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1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2-28)《大般涅槃经》讲解620

00:00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

大家好!

在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说一点题外话,也不完全是题外话,因为跟我们的修行也息息相关。就是自从我们讲经以来,尤其是《楞严经》之后,我们一直倡导大家去打坐,很多师兄也都开始了禅修打坐。从大家大规模开始重视禅定,一直到现在这么久的时间里,总是会有师兄提到打坐犯困的问题。我们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禅修课里,推荐给了大家很多种方法防止你犯困、防止你昏沉。我们在第二期的禅修课里还跟大家讲,你可以半闭着眼睛去打坐眼睛睁开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视线落在鼻头附近,眼观鼻,鼻观心,这样防止你困。这个方法很多师兄试用了,效果也是不错的。

最近我个人又找到一个小窍门可以防止我们犯困,我一般是早晨打坐早晨起来之后,找一个刮痧板,什么材质的都可以,在你感觉很困的时候就起床坐在床上当然你要是能够下床后坐到打坐垫上也是更好了),坐下来之后用刮痧板去刮我们两个手的手心和(每个手的手指心和手指都认真地刮几遍,刮一会儿再刮脚心和每个脚趾,刮一会儿,你就会觉得瞬间清醒,非常清醒。

如果早晨你起早的话,周围又非常的安静,我们也知道,早晨是天人活动的时间,尤其是两点到五点钟都是黄金时间,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

什么材质的刮痧板都可以,如果你找不到刮痧板自己去按摩自己的手应该也可以,效果也是差不多的。按摩手心每一个部位手指每一个部位,还有脚心脚底脚趾。每个部位按摩一会儿,非常清醒,然后再打坐,大家可以试一下。

接下来我们就回到《涅槃经》的讲解。今天该讲第三十二卷了,越讲越靠后感谢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二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六

【善男子,若有不能作如是观,名不修身。】

这个地方是接着上一卷的内容讲的佛陀说善男子狮子吼,要是有修行者不经常做「不净观」,他就会贪著他的肉身。上节课的最后讲的不净观,说我们这个肉身还不如那个山呢,像摩罗耶山种种山还能长出花和树,其实整个来讲我们的身体污秽不堪,没有办法带给我们实质的价值,而且经常地让我们生痛苦和烦恼。所以诸佛菩萨会很看轻他肉身,不会去执著。

然后佛陀就说善男子,如果你不像诸佛菩萨这样经常地做不净观的话,你很容易贪恋肉身,那就叫「不修身」。你贪恋肉身还怎么修啊?还怎么修持净戒呀?不可能了

净戒——清净戒律,简称净戒。

【不修戒者,善男子,若不能观,戒是一切善法梯隥,亦是一切善法根本;如地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是诸善根之导首也;】

什么叫不修戒呢?有的人不重视戒律,这批人不能认识到戒律是多么重要。戒律的重要性就好像大地一样,大地是一切树木所生长的地方,几乎一切树木都把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甚至有一种说法,就说这个树的树冠有多大,它的根系就有多大。树是依赖大地的,大地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是诸善根之导首」,戒律是一切善根的导首,是一切善的根本。

再一次又提到戒律,所以我们形容如果说《涅槃经》是海洋,隔一会儿戒律的海浪就会翻上来,因为佛陀在涅槃前留给弟子的遗言就是以戒为师以戒为师所以戒律相当的重要。

戒律是「一切善法梯隥」隥就是石头做的台阶,梯就是梯子),代表您踩着戒律的梯隥就可以一直向上走,境界一直在提升。如果你不踩着戒律的梯隥,你拥有再多的知见在脑中也还是在原地踏步,跟凡夫没什么区别,充其量你脑子里的容量大一点,装的东西多一点,仅此而已。

戒律是如此的重要,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这已经强调了无数次了,而且戒律是诸善根之导首是所有善根的向导和首领,你可以这样去理解。

【如彼商主导诸商人,戒是一切善法胜幢;如天帝释所立胜幢,】

戒律如此的重要,就好像古代的那些商主,比如说商会的主席商会的会长,商主领导着众多的商人就好像这样

商主领导着众多的商人,「戒是一切善法胜幢」幢,代表圆筒形的棋子,很高大的,在寺庙做法事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时开大法会的时候,大法师就在一个幢下面,在前面走,后面很多弟子尾随在后面,是这样子,就说你只有修戒,你才能获得善法的胜利,不修戒,旗帜就倒塌了。

