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198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1)《大般涅槃经》讲解518

00:00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家好!

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出家师父也来我们学院听经,所以,考虑到过去一开课就跟大家讲师兄们」「各位师兄,这样对出家师父来讲其实不够尊敬。从今天起,我们就换一个称呼,以后就统一称呼大家为「尊者」。尊者嘛,字面的意思就是尊贵的人这个称呼可以适用于出家、在家的所有人,也适用于所有根性不同的众生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改称呼了,主要是为了尊敬各位出家师父。

那么在这里,也向各位师父先道一个歉,因为醍醐最初讲经的时候,是在家居士要求醍醐去讲解的,所以醍醐讲经的针对对象也主要是在家居士,过去没有想过会有出家师父也来听。所以讲经的时候相对地更生动、更随意一些吧,可能就不够严谨。如果出家师父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我们对于佛经没有抱持过于认真、严肃的态度。这里向您说抱歉,向各位师父说抱歉,因为一开始针对的对象确实都是在家人。

现在既然出家师父也开始多起来了,那我个人对于讲经的态度会稍微再改变一些,更严谨一些。过去也是受佛陀一句经文的影响,佛陀讲,「应随顺义,莫著言说」,所以我们在解释经文的时候侧重于解释经文的大意,而不是细抠每一个字。有的时候没有完全地一一对照地去翻译经文的每个字、每个词,所以师父们如果感觉哪里过于活泼了,请谅解。

现在《涅槃经》的讲解已经到了后半部分,已经是我手里的三册书的最后一册了,从现在开始纠正过去的一些不够合适的态度,希望从今天起,错误能够更少一些。

我们接着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卷。

上节课讲到,外道六师来到了瞻婆大城,又在这里祸乱众生了,佛陀为了救护众生,他也来到了瞻婆大城,但是外道六师是先来的,所以还是征服了一批人。瞻婆大城有一个大长者,已经年迈,非常富有,但是没有后代,非常着急。他供养了外道六师一段时间后,妻子怀孕了,他很高兴,就问这六个大师说,我妻子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啊?他很希望是男孩,但是外道六师说是女孩。

在他很失望的时候,有人劝他去找佛,说佛可比这外道六师厉害多了。这个长者就来问佛,佛就断定这个长者妻子肚子里是个男孩儿。外道六师一听,如果生出来是个男孩儿,那自己这个颜面扫地,所以呢,外道六师真是够狠的,就下毒,结果毒死了这个长者的妻子。这个女人一死,怎么生孩子呀?所以说外道六师是很高兴的。

上节课就讲,这个长者在很悲痛的情况下,还是按照风俗,就把自己的妻子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放到了棺材里准备去火化,来到了坟墓附近。佛陀因为有天眼通、有他心通,他知道了这个事情,他发现这个事情确实是要纠正一下的,不然容易让众生对于佛、法、僧三宝丧失信心。于是他就让阿难取来他的外套,他来到了坟墓间。坟墓间已经被铺设好了狮子座,这是毗沙门天王派他手下的摩尼跋陀大将铺设的狮子座,而且还用上妙的花、香装饰得非常庄严。佛陀就来到了这里。

这个时候有一些在家男居士听说了这个消息,其实不希望佛过来,就感觉佛陀您的判断错了,这女人死了怎么生孩子呀?您还说是男孩,您还是别来了。其实,这在家居士,他们对佛陀的信心也不足,所以阿难就对这些居士们说,别着急你们,就待一小会儿的功夫,如来就要证明一切了,让大家看一看如来的境界是多么的神妙。

接着讲

【我时到已坐师子座。】

佛陀就来到了这个坟墓间,坐在狮子座上了。

【长者难言:】

然后这个丧失了妻子、非常痛苦的大长者就向佛陀发难,——肯定是不客气的——说:

【所言无二可名世尊,母已终亡,云何生子?】

大家都说您讲话说一不二,讲的每句话都是实话,绝对不打妄语。但是您说说吧,我的妻子已经死掉了,他怎么再给我生个儿子?

