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般涅槃经》讲解 > 正文内容

《大般涅槃经》讲解 194课·故事 | 涅盘经

涅槃经1年前 (2023-03-01)《大般涅槃经》讲解503

00:00

师兄们:

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看《涅槃经》,接着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的末尾,佛陀举了很多例子来形容众生身上的佛性。

佛陀曾经提到说,一切众生都走在「八圣道」的路上,只要你走在「八圣道」的路上,你就能见到路中间清凉的树荫。清凉的树荫就代表「佛性」,祂是常住的,不会变异的,也不会消坏,也没有人把祂劫持走。

那么狮子吼菩萨说:世尊,您前面讲的这么多比喻虽然蛮巧妙的,但是我感觉并不恰当。为什么呢?

【师子吼言:世尊,所引诸喻义不如是。何以故?先者在路,于后则妨,云何而言无有障碍?余亦皆尔。】

您说大家都走在路上,没有谁障碍谁,我感觉不是这样的。众生都走在一条路上,走在这个路前面的人他对于后面的人来讲就是一种遮挡,就是一种妨碍,所以您怎么能说众生走在路上,没有谁在障碍众生呢?当然,我们这里知道,看你的着眼点在哪里,如果你的着眼点在前方,那没有谁障碍你;如果你的着眼点落在周围路上的人这儿了,那走在你前面的人对你来说都是障碍。这是很著相的一种讲法。狮子吼菩萨就这样提出来,说:都走在路上,走在路的前面的众生对于走在路的后面的众生来讲就是一种妨碍,这就是障碍,不能说没有障碍。

【圣道佛性若如是者,一人修时应妨余者。】

您要是拿走在路上的众生来代表修行人,要是这样的话,这个路那就是「八圣道」,您说这个树荫常住不变,祂就是「佛性」。那我感觉那一个人走在前面了,比如说他已经到达了「佛性」了,他应该也会障碍其他人呢。顺着您的比喻这个含义去讲的话,先证得「佛性」的,先拥有这个树荫的人,他就会障碍其他人啊!

然后佛陀说: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义不相应。我所喻道,是少分喻,非一切也。】

咱们两个出发点、着眼点都不一样,你所提到的这一点,站的角度跟我所提到的前面的理论站的角度的也不一样。我所比喻的「八正道」「是少分喻,非一切也」,我只是站在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讲,说众生沿着「八正道」走,就能到达佛性的树荫。这样讲是没有错的。你要是究那个细枝末节,那其实就没意思了。所以说这是「少分喻,非一切也」。我在某一个角度的立论并不适用于所有角度,你不能牵强附会呀!

【善男子,世间道者则有障碍,此彼之异无有平等;无漏道者则不如是,能令众生无有障碍,平等无二,无有妨处此彼之异。】

你要说世间具体的「相」里的道路,走在道路前面的人肯定对于后面的人是障碍,是遮挡,这个是没问题的。站在世间相上讲,众生和众生在相上也不是平等的,各个方面都是不平等的,但是我们讲的是什么呀?佛道,无漏之道,没有漏失,无漏之道,无有烦恼的清净之道,在这里,佛道它就谈不上谁障碍谁了,就不能够以「相」去形容这个「非相」的东西了。你怎么能用「相」去形容「非相」呢?

有的时候,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佛法,佛陀就举一些相打比方,但那是为了促进众生的理解,而不是说「相」和「非相」直接可以等同。无漏之道,佛道是无漏之道,它不会让众生感觉到谁障碍了谁。这个人成佛了,就使得别人无法成佛,不是这样的,反而是这个人成佛了,可以帮助其他更多的众生成佛。无漏之道是平等无二的,没有谁妨碍了谁,只有谁帮助谁。那世间相上,众生是不平等的,但是无漏之道却是平等。世间相上有此彼之分,有你的我的,有你我之分,有他人,有别人,有我自己,有这样的分别,但是无漏之道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没有此、彼的分别,不需要分别。

