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2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8)《大般涅槃经》讲解580

00:0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二卷。

【师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

狮子吼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什么样的人能够把地狱那么重的罪报转成现世的很轻的报呢?就说地狱的罪报这么重,怎么样让它变轻,怎么样提前不要命终之后下地狱,在活着的时候就把这个果报给受完,这样可不可以?就等于提前还债可不可以?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到这些呢?

佛陀说:

【善男子,若有修习身、戒、心、慧,如先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

只有前面提到的又修戒律,又修的智者才能够做到把地狱的重报转成现世受的轻轻的报。所以说我们是有可能把我们可能会受的重罪提前来受,提前还债,这是可以的但是要成为智者才可以那什么样的智者才能做到呢?佛陀说要「观诸法同如虚空」,就是不著法相,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就是说经常地修习禅定,就像《楞伽经》中讲的,不用任何的分别心去分别一切,经常安住在本来面目当中,这样的智者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地狱重罪转到现世来受,转成很轻的罪,这样的人才可以。要修习,身体上、行为上要持戒,心灵要开智慧,尤其是般若智慧,这样才可以把地狱的重罪变成现世的很轻的报。

【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惟观察能令轻微,作是念言:我业虽重,不如善业。譬如氎华虽复百斤,终不能敌真金一两;】

像这样的智者甚至还有一种本事,就是假使他造了很重的恶业,他能够通过思观察把这个重罪变轻,通过观想就把这个重罪变轻。怎么观想呢?真正的智者非常的有自信,他是这样去观想的虽然我过去,比如说学佛前、修行前,我造了很多极重的恶业,杀妄种种极重的恶业,虽然这些业很重,但是这些业加在一起也不如善业的力量重,我赶快去修习善行。「譬如氎dié华」,就比如说白棉花,这一团一团的棉花,你弄一百斤棉花都不如真金一两值钱,就说我过去造的恶业虽然重,但是敌不过我现在所行的善业,我现在一点点善行就可以洗刷过去无量的罪恶,他有这样的信心。

【如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咸味,饮者不觉;如巨富者,虽多负人千万宝物,无能系缚令其受苦;】

真正的智者很有信心,说我身上的那点恶业,就好像在恒河中投一升盐一样,恒河河流非常的宽广,水量非常的丰富,我往恒河里投一升盐,显得寥寥无几,比例占得太微小,所以恒河的水并不会因为我投了这一升盐而变得很咸人们服用这个水会感觉一点都没变咸,没什么盐味因为这么大这么宽广的恒河投一升盐进去,对于水来说没什么影响的,所以智者就认为虽然我造了些恶业,但是我行的善更多,我以后修更多的善。我又修习空想,那我的那些恶业投在我这个空空的心中,投在我这个正在认真行善的心中,就好像一升盐投在了恒河中微不足道,没关系的!

「如巨富者」,就好像有非常多金银财宝的大富豪,虽然欠了别人千万两黄金白银很多的珍宝,那不过是千万两,这个大富豪有很多很多的珍宝,不在乎那点,千万两的宝物对大富豪来讲不算什么,所以这一点债对大富豪来讲,不能够捆绑他的心,让他感觉很有压力很痛苦,不可能的因为他的财富是无量的,欠的那千万宝物很容易就还掉了,那只占他财富微不足道的比例而已。所以智者就是这么有信心。

【如大香象,能坏铁锁自在而去。智慧之人亦复如是,】

智者,他非常的自由洒脱,甚至不会受业的捆绑,就好像大香象,发情期的大象能够挣脱铁做的枷锁,然后获得自由自在。智慧的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摆脱业对他的干扰和束缚,也就是说智慧的人懂得怎么样消业,甚至能够做到提前还债,怎么样改变命运

【常思惟言:我善力多,恶业羸弱。我能发露忏悔,除罪恶业,能修智慧,智慧力多,无明力少。如是念已,亲近善友,修习正见,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见有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之者,心生恭敬,兼以衣食、房舍、卧具、医药、华香而供养之,赞叹尊重,所至到处称说其善,不说其短,】