【我言:】

然后佛陀就对长者说:

【长者,卿于尔时,都不见问母命修短,但问所怀为是男女?诸佛如来发言无二,是故当知,定必得子。】

(佛陀很从容淡定,对长者说:)您先别着急。大长者,您当时问我的时候,只问我您妻子肚子里的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您并没有问我您的妻子活多久,这个寿命是长是短,你没问。您只是问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女孩,所以我回答您是男孩。诸佛如来讲话肯定不会骗人的,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是故当知,定必得子」。我说您将得一个男孩,绝对会得一个男孩。

这个时候,那边不是正在火化嘛。

【是时死尸火烧腹裂,子从中出端坐火中,犹如鸳鸯处莲华台。】

这个奇妙的景象震惊了所有人:这一火化呀,棺材里的这个长者妻子的尸体烧着烧着就烧爆裂了,肚子爆裂开了。裂开之后,一个小孩子,小男孩儿从里边出来了,就端坐在火里边,就好像鸳鸯卧在莲花台上一样。

【六师见已复作是言:】

外道六师一看就大喊,说:

【妖哉!瞿昙,善为幻术。】

不得了啊,妖怪啊,这是妖孽作祟呀!乔达摩·悉达多妖孽作祟呀,善于迷幻众人哪,用幻术去迷惑了众人哪!他们就这样大喊。

【长者见已,心复欢喜,诃责六师:若言幻者,汝何不作?】

然后,长者一看自己妻子的肚子里真的出来一个男孩,他是很开心、很欢喜了,他就呵责六师,他非常生气地对六师讲,「若言幻者,汝何不作?」你们说乔达摩·悉达多在变戏法,在用幻术迷惑人,那你们怎么不造一个幻术迷惑我一下呢?你们怎么造不出来这样的幻术呢?

【我于尔时,寻告耆婆:汝往火中抱是儿来。】

佛陀这个时候就对耆婆说,「汝往火中抱是儿来」。说:耆婆呀,你过去到那个火里边把这个小男孩给我抱过来。

【耆婆欲往,六师前牵语耆婆言:瞿昙沙门所作幻术未必常尔,或能不能,如其不能脱能相害,汝今云何信受其言?】

耆婆这个时候就准备往火里去,然后外道六师赶快上前牵住耆婆的衣服,说:耆婆、耆婆,疯了吗?乔达摩·悉达多这家伙善于作幻术啊,这个幻术未必一直灵验哪。如果这个幻术突然失灵的话,你钻到火里不就被烧死了吗?「汝今云何信受其言?」你现在怎么回事,竟然信乔达摩·悉达多的话?

耆婆,我们前面经文中讲过,他是阿阇世王的好朋友,他曾经劝阿阇世王归向了佛,他也是非常虔诚的佛弟子,这个耆婆对于佛陀的神力是深有信心的。所以,

【耆婆答言:】

耆婆回答说:

【如来使入阿鼻地狱,所有猛火尚不能烧,况世间火?】

如来的神力能够使得阿鼻地狱的那所有的猛火都烧不了众生,何况世间的火呢?

阿鼻地狱的火多么厉害呀,在如来神力的加持下都烧不了人,何况世间的火了?现在有佛陀在,我什么都不怕。

【尔时,耆婆前入火聚,犹入清凉大河水中,抱持是儿还诣我所,授儿与我。】

这个时候,耆婆就真的来到了火化的地方,进入到这个火堆中间,就好像进入到清凉的大河水里一样,一点都不热,也不烤得慌,然后就把这个小男孩抱出来了。抱出来,就来到了佛所在的地方了,「授儿与我」,把这个小男孩交给佛了。

【我受儿已,告长者言:】

佛接受了这个小男孩之后就对长者说:

【一切众生寿命不定如水上泡。】

(我这个版本这个「上」写成「土」了,是「水上泡」。)