【如是正道,能为一切众生佛性,而作了因,】

就是这样的,无障碍的、平等无二的、无漏的、没有此彼的、无分别的道,它才能够帮助众生见到佛性,所以说「为众生佛性做了因」,就是究竟明了的,让众生见到佛性。

【不作生因,犹如明灯照了于物。】

证得「佛性」就明了了一切。「佛性」是无有因无有果的,上节课讲过。「不作生因」,佛性谈不上生也谈不上灭,当你谈到佛性的时候,一切的生灭、一切的语言文字相、一切的意识思维都停顿下来,就好像明灯打开了,照亮了屋子里的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一样。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同无明因缘于行,不可说言一人无明因缘行已,其余应无。】

你看一切众生在相里讲,无明缘行、行缘识那个十二因缘的链条,都是因为贪、嗔、痴、无明,没有智慧,才起了种种的造作。这个「行」就是造作,行为,造作、动作,开始起因了,造果了,因为无明而起因了,造果了。这个因果其实就是「行」的层面。

佛陀说:善男子,一切众生都是因为愚痴、没智慧才产生种种的造作,你却不能说一个人他的无明引起了他的种种造作、种种行为,那么其他众生就没有这些造作和行为了,这样讲是不对的。

【一切众生悉有无明因缘于行,是故说言十二因缘一切平等。众生所修无漏正道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都适用于十二因缘的链条,没有众生例外。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样一直到生缘老死,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在这个意义上讲都是平等的。众生所修的无漏正道也是这样的。

【等断众生烦恼四生诸界有道,以是义故名为平等。】

如果你认真地修习佛陀讲的无漏正道的话,你就可以平等地像诸佛菩萨一样,断掉你身上的烦恼,断掉胎、卵、湿、化四种生命形态。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断掉这些生命形态就是不生了,也不灭了。断掉三界,断掉诸有,所以这才是真的平等。你在修习无漏正道的时候,才能获证最究竟意义上的平等,就是跟诸佛菩萨的平等。

【其有证者,彼此知见,无有障碍,】

谁证得了佛性,谁没证得,大家都互相看得见,互相了解,没有谁去障碍谁,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启发。

【是故得名萨婆若智。】

这才叫一切智。一切智是佛的智慧,也是一切万有的智慧的总和。如果你还障碍谁、排斥谁,你怎么能够获得一切万有的智慧呢?

狮子吼菩萨说:

【师子吼言:一切众生身不一种,或有天身,或有人身,畜生、饿鬼、地狱之身。】

(这个地方问题问得也不错。)狮子吼菩萨说:佛陀呀,您看这一切众生身形样貌都不一样。有的长得非常美好,是天人之身,有的长得是人之身形,有的是畜生道的身形,有的是饿鬼道、地狱道的身形,都是众生,长得都那么不一样。

【如是多身,差别非一,云何而言佛性为一?】

各式各样的差别都不统一呀!那您怎么讲佛性是统一的呢?您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按照无漏的正道去修都能成为佛菩萨,都能见佛性。但是您看一切众生形态各异,这么严重的差异,您怎么能说佛性是统一的呢?怎么可能呢?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置毒乳中,乃至醍醐皆悉有毒。】

然后佛陀回答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一个人把毒药放在了牛奶中,把毒药放在了牛奶中(可以想象下毒的场景),然后搅拌搅拌就比较均匀了。那么这个牛奶就成了毒牛奶了。毒牛奶如果提炼成奶酪,它有没有毒?有毒。提炼成生酥、熟酥和醍醐,有没有毒?肯定有毒。因为毒牛奶提炼出来的肯定有毒嘛,对吧?那么这样一直从奶酪到醍醐都有毒了。

【乳不名酪,酪不名乳,乃至醍醐亦复如是。名字虽变,毒性不失,遍五味中皆悉如是。若服醍醐亦能杀人,实不置毒于醍醐中。众生佛性亦复如是,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是佛性常一无变。】