智者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呢?因为他自己想虽然过去我也造过一些恶,但是我行的善更多,而且这个恶业占的比例相当微不足道我行了那点恶业,我又能当众发露忏悔去显发出来当众忏悔消业很快的)。「除罪恶业」,我通过当众发露忏悔就除掉我的罪业了。我又去修习智慧,我的智慧力非常多,我的无明力是很少,这样一比较就更加有自信了。

而且智者懂得「亲近善友,修习正见,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真正智慧的人,他又不亲近恶友、恶知识,他亲近善友,他修习正知正见。而且空下来他就去受持、读诵、抄写、讲说佛陀的十二大类经典,看到旁边那些有受持、读诵、抄写、讲说经典的人,这个智者就心生恭敬。不是说心生羡慕嫉妒恨,他是心生恭敬。

真正的智者自己认真地受持、读诵、抄写、讲说佛陀的十二大类经典,看到别人在受持、读诵、抄写、讲说的时候他心里是有随喜赞叹心,是有恭敬心生起,而且他还把自己的衣服饮食房舍卧具医药香花种种,自己能找到的一切去用来供养旁边那个正在受持、读诵、抄写、讲说佛经的人,而且还生起赞叹心和尊重心。「所至到处称说其善」,走到哪里都赞美旁边那个受持佛经、抄写佛经、讲说佛经、读诵佛经的人的功德,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到处去宣扬人家的善行、善德。

「不说其短」,真正的智者不会背后去诋毁别人。有的人自己不学经,看到别人学,心里还不舒服,去百般诋毁。真正的智者不会这样子,而是去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不会去讲人家的坏话,去烂嚼舌头,有那个工夫一部经又抄完了。

【供养三宝,敬信方等《大涅槃经》、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是人能令地狱重报现世轻受。】

真正的智者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供养三宝,而且对于方等大乘经典他会生起很敬重的态度,「敬信方等《大涅槃经》」,尤其对王中之王的《大涅槃经》非常尊敬、非常相信。

「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他也相信如来是恒存的,如来的真身是恒存的,是不会变化的,也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像这样的智者就能够把地狱的重报提前转到现世来受。

其实学佛之后很多师兄私下里也讲,醍醐师兄,我过去造了什么样什么样的恶……我也很感谢这些师兄的信任,很多各种各样的恶行都告诉我跟我去分享自己现在在至心忏悔等等等等。其实跟师兄讲,这也属于发露忏悔的一种,讲出来其实罪业已经开始消了大半了,后不再造就更好了。

如果还能够像《涅槃经》中的智者这样,保持如此的自信的态度,又能够经常修习禅定,观一切皆空,不去执著任何事物,又认真地受持、读诵、抄写、讲说经典,又去随喜赞叹像自己这样认真受持、读诵、讲说、抄写经典的人,那这样的智者就有能力把地狱重罪改成现世的轻报了。

这地方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再地重复。

【善男子,以是义故,非一切业悉有定果,亦非一切众生定受。】

所以佛陀就讲善男子狮子你看有一些愚痴的人把很轻的罪变重了,像那些很有负面的自我暗示的人但是智者很自信,总是有正面的暗示,又把地狱重罪变轻了,所以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业必定能实现一个果报,并不是的

「亦非一切众生定受」,也不是说所有的众生造了业就一定受这个业,并不一定因为业果、业报在实现的过程中有诸多的可能性。

这个地方可以坚定我们大家的信心了,既然业可以改变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涅槃经》中提供的这些招数来改变我们的业,来改变我们的命。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若一切业不定得果,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应当修习八圣道者,何因缘故,一切众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

狮子吼菩萨就问世尊,如果一切业不一定都形成一个果报,那么一切众生又都有佛性,为什么还要都修八圣道呢?就说我造了那个业也不一定实现,比如说造了恶业也不一定有恶果,那众生又都有佛性,即然都有佛性,那成佛就简单了,为什么还要修八圣道呢?「一切众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为什么众生不修八圣道还证不了大涅槃呢?