一切众生这个寿命都是不确定的,像水上的泡一样,一会儿有,可能「啪」地就破灭了。众生的寿命其实是不确定的。

【众生若有殷重业果,火不能烧,毒不能害。是儿业果,非我所作。】

佛陀就解释说:众生的命都是很无常的,像水上的泡一样,但是众生,如果他有大福报,他的命数未尽的话,那么再大的火烧他也烧不死的,再毒的毒去害他也毒不死的。所以,这孩子命大,不是我让他命大的,你这个儿子本身就命大。

【时长者言:善哉!世尊,是儿若得尽其天命,唯愿如来为立名字。】

这个时候长者就对佛陀说:「善哉!世尊」,太好了,世尊,我的儿子如果能够「尽其天命」,能够真的像您讲的一样,这个命比较大,能够活得比较久的话,希望如来您给我的孩子取一个名字吧。

【佛言:长者,是儿生于猛火之中,火名树提,应名树提。】

佛陀就说,长者,「是儿生于猛火之中,火名树提,应名树提」。佛陀就给小孩取名字了,说:这个小男孩是从猛火中生出来的,那我们这里管火叫「树提」,那这个孩子就叫「树提」吧,火之子——「树提」。

【尔时,会中见我神化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一段,当然也是佛陀给狮子吼菩萨讲的,是在回忆的。

当时大众一看到佛陀的神力不得了啊,说有男孩,真有男孩,从尸体里还能蹦出一个男孩来。太神了。无量的众生就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

看到这里,我们还是再一次强调,其实佛经中并不讳言神通。很多佛经中,大讲佛或者是某某居士或者某某菩萨以及某某尊者(比如说目犍连尊者)的神通,是不是?佛法中并不讳言神通,但是现在好像有一些学说倡导大家,就好像是谈神通就一定是邪法一样。这也有点走偏了。你不能执神通,但是也没有必要说怕神通怕到如此地步。对于神通,要抱着一个很中性的、一个心平气和的态度,很放松的态度,因为佛法是离不开神通的,佛是经常显化神通的。

我们任何佛弟子,认真修,都会些微地有点儿(神通)的。在私下里很多师兄跟我交流的时候,也是会发现自己有一点点些微的小神通出现了:预言的能力,像今天梦到什么,第二天或者是过两天发生了。或者说,禅定中有一点点天眼通、他心通,是不是?这都很正常,没有必要谈神通色变。

接着讲经,说:

【尔时,六师周遍六城不得停足,惭愧低头,复来至此拘尸那城。既至此已,唱如是言:】

外道六师一看自己的阴谋破灭了,把这个长者的妻子害死了,还是没有阻挡佛陀预言的成功,非常没面子。所以这外道六师逛来逛去,六个大城都休歇不下来,在哪里也无法停留,非常惭愧,低着头,后来终于来到了拘尸那城。来到了之后就大声说:

【诸人当知,沙门瞿昙,是大幻师,诳惑天下遍六大城。譬如幻师幻作四兵,所谓车兵、马兵、象兵、步兵,又复幻作种种璎珞、城郭宫宅、河池树木;沙门瞿昙亦复如是,幻作王身为说法故,或作沙门身、婆罗门身、男身、女身、小身、大身,或作畜生鬼神之身,或说无常,或说有常,或时说苦,或时说乐,或说有我,或说无我,或说有净,或说无净,或时说有,或时说无,所为虚妄,】

他们继续造谣中伤佛。

还是不服气嘛。来到了拘尸那城就对大家说:大家要知道,那个叫做乔达摩·悉达多的家伙呀,是个魔术师,是个大幻师——幻术之师,就善于用幻术去欺骗天下人了,整个六大城都被他的幻术所迷惑了。他就是个魔术师而已,可以用幻术幻化出什么车兵、马兵、象兵、步兵,又能够幻化出种种的璎珞、城郭、宫宅,河流、池塘、树木。这个叫做乔达摩·悉达多的家伙呀,他本身就是个幻化。他就不是真实的,他是变作、幻化成为什么王族的后代,为了讲经说法,变作沙门的形态或者婆罗门的形态,或者男人的形态、女人的形态,或者是小小的身形、大大的身形,他也能变成畜生、变成鬼、变成神。他整天讲的都是什么无常啊,有的时候又讲常。一会儿讲无常,一会儿讲常;有的时候讲苦,有的时候又说乐;有的时候讲有我,有的时候又讲无我;要么一会儿说清净的净,一会儿又说无净;有的时候说有,有的时候说无。你看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充满矛盾,多么虚妄啊。