戒律就好像胜利的代表一样,就好像帝释天忉利天打胜仗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这样一个幢,证明我打胜仗了。

幢,圆筒型的旗子,通常是金黄色的装饰有文字和图案。这种幢就是打胜仗的一个标志。

【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摧结恶贼铠仗;】

我们知道,守好了五戒你就不用去三恶道了守好了十善,你就可以生天了,这是我们都知道的。所以戒律能够断掉一切恶业,防止我们下三恶道,能够疗愈各种各样的恶之病。就好像药树能够疗愈重病一样药树从根到干,到枝叶、花果,几乎浑身上下都是药材,都可以治病戒律就是这样的,就像药树一样可以疗愈众生的恶之病。恶是一种病!有的人就得了这种病,心很恶,这是一种病态。

「戒是生死险道资粮」,如果你想度过生死轮回的险道,你要有资粮在身上,资粮就是戒律,守好戒。

「戒是摧结恶贼铠仗」,戒律又可以帮助你摧伏烦恼结,又摧伏一切的恶贼。比如说色法外面的「六贼」,可以伏它们。眼意「内六贼」也可以通过戒律来守好它。所以说戒律就好像你手里的武器一样,能够摧伏这些恶贼,防止你上当受骗,防止你丢失你的法财、你的资粮。

佛陀说:

【戒是灭结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桥梁。】

戒律可以帮助我们灭除烦恼结,又可以制服毒蛇,就好像有的人用咒术可以控制毒蛇,戒律就可以控制住毒蛇,就像咒语一样。

「戒是度恶业行桥梁」,如果你不守戒,就经常随随便便地造恶业,造恶业就有恶报「戒是度恶业行桥梁」,就是你踩着这个桥梁就可以度过恶业了,跟它不挨着不粘着了,是这样子踩这个桥就过了恶之河了。

【若有不能如是观者,名不修戒。】

如果一个人对于戒律没有如此重视的话,就说明他没有修戒。

戒律是多么重要啊前面有很多的比喻,也非常的精彩,这一段也是相当重要。

【不修心者,不能观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念念迅速如彼电光,躁扰不住犹如猕猴,如幻如炎,乃是一切诸恶根本,五欲难满如火获薪,】

下面讲不修心的人。修行从心上下功夫,要修我们的心怎么修啊?你看看那些不修心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们不能够留意自己的心性是如此的轻浮气躁,经常随相而转。而且心性虚无飘渺,难捉难调,很难驯服它它总是向外驰骋向外奔逸贪著六尘境界,像大恶象不受控制一样。

我们的心念又是每一念每一念非常的迅速,有的时候我想觉知我的念头,但是我的觉知却没有赶上我的念头念头生起了我才发现的,我却没有在念头来之前控制好它,因为念头非常的迅速,来很快去得也很快。

念头的迅速就好像电光一样,一闪就过去了闪电一闪,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念头速度非常快,「躁扰不住」我们的心性就是这样的,由无数个妄念组成,非常的躁乱不堪,总是扰乱你,没有办法停下来,就好像上蹿下跳攀缘的猕猴一样

这里再一次的用猕猴来形容我们的心性又说我们的心像幻梦一般,像火焰一般。

「乃是一切诸恶根本」,因为心念一动,因果就产生了,所以心念是一切诸恶的根本。你任何的恶语、恶行都是从念头的恶开始的,如果没有念头的恶去推动你,你是不会造恶的。因为我们讲了,你无心造那个充其量是非善非恶的无记之业。有念头的参与和推动,定心做某件事,心念集中做某件事,做了再去判断它的倾向性,才产生了善或者恶。你没有心念参与,无意识的,那谈不上是善是恶。所以说我们的心念是一切诸恶的根本。

我们再看看「五欲难满」「五欲」——睡,不管你得到什么,你都感觉,我得到了一点还渴望更多,赚了这些钱要是再多点就更好,虽然现在够用,要再多点那更好了。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是不是?有的已经拥有很多个亿的企业家还在疯狂地想要扩大规模,是不是?五欲难满这仅仅是讲的财,那么色、名、食、睡都是类似的,得到一点还想更多,难以满足就好像火焰,你给它多少柴,它都不嫌多。火在这燃烧着,给它再多一些柴,火很欢迎。再多一些再多一些,柴越多火越旺。火是如此地欢迎薪柴。