【世尊,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即当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须修习八圣道耶?】

既然您也说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那应该大家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呀,为什么还必须修习八圣道呢?

【世尊,如此经中说有病人,若得医药及瞻病人随病饮食,若使不得,皆悉除差;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遇声闻及辟支佛、诸佛菩萨、诸善知识,若闻说法修习圣道,若不遇不闻不修习道,悉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

您在《涅槃经》中也提到有的病人要是得到了合适的医药,得到了有效地照顾他的人,那么根据他的病情给他调配饮食,甚至有的病人没有得到医药,没有得到看护他的人,病也能好那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的呀,如果遇到声闻乘和辟支佛乘,或者遇到诸佛菩萨等等善知识,他就听闻了经法,开始修习圣道了如果不遇,就是遇不到声闻佛、辟支佛,遇不到诸佛菩萨,他也没有听经闻法,他也没有修习八圣道,是不是也有可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呢?因为这一切都有变数存在的,会不会有很幸运的人不需要遇到善知识,也不需要修八圣道,很偶然就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可不可以呢?「以佛性故」。因为讲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大放光芒,那证明一切众生应该都有偶然性吧,不用努力都能成佛吧?

【世尊,譬如日月无有能遮令不得至頞多山边,四大河水不至大海,一阐提等不至地狱;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有能遮令不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

这个地方狮子吼菩萨说:世尊,您看就像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的光简直没有谁能永久地遮挡它,我们知道阿修罗王有大神力,他可以遮挡太阳月亮的光,但也不是永远遮挡。

太阳月亮的光不能够永久地被遮挡,不能够说我遮住太阳月亮的光让它照不到頞多罗山边,没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人敢夸口,说我一直去遮挡太阳和月亮,让它就是不照那座山,这个很难。

要是阻挡住四大河的水,不让它去大海也很难,暂时性拦截一条河,拦截一段时间可以,但是没有人能保证说我把四大河的河水都给拦截住,就是不让它们汇入大海。这样的海口也没有人敢夸。

一阐提断了善根,信根不具,不信因果,还经常诽谤大乘,甚至造作五逆重罪。像一阐提,没有人敢保证说我能够让一阐提不下地狱,没有人能这样保证

那么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应该也没有什么能遮挡住众生,不让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吧?就说应该一切众生他们必定成无上正等正觉吧应该没有谁能挡住他们吧?因为都有佛性!

【世尊,以是义故,一切众生不须修道,以佛性力故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以修习圣道力故。】

所以狮子吼菩萨说:世尊,我认为众生应该也不用那么很苦去修习八圣道了吧?既然都有佛性,那早晚都能成无上正等正觉,不用修了吧?

【世尊,若一阐提、犯四重禁、五逆罪等,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须修习,】

世尊,我认为像一阐提这种人本身就断了善根,不信因果,轻易地造作罪业,一阐提可能犯了四重罪,也可能犯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重罪,像一阐提要是犯了这么重的罪,他可能就不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了。一阐提就得认真地修八圣道但是因为一阐提身上也有佛性,您也说过了,所以一阐提也早晚也能证无上正等正觉。

【以因佛性定当得故,非因修习然后得也。】

然这样,世尊,总的来说我就认为所有的众生早晚都证无上正等正觉,就不用修了,干嘛那么勤苦修啊

【世尊,譬如磁石,去铁虽远,以其力故铁则随著;众生佛性亦复如是,是故不须勤修习道。】

狮子吼菩萨说:世尊,像磁石有磁性的石头,离铁很远的时候,靠它的磁力就能把铁给吸著过来,对不对呀?那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众生的佛性就像磁石一样能够把众生吸引过来,让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众生就不用认真勤苦修习八圣道了吧?