【故名为幻。】

所以说乔达摩·悉达多,他就是妖孽呀,大家不要相信他呀。

【譬如因子随子得果;瞿昙沙门亦复如是,摩耶所生,母既是幻,子不得非?沙门瞿昙无实知见。】

你种什么种子得什么果子,乔达摩·悉达多的妈妈——他的亲生母亲摩耶夫人,「摩耶」的意思就是幻化,「幻化」的儿子难道还不是幻化吗?他的母亲就是幻化,难道子还不是幻化吗?这个叫做乔达摩·悉达多的家伙根本没有什么真实的知见。

【诸婆罗门经年积岁,修集苦行,护持禁戒,尚言未有真实知见,何况瞿昙年少学浅,不修苦行,云何而有真实知见?若能具满七年苦行,见犹不多,况所修集不满六年?愚人无智,信受其教,如大幻师诳惑愚者,沙门瞿昙亦复如是。】

大家看看那些真正的婆罗门僧侣们,他们是怎么修的?累年累月、一年又一年地修苦行啊,一直很认真地持戒呀,那些婆罗门都没有对外宣称说自己证得了真实的知见。那么这个乔达摩·悉达多才多少岁呀?此时三十多岁,「年少学浅」,年纪非常轻,学问非常浅,他也没怎么修苦行,「云何而有真实知见?」他怎么会有真实知见呢?如果修苦行的话,修够七年苦行可能还差不多,但是他呢,他修了几年了?就算你满满地修了七年苦行,也不过七年,但是乔达摩·悉达多修了还不到六年的苦行,后来就放弃了苦行,就不修苦行了。你们这些愚昧的人真是没有智慧,信受乔达摩·悉达多的教法。明明就是一个大魔术师,诳惑了愚昧的人,这个乔达摩·悉达多就是一个幻师而已(幻术之师)。

佛陀说:

【善男子,】

狮子吼菩萨,

【如是六师于此城中,大为众生增长邪见。】

六师在拘尸那城就散布这样的谣言,所以很多众生被外道六师影响,就增长了邪见了。

佛陀说:

【善男子,我见是事心生怜愍,】

佛陀这个时候起嗔恨了吗?没有。他的心里生出了更大的怜愍。

《地藏经》里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起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

佛陀见了这一切,心生怜愍。然后,

【以其神力请召十方诸大菩萨,云集此林。】

外道六师在拘尸那城,在这儿又散布谣言的时候,佛陀通过神力召集了十方的诸位大菩萨都来到了娑罗双树林这里。

【周匝弥满四十由延,】

大概弥漫了有四十由旬。

【今于此中大狮子吼。】

就在这里正式地大作狮子吼,开大法会了,讲正法了。

【善男子,虽于空处多有所说,则不得名师子吼也。于此智人大众之中,真得名为大师子吼。】

然后佛陀强调了一下说:狮子吼菩萨,善男子,过去我在很空寂的地方(很寂静的地方),就算讲了很多法,其实也算不得狮子吼,因为那个时候听的人也少。在很空寂的地方讲法讲给一些弟子听,不算狮子吼。那么此时此刻,我召集了十方的大菩萨过来,「于此智人大众之中,真得名为大师子吼」。当着十方诸位大菩萨的面,在这儿开法会,讲正法,这才真的是大狮子吼呢。

【师子吼者,说一切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唯说如来常乐我净。】

佛陀此时大作狮子吼,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一切相、一切法、一切法相都是无常的,苦的,无我的,不净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常乐我净」呢?只有「佛性」,只有「涅槃」了。讲的是这个。

【尔时,六师复作是言:】

这个时候外道六师,他们听说佛在这儿开法会讲法呢,他们怎么说呢?

