千世万世都没有改变,众生的佛性也就是类似这样子的所以说「色识」的「受」就是佛性。

又有说言:想是佛性。何以故?想因缘故获得如来真实之想。如来想者,名无想想。无想想者,非众生想,非男女想,亦非色受想、行识想,非想断想。众生之想虽复无常,以想次第相续不断,故得如来常恒之想。善男子,譬如众生十二因缘,众生虽灭而因缘常,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以是故说想为佛性。

也有的人认为:「想」就是佛性,「色、识」的「想」就是佛性。为什么呢?因为有因缘,我心里总是想着佛念着佛,慢慢地,我就获得了如来的真身,感觉佛永远与我共在。关于「如来」、关于「佛」的想法叫「无想之想」,跟一般世俗意义上的「想」不一样。我的所有念头可能偏向各处,但是如果我的念头安住在佛这,就无比的殊胜,这是最殊胜的妄念,关于佛的这种念头是最殊胜的妄念,所以称之为「无想之想」。这种「想」——关于「佛」的这种想法,跟想起一切众生,想起男男女女能一样吗?——不一样。也不是关于「色识」那个「想」,是「非想断想」。众生的「想」虽然是无常的,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是无常的,但是这个念头没了下一个又来了,相续不断,所以有的众生就认为「佛性」有点像一个念头又一个念头的这种连续性的这种「想」,心里生出的这个「相」一样的。

佛陀说善男子,狮子吼,好像众生的十二因缘规律,众生虽然一直在灭坏,但是十二因缘这个规律一直在的,「无明」引起了「行」,「行」引起了「识」……,到最后「生」缘老「死」,这个规律是一直在的。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所以说,「想」就是佛性。

又有说言:行为佛性。何以故?行名寿命,寿因缘故,获得如来常住寿命。众生寿命虽复无常,而寿次第相续不断,故得如来真实常寿。善男子,譬如十二部经,听者说者虽复无常,而是经典常存不变。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以是故说行为佛性。

也有的人认为:「行」,行为的「行」「色识」的「行」行为动作、造作,这个就是佛性。为什么呢?因为我不停地造作形成了我的寿命寿命有因缘,如果我修成佛,就有像佛一样常住的寿命了。众生的寿命虽然是无常的,但是这个众生死掉了他下一代还在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种族的生命是无穷的所以我认为「色识」的「行」就是如来如来真实长寿就表现在这种行为上的连续性。这些众生认为好像十二大类经典,「听者说者」,听经的人、讲经的人一直是无常;像舞台上的人和台下的观众一直是无常的,但这个舞台恒常这十二大类经典,这个佛讲讲,那个佛讲讲,讲经的人一直在换,听经的人一直在换,但是经长存不变「佛性」也是这样的所以认为这个「行」就是佛性。

又有说言:识为佛性。识因缘故获得如来平等之心。众生意识虽复无常,而识次第相续不断,故得如来真实常心。如火热性,火虽无常,热非无常,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以是故说识为佛性。

还有的众生认为:「识」的「识」就是佛性,「阿赖耶识」的「识」就是佛性,因为有因缘,然后获得了如来的平等之心,我的阿赖耶识变成了佛的识心,变成了佛的佛心了。众生的意识虽然是无常的,但是这个意识一个接一个的,也是相续不断的所以这类众生就认为,「佛性」,如来的真实常心就类似这样的。就好像火有热性,火虽然可以变坏,火一直可以烧得很旺,也可以熄灭,火是无常的,这个「相」无常,但是有火就有「热」,这个「热性」不是无常的。众生的佛性就像这样的,不会随着「相」的迁变而迁变,所以我认为「阿赖耶识」的「识」就是佛性。

又有说言:离阴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我因缘故,获得如来八自在我。有诸外道说言:去来见闻悲喜语说为我。如是我相虽复无常,而如来我真实是常。