佛陀就讲:你看,这个人明明是在牛奶中下的毒,他没有在奶酪中下毒,也没有在生酥、熟酥、醍醐中下毒,那为什么到后来奶酪、生酥、熟酥、醍醐都有毒了呢?明明牛奶是牛奶,奶酪是奶酪,生酥、熟酥、醍醐都不是牛奶,这个人在牛奶中下毒,怎么会影响了其他的这些形态都有毒了呢?所以你看这种毒性是不是没有因为外在形态而改变?这个毒性,只要下了毒在牛奶中,提炼什么都有毒对不对?这个毒性没有变对不对?它在牛奶中存在,在奶酪中,在生酥、熟酥和醍醐中,在这五种形态里,都存在毒性对不对?那么这个时候,用毒牛奶制成的醍醐,它里面也有毒,所以服用了以后人就会被毒死。所以说醍醐也能杀人,如果是用毒牛奶造了醍醐的话,醍醐也能杀人。但是这个人并没有直接下毒在醍醐中,是下毒在奶中,但是毒性却一直相伴随,是不是?佛陀说众生的佛性也是这样的,虽然你看在天人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不一样,形态都不一样,但是佛性一直在,就好像前面例子中那个毒性一直在,没有因为相的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众生身上的佛性也是一直「常一无变」的,不会因为说他是天人,他是人,他是畜生、饿鬼、地狱道的众生,他就没佛性了。不会的,佛性「常一无变」。

然后狮子吼菩萨就说:

【师子吼言:世尊,十六大国有六大城,所谓舍婆提城、婆枳多城、瞻婆城、毗舍离城、波罗柰城、王舍城。如是六城,世中最大,何故如来舍之,在此边地弊恶极陋隘小拘尸那城,入般涅槃?】

(这是换个话题了,关于佛性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接着又问别的了。我们都知道佛陀涅槃前是在拘尸那城,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拘尸那城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并不是很大的城市。)狮子吼菩萨思维也比较跳跃,突然就想起来这个事情,说伟大的世尊涅槃前为什么不选一个大的城市呢?

他说,世尊啊,您看我们现在十六个大的国家中,有六个比较大的城市,比如说「舍婆提城、婆枳多城、瞻婆城、毗舍离城、波罗柰城、王舍城」,这六个城都是多么的大,名声也很响亮,为什么您在涅槃前却选择了拘尸那城这样一个很偏远、很弊恶的、非常简陋又非常狭窄的地方呢?这个拘尸那城面积很狭窄,又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环境也不是太好,您为什么选择在这儿入涅槃呢?

然后佛陀就回答说:

【善男子,汝不应言拘尸那城边地弊恶,最陋隘小,应言是城微妙功德之所庄严。何以故?】

你啊,今天不应该说我们所在的拘尸那城非常的偏僻,环境也非常的糟糕,你不应该这样讲。其实拘尸那城这座城是被微妙功德所庄严起来的,为什么呢?

【诸佛菩萨所行处故。】

只要是诸佛菩萨所在之处,就是最为殊胜微妙的所在,你不应该再用凡夫的肉眼去看着这个相,你应该去感受拘尸那城的能量、它的磁场。佛菩萨都在这里入涅槃了。因为今天此时我要在这里入涅槃,来了这么多的圣者,都汇集在拘尸那城,你怎么能说这个地方非常的弊恶、简陋呢,不能这样讲。

【善男子,如贱人舍,王若过者则应赞叹:是舍严丽,功德成就,能令大王回驾临顾。】

佛陀说:善男子,就好像贫贱人的屋子舍宅,如果国王经过了这个屋子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会去赞叹这个屋子,说非常的庄严美丽,是福德成就的,竟然能够让大王在这里经过呀,难得难得!明明是贫贱人的屋宅,如果国王在这里经过,可能就会有很多人拍照留念啊,写新闻纪念啊,或者直接这里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了,是不是?因为国王曾经经过这里。如果这个贫贱的屋宅能够让大王「回驾临顾」,那么无数人都会赞叹这里。「回驾临顾」,正好经过这里停顿了一下,甚至还回头又看看这个屋子,那么这里就蓬荜生辉了。