【亦如大海吞受众流,如漫陀山草木滋多;不能观察生死虚妄,耽惑致患如鱼吞钩,】

接下来又用大海去比喻五欲,五欲又像大海,吞受了那么多条河流还是不知道满足,还可以要更多的河流加入,是不是?那么多河都汇向大海,大海还是没满足,还可以再装更多。欲望就是这样的,所以有人讲这是欲海,或者是欲壑难填欲海难填就是这样子。

又好像「漫陀山草木滋多;不能观察生死虚妄,耽惑致患」。又好像漫陀山,草木越长越多越长越多。五欲就是这样,越贪越多越贪越多,简直失去了控制。那众生如果沉迷在五欲中,他就不能观察生死是虚妄的,他沉迷于享乐享受了,他忘了这一切是梦,忘记了

「耽惑致患」,沉溺在这种迷惑里,就导致了很多的过患。就好像鱼看着面前的食物好香,一咬,结果上钩了,被人钩起来了,首先很痛,被钩起来,接下来的命运一般都很悲惨。

贪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鱼吞钩。人常常是见利而忘其害,有的时候就偏偏去舔那个刀尖上的蜜,看着蜜很甜我去舔,忘了它是刀尖上,一舔划伤了自己的舌头了。

【常先引导诸业随从,犹如贝母引导诸子;】

所以人要是沉迷在五欲当中,就会使得各种各样不善的业跟着来了,就好像贝母在前边走,引导自己的孩子都跟随着自己。水中的贝母它在前面走,好像孩子都跟着它一样,你只要沉迷在欲望中你必定办错事。

【贪著五欲,不乐涅槃,如驼食蜜乃至于死不顾刍草;】

有的人贪著五欲,就忘了修行,把修行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好像骆驼贪吃蜂蜜,吃了结果毒死了自己旁边明明有青青的草它不去吃,去吃蜂蜜,结果自己把自己毒死了。

【深著现乐,不观后过,如牛贪苗不惧杖楚,】

有的人就是只看眼前的享乐、享受,就忘了有什么过患,就好像牛贪吃庄稼地里的禾苗牛已经踏入了人家的庄稼,吃不该吃的禾苗了,它还在吃,结果后面农人就拿着杖子去打这个牛。这牛本来可以吃旁边的草,可以不吃禾苗,但是没有把握好自己,去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结果得到了棍棒一顿乱打。

【驰骋周遍二十五有,犹如疾风吹兜罗䩸;】

众生往往都贪著五欲,因为贪著五欲,所以就轮回在二十五有当中,就在轮回中化现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这种不能控制的程度就好像突然刮了一阵大风

我们知道春天,尤其北京天津这样的地方经常会有杨絮、柳絮飘得到处都是。这里讲,就好像大风吹兜罗绵,兜罗绵就类似杨絮、柳絮,很轻很软的,风一吹,吹得到处都是,根本无法控制。

【所不应求,求无厌足,】

众生甚至贪吃禁果,越不让他做的事他越要去做,而且还不知厌足,惹火烧身。

【如无智人求无热火;】

就好像一些傻子没有智慧的人,想要求那些不热的火一样,这不是傻吗?火都是热的,想要求不热的火

【常乐生死,不乐解脱,】

众生沉迷在五欲当中想不到解脱,因为他耽溺在里面,觉得五欲很好,忘了解脱这回事儿了,也忘了无常大鬼随时可能来找他,所以有的人死在了情场里,有的死在了酒场里,有的皇帝死在了床上贪著五欲的结果就是这样子的。

【如纴婆虫乐纴婆树;】

就好像虫子爱上了自己所住的那棵树,看着这棵树哪儿都好,绕着这个树不停息,就迷上了这棵树。

【迷惑爱著生死臭秽,犹如狱囚乐狱卒女,】

众生迷恋五欲,也爱恋自己这个臭秽的肉身,爱恋生死轮回,就好像关在监狱里的犯人竟然爱上了关押自己的女警察。

监狱里有一些警察是女性,犯人在监狱里关久了竟然爱上了女的狱警、警察。这里也在形容众生被五欲控制,他竟然爱上了五欲里的这一切,忘记了正是五欲把自己关押起来,忘记了!