【若瞿昙有我,我亦有我。所言我者,见者名我。】

说:乔达摩呀,你说什么「常乐我净」,你也在讲「我」,我们也觉得我们有「我」呀,我们的「我」就是我的眼睛能看见的那个我,我这不有肉身吗?一摸,摸得到,看得到,这个就是「我」。

【瞿昙,譬如有人,向中见物,我亦如是。向喻于眼,见者喻我。】

乔达摩呀,就好像有的人往前一看就看到物体了,我就是这样的,我这个眼睛一扫,看到的这个肉身就是「我」。你不是也讲「我」吗?我也有「我」呀,咱们有什么区别,大家都去崇拜你?

【佛告六师:】

然后佛陀就告诉六师说:

【若言见者名我,是义不然。何以故?】

你说你眼睛看见的就是「你」,是吗?这句话不对。为什么呢?

【汝所引喻因向见者,人在一向,六根俱用。若定有我因眼见者,何不如彼一根之中俱伺诸尘?】

你刚才也用一个比喻说眼睛一扫就看见了,看见的就是「你」。那么人在一个方向只能看到特定的某些方向的东西,不能看见所有方向。「人在一向,六根俱用」。但事实上人只要活着,他的眼、耳、鼻、舌、身、意其实是同时发生作用的。你如果说有眼睛能看见,眼睛看见的就是你,单独给你两个眼珠子,什么都没有,你能看见吗?

「若定有我因眼见者,何不如彼一根之中俱伺诸尘?」如果你认为有了眼睛就有一切了,有了眼睛你就有了六识的话,我给你两个眼珠子你就能看见一切,你就能感受到一切的六尘境界吗?色、声、香、味、触、法,你单单靠眼睛就够了吗?「俱伺诸尘」,如果你认为只靠眼睛就够用的话,那么你应该只用眼睛就能看到色、声、香、味、触、法,但是你的眼睛最多只能见到色相。

【若一根中不能一时闻见六尘,当知无我。】

如果你也发现了,只给你两个眼珠子你什么也看不见。那说明了什么?六根必须组合起来应用是不是?六根不可分割是不是?然后你就知道了什么是你的「我」。你的眼睛看见的那个就是「我」吗?什么是「我」,你想一想?眼睛看见的只不过是色相而已,那个色相是你吗?难道你只有色相吗?声、香、味、触、法都没有吗?六根要起作用,一般情况下,一起组合然后起作用。眼、耳、鼻、舌、身、意综合在一起,给你色、生、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这是一个圆满的世界,六根给你圆满的六尘世界,你只用六根的一根,你能看到六尘所有吗?最多见到色相而已。

【所引向喻,虽经百年,见者因之,所见无异。】

你刚才说,好像有了眼睛能看见的就是你自己了,眼睛无比重要,你的自己不过就是色相而已,你的这个比喻就是经过一百年的推敲也不对呀。

【眼根若尔,年迈根熟,亦应无异。】

再说了,假设你用眼睛能看到一切六尘境界,它那么厉害,它应该不变化呀,怎么还年老了这个眼花了,眼睛就不好使了呢?为什么眼睛还会变化呢?

【人向异故见内见外,】

人,他面对的方向不一样,他见到的色相就不一样,对吧?人向内看、向外看,向东、南、西、北看,他所看的方向不一样,见到的事物也不一样。

【眼根若尔,亦应内外一时俱见。】

如果你认为有了眼睛就看到一切,那么有了两个眼珠子应该同时内外一切什么都看见才对呀,你有两个眼珠,你能看到你的内脏吗?你现在看得到你的内脏吗?

【若不见者,云何有我?】

你看不到。你说看见的就是你,你的内脏不是你的吗?那你怎么看不见呢?「若不见者,云何有我?」你连自己的内脏都看不见,什么是「你」呀?找一找什么是「你」呀?

【六师复言:瞿昙,】

然后六师回答说:乔达摩,

【若无我者,谁能见耶?】

看来,说有「我」不对,那「无我」吧。如果「无我」的话,那谁又看呢?没有「我」,那谁去看呢?