也有的众生说离开「五阴」还有个单独的「我」,「色识」之外还有一个「我」,那个「我」就是佛性。因为有「我」存在,所以我才能证得佛陀的八种神通自在。有的外道也认为,有一个「我」,「去来见闻悲喜语说为我」,说这个走来走去的人,能够见知的人,能够有情绪上的大喜大悲的人,能够讲话的人就是「我」。这个「我」虽然是无常的,但是如来的「我」,就是修着修着能把「我」变成如来的「我」,就变成那个「常」的了。

所以众生颠倒,有认为「色」是佛性的,有认为「受、想、行、识」是佛性的,还有认为那个「色识」之外,「五阴」之外有个单独的「我」,这些其实都是颠倒的想法。

佛陀在举例子,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善男子,如阴、入、界,虽复无常而名是常,众生佛性亦复如是。

这个地方总结说狮子吼,五阴、六入、十八界,五阴——色识,六入六根,十八界六根加六尘六识、入、界虽然「相」上讲是无常的,但是「性」上是常的。众生的佛性就是那个「性」,「相」上无常,「性」上常。

善男子,如彼盲人各各说象,虽不得实,非不说象;说佛性者亦复如是,非即六法,不离六法。

善男子,像刚才提到的「盲人摸象」,每个盲人都在谈大象,都在讲象,没有人能讲出象的整体的面貌,但是大家讲还都是象身上的一部分,对吧?讲「佛性」的那些众生也是这样的,讲「色」、「受」、「想」、「行」、「识」,或者「我」是佛性,讲不对,不全面,但是也点边儿「非即六法,不离六法」,虽然没有讲对,没有讲到正地方,但是也没完全脱离。

【善男子,是故我说众生佛性,非色不离色,乃至非我不离我。】

众生的佛性其实真的很难形容,不是「色相」又离不开「色相」不是「觉受」,也离不开「觉受」;不是「想」也离不开「想」,就是离不开心生出的「相」;不是「行」,也离不开「行」;不是「识」也离不开「识」;不是「我」也离不开「我」。

「佛性」很难形容,你很狭隘是什么是什么,就好像盲人摸象,说象是个绳子,象是张床,象是个大石头,这都不对,所以「佛性」很难形容。那怎么办?你通过学习《涅槃经》,越来越了解什么是佛性了,但是讲清楚很难,佛其实都讲不清楚。

所以你要是试图用语言文字去描述诸法的实相——非常困难。说我打坐打到什么程度了,证到了什么了,很难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喝水,凉啊热啊你自己知道。你自己自证圣智,你所得到的东西就是你的秘密,是属于你的秘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7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4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5

第265课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最近「喜马拉雅」上主播评选投票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我看每天都有师兄在群里发,要给我们学院投票。我一直也没怎么在意,今天课前有点时间,我就去看了一下主播评选的总榜,就是怀着好奇心去了解一下,看看排在前几名的都是谁呀。大概看了一下前十名,大部分都是讲鬼故事,还有讲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3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很感谢大家又挤出时间坐到这里,我们继续学习佛陀在《涅槃经》中的开示。【复次,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已,次观是二所得果报。是二果报即是苦也。】佛陀说:迦叶菩萨,善男子,智者观业、观烦恼。到最后发现无论是业还是烦恼...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2

今天的这个音乐挺好,我闭上眼睛坐在这里听着这首曲子,就好像看到不停地有更多的尊者和菩萨们络绎不绝地过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来一起聆听本师的开示。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本师的开示,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开拓我们的心界,可以让我们过去坚硬的「我执」和「法执」都渐渐地融解掉。有的人认为学的法多...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提醒我们,修行者不要过于执著法相。如果执著法相的话,「不名为善」,那是不好的,也不能摧坏各种疑惑之网,可能还增加更多的疑惑。【迦葉复言:世尊,如是人者,本自不疑,云何说言不坏疑网?】迦叶就问说,世尊啊,像那些执著法相、执著某些...

《大般涅槃经》讲解 225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的第三十三卷。【善男子,罗阅耆王频婆娑罗,其王太子名曰善见,业因缘故生恶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这个地方是佛陀继续在对迦叶菩萨讲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情。佛陀说:迦叶,善男子,「罗阅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