【亦如厕猪乐处不净。】

又好像厕所里的猪,就是喜欢在最脏污的地方拱来拱去,也不嫌脏。

【若有不能如是观者,名不修心。】

佛陀说你要经常地观五欲的过患,经常地观肉身不净,经常地观察周围的一切是一场梦,如果你不这样观的话,你就容易沉迷,那你就没有在修心。所以修行人的修心就是经常做不净观、梦幻观、阳观等等等等。总之是不著,不著就对了,那就是修心如果著,那就没在修心了。

什么叫不修慧呢?接下来讲智慧的慧了。

【不修慧者,不观智慧有大势力,如金翅鸟能坏恶业,坏无明闇犹如日光,能拔阴树如水漂物,】

不修慧的这批人,「不观智慧有大势力,如金翅鸟能坏恶业」。他不把智慧看得很重要,其实人要是有了这种佛陀的般若智慧,解脱的智慧,就像大鹏金翅鸟可以飞越一切恶业一样。智慧好像大鹏金翅鸟一样可以坏掉无明的暗,像明灯一样智慧又像日光一样,光芒万丈,能够拔出五阴之树智慧又好像水,把一些东西都浮起来,把一些物体都浮起来了智慧又好像水把物体浮起来一样,能够把五阴之树识五阴之树连根拔起这就是需要佛陀的大智慧才可以,一般的世俗意义的智慧是不可以的。世俗意义上的智慧,可能让你更深地沉迷于五欲和五阴,但是佛陀的智慧却让你能够连根拔除五阴,荡尽五阴的尘埃。

【焚烧邪见犹如猛火。】

智慧又像猛火,把这些邪见全都焚烧干净。

【慧是一切善法根本,佛菩萨母之种子也。】

智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佛菩萨母亲的种子形容了智慧的重要性

诸位有名气的大菩萨里,谁是智慧的象征啊?大家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是智慧的象征。佛陀在《大藏经》中有原句文殊师利「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菩萨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赞美文殊是无量诸佛的母亲,是无量菩萨的师父,他教化成就了一切众生,他的名气被十方世界都知道这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诸佛之母

这个地方,文殊又代表智慧。过去《大藏经》中的经文跟《涅槃经》又吻合了,这里就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是诸佛菩萨的母之种子,就是这种根本性和重要性。如果没有般若智慧,就无所谓开悟,无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无所谓轮回解脱,所以智慧是佛法的根本。

【若有不能如是观者,不名修慧。】

如果没有如此地重视佛陀的般若智慧的话,那他就没有修慧了。

怎么重视佛法的智慧?你学经就是一个很鲜明的标志。因为佛的很多智慧,它以文字的形式隐藏在佛经中,你学经就说明你爱智慧。有的师兄说那我学经是不是法执?其实法执不是说对于经的学习,因为佛陀很多经典都倡导大家广泛地学,像大海有了很多水还需要更多水一样,我们要学更多经,很多经中都这样讲。法执指的是知见,是你头脑里没有办法消化吸收的那些硬性的知见、障碍你的所知障,那个是法执。不是说学经就是法执,你别理解错了,学经代表你爱智慧。智慧是一切善法根本,是佛菩萨母之种子你在亲近佛菩萨的根本的根本。你如果没有般若智慧,没有人会认为你是什么果位、什么菩萨、什么佛。

佛就代表觉悟,觉悟什么了?有智慧见实相了。有的是什么智慧?就是般若智慧。

【善男子,第一义中,若见身、身相、身因、身果、身聚、身一身二、此身彼身、身灭身等、身修修者,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身。】

下面讲修身。在佛家来讲,真正的智者是「身慧」的合一。身体修梵行,持戒清净,心又开了大智慧,拥有了般若智慧,合起来就是身慧,这才叫智者。智者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当的,是有条件的。

接下来就「身慧」挨个来拆解。

佛陀说善男子狮子吼,在绝对的「第一义」中大家注意,是义谛的层面第一义胜义谛,已经离相了,在第一义中如果你还在著我的肉身、我的肉身的形象、肉身怎么来的、前因后果、我前世是什么……很多师兄没事就问,我前世是什么,我后来以后会变什么,就关心这些,还是很著相,关心我这个身的聚集,或者一个身两个身,此身彼身,关心这些