【佛言:有色、有明、有心、有眼,是四和合,故名为见。】

佛陀说:我们说看到了事物,证明有色相、有光亮,对吧?没有光,一片黑暗,那也没用,有色相也没用。有色相,有光亮,要有心灵的觉知(有觉性),还要有眼睛这个器官,这四者加在一起起作用,所以才叫看见的「见」。

【是中实无见者、受者,众生颠倒言有见者及以受者。】

但是你剖析来剖析去,你一看,「色相」加「光明」加「觉悟」加「眼器官」,这四者和合就能够看见了。这其中其实无有见者、受者,没有能见及所见。众生颠倒,认为有能见及所见,其实只是四者和合的结果,没有能见及所见。你所谓的「我」其实是真的找不到的。

【以是义故,一切众生所见颠倒,诸佛菩萨所见真实。】

这一段可能就让大家想起来《楞严经》关于眼睛看的这个问题。

那众生是著了什么了呢?不是著眼睛就是著色相了,很偏颇地执著一个点,就认为是所有。看到了一个斑点就以为是整只豹子,所以众生很颠倒是不是?众生的结论也很颠倒是不是?他站的角度都有问题。像盲人摸象,摸到什么是什么,他缺乏一个全局观,缺乏跳出「相」来,所以颠倒。而「诸佛菩萨所见真实」,诸佛菩萨透过「相」去看,所以真实。

近期在「喜马拉雅」上有一个网友在质疑这个《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好像百度里也有很多网友质疑,然后最近内院的师兄也有人质疑。就是说《长寿灭罪经》里讲这个五逆重罪呀,把「杀阿罗汉」给踢出去了,加了个「杀胎」。明明大家都公认的这个五逆重罪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长寿灭罪经》是伪经,因为它里面没有一条杀阿罗汉,加了个杀胎。但是你想想,佛陀在《涅槃经》中多次提到,佛陀讲法他所站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他总是针对不同的众生讲众生所需要的法。也就说,众生的病不同,他调配的药就不一样。众生的病没有绝对相同的,所以佛陀讲的经中,你看对于这个十地菩萨的「十地」的描述,有的甚至还加了「十一地」,对不对?「十地」的描述,「四禅八定」的描述,很多地方在细微之处都是有差异的,甚至对于涅槃法性、对如来藏的这些描述,对于到底哪部经才是「诸经之王」的描述,都是有差异的。为什么?因为佛陀站的角度不同,针对的听众不同、病人不同,所以药不一样啊。

佛陀当时在《长寿灭罪经》里,面对一个杀胎之人,他讲的五逆重罪就跟杀胎有关。这个杀父、杀母、杀自己的亲生孩子有什么区别?难道不可以放到一块儿去说吗?杀自己的亲生孩子与杀父、杀母放一块儿说,难道不可以吗?就在这个「相」上还在纠结。凡是因为五逆重罪的这个问题去质疑《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的这些师兄,绝对都没有细看过《涅槃经》。这个《涅槃经》里佛陀都讲过无数次了,他在此时此地讲的偈颂只适用于此时此地,未必适用于其它地方,对吧?类似的话,我们这个耳朵很熟悉吧,是不是?我们讲过多次了。针对的众生不同,这个人正好杀了胎,他就讲五逆重罪是杀胎;那边杀父了,他就讲是杀父;那边杀阿罗汉,他就说这是五逆重罪。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问题,也谈不上颠倒。我们已经把这个《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从头至尾学完了,大家都认为这部经跟佛陀的基本思想是吻合的,没什么太大问题,就是细枝末节上一点点差异。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因为这一点点差异,把这部经打成伪经。