当然以上这么多问题也是狮子吼菩萨随顺众生来问的,我们看佛怎么回答的。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恒河边有七种人,若为洗浴,恐畏寇贼,或为采华,则入河中。

佛陀说问得好狮子吼菩萨,就好像恒河边有七种人,要是为了在恒河中洗浴的缘故,「恐畏寇贼,或为采华,则入河中」。恒河边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想要跳到恒河里去洗澡,想要跳入恒河,他们的理由多多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单纯为了洗澡,据说在恒河里沐浴可以洗清自己的罪孽,他就去洗澡;有的人是担心后面有寇贼来追杀自己,藏到河里边去;也有的是为了采花,看到恒河某处某个岸边、某个小岛有花,他去采花,必须经过恒河,他就跳到恒河里去。

进入恒河中的人原因是不一样的。

【第一人者,入水则沉。何以故?羸无势力,不习浮故。】

第一种人,他进入到恒河就沉底了。为什么呢?他身体太瘦弱了,根本不强壮,他又不会游泳,所以进了恒河就沉下去了。

第二人者,虽没还出,出已复没。何以故?身力大故则能还出,不习浮故出已还没。

第二种人,他进了恒河就被淹到底下,淹到底下他又出来了,出来了以后又沉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他的身体力气很大,所以他沉下去还能折腾过后再翻到河面上来,但是他不善于游泳,他不会游泳,结果又沉下去,又沉底了,这是第二种人。

第三人者,没已即出,出更不没。何以故?身重故没,力大故出,先习浮故出已即住。

第三种人进入到恒河里然后就出来了,出来了就再也不会淹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体很重,所以他进入恒河他沉下去了,但是他力气大,他挣脱出来了。

力气大,又加上他会游泳,所以出来了,他就不再往底下沉了,他安全就从河里出来了。

第四人者,入已便没,没已还出,出已即住,遍观四方。何以故?重故则沉,力大故还出,习浮则住,不知出处故观四方。

还有第四种人第四种人是进入到恒河就淹到底下,沉底了,沉底了以后,他自己折腾着又浮出水面了浮出水面之后他又能在水面安住一段时间,然后东看看西瞧瞧,遍观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地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身体重,所以他进入到恒河就沉底了因为力气大又挣脱出来了,又浮出水面了又因为他会游泳,所以他能够在水面安住。但是他不知道我是怎么出来的还有点纳闷,然后他就西四个方向看一看,说我是怎么出来的我出来以后应该去哪呀他不了解,所以正在张望。

第五人者,入已即沉,沉已便出,出已即住,住已观方,观已即去。何以故?为怖畏故。

五种人进入到恒河就沉底了,沉下去又出来了,出来了安住了。「住已观方,观已即去」,安住了一会儿找到了方向,然后就从恒河这离开了,为什么呢?这个人「为怖畏故」,因为他害怕,他感觉在恒河这呆着害怕,他又会游泳,出来了以后就跑了。

第六人者,入已即去,浅处则住。何以故?观贼近远故。

还有第六种人,进入到恒河,「入已即去,浅处则住」,进入到恒河以后就游了一会儿,然后在水很浅的地方安住下来了,为什么呢?「观贼近远故」,他在水很浅的地方,甚至脚都可以踏到淤泥,他在这可以看贼离我是近呢还是远呢这也是一种人。

【第七人者,既至彼岸,登上大山无复恐怖,离诸怨贼受大快乐。】

最后还有第七种人进入到恒河很顺利,也没有沉底,一下子游到了彼岸对岸),游到了对岸就登上了一个高高的大山在彼岸又在大山上,所以没有任何的恐怖没有任何的恐惧,不需要害怕任何事情,他离那个冤家盗贼也非常的远,他就一直在享受大的快乐。

佛陀说:

【善男子,生死大河亦复如是。有七种人畏烦恼贼故,发意欲度生死大河,出家剃发,身被法服。既出家已,亲近恶友,随顺其教,听受邪法,所谓众生身者即是五阴,五阴者即名五大,众生若死永断五大,断五大故,何须修习善恶诸业?是故当知无有善恶及善恶报,如是则名一阐提也。一阐提者名断善根,断善根故,没生死河不能得出。何以故?恶业重故,无信力故,如恒河边第一人也。】

讲到这我们才明白,前面是比喻这个恒河是比喻,比喻生死轮回的大河。在生死轮回的大河中就有七种人「畏烦恼贼故,发意欲度生死大河」,有七种人其实是害怕烦恼的盗贼侵害自己,所以决定要度过生死轮回的大河。

有一种人出家了,剃了头发光光的,身体上披着袈裟。出家了之后选错朋友了,他亲近了恶友,没有亲近善友,结果随顺了恶人的教法,听受了邪法。

听受了哪些法呢?认为众生的身体就是五阴这五大组成的众生死了,这五大就消失了。这五大消失了,就一死什么都没有了,一了百了。所以你根本不用修习善,也不用修习恶,善恶无所谓,修了干嘛呀!一死全都没有,有的人这样认为但是有一些出家人,就听说了这样的邪法,「是故当知无有善恶及善恶报」。听受了这样的邪法就认为,人就这一辈子是由识组成,死了就什么都没有,所以善恶无关紧要,哪有那些果报呀!修什么修!这种恶人他就影响人入水就沉底了,这就是一阐提,就说进入到恒河就沉底了,就淹死了,这类人就是这样子的。

连果报因果法则都不相信,这类人就相当于是一阐提。一阐提断了善根了,断了善根就沉没到生死轮回的大河里出不来了,就直接沉底淹死了。

像这样的人是非常悲惨的,当然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他的恶业太重了,他又没有任何的信心对于佛僧,没有信心的力量支撑他、救护他。你的信心如同一个游泳圈一个救生圈一样,你连信心都没有,又不会游泳,进去就沉底了,「如恒河边第一人也」。这就是第一种人。

接下来又讲:

【善男子,一阐提辈有六因缘,没三恶道不能得出。何等为六?一者、恶心炽盛故,二者、不见后世故,三者、乐习烦恼故,四者、远离善根故,五者、恶业障隔故,六者、亲近恶知识故。】

为什么一阐提最容易下三恶道呢我们身边几乎都能遇到一阐提,对吧?你跟他讲佛讲因果,他听都不听,甚至还百般地诋毁你、讥笑你、嘲讽你,给你制造障碍,是不是有这样的?说一阐提有六种因缘使他们无法阻挡地下了三恶道,没有办法出来哪六种原因呢?

第一,恶心炽盛有的人就是恶心炽盛,你就感觉十个佛菩萨在他周围都没有办法今生把他给度了。他是如此的顽固不化,恶心炽盛,这是第一种原因。

第二,不见后世。他不相信有轮回不相信轮回,相信人就这一辈子,哪有下辈子啊?不相信

第三,乐习烦恼。习惯了烦恼,不烦恼还受不了了,喜欢上烦恼了,天天烦恼成堆还乐在其中,说我烦并快乐着说我很烦,但你让他不烦他也觉得有点手足无措了。

第四,远离善根。一阐提远离善根,也不怎么造善事。

第五,恶业障隔。做习惯了恶,就好像小偷偷人家东西习惯了,见了人就想偷。有一些淫欲炽盛的人喜欢在公交车和地铁或者人群拥挤的地方进行性骚扰,把他关起来放出来,结果因为这个原因又进去了,放出来又进去了,就这样子,「恶业障隔」。他已经形成习惯了,已经无法纠正了,这样的恶业障隔。

第六,亲近恶知识。有的一阐提他本身倒是也没太大问题,但是亲近了恶知识恶性的师父恶性的导师。师父错了,结果把他给教错了。很多人都是一颗善心想要学佛,结果选错了师父,到最后越学错得越离谱,还不如不学佛呢!也有这样的吧?