如果还关心我的身体是无常的脆弱的,盯着肉身相去看,说我要用身体去修行,还有这个修行者等等,只要你还认为有相,那还不叫究竟意义的修身。这是从第一义的层面讲,究竟意义里已经离相了,离开身相了,所以一切跟肉身有关的,只要还是相,你只要一著,这就不属于第一义了。

【善男子,若见戒、戒相、戒因、戒果、上戒、下戒、戒聚、戒一戒二、此戒彼戒、戒灭戒等、戒修修者、戒波罗蜜,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戒。】

接下来,戒也是这样的。如果你看待戒律的时候还认为戒律有几条五条十条四十八条……我得背下来戒是为什么然后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怎么样向上,向上精进我要修什么戒律,如果不修戒我会怎么样向下跌落,什么三聚净戒,一个戒两个戒,这个戒,我们这个教派的戒律,那个教派的戒律,戒律被毁坏了灭失了,我在修戒,他没修戒,我在戒波罗蜜这是「六度」里面的),只要你还认为戒律是一个实有的东西,那还没有在第一义中

在第一义中第一义谛大空,没有任何东西实有,身是空的戒是空的接下来心也是空的法也是空的慧也是空的在这地方讲慧就是法,法就是慧

【若见心、心相、心因、心果、心聚、心及心数、心一心二、此心彼心、心灭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心、善心、恶心,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心。】

在第一义里,身、戒、心、慧都空掉了才是第一义,没空掉就不是。如果你认为我修心,有心之相、心之因、心之果,心之聚,有心及心数、心一心二、此心彼心、心灭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心、善心、恶心,你要是认为心还是一个实有这样一个物体,从第一义上这样讲那你没有在修心。

【善男子,若见慧、慧相、慧因、慧果、慧聚、慧一慧二、此慧彼慧、慧灭慧等、上中下慧、钝慧、利慧、慧修修者,若有如是见者,名不修慧。】

关于法或者智慧也是这样子。你要认为还有相有因果有聚有一有二有此有彼有灭等等,有上中下慧有钝根的慧有利根的慧,「慧修修者」等等等等,那不叫你在修慧。

在第一义中,身、戒、心、慧也已经空掉了,完全空掉了,化掉了,空不是没有,而是化为你本身慧化为你本身,懒得提起。好人还需要人家天天赞美他是好人吗?佛陀还要天天让别人承认他是觉悟者啊?他已经是了。身慧化为你本身,完全化开、空掉了,所以极致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化了。

【善男子,若有不修身、戒、心、慧,如是之人,于小恶业得大恶报。以恐怖故,常生是念:我属地狱,作地狱行。】

接下来佛陀又说善男子,狮子吼菩萨,要是有众生不修习身慧,不持戒也不爱学法,不开智慧,要是这样的人造了一点点小恶业,有的时候也会得到大的恶报为什么呢?因为害怕因为恐怖,他自己吓唬自己,说糟了糟了糟了,踩死一个蚂蚁,哎呀我得下地狱了我下地狱了以后地狱里的惨状天天想着想着……临终最后一念还想着地狱呢,结果真下去了。本来是一个小小的恶,他自己吓唬自己,结果放大了。

人是受自己的心灵控制的,其实你活就是你的心念而已。你总是有一些负面的自我暗示,糟了糟了不好了,身体越来越差了,我走火入魔了,我着魔了……你天天给自己这样的暗示你能不着魔吗?

有的师兄没事找事我被附体了,一个蛇附在我身上,一个乌龟一个狐狸在我身上怎样了,这一切都是你的心念,你被你的心念控制了,你让你的心念化为了真相。所以有的众生经历的只是小小的恶业,结果得到了大大的恶报,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虽闻智者说地狱苦,常作是念:如铁打铁、石还打石、木自打木、火虫乐火,地狱之身还似地狱。】

智慧的人明明告诉他,你那点小恶你又是无心的,没关系的,忏悔一下过去就可以了,活在当下空明净里面他不听,抱着过去的恶就出不来了,天天进行负面自我暗示,结果身也病了,心也病了,到最后真去地狱了,自己把自己带下去的。所以负面的、消极的自我暗示是非常糟糕的毒药,是我们的心念的毒药,剧毒