【善男子,如人重病服秽弊药,服已病愈,即应欢喜赞叹:是药最上最妙,能愈我病。】

善男子,又好像有的人得了重病,得了重病要吃药吧。民间有的药方奇奇怪怪的,看上去脏兮兮的,「秽弊」,那个药看上去脏兮兮的,但是吃了这个药呢,这个人的重病竟然好了,痊愈了,所以非常的欢喜。他就赞叹这个药,虽然看着很丑陋,甚至很脏污,但是灵丹妙药救了我的命啊!这个人就赞叹说,这个药真是最上最妙啊,竟然把我的重病治好了。

【善男子,如人乘船在大海中,其船卒坏,无所依倚,因倚死尸得到彼岸,到彼岸已,应大欢喜赞叹:是尸我赖相遇而得安隐。拘尸那城亦复如是,乃是诸佛菩萨行处,云何而言边地弊恶,隘陋小城?】

佛陀接着又讲,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乘船在大海中行驶,这个船「卒坏,无所依倚」,(「卒」就是仓促的促的意思,在古代经常是通假字)。说这个人乘着一条船在大海上行驶,但是这个船突然坏了,突然坏掉了,这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办法依靠任何事物,所以找了一个漂在海上的死尸依靠着。结果,竟然抱住这个死尸,他也到了对岸。到了这个海的彼岸,到了岸上,他就非常的欢喜,就赞叹他所抱着的那个尸体说,幸亏遇到这个尸体,不然我可能就淹死了。所以说在关键的时候,救命的就是好东西,不管它是什么样子,就算是死尸,如果救过你的命,到最后你也会赞美他,是不是?那么拘尸那城也是这样的,佛陀说,拘尸那城也是这样的,「乃是诸佛菩萨行处,云何而言边地弊恶,隘陋小城?」说,拘尸那城因为诸佛菩萨的到来而蓬荜生辉,你怎么能够说这个城市非常的偏远,非常的简陋,甚至非常的粗鄙,非常的狭隘窄小呢?不能这样讲。

【善男子,我念往昔过恒河沙劫,劫名善觉。时有圣王,姓憍尸迦,】

讲故事了。佛陀回忆过去,说:我记得过去很久很久以前,恒河沙一样的劫数之前,数不清有多久了,那个时候那个劫叫「善觉劫」。那个时候有一位转轮圣王在世,他姓憍尸迦。

【七宝成就,千子具足。其王始初造立此城,周匝纵广十二由旬,七宝庄严,土多有河。其水清净,柔软甘美,所谓尼连禅河、伊罗跋提河、熙连禅河、伊搜末塠河、毗婆舍那河,如是等河,其数五百。】

当时,所在世的转轮圣王姓憍尸迦,他也是七宝成就的转轮圣王。《涅槃经》曾经提到,转轮圣王拥有七宝,憍尸迦转轮圣王拥有七宝,「千子具足」。「千子具足」,你可以理解成很多的孩子,或者有很多非常好的国民,因为国民也是可以讲是国王的孩子,「千子具足」,非常棒的国民围绕着他。那么憍尸迦转轮圣王,他最开始造立了这座拘尸那城。他刚造立这座城的时候,这座城的面积还是挺大的,「周匝纵广十二由旬」,「周匝纵广」,方圆有十二由旬,都是七宝庄严的,用七宝做装饰的。然后当时的这个拘尸那城有很多条河流,水都非常的清净,非常的柔软甘美。那这些河的名字是「尼连禅河、伊罗跋提河、熙连禅河、伊搜末塠河、毗婆舍那河,如是等河,其数五百」,在拘尸那城当时这个国家里有很多条河,类似这样前面的这些河有五百条。

【河此彼岸,树木繁茂,华果鲜洁。】

河的两岸都长着非常繁茂的树木,树上都开着花,结着果子,微妙鲜洁。

【尔时,人民寿命无量。】

在憍尸迦转轮圣王在世的时候,拘尸那城的人民寿命非常长,简直是无量,数不清有多长。

【时转轮圣王过百年已,作是唱言: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集十善法者,能断如是无常大苦。】

这个时候转轮圣王过了一百年之后,就大声说:「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若能修集十善法者,能断如是无常大苦。」