【复有五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五?】

前面讲的六种原因、六种情况可能导致一阐提下三恶道,接下来又讲还有五种情况导致他们去三恶道。哪五种情况呢?

【一者、于比丘边作非法故,】

第一,面对着出家师父行一些非法之事。大家就可以想象了,这非法之事肯定都是跟八种不净之物,或者跟财睡有关的跟出家人做非法之事,非法是不符合佛法的事情

我们跟出家师父,尤其是跟异性的出家师父交往,一定要把握尺度,千万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害了自己还害了那个师父。

【二者、比丘尼边作非法故,】

第二,前面讲的是比丘,然后讲的比丘尼,就是出家的男师父女师父,你跟他她)交往的时候都要注意,小心谨慎地交往。

【三者、自在用僧鬘物故,】

第三,僧人的物品属于常住财物,你不可以随便的用,如果用要打个招呼的。僧人布施给你的是可以的,有的出家师父说这个庙里的供果都吃不完了你拿回去,他有这个心布施给你,你可以接受,自己吃不完再布施,这是可以的。不可以偷窃,不可以滥用,说我在道场尽情地搞破坏,不可以

【四者、母边作非法故,】

第四,对于自己的母亲没有恭敬心、孝顺心,这也是不可以的。

【五者、于五部僧互生是非故。】

第五,「五部僧」就是五个派别的僧人。佛陀在世的时候,僧团里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意见统一的站一起,然后就分出了各种各样的派别,你可以理解为宗派。

就是说有一些一阐提在不同宗派之间挑拨离间,挑拨是非,分裂僧团,你要是做这样的事情等于是破和合僧,这样也会导致你去三恶道。

【复有五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五?一者、常说无善恶果故,二者、杀发菩提心众生故,三者、喜说法师过失故,四者、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故,五者、为求法过而听受故。】

接下来还有五种情况我们都是要注意的,会导致你下三恶道的情况。哪五种情况?

第一,「常说无善恶果故」,如果你总是对外宣称,哪有果报,善恶都一样,无分别。无分别,我做了恶你也别说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干嘛盯着我的过失看啊你是在用你的心分别善恶所以看到我有过失,世界上真的有过失吗?其相本空。他用这样的理论来诳惑你,这是狡辩的魔,你要离他远远的。

我们讲过多次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站在某个角度,比如说你在修禅定的时候,或者就是一直去学《楞伽经》等等大乘了义的经典,证入到第一义谛了,就不想人间的是是非非了;还有就是精进修行的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看周围都是佛菩萨,就我一人是凡夫,我要加紧修行,不说别人的过失,总是觉得自己不好。是这样的情况,而不是说明明错了还不让人家说。明明做错了,还说你别说我呀,你别起分别心。这样的人就是魔了,你离他要远远的。

有的人常说无善恶果报,这种情况尤其修禅宗的人修偏的比较多,说哪有善恶呀,你别管我在做什么,我在修我的心,别看我干什么,你管好你自己。这非常危险!总是说没有善恶果报的这一类人,他就认为因果是空的,他就认为没有因果律存在了,这样的人就容易下三恶道。非常危险!

六祖能的话是在哪个角度讲的你一定要想清楚,如果六祖慧能是一个如此不重视善和恶的人,他怎么成为那么多开悟者的师父呀?

第二,「杀发菩提心的众生」。有的一阐提杀害了已经发了菩提心的众生,这就容易导致他去三恶道。杀人即便一定要杀人也要杀恶人,不能杀那个发了菩提心的人,已经是未来的菩萨,你竟然去杀未来的菩萨,这果报在哪还用想吗?

第三,「喜说法师过失」。闲来无事总是说那个法师是邪师你知道吗这句话不对,那句话不对,那个法师也有问题知道吗天天没事就说这些,你有这个时间读经、抄经、诵经、讲经可不可以?口才如此之好去讲经吧!总是去说别的法师的过失,这也容易让你去三恶道。所以管好嘴!