你自己的心念害了自己,就好像用铁去打铁,用石头打石头,用木头打木头,火虫子就喜欢火在燃烧。你有了关于地狱的一切想象,总是去模拟,那你早晚得去,因为你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活在自己的心念里,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心念化现出来的。你的心念是什么,你就化现什么。

所以多多地想正能量,给自己正面的自我暗示,不要活在负能量当中。当下什么都没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管你造了善还是恶,当下是如此的空净,活在这个空明净这个常乐我净当中好不好不要没事就乌七八糟乱想

【若似地狱,有何苦事?譬如苍蝇,为唾所粘不能得出;是人亦尔,于小罪中不能自出,】

如果你的心念是天天想的是地狱,你把自己带向了地狱,你就不能再抱怨地狱很苦了。你自己把自己引到里去的,就好像苍蝇被唾液粘住了不能够出来了,这个人也是这样的。有很多众生就是这样,有很糟糕的负面的自我暗示,很小的罪孽中他自己就出不来了。

【心初无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疵,】

造了恶了,一开始没有忏悔,后来就无限放大这个恶,他也不去修善,修善可以改恶呀!你改了这个适当的因缘,让那个恶果不现行,所以多行善可以改命啊!你可以改啊,不要在那儿做无效的功夫,在那儿抱怨、指责、懊恼,这些都是无效的。要做积极有效改善,就是修善修慧,你就能改命了。

万一真是不小心造了恶,最好先忏悔,然后不要覆藏罪恶,不要藏起来让别人看不见,不要这样子。可以当众公开地发露忏悔你造的恶业公开地发露忏悔,它立刻烟消云散了当众忏悔的效果是忏悔中排第一位的。不要去覆藏你的瑕疵和罪恶就是不要把它盖上藏起来

【虽有过去一切善业,悉为是罪之所垢污。】

所以有的人其实本来挺善良的一生中也做了不少善事,但是他自己就被自己的一个污垢绊倒了,被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过失绊倒了,就再也不起来了。这个人真是很可怜啊!

【是人所有现受轻报,转为地狱极重恶果。】

本来是一个挺好的人,也经常帮助人、做好事,按理说应该有很好的一个结果,应该生天享福去,结果后来造了一个恶没有及时忏悔,又一直出不来,又无限负面放大那个恶,结果真去了地狱了,你说可惜不可惜?

【善男子,如小器水置盐一升,其味咸苦,难可得饮,是人罪业亦复如是。】

佛陀说就好像用一个小小的容器装满了水,然后把一升盐倒进去,这么多盐倒进去,容器很小,结果一尝,没法了,非常咸非常苦。尝了就想吐,是不是啊?「难可得饮」,没有人敢喝这样的水了。

人的罪业就是这样,本来你这个心就小心量就没有放得很大,你又把自己的一点罪放得很大,本来你这个容器就小,你又把那个罪业看得很大,就好象小容器装了一升盐一样,就让人难以忍受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负他一钱,不能偿故,身被系缚多受众苦,是人罪业亦复如是。】

又好像有的人,欠别人一块钱,一文钱或者一块钱,这是一个计量单位,他就想了,哎呀,这一块钱什么时候还呢?就把这个很小的一件事放得很大很大,自己就被捆绑起来,有的人就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就讲,有一些经常有压力的师兄你可以把感觉让你受压迫的让你痛苦的那些事项都写在纸上,全都写下来,写一写看一看,好像自己的重担转移到了纸上,就舒服多了。不要放在心里自己压自己,不管大事小事及时清空它不要好像欠人家一块钱就天天背负着重担,被五花大绑一样,不要这样子。当然这句话不是说我们欠钱不还,不是这个意思佛陀这里举例子,就说你不要把小事放得无限大,犯过的罪总是去念叨。

像《涅槃经》前面提到的阿阇世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就出不来了那个罪,身上长了非常臭秽的恶疮,然后大段的篇幅就写阿阇世王对这个讲对那个讲,就去放大自己的苦,每一次放大都对自己是一次折磨,自己的负能量又向外发射一次,得不偿失。有那个功夫你不如及时地拜忏,然后去修习善、修习慧,这样不就好了。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去抱怨去懊恼,得不偿失。

狮子吼菩萨就说:

【师子吼菩萨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现轻报转地狱受?】

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人明明那么点罪,结果自己把自己给带向地狱了。不该下地狱的,他却下了地狱,为什么呢?