【人民闻已,咸共奉修十善之法。】

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恒河沙那么多的劫数之前,这个憍尸迦转轮圣王他信佛,非常信。他说,听佛讲,一切诸法、一切诸相都是无常的,怎么对抗这种无常呢?修习十善业道。修习十善业道来世可以生天,就可以避免人世无常的苦难了。那么这些人民听了国王这么讲,都一起在认真地奉持修习十善业道。

佛陀说:

【我于尔时,闻佛名号,受持十善,思惟修集,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复以是法,转教无量无边众生,言一切法无常变坏。是故我今续于此处,亦说诸法无常变坏,唯说佛身是常住法。我忆往昔所行因缘,是故今来在此涅槃,亦欲酬报此地往恩。】

讲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在久远劫之前,恒河沙劫之前,在当时的拘尸那城这个地方有一个转轮圣王憍尸迦,他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当时他就信佛,受佛影响而修习十善业道。他听了佛的名号,受了佛的教化,受持十善业道,认真地思和修集,他发起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了。发完心以后,他又用十善业道之法影响了无量无边的国民。他当时就讲,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变坏的,所以现在我又来到此处了。

佛陀说,N劫之前我曾经在这里教化了无量的国民修习十善业道,N劫之后,恒河沙那么多的劫数过去了,我今天又来到此处再续前缘啊!我在这里还是跟大家讲:「诸法无常变坏,唯说佛身是常住法」。

今天我跟大家讲《涅槃经》,讲什么是涅槃,什么是佛性,什么是法身,讲常住之法。我回忆起过去呀,「往昔所行因缘,是故今来在此涅槃」,我就记得我在这儿呆过,无量劫前我在这里教化过人民,所以我今天又来到这里,我选择在这个特别的拘尸那城这里入涅槃,「亦欲酬报此地往恩」,这句话的意思,想起了过去的事情非常的感慨,此时再在这里讲经,心情很不一样了。

【以是义故我经中说,我眷属者受恩能报。】

想想当时是受了诸佛的影响,在此处修习十善业道,并且发起了菩提心。今天在这里,我成佛之后要在这里涅槃,好像报恩一样我来到这个殊胜的地方,所以过去我的经中经常讲,说作为佛弟子都是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我的眷属受了恩都能知道报答,就连我受了一个地域的恩,一个地区的恩,我都能去报答。因为对佛来讲,拘尸那城曾经让自己发起了菩提心,最初得到了佛的教化,所以自己成佛之后来到拘尸那城这里,也是对于这片土地的一个感恩。

【复次,善男子,往昔众生寿命无量,尔时此城名拘舍跋提,周匝纵广五十由延。时阎浮提居民邻接,鸡飞相及。】

回忆过去,那个时候众生的寿命真的是无量的。当时这个地方不叫拘尸那城,叫拘舍跋提城,也叫拘舍跋提国,「周匝纵广五十由延。」想想那个时候国土面积其实是蛮大的,大概方圆有五十由旬吧。那个时候阎浮提的居民,国与国之间都离得很近。好像这个国家的鸡一飞,那个国家就能够到一样,就说国与国之间都非常的亲近,非常的亲密。

【有转轮王名曰善见,七宝成就,千子具足,王四天下。第一太子思惟正法得辟支佛。时转轮王见其太子成辟支佛,威仪庠序,神通希有,见是事已,即舍王位如弃涕唾,出家在此娑罗树间,八万岁中修集慈心,悲喜舍心各八万岁。】

后来有一个转轮圣王名字叫善见。转轮圣王善见,他也是具足了七宝的,也是「千子具足」的,而且他统摄了四天下。善见转轮圣王的第一太子,他的太子思正法,后来证得了辟支佛的果位,当时善见转轮圣王看到自己的太子竟然证得了辟支佛的果位。「威仪庠序,神通希有」,非常具备威仪,这个「庠序」也是形容威仪的庄严的样子,神通稀有。

然后善见转轮圣王就舍掉了王位,就好像舍掉了鼻涕唾沫一样舍掉了王位,不把王位当回事,不要了,出家了,就在这个地方,就在拘尸那城。那个时候叫拘舍跋提城。就在这里的娑罗双树间,就在这里,「八万岁中修集慈心,悲喜舍心各八万岁」,他就在这里的娑罗双树间连着八万年修集慈悲喜舍之心,修习四无量心各八万岁。就是说他修集慈心用了八万年,修集悲心用了八万年,修集喜心、舍心又分别各用了八万年,就是这样子,四八三十二万年了。