什么是伪经?伪,就是不真嘛,就是说他这个思想不符合佛陀的思想,明显地不符合,那是伪。但是,那部经没有不符合佛的思想,从头至尾是在嘲笑魔、赞美佛,对不对?倡导大家也都是要怎么修行,也讲了十二因缘法。没什么太大问题。更何况,现在从北到南走访了很多很多的寺庙,寺庙里都在流行这部经,各种版本的《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所以希望各位师兄们,真的是,想学好佛法就先把《涅槃经》搞透。这部王中之王,总结性的这部经,你只要是真的学透了、通了,你对于任何的佛法不会有任何的疑惑。什么你自己都能解释清楚,你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佛陀真身尽虚空、遍法界,他有无量无边的角度啊,各位。他看问题是无量无边的角度,所以他可以下任何的结论。站在特定角度去下一个结论,只要这个结论说得过去,在那个角度是对的,那就可以了。同时,佛陀有的时候也跳出「相」去下一些结论。「相」之外的结论和「相」之内的结论也不一样,对不对?大家也明显地看到。就「相」说「相」的一些说法和跳出「相」的说法,有的时候也是完全相反的。问题是你的着眼点在哪儿。怎么判断一部经是真经是伪经?你先去把佛陀的传记搞懂,想一想释迦牟尼佛从小到大他的所作所为,他会说出怎样的话,然后再多学一些没有争议的经典,慢慢就找到感觉了,人人就都是伯乐了。

现在,其实《大藏经》里面,也有个别的《大藏经》版本收录了疑似伪经的,大家也是知道的,对吧?这个《大藏经》,因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人,像收罗珍宝一样往里放,有一些可能也不够谨慎。《大藏经》也是需要我们审视一下的。

然后我们再回到《涅槃经》的经文:

「以是义故,一切众生所见颠倒,诸佛菩萨所见真实」。为什么众生总是颠倒?大家都会回答:因为众生著相。

人人都会回答,但是大家的问题都出在著相上了。那为什么诸佛菩萨所见真实啊?因为「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大家都能说出来。但是又是怎么做的呢?当然了,来到我们学院的这些师兄,根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刚刚开始学佛,所以见解也是非常的可笑。认为皈依了就是出家了,认为出家了再进一步就是阿罗汉。这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呀,就乱说一气。所以我们的这个QQ群又连续禁言一周,让大家认真地(该恶补基础知识的)补一补基础知识,如果基础知识都不懂,你在这儿学佛,实在是太容易迷惑了,那听哪部经你能懂啊?肯定刚学佛你要了解一下常识: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什么是阿罗汉?什么是小乘大乘?最基本的,百度一下。

如果你已经开始学了,基本的这些是要学会的,不然路都没法走。那么还有一些爱在群里发言的师兄是没话找话的,因为我们近期是从早晨九点到下午五点这段时间放开群内的言论,所以大家好像有点没话找话的嫌疑,就怕禁言了就说不了话,但是这个是真的没有必要的。有这个时间干点什么不好?还有的师兄说,我忙得根本就没时间打坐、听经,那你怎么有时间在群里灌水呢?你要真的是忙得没时间,你怎么有时间在群里活动呢?

修行不是嘴皮子活,你要真的用到自己身上,真的起到效用。不然跟着一帮修行人混来混去还是个俗人,混了干什么?当然,我们学院从最初听经一直听到现在的师兄,他是不问任何问题的,因为他没问题可问,心灵也很宁静。这样的师兄也很多。我们重点批评的是一些比较浮躁的师兄,希望你静下来。如果不静下来呀,这种浮躁的态度很冲动地去学佛,把佛法也学成了世间法。

至于来得很晚的师兄,有很多师兄一天听很多节课,很多经放在一起乱听一气。这种心态去听经,你怎么能静下来呢?着什么急呀?他们走让他们先走。你每听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真正地消化吸收,能够应用了,这才是我们需要达到的效果,而不是我短期内积累了很多知见。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条道路,指引你怎样变得更像佛,是一条道路,而不是一个包袱。你不能把这些课程当作包袱背在身上。(道路还找不到呢,包袱先压在身上了。)只有你认认真真地细听了一节课,这一节课才会变成道路,不然它就是包袱。不要贪多,千万不要贪多。