佛陀说: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若具五事,令现轻报转地狱受。何等为五?一者、愚痴故,二者、善根微少故,三者、恶业深重故,四者、不忏悔故,五者、不修本善业故。】

为什么有的众生明明是小罪,却大报重报了呢?有五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因为愚痴,就是傻,就是有点笨有点死脑筋。第二善根微少,就过去世善根太少了,他就不懂得现在我去行善来改命。第三恶业深重,比如说他造了五逆重罪,这个罪确实有点大像阿阇世王害死了父亲,这个罪确实有点大压力山大,也有这样的情况。第四不忏悔,阿阇世王好,他还忏悔,而有的人不忏悔。第五不修本善业,就说最基本的这些善业都做不好。这五种情况就容易让众生的轻罪重报,小罪大报。

【复有五事:一者、修习恶业故,二者、无戒财故,三者、远离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戒心慧故,五者、亲近恶知识故。】

还有五种情况。一种是修恶习惯了,总是造恶。第二无戒财,他不持戒,没有戒律之法财。第三远离诸善根,他离善根很远,也是跟过去的业力有关系,在地狱待了无量劫,好不容易投胎到畜道,也是非常恶的猛兽,或者是毒蛇毒蝎子,他什么时候才能有点善根啊?第四不修身慧,不修清净的梵行,不好好地约束自己,也不喜欢开智慧,对智慧没兴趣,这些人的轻罪就有可能重报。第五亲近了恶知识,什么师父带什么徒弟,找师父找错了,这师父有问题,结果他跟着有问题了,本来明明是个好人的,被恶师父一带,下了地狱了。所以师父真的是有重担在肩如果师父下地狱,那带的一批弟子都跟着下地狱了,所以师父一定要做个好师父,要严格要求自己。

佛陀总结说:

【善男子,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

所以你看有种种的情况,就使众生小罪大报、轻罪重报。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第一,戒律的重要性,戒是一切善法的梯隥戒是一切善根的导首戒是一切善法的胜幢戒是生死险道的资粮戒是度恶业行的桥梁戒律的戒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就讲了五欲的过患,五欲的可怕,我们要经常修梦幻观、不净观、无常观,修这些。然后又讲慧的重要,慧是一切善法根本,前面讲戒是一切善法的梯隥,也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这个地方又讲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就是说戒律的戒和智慧的慧,两者都是善法的根本,缺一不可。

戒就意味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慈悲的层面,慧就是智慧的层面,所以佛陀是福慧具足。福就是断恶修善来的,慧就是破迷开悟来的,慧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佛菩萨母之种子。智慧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又讲,在第一义当中,身慧都空掉了,这个也很重要,不要太著相,修着修着你就修空了如果还没空,证明还在路上

到最后就讲,为什么有的人自己那么倒霉,都是自己造成的,心念造成的,不要给自己负面的暗示,不要无限放大一些自己的过失和罪过,要经常地亲近善知识,要经常修持戒行、听经闻法开智慧。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79.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211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大般涅槃经》讲解 281

第281课各位尊者:大家好!上节课讲到佛陀最后已经在无数次「出定」「入定」之后入涅槃。【其拘尸那城娑罗林间纵广一二由旬,天人大众皆悉遍满,尖头针锋受无量众,间无空缺,不相障蔽。】这个时候,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林里,纵广(方圆)一二由旬的地方,一切天人大众都已经遍满了。就连针头那么点儿的地方,都有无量大...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大般涅槃经》讲解 255

「爱法者卧安,得喜志念清。真人所说法,贤者常乐行。法护行法者,如雨之润生」——《般尼洹经》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七卷。【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迦叶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世尊,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的功能,「眼识、...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跟我们讲了(初果)须陀洹人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接着看经文:【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是须陀洹,先得道故名须陀洹,以初果故名须陀洹。若先得道名须陀洹者,得苦法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0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六卷,依然是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瞋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佛陀继续对迦叶菩萨讲:迦叶,善男子,这些智慧不具足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