【善男子,欲知尔时,善见圣王则我身是,是故我今常乐游止如是四法,是四法者名为三昧。以是义故,如来之身常乐我净。】

佛陀说:狮子吼菩萨,刚才又跳跃了一下,时空穿梭,就说还有一次在拘尸那城过去这个地方,有一个善见转轮圣王在世的时候,因为自己家的太子修成了辟支佛,然后他也就出家了。出家了,在这里用了三十二万年修集慈悲喜舍。那你要想知道当时的善见圣王是谁呀?其实就是我的过去世。就是说我今天来到了拘尸那城,就突然想起过去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很多事。从最初我发菩提心修十善业道,教化民众,到后来我的太子证得辟支佛,然后我又出家修四无量心等等,我想起来这么多的事儿。

「是故我今常乐游止如是四法」,因为我过去就曾经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那么经常修,所以我现在也是对于四无量心非常的熟悉,所以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讲《涅槃经》的时候,我也总是提到四无量心,「是四法者名为三昧」,其实你认真地修集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你就能证得三昧。慈、悲、喜、舍某种意义上也是佛陀讲的禅定、三摩地正定的代名词,所以如来之身常、乐、我、净。为什么说如来之身常、乐、我、净呢?就是因为过去世修集四无量心的缘故啊!

现在释迦牟尼佛回顾过去回顾了好几个故事了。接着佛陀就讲:

【善男子,以是因缘,今来在此拘尸那城娑罗树间三昧正受。】

因为我过去就跟这片土地有渊源,所以今天又来到这里,回到我的三昧正受当中。

【善男子,我念往昔过无量劫,此城尔时名迦毗罗卫。其城有王名曰白净,其王夫人名曰摩耶,王有一子名悉达多。尔时,王子不由师教,自然思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揵连,给侍弟子名曰阿难。】

接下来还有,佛陀说:善男子,狮子吼菩萨,我记得过去很久以前,无量劫之前,拘尸那城这个地方,「尔时名迦毗罗卫」,当时拘尸那城这儿不叫拘尸那,叫迦毗罗卫。迦毗罗卫城里有一个国王名字叫白净王,这个国王的夫人叫摩耶夫人。国王当时有一个儿子叫悉达多,当时悉达多王子不是因为师父教育的,他自己凭空地就去思惟,就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了。这个悉达多王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成佛了吗?成佛后,他有两个大弟子,一个叫舍利弗,一个叫大目犍连。平常服侍他的这个弟子(这个侍者)叫作阿难。

【尔时,世尊在双树间演说如是《大涅槃经》。我时在会,得预斯事,闻诸众生悉有佛性,闻是事已即于菩提得不退转。寻自发愿:愿未来世成佛之时,父母、国土、名字、弟子、侍使之人、说法教化,如今世尊等无有异。以是因缘,今来在此敷扬演说《大涅槃经》。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而言:悉达太子,若为圣王,我当臣属。若不乐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愿先来至此王舍城说法度人,受我供养。我时默然,已受彼请。】

当时世尊在双树间演说如是《大涅槃经》。当时的悉达多太子成佛之后就在娑罗双树间这里讲《大涅槃经》,讲的就是我今天讲的这些内容。那当时我在干嘛呢?无量劫之前,我当时正好就在这次法会上,就在当时的这片土地上遇到了这些事,就听到了《涅槃经》,然后就听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听说之后,我就「于菩提得不退转」,听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听到心坎里去了,这个菩提心就不退转了。然后我当时就发了个愿:愿我未来也能成佛,愿我的「父母、国土、名字、弟子、侍使之人、说法教化,如今世尊等无有异」,当时我发愿说,愿我未来也能成佛,我成佛的时候我的父亲也叫白净王,我的母亲也叫摩耶夫人,我的弟子也叫舍利弗和大目犍连,服侍我的人也叫阿难,愿我以后说法教化众生就好像今天的世尊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别。就是因为无量劫前,我就在这里发过这样的愿,所以你看我现在,狮子吼菩萨你看,现在我真的成佛了!而且我的父亲白净王,母亲摩耶夫人,我的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我的侍者叫阿难,完完全全圆满了我过去的发愿啊!今天我就在这个地方继续地讲说这部我过去无量劫前曾经听过的这部伟大的《大涅槃经》。这部经我最初就是听悉达多王子讲的,而现在我成了悉达多王子,我后来又成了释迦牟尼佛,觉悟了成正觉了。这一切一切环环相扣,好像历史在重演一样,又好像信息在复制一样。