我看我们内院绝大多数师兄做得还是可以,但是QQ群里有个师兄讲话不太严谨,有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尽量地不要说哪个法师的过失,我们把那个时间都用来学经,讨论一些正能量的话题。

第四,「法说非法、非法说法」。第四种导致人下三恶道的原因是明明是佛陀的正法,他说那是邪法,那部经是伪经。非法说法,明明这部经有问题,他说这就是佛说的,男女双修就是佛说的。「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这是颠倒黑白,颠倒正邪,污蔑佛陀。这样的情况一定去三恶道就不用提了没有任何的可能性去超生了,除非去忏悔改过,如果不改的话罪过太大了。

第五,「为求法过而听受」。别人听经是为了学智慧,他听经是为了学习佛教中的疏漏、纰漏。我就是不信佛,我就偏偏听他讲经,那儿有问题,那句话你看,我找到了一个漏洞,那句话又有一个漏洞。他听法是为了听法的过失,他才去听法,他不是为了学法学智慧。你说这样的人有不有趣,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你要说他跟佛无缘,还天天在听,别人听着法喜充满,他听着一肚子懊恼,总觉得佛教有问题,这句话不对那句话不对,是这样子去听法。太搞笑了,还有这样的,这也容易导致这些下三恶道。

复有三事没三恶道。何等为三?一、谓如来无常永灭,二、谓正法无常迁变,三、谓僧宝可灭坏故。是故常没三恶道中。

接下来今天我们再讲一,容易导致人下三恶道的,还有三种情况

第一,谓如来无常永灭。他就说如来也是无常的,你看,活八十岁讲了四十九年法,那不也死了吗?如来也是会灭的。那无量寿佛那么长的寿命,无量的寿命,到最后还被观音成的佛取代,观音成了佛,无量的寿命,还被大势至菩萨取代,这个不也是无常的吗?盯着这个相去看,就忘了如来的真身是怎么回事应化身是怎么回事,不了解。学的经太少,智慧太少,越是智慧太少的人越容易对于佛经中的道理起疑惑,就起了诽谤,非常危险!

第二,谓正法无常迁变。他就讲正法也是无常的,会变化的。你看佛经,遭到了多少次被灭坏,被烧掉或者被人篡改,正法也是无常的,也是会变的。他忘了法的本质是什么,法的真正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不要盯着相,不要盯着文字相去看。

三,谓僧宝可灭坏。有的人对僧宝已经失去了信心,说现在的庙也别去了,没有一个真的,到处都是经营的场所,都是赚钱的地方,别去了你这样一棒子打死肯定不对

然后有的人就认为,古代还真的有高僧大德,现代和当代几乎没有,有的人对僧宝失去信心,说僧宝已经灭了坏了,学佛就学佛经吧,别去庙里了,这样的言论也是有问题的。

任何的沙堆里都可能藏着金子。我们愿意相信有问题的少数,大多数是没问题的。而且我们内院很多师兄周围也接触过真正的大德真正的高僧,是不是?高手在民间,有的根本就没什么太大名气,但是确实是真正的僧宝。什么是僧宝?就是传承佛法的人。佛法主要仰赖僧宝传承,在古代是这样,在现代在家居士也为了佛法的传承做了很多的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够因为这个就泯灭僧宝的价值。

看到僧宝看到袈裟,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生起恭敬心,就想到佛陀那个年代,是不是?如果僧宝真的消失不见了,世界上全成了居士了,那简直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们看任何事物都不要偏激,不要一棒子打死。你对于居士不要一棒子打死,对于僧宝也不要,这样才是中道。如果有的人总是讲如来是无常的,正法也是无常的,僧宝也是可灭坏的,这样的人离三恶道也很近了。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今天的内容还是比较实用的。再简单地重复一下重点前面提到说有一种人也出家了,也剃了头发也穿了袈裟,但是选错朋友和师父了,听了邪法。这是非常可惜一批人。因为在这里听经的也有出家师父,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这个人讲的法正不正呢那肯定是依照佛经了,佛经是佛讲的话,绝大多数的佛经都是没有问题的,都是经得起推敲的,是佛讲的话,亲近佛经就等于亲近佛呀!你到处找大德给你做开示,为什么不听听佛的开示?佛经就是佛的开示呀!以佛经为依据,我们就知道这个人讲的法正还是邪了。另外他是否认真持戒,这个也很关键。上节课也讲了戒和慧一切善法的根本。