这个《涅槃经》越讲越薄了,我个人甚至有点紧张和害怕,因为这部经太珍贵了,我巴不得讲得再慢一些,让大家好好地再吸收一下。

还是回顾一下今天的课程内容:

首先讲的是佛陀的大神通,他预言长者的孩子是男孩,结果尸体肚子里还能够抱出一个男孩子。这个非常有趣,但是也向我们证明了神通这个事情不需要去讳言。需要讲的时候就讲讲,不需要讲的时候就不讲。有的时候你把有些事情搞得越神秘啊,反而勾得大家越有兴趣。那个也没必要,大家就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

然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所谓,众生如果有殷重的业果,火就不能烧死他,毒就不能毒死他。就说众生命不该绝的话,你怎么折磨他,他都不会死的。这个也就属于是命数了,其实就是果报,他就是前世还是积累了很多大的福报。这一点其实也可以解释很多世间的现象。

接下来,外道六师的口里说出来,释迦牟尼佛修苦行还不到六年,后来他放弃了,这个是在佛陀传记里我们也了解的。然后《涅槃经》的一个重要的观点——非常重要的颠覆性的观点,我们也讲过了:吃苦不一定就是修行,「觉悟」才是修行,「觉悟」比一切都重要。你盲目地吃苦,也是在梦里傻傻的愚人的行为,这个非常重要!佛陀六年苦行并没有直接让他证悟,他放下了苦行恢复了一点体力,后来证悟了,后来他倡导中道。这个是大家要注意的。没有必要把修行变成自我折磨,也不要用修行去折磨别人。很关键!不要自我折磨和折磨别人。修行应该是让你身心健康,也让周围的人很舒服的。不然就肯定修错了。

然后到后面,就是佛陀讲「常乐我净」,外道也讲「我」,但外道的「我」让人啼笑皆非,很著相。我们在禅修课上也提到过多次,外道和佛法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著相」与「离相」的分别,这是本质里的分别。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

内容好像简单,其实知识点还是很多的。因为《涅槃经》越讲越薄,所以我们每节课都在末尾的时候回顾一下当天的重点,这样加强大家的记忆,因为担心有的师兄没有太多时间重复听这部经。

谢谢各位师兄和师父。如果醍醐有哪些观点是不正确的,不妥当的,请大家及时跟我提出来。

谢谢各位!再见。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92.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198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大般涅槃经》讲解 276

第276课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大般涅槃经》的《后分》部分——遗教品第一。遗教品第一【尔时,佛告阿难普及大众,吾灭度后,汝等四众,当勤护持我大涅槃。】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及与会的所有大众们说:我灭度之后,你们这些四众弟子们,一定要精勤地护持我的「大般涅槃之法」呀!此次我在涅槃法会上讲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大般涅槃经》讲解 264

第264课「如人奔走空聚中,六识依根亦如是,心遍驰求随处转,托根缘境了诸事,常爱色声香味触,于法寻思无暂停,随缘遍行于六根,如鸟飞空无障碍,藉此诸根作依处,方能了别于外境,此身无知无作者,体不坚固托缘成,皆从虚妄分别生,譬如机关由业转。」——《金光明经》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已经讲完...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说修到第四禅的圣人可能有两种倾向性:一种「乐三昧」,另一种「乐智慧」。就是一种比较喜欢或者贪爱三昧,另一种是比较喜欢或者贪爱智慧。喜欢智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五净居天,喜欢三昧的这些圣者会进入到无色界。【如是二人:一者、修第四禅...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9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接着上节课的内容,佛陀说有一种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就沉没了,借着一些光明的因缘又浮上了水面,但是没有支撑多久又沉没了。这样的众生是因为「信不具足、戒不具足、多闻不具足」。就是在「信」上、在「戒律」方面、在「多闻」方面都出了问题。【是人无有...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3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又到了晚间,又再一次地坐在水晶莲花上的本师面前。很高兴,很多师兄也都坐在这里了。我们继续学习《涅槃经》的第三十五卷——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三这一卷的内容跟第三十四卷息息相关。【迦葉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云何名因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