在有一部经《佛说佛名经》里提到,这个宇宙中叫释迦牟尼佛的佛是无量无边的,而且就是名字相同、父亲相同、母亲相同、儿子相同、大弟子相同的释迦牟尼佛也是无量无边的。大家仔细展开你的思维去想象:无量无边的释迦牟尼佛,如果释迦牟尼佛可以无量无边,那么我们任何人、任何众生都可以无量无边。是不是这样?宇宙中真的有无量无边的佛!你成佛后你可以批量地复制很多佛。当然很多佛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化现,释迦牟尼佛隐去了一段时间,化现为别的形态,然后重新再回归自己原本的身份,再一次化现,你会感觉这一切真的只是心灵的游戏而已。所以学佛学久了,会觉得非常的轻松,尤其是《涅槃经》我们学下来会觉得这个佛法连续剧非常的有趣。

三藏十二部,长长的佛法连续剧,导演、演员、观众不过是我们自己。有的时候讲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讲多了,或者师兄们听释迦牟尼佛的经典听多了,可能突然有一种幻觉,感觉好像自己就是那个释迦牟尼佛。也许有的师兄渐渐地开始拥有这种幻觉。当你有这种幻觉的时候,你就真的懂了什么是释迦牟尼佛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KAA1geQAAYYlFUQrj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niepanjing.net/post/96.html

“《大般涅槃经》讲解 194课·故事 | 涅盘经” 的相关文章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8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时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号称经中之王、王中之王的《大般涅槃经》。已经到了第三十七卷,首先依然感谢一下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法师的翻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七迦葉菩萨品第十二之五上节课佛陀最后对迦叶讲到:善男子,凡夫的色相是从烦恼生的,如来的色相是远离了烦恼的。...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4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涅槃经》已经讲到了第三十六卷,有几个师兄跟我讲,自己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不过还好,我手头的这部《涅槃经》是河北省佛教协会出版的版本,在第四十卷之后还有几卷后分,我们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学一段时间,让《涅槃经》无限宏深的思想印入到我们的心海中。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看一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41 | 涅盘经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各位尊者、各位菩萨:我们继续来学习佛陀住世所讲的最后一部经《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六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修行人修得了「四加行」之位,慢慢断了烦恼就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果,证得初果的这些众生就好像恒河中的鱼出离水面,安住水面遍观四方。遍观...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8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涅槃经》第三十五卷。【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上节课,佛陀打比方,用恒河来比喻涅槃之河,说有的众生进入到涅槃之河先沉下去了,被水淹没了,不久之后又出来了,出离水面了,结果没呆多长时间又沉下去了,又被水淹没了。为什么呢?明明都遇到了涅槃之...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2 | 涅盘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值此感恩佳节,向我们的本师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表示我们的感恩。从今天起,醍醐也进一步地向本师学习,在讲法的时候以盘腿打坐的姿势来讲,因为想起若干年前我们的本师讲法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姿势,所以又找到了一点禅修课的感觉。我们接着来看《涅槃经》的第三十四卷。【善男子,善有三种,...

《大般涅槃经》讲解 231 | 涅盘经

各位尊者、各位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卷。上节课佛陀告诉我们,说迦叶呀,众生中有一批人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智慧,不是不狡黠,也不是钝根,反而是利根,但是就是这些貌似相当聪明有智慧的人,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善友,也不听闻正法了,也不认真地花时间去思惟正法,也不如法地修行,他们总是...