接下来还是要起我们注意的就是说与出家的男师父、女师父交往尺度的把握。在你享用道场或者寺庙的物品的时候注意要本着节约的态度,当然也不是说我能吃两碗饭的我就节约吃一碗,然后累得都不能做义工了,不是这样。适度,就是不要浪费用寺庙道场的财不要浪费。

对于我们的母亲要有恭敬心、孝顺心,对父亲当然也一样。对于佛门的各个宗派,不要互相生是非,我们就算在讲本师的经典的时候,提到无数次八大宗派源于同一个源头都是本师这里,也并不是说让大家瞧不起各大宗派,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各大宗派擅长点在哪里,它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本师思想,所以各大宗派一定要团结不能分裂。

对于那些不信善恶因果的人,你要离远一点明明有过失还不想让人说的人,你离他远一点。我们听法师讲法的时候多听他讲的你认为对的地方,能够启发你的地方,他讲错了的地方,私下里提醒他可以,不要到处去宣扬,你怀的是什么心?想下三恶道吗?

然后在听法的时候要试图理解,那是佛陀站在哪个角度讲的,而不要站在你那个角度去挑法的毛病。

最后三宝,我们这些在家居士、信众皈依佛的时候都知道,三皈依是皈依佛僧。对于僧人,整体上在心理上要有敬重心。要是看到有不如法的现象,因为《涅槃经》中也讲过,佛菩萨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去示现,他有他的目的,我们还是少讲为妙宣扬就宣扬一些正能量,很正的形象去鼓舞人心,不要去破坏一个道场的环境不要破坏风气不要去用负能量污染道场,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涅槃经》虽然务虚但是也务实,学习《涅槃经》真的能让我们学会怎样地在高高山顶立,怎样地在深深海底行。所以《涅槃经》是知行合一的一部经,非常的高,高度甚高,非常伟岸,深度甚深,广度甚广。甚至可以讲,如果有师兄刚学佛就学了《涅槃经》,这一部经学透了,其他经不学了,你都懂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了。但是为了充实你的智慧,还是可以再学习其他经典,只不过通过《涅槃经》,对于佛法、佛教的大框你已经有所了解了,对于怎么样去分辨正法邪法,哪个教派有没有问题,哪个师父没有问题,也都了然于心了。

所以再一次地感谢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

把今天的所有功德回向给十方三世的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领受到《涅槃经》,开启自己无量的智慧。

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78.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2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0

第270课「如是文殊师利,如来清净住大慈悲幢。随众生所乐,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各位尊者:大家好!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还在学习经,感觉很殊胜,这种殊胜感会从2017年贯通到2018年。在这里也提前预祝各位师兄、各位师父,在2018年都能迅速圆满自己的道业,希望一切众生...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9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无明即漏。云何复言因无明故生于诸漏?】迦叶菩萨说:世尊,如果像您讲的无明本身就是一种漏,一种漏失,一种烦恼,那为什么又讲因为无明又产生了诸多的烦恼呢?【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说无明漏者,是内无明。因于无明...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5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由于近期有越来越多的出家师父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帮助醍醐,所以在课前首先向各位师父表示深深的感恩。同时也联想到,如果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知道,在2017年的南阎浮提,他的四众弟子可以如此的团结、和谐,本师一定会非常的开心。十方的诸佛以及菩萨们,还有护法们都会非常的开心。再